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去梅村的路上经过坊前老街,这是伯渎河上的坊前桥,桥北侧有栅栏,不能通行。
(2)坊前桥,70年代的建筑,曾经的交通要道。
(3)在坊前桥西侧两百多米处新建了一座跨河桥梁,尚未命名,或许也叫坊前桥吧。
(4)伯渎河南岸新建成伯渎河公园,刚刚开放。
(5)北岸坊前老西街上有部分房屋还没有拆,据说那红色的感恩堂会原地保留。感恩堂建于1999年,钟楼上的大钟停摆了许久,对比2012年的图片无变化,呵呵。
(6)老东街已拆干净,只留下一座古桥,过河去看看。
(7)古桥正在进行维修施工,围挡还在,只能远远地拍一张图片,桥东堍可见文物保护碑。
(8)圣塘桥,像是清代桥梁(N31.33.20,E120.22.58)。
(9)沿伯渎河向东走,来到梅村。梅村古称梅里,这两年环境整治效果明显。
(10)梅村街道新华路东侧的金良桥村是所剩不多的旧居民区。
(11)金良桥,70年代建的双曲拱桥,桥东(右)是梅村高中的围墙。
(12)金良桥村以沈氏家族为主,村以桥名。旧时桥东做裁缝的较多,桥西多数从事瓦木工。
(13)站在金良桥上往南看,老金良桥还在,单跨石梁桥。
(14)老金良桥南侧面(N31.32.29,E120.25.47)。
(15)北侧面。
(16)桥面是三条金山石。
(17)原本此地有一木桥,名“敬娘桥”。民国21年改建为石桥,东西村民写捐(桥成付款)400银元。可桥成之日只筹得200银元,三位村民赤脚连夜赶至三十多里外的方桥沈家祠堂求助,时称桐油大王的沈 瑞 洲欣然捐助,传为佳话[1]。方桥沈 瑞 洲故居现在还在,是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
(18)石桥改名金良桥。
(19)南侧桥联:源与九泾三渎水,流乃泰伯北延合
北侧桥联:出入咸宜一水北流通,往来无阻扁舟东渡去
南面的各路小河水汇聚后向北流入伯渎河(泰伯渎),伯渎河向东行舟可至苏州。桥联清晰,实属精品。
(20)金良桥南150米,还有一座老桥,名曰沈家桥。穿过菜地田埂来到现场。
(21)OMG,正在拆沈家桥。
(22)老桥修建年代不详,未列入保护名录。
(23)那几根石梁看上去挺有价值的。
(24)石梁已乘卡车去,此地空余石桥墩。
(25)沈家桥旧貌[2],这是绝版图片!
[完]
参考文献
[1] 桐油大王沈 瑞 洲创业记实
九妹小政,新浪博客,2018-12-11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a2cbf9950102yi84.html
[2] 梅村沈家桥
Macro-Zhang,新浪博客,2020-5-5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54bc026c0102z3n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