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上篇,谈谈本人对草书的认识,以及如何来选择学习草书所用的范本。首先要了解草书的由来,寻根溯源,这对练习书法大有裨益。书法的整个发展历程有赖于师承,千年不断,所谓“笔笔要有来历”是也。
汉始草书,谓章草。是草书的古体,章草由汉隶变化而来,乃草书中之精品,也称“急就”。代表书作有汉代史游和三国的皇象所作的《急就章》,乃章草之祖。后有赵孟頫、邓文原、宋克的《急就章》五种,古朴、典雅。魏晋,是章草逐渐向今草演变和发展的时期,其代表那个时期的作品和人物是西晋文学家、书法家陆机的《平复帖》。至东晋,书圣王羲之变章草为今草,今草由此确立,直至当下。其代表作就是《十七帖》,此贴充分体现了王氏恬静柔和的风格,笔力雄健,法度谨严。历代被奉为草书中的圭臬,帖中神品。
今草又分小草和大草(狂草),草书至隋唐达到空前的高度。小草代表作有隋智永的《千字文》,唐孙过庭的《书谱》,草书的特征就是简化笔画、偏旁部首及单字的写法,改变了汉字的形体,甚至用符号来加以替代。大草的出现,标志着今草达到了一个巅峰!创始人即唐代的张旭,继承者为唐怀素。大草由于过分追求变化和笔画的勾连,一般不易识别,除了纯作欣赏之外,实用价值受到限制。到宋代则又继承二王遗风,形成了写意抒情的一代新风。苏、黄、米、蔡行书精绝,草书同样不减风采,苏东坡的《醉翁亭记》,黄庭坚的《李白忆旧友诗》米芾的《论书帖》,明代最具代表的草书高手祝允明,都是草书的一代大家。
我所要推荐的草书范本:
小草:《十七帖》,智永草书《千字文》,孙过庭《书谱》,怀素小草《千字文》。
大草:(一) 二王的大草部分,怀素《圣母帖》,王铎、祝允明的大草。
(二) 怀素小草《千字文》,黄庭坚《诸上座》,《李白忆旧友诗》。
以上这三组组合,考虑到师承渊源、脉络风格。也是我经多年学习和感悟之所得,今公之于众供切磋交流。如有不到之处,还望同道提出批评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