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奥本海默》:熟悉又新奇的情绪之旅
Mayu君 2023-09-05

       观看《奥本海默》是一次熟悉又新奇的体验:如果你看过一些诺兰导演以往的作品,你能够很快适应节奏、融入氛围,找出很多导演个人特点鲜明的画面、表现手法和故事桥段;而新奇之处在于,这部历史和传记题材电影的呈现形式对于大多数观众都是独一无二、前所未见的。你也许无法通过本片完整了解那段富有传奇色彩的特殊历史,但能从大量占满屏幕的特写镜头窥见著名历史人物的心路历程。本片的商业成功证明:除了曲折的故事情节、宏大的视觉奇观和精心编排的动作场面,商业电影还可以用绝佳的情绪渲染和氛围营造带给观众冲击和震撼

  • 情绪感染力

      《奥本海默》是一部情绪感染力很强的电影,我观影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感受角色在不同时代、不同阶段、不同状况下的情绪变化。虽然影片登场人物众多,故事线索复杂,但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在越肩或是特写镜头中观看角色们的独白、对话和争执,甚至有时只能看到无声的面部表情变化。在我看来,除了了解历史故事、人物经历,诺兰导演更希望观众能身临其境地体会奥本海默、施特劳斯以及其他配角的亢奋、无助、迷惘和愤怒,感受这位他认为“最具戏剧性色彩的传奇人物”的内心纠葛、人生浮沉,这是本片有别于相似题材电影的最鲜明特征。贯穿全片使用的IMAX摄影机和65毫米、70毫米大画幅胶片摄影机在实现这个目标上功不可没,使用填满视野的画面放大表情变化、增强沉浸感的手法简单粗暴,但非常有效。如果是在常规银幕或是流媒体上,这种沉浸感可能就会大打折扣。想要最大程度地感受《奥本海默》的韵味,我建议还是尽快趁着档期,到IMAX影院一探究竟。

       但也正因如此,如果你是一名希望在大银幕上了解曼哈顿计划完整经过的历史爱好者,那么本片缺乏历史背景和物理学基础知识交代的故事以及错综交叉的非线性叙事手法会让你感到困惑甚至失望。本片为了聚焦奥本海默的心路历程,没有尝试为一些悬而未决的历史谜团给出明确解释,也没有对他的功过是非提出定性评价,甚至隐去了关键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节点。但换个角度看,如果你结合像《终结一切战争:奥本海默和原子弹》这样的纪录片或是一些百科资料,就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奥本海默性格和经历的复杂之处,以及这段历史带来的深远影响。毕竟电影不是历史纪实,多少会有艺术创作的成分,创作者当然不能歪曲历史,但可以选择他喜欢的侧重点呈现也是无可厚非的。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本片的故事就一无是处。诺兰导演去掉了历史背景、具体时间点和大多数人物的介绍,提炼出了奥本海默和施特劳斯对抗这条主线,重点描写曼哈顿计划、听证会和委员会质询对角色心境和命运的影响,使得故事在经过非线性叙述处理后,观众仍能够相对简单地顺着导演的思路理解故事,并在最终伏笔揭晓时获得惊喜的快感,随即陷入沉思。并且,本片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诸如核武器使用管控面临的道德困境、意识形态对立斗争对个人命运的影响等等议题,可以说是一个戏剧冲突精彩、详略得当、具有一定深度的好故事。

       诺兰导演在一次访谈中曾说,电影不应该太过注重故事叙述而忽略了视听呈现,可以说是典型的“优等生发言”。不简单满足于“讲好故事”,而是不断探索“如何利用电影的特性更好地呈现故事”,也许就是诺兰导演能够出类拔萃的原因之一

  • 视觉意象

       一闪而过但会反复出现的视觉意象一直是诺兰电影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奥本海默》也不例外。平静水面上的涟漪、让人眼花缭乱的粒子和弦的影像、绽放的火焰、以及人群在听众席上震耳欲聋的跺脚声在电影的各个阶段反复出现,不仅是叙事上的伏笔、能够在情绪渲染上推波助澜,还兼具鲜明的视觉特征和象征意义。我不知道诺兰是否在采访中解释过这个表现手法,个人推测这来源于他多年来对记忆、梦境和知觉感受的探究理解。

       表面上,这似乎只是如水印一般镶嵌在诺兰导演电影作品中的“作者标签”,但这种表现形式非常符合人的直观感受——我们回忆起某个人、某个地方或是某段经历,第一时间涌入脑海的就是一抹色彩、一阵声音、一种气味、一件物品等等代表了那段记忆最突出特征的碎片,完整的回忆或是围绕着碎片逐渐凑成完整的拼图,又或是在碎片的引子之后如潮水般涌入脑海。这种手法谈不上有多高明,但今后每当我回忆起《奥本海默》时,最先想起的一定是这些独特的视觉意象。

  • 没有大场面的大制作

      除了历史迷之外,希望再次见证诺兰导演用实拍打造视觉奇观的观众可能也会对《奥本海默》感到失望,因为本片并没有任何场面(包括核爆)能称得上是视觉奇观。本片对外宣称的制作成本为1亿美元,即使在诺兰导演的作品中是倒数水平(比《奥本海默》预算低的只有《跟随》《记忆碎片》《失眠症》和《致命魔术》),在同类电影中也不算一笔小数字了。看完电影,我推测这些钱更多花在了演员片酬、造城置景和宣传发布上。考虑到本片对IMAX摄影机“无节制”的使用、近三个小时的时长和丰富多变的场景,1亿美元的成本其实并不富余。

       特别是在演员片酬方面,也许只有诺兰导演才能在这个预算下凑齐如此豪华的阵容,进而形成本片最大的商业卖点。小罗伯特·唐尼曾在本片的宣传访谈中表示”大家都不是为了赚钱而参加这个项目“,不知道这句话能让多少好莱坞导演眼红——还有什么比演员们异口同声地表示“受到诺兰邀请参演是莫大的荣耀”更令人羡慕的呢?

  • 听懂音乐

       如果说路德维格·戈兰松在《信条》中与电影提出的概念以及谍战题材相得益彰的创作算是对其才华的惊鸿一瞥,他在《奥本海默》中的表现则进一步展现了他与诺兰导演的完美配合,以及对电影配乐创新的卓越理解。时而忧郁不安、时而密集紧张的弦乐与合成音效交织,伴随着丰富的节奏变化,配合IMAX摄影机的清晰而厚重的画面,为我们献上了堪称享受的视听盛宴。在开场不久玻尔对奥本海默说了”重要的不是你能否读懂音乐,而是你是否能听懂音乐“之后,本片用一段只有配乐和音效的蒙太奇来概括奥本海默早年的求学经历,在我看来是和片尾揭晓奥本海默和爱因斯坦对话内容同样精彩的高光时刻,非常形象地诠释了何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 总结:你永远可以相信克里斯托弗·诺兰

       经历了在电影行业近20年的摸爬滚打,诺兰导演的名望愈发显赫,个人风格愈发明显,叙事创作也更加成熟。《奥本海默》的成功说明诺兰导演的高明之处不仅在于《记忆碎片》那般复杂的跳跃式叙事、《信条》《盗梦空间》那样的”高概念“打底或是自《蝙蝠侠:侠影之谜》以来几乎每部作品都有的大场面实拍噱头,更在于他对项目进度的精确把控、故事情节的精心雕琢、对矛盾冲突的提炼安排、对细腻情绪的捕捉展现和对表现手法的娴熟运用等等作为电影创作者的素养和功力。

       纵观世界百年影史,终其一生能一直为观众献上有口皆碑的作品的电影人寥寥无几,但至少现在,我觉得我能充满信心地对每一个电影迷说:

      你永远可以相信克里斯托弗·诺兰

推荐文章
评论(1)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