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累运用(共30分)
1.请根据拼音依次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梁衡带领我们感受了壶口瀑布前呼后yōng的夺人气势,马丽华带领我们领略了雪域高原神mì多变的壮美景色,马克·吐温带领了我们欣赏了峰巅云朵妩mèi动人的奇幻景象,阿来带领我们体验了丽江古城tián淡和谐的悠闲生活。
2.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清晨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
B.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
C.《诗经》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列为《五经》之一。
D.头顶,晴空如洗,白云似梦;身边,鸟语如歌,鲜花似锦。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的有错误一项是( ▲ )(2分)
B.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C.他这么说是强词夺理,站不住脚的,没有人会信服。
D.面对越来越高的求职门槛,许多大学生叹为观止。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每空1分)
①树树皆秋色, ▲ 。 ②感时花溅泪, ▲ 。
③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④曲径通幽处, ▲ 。
⑤《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极度反常的矛盾心理,真实反映出老翁悲惨境遇的句子:
▲ , ▲ 。
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体现杜甫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的句子是:
▲ , ▲ !
5.名著阅读。(6分)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 践行着他生命的誓言。(3分)
(2)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 ) (3分,选对一项得1分,选对两项得3分。)
A.路遥《平凡的世界》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温暖而不平凡的世界。哥哥孙少安不安于现状,立志改变乡村贫困的面貌。弟弟孙少平渴望走出乡村,融入现代文明。
B.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创作了《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巴尔扎克传》。
C.《昆虫记》之所以引人入胜,与法布尔独特的研究方法有关。他一反常规,用野外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昆虫的本能与习性。
D.保尔在历练与考验中成长,这就如同钢铁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历练与考验,坎坷与起伏,锻造了保尔的信念和意志。
E.保尔救出朱赫来后,被谢廖沙出卖,被白匪关押起来。
6.综合性学习。(8分)
没有“和”的滋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没有“和”的润泽,就没有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你参加了班级举行的“以和为贵”主题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题目。
▲
(2)【讲“和”之故事】 班委邀请你给大家讲一个经典故事,帮助大家进一步探寻“和为贵”的真谛。(叙述要简洁而完整,50字左右)(3分)
▲
(3)【践“和”之行动】你的同桌王明经常与同学为了一点小事斤斤计较,有时甚至发生激烈的争吵,因而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关系非常不和谐。作为他的同桌,你打算怎样劝说王明,让他与同学改善关系?(3分)
▲
(一)品读杜甫的《江汉》①,完成第7题。(6分)
江汉
江汉②思归客,乾坤③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④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⑤,不必取长途。
【注】①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②江汉:指长江、汉水之间。③乾坤:代指天地。④永夜:长夜。⑤老马:这里是诗人自比。
7.(1)诗中颔联和颈联情景交融,“片云”“月同孤”意境 ▲ ,流露了诗人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表现了诗人 ▲ 。(4分)
(2)下面对于诗歌理解错误的一项( ▲ )(2分)
A.首联用自嘲的方式写出诗人滞留江汉的困境。
B.“思归客”,诗人思归而不能归,成为天涯沦落人,其中包含着诗人的无限辛酸。
C.“落日”“秋风”让人想到晚景暮年,引起诗人沦落之感、衰老之叹。
D.全诗使用委婉含蓄的手法,充分表现了诗人老而弥坚、壮心不已的心理状态。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8~11题。(14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礼记·学记》)
【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①,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②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③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欧阳修《诲学》)
【注】①常德:指固有的特点、本性。②害:妨碍,影响。③舍:舍弃,失去。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6分)
(1)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实词。(4分)
①不知其旨也( ▲ ) ②然后能自反也( ▲ )
③不知道( ▲ ) ④因物则迁( ▲ )
(2)下列各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例句:人之性,因物则迁
A.安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跳往助之(《愚公移山》)
C.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9.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2分)
虽 不 琢 以 为 器
1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2)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
▲
11.(甲)(乙)两文分别阐述了什么观点?(2分)
▲
(三)阅读《细菌社会也和谐》,完成12~14题。(10分)
①细菌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生物。人体大约包含1亿亿个细胞,这些细胞中则寄宿着大约10亿亿个细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微生物遗传学家邦妮·巴斯勒,通过对细菌社会的深入研究发现,细菌就像是人类的简化版本。
②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细菌的生活是极其单调的:抑或进食,抑或繁殖。实际上,细菌的生活是丰富多彩、循序渐进的。“细菌社会”甚至也像人类社会一样进行“菌口普查”,它们通过向生存环境中释放一种化学物质来统计自己群体的成员数量。待细菌数量达到一定的比值后,“细菌社会”就会发动有预谋、有计划的行为运动,以满足自己发展壮大的愿望。
③“细菌社会”存在着自己的语言,细菌常用的语言称作“特选传感”,是一种化学交流方式。当一队细菌到达某处后,需要探测附近是否有“敌友”时,每位“队员”都会向周围环境中释放一个分子。敌人或朋友在感应到这些分子之后,便会前来“应战”或“聚会”。队员越多,自然就越容易引来敌人或朋友。而烦扰人类几个世纪的霍乱、肺炎以及食物中毒,就是各种细菌召唤朋友聚会的后果。
④巴斯勒教授还发现,细菌还懂“第二外语”。当身边有别的种族细菌时,它会释放出另一种化学分子,这个分子的意思是“我和你不是一个种族的”。依据细菌的这两种“语言”,科学家可以研究出新型药物,通过阻断细菌的交流方式来搅乱它们的聚会,使其停止制造疾病。目前人类是通过使用抗生素直接杀死细菌,但这种方式会引发细菌的抗药性,所以,生产出阻断细菌交流方式的药物则可在极大程度上弥补抗生素的不足,帮助人类远离疾病的困扰。
⑤细菌能够像复杂多细胞生物一样建立并运转自己的“社会”。例如,每天早晨人们所刷掉的牙垢由600种细菌组成,俨然就是一个团结紧密的“社区”。皮肤上则建立着一座座“细菌城市”,总共居住着1万亿个细菌。它们时刻享用着人体为它们准备的自助餐:脱落的皮屑、分泌的油脂以及各种矿物质。它们一边大快朵颐,一边勤劳地为每个人制造着独特的体味。各种细菌在自己的地盘上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促进自己的“社会”的稳定。
12.文题“细菌社会也和谐”中的“和谐”在文中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
13.文章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
14.“目前人类是通过使用抗生素直接杀死细菌,但这种方式会引发细菌的抗药性”一句中加点的“目前”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
(四)阅读《让心灵站立》,完成15~17题。(10分)
①罗伯特·科赫是德国著名的医生和细菌学家。有一天,他被召到皇宫去为国王看病。“你为我看病,不能像看别的病人那样!”国王说。“请原谅,陛下,”科赫非常平静地说,“在我眼里,病人都是国王。”
②在我们某些人眼里,罗伯特·科赫真是一个傻帽儿,就算你平时真的对病人很好,在你心里一个国王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是此刻国王站在你面前,你也要说点假话哄他高兴才是。比如,你可以说:“那当然,陛下这么尊贵,我怎能像对待一般人一样对待您呢?” 国王高兴还会少了你的好处吗?然而,科赫没有这样做,他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在权势面前坚持自己让心灵站立的原则。
③我们需要让心灵站立,在权势面前如此,在金钱、荣誉等面前也同样如此。金钱可能使我们屈服于物欲,一次性使用的荣誉可能让我们忘记生命的最终目标。你要想坚守自己,就必须牺牲这些被世俗看重的东西,并且在这种牺牲中高扬自己的人生信念。
④让心灵站立需要一种胸怀。一个胸襟狭隘、只知道为自己打算的人,一定是一个喜欢见风使舵、时刻准备让自己心灵下跪的人。因为他追求的是利益,追求利益必须懂得识别天时地利人和,懂得利用谁、团结谁、孤立谁、打击谁。只有那种心怀大众,把自己的生命自觉地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结合在一起的人,才会宠辱不惊,把坚持自己的灵魂作为生命的最高目标。他们追求的是真理,真理从不察言观色,无论世界怎么变化,它都以自己独特的面貌存在着。
⑤让心灵站立也需要底气。悬崖上的松树不惧外界的压力和诱惑,只是以本质的执著,坚守在别人无法坚守的地方,它令人敬佩。然而,不是每一棵树都可以跻身于悬崖。悬崖上少土,需要一棵树拥有刺穿岩石的力量;岩石上少水,需要一棵树用心灵浇灌自己。所有这一切都不是那些生活在平地上的树所具备的。树是如此,人又何尝不是如此?有的人要本事没本事,要品质没品质,他不投机,不选择一种风险最少的途径,又怎能讨到自己的饭票呢?当一个人拥有了在世上立足的一切,要显露才华的时候,他是才华最出众的;要显示品质的时候,他是品质最优异的。他要做到让心灵站立,也就顺理成章了。
⑥让自己的心灵站立,以真诚和坚守去面对生活,这是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基本的人生目标,达不到这一点,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人。
1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
16.本文第④段运用了对比论证法,将 ▲ 和 ▲ 进行对比,有力地论证了 ▲ ,使观点更鲜明。(4分)
17.古今中外,“让心灵站立”的人很多,请你参照示例再列举一个,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选文内容除外)(3分)
示例:阿基米德,在罗马军人的剑朝他劈去时,他仍蹲在沙地专心研究一个圆形,他爱真理胜过生命,他让自己的心灵站立。
▲
(五)阅读黄愿的《直到看见香味为止》一文,完成18~21题。(20分)
①朋友是一间盲人重建中心的长期义工,因为他的邀请,我们聚集了一伙人前去进行为期一天的盲人体验生活。
②在众人的鼓励下,我成了第一个志愿者。我被允许先对周围环境做一番了解,用所有可以想到的法子尽量去记忆。朋友糊涂,忘了我具有惊人的3D立体感,建构、解构无题的面貌是轻而易举的事。我自信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在脑海中绘制一份这房子的缩小平面图,顺利通过考验。
③十分钟不到,我准备妥当。按照吩咐我闭上眼睛,眼睛套入罩子内,罩子外再紧紧缠绕一层深色不透光的长巾,世界被缩短到仅仅于我的眼前、布巾之间,里头除了黑暗一无所有。
④漆黑中,有人牵起了我的手,带着我一步一步踏到再熟悉不过的房间外。记得右转左侧是会客厅,左转到底是餐厅,直行是漱洗室,即便失去观察景物的工具,我仍能保持空间与距离的敏锐感官,对此我引以为傲,并对牵引我手的人说:“这有什么难的?瞎了有什么可怕的?”
⑤为了证明我所言不假,我挣脱了她纤细柔嫩的小手,谨慎维持着步伐,一会儿就到了会客厅,顺利绕过了沙发,避开了短凳,伸手抓起一个置于茶几中央水果盘内的橘子,送了一瓣酸甜的橘子到嘴里,我算准位置往后倾倒,安稳躺在搁着靠枕的椅子内,虽然看不见自己,但知道脸上的表情一定得意,心中态度肯定轻佻。
⑥“分我吃一点可以吗?”那人提出了要求,要求不过分,但问题出现了,我听见声音来源,锁定她的方位,可我不清楚她的身材,手不知道往哪个高度摆。于是我拿着橘子的手在半空中试探,试遍上中前后左右下,次次落空,直到她的手握住我的手腕,引导我失措慌乱的手指到定点,等她摸到一块饱满富有弹性的肉块,才确定我的手已到达了她的唇边。
⑦“谢谢你,很甜,很好吃。”她的音色细而婉转,就像山涧中的干净泉水,明知我出糗而不嘲讽我。
⑧“好像不是那么轻松。”我搔搔头,想找个台阶下,企图解开布巾,却被她阻止。
⑨“再等一下下好吗?”谁能拒绝一个语带乞求,且诚恳待己的人呢?至少我不行。“转几圈回到刚刚来的房间,一切就结束了。”她轻描淡写地说着,似乎没注意到我踌躇的脚步。
⑩意外总是出现在意想不到的诡异角落,正当我接近房间,以为再不久便能逃出这窘境时,竟然误踩中一支滚落在地板上的圆珠笔而摔倒,四脚朝天的姿势狼狈可笑,羞耻让我勃然大怒。
⑪“说好只是体验而已,你们玩真的?”明明她就在我身旁,却没有扶我一把,任凭我跌倒而不顾。我不在意受伤,难过的是这女孩的险恶,她分明是乘机报复。
⑫于是我咆哮,用力扯下眼睛上的遮挡物,恢复我的视线与光亮,却从此噤声不再言语。
⑬在我眼前的她,是位盲眼的女孩,她着急地弹开棒子到处探查我的所在。等她颤抖的手捧住了我的脸,那时她才流出眼泪哽咽地说:“对不起,你没事吧?”
⑭朋友和中心的人听见骚动从远处的楼梯跑下。
⑮“怎么了?”大家七嘴八舌地问。
⑯“我没事,只是看见久违的光亮,不过被感动罢了。”
⑰失明后,我居然看见了肉眼看不到的东西,那是属于心的独特芳香。
18.通读全文,根据“我”参加盲人生活体验的过程及心情的变化填空。(4分)
准备体验,自信满满——初次成功, ▲ ——判定不准, ▲
—— ▲ ,勃然大怒——扯下眼罩, ▲
19.结合语境,回答相关问题。(6分)
(1)第⑤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3分)
▲
(2)第⑫段中被“捉弄”的“我”为什么“噤声不再言语”?(3分)
▲
20.请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4分)
▲
21.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并回答问题。(6分)
【链接材料】这一次(指看戏回来)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选自鲁迅《社戏》)
试分析本文第⑦段画线句子与链接材料在修辞手法上的相同点及这种修辞表达效果的不同点。
修辞手法相同点(2分): ▲
表达效果不同点(4分):本文 ▲
链接材料 ▲
三、作文(60分)
再回首,梦已远走,墙上的涂鸦已显得陈旧,童年的歌谣也已进入洪流;再回首,花开叶舞,淡淡芳香环绕身心的每一个角落,传来无比幸福的气息;再回首,苦尽甘来,换种心态看走过的足迹,才能找到生命最初的本真……
请你以“再回首”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②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不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19年春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测试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4.(8分,每句1分)①山山唯落晖 ②恨别鸟惊心 ③骈死于槽枥之间 ④禅房花木深
⑤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文学写作(写作也对)
6.(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分)
(2)《将相和》示例:蔺相如凭借智慧多次维护赵国尊严,被赵王重用。廉颇对此不服,故意挑衅。蔺相如胸襟宽广,廉颇终醒悟,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将相和好,共同辅国。
六尺巷等故事(叙述讲明故事起因、经过、结果即可)(3分)
(3)王明同学,你好!(1分)同学们生活在一个班级,就要像兄弟姐妹一样相亲相爱,你经常与其他同学发生争执,不仅影响自己与同学的友情,而且影响班级的和谐。(1分)我相信,你也是愿意跟大家和睦共处的,对吗?(1分)(意对即可,称呼1分,语气委婉1分,理由1分,共3分)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杜甫的《江汉》(6分)
7.(1)凄凉冷清、乐观旷达(意思对即可)(4分,一空2分)
(2)C (杜甫的感情并不是往低沉一面发展,而是仍然觉得桑榆未晚,雄心尚存,还想在垂暮之年有所作为。)(2分)
(二)文言文(14分)
8.(1)①味美;②反思;③道理;④变化(4分,一空1分)
(2)A (例句和A项:结构助词,的。B代词他们 C动词,去,往 D助词不译)(2分)
9.虽 / 不 琢 / 以 为 器(2分,一处1分)
10.(1)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或困惑)。(2分)
(2)(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2分)
11.甲文:教学相长(或教与学是相互推动、互相促进的)。(1分)
乙文:人一定要学习的必要性。或:不学习就会带来种种不利影响。(1分)
【参考译文】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琢磨制作成器物,但也还是玉,(它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由于受外界影响而改变。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三)《细菌社会也和谐》(10分)
12.①细菌的生活是丰富多彩、循序渐进的(1分);②“细菌社会”存在着自己的语言(1分)③细菌能够像复杂多细胞生物一样建立并运转自己的“社会”(1分)。
13.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答出两个即可)(2分),生动形象地说明细菌能够像复杂多细胞生物一样建立并运转自己的“社会”(2分)。
14.不能删去。(1分)“目前”是“到现在为止”的意思,表示时间限制,说明到现在为止人类是通过使用抗生素直接杀死细菌,(1分)不排除将来有新的方式,删去后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文的准确性(1分)。
(四)《让心灵站立》(10分)
15.我们要让自己的心灵站立。(3分) (若答“让自己的心灵站立,以真诚和坚守去面对生活,这是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基本的人生目标”得2分)
16.胸襟狭隘的人(1分);心怀大众的人(1分);让心灵站立需要一种胸怀(2分)。
17.示例1:杜甫,尽管他经历坎坷,遭遇不幸,但他仍心怀大众,渴望广济苍生,从而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他让自己的心灵站立。(3分,只写人物得1分)
示例2:贝多芬,遭受到失聪的打击,爱情的确实、经济的窘迫、侄子的不孝也让他痛苦不已,即便面对各种困苦,心中也始终坚守着自我实现的理想,在音乐道路上创造了辉煌,他让自己的心灵站立。
(五)《直到看见香味为止》(20分)
18.轻松得意(非常得意)、心情慌乱(惊慌失措)、意外摔倒、默默感动(感动不已) (4分,每空1分)
19.(1)动作描写(1分),用一连串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通过考验的轻松与熟练(1分),表现了“我”自信、得意的神情(1分)。(如答到“为后文故事发展做铺垫”也可以算作一点。) (2 )因为“捉弄”“我”的居然是位盲眼的女孩(1分),她着急地想要帮助“我”,却因无能为力而流泪(1分)。她的真诚、善良打动了“我”(1分),所以“我”才会噤声不再言语。
20.结构上:与标题相呼应(点题),总结全文;(2分)内容上:深化中心,运用形象的比喻,将内心的善良比作独特芳香,告诉人们要用一颗真心去感受他人的善良。(2分,只答“深化中心”或“点明主旨”给1分)
21.修辞手法相同点:比喻(2分)
表达效果不同点:本文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女孩声音的甜美(1分),体现了“我”对女孩的怜爱(1分)。链接材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船行之快(1分),反映了“我”看社戏回来愉悦的心情(1分)。
三、作文(60分)
建议:切入分为43分,以“叙写基本切题,中心基本明确,文体基本规范,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为标准。其它请参照中考作文阅卷标准。
不随意压分,前后批阅标准统一。确实发现佳作,可给54-58的高分。
特殊情况赋分标准:1.只写题目给2分;2.确认全抄本试题上的文字或课外原文,视内容、字数、书写给1-10分;3.如若抄写课内外现成文字,进行了适当改编,且切合本作文题目,视具体情况给予25-40分;4.字数不足600,每50字扣2分;5.应考虑卷面书写情况,适当加分或减分,一并算入作文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