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幸参加了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在北京电影学院的首映礼,虽然平时我比较肤浅地偏爱科幻视效大片(首映礼之前还二刷《正义联盟》过足瘾),但有时能够平心静气地观看一部剧情片也是蛮惬意以及必要的。正如本片《不成问题的问题》,改编自老舍的同名小说,初高中时泛读不少名人名作,老舍是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但这一短篇确实易为忽略,而经电影化后,好像自古延续至今又心照不宣的中国式人情观一下就引起了激烈的社会讨论,因此导演梅峰称这部作品具有非常现实的“当代性”。
影片的背景设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通过黑白影像叙述了一间物产丰富却总是赔钱的树华农场,以及一场在新旧两个农场主任之间的明争暗斗。范伟老师饰演的丁务源作为农场老主任无疑是该故事的核心人物,他精通人情世故,精明圆滑,在他的管理下农场入不敷出、场工懒散懈怠,但他始终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与之相对的新主任尤大兴则四面树敌,即便留洋博士归来的他曾一度为农场带来收益,然而也正是他务实、严格的性格使他在人情世故方面不够灵光,人物对比之下突出了在人情社会中只靠自身本领的人无处立身的无奈。
虽然我冲着范伟老师而来,但让我意外惊喜的是张超饰演的流氓艺术家秦妙斋,一个受到新兴思潮影响的年轻人,自称“全能艺术家”,人俊又说得一口漂亮话,自第二幕出场便使整部影片变得十分活泼有趣,笑点密集于一身:典型文艺青年的言谈举止,声线迷人,出口成章亦是谎话连篇,混搭的中英文,把妹的套路深,时痞时雅,不满现实却又毫无作为……正是老舍笔下被讽刺的伪艺术家群体的化身,难怪张超凭借此角的成功演绎获得了上海国际电影节媒体关注单元最佳男配角的奖项,可谓名至实归,表示已被圈粉。(像我一样觉得他眼熟的观众请回想国产偶像剧《夏至未至》...)
许多评价赞誉这部电影为“职场教科书”,原著两万两千多字,电影两小时十多分钟,三幕寓言循序渐进,老派人的勾心斗角借古喻今,用荒诞的冷幽默讲述着中国自古以来在人情事上不成问题的问题,不动声色,暗流涌动,不谙世事的观众极可能错过其中许多并未挑明的含蓄表达,有些我也是在观影后通过主创与观众媒体的问答互动中恍然领悟。其实在此环节我也想举手提问来着,可惜时间紧没把握好机会,但决定还是写下来说不定会得到大家的解答:这可能更偏向技术问题,即在观影中我发现许多由远推近的镜头都颇有明显的晃动,即使是一些拍摄静景的镜头,虽倒没有多么剧烈,但足以让本身就关注拍摄的我出戏,想知道导演采用这种摄像手法是否有何用意?现场其他精彩的问题我在这先不逐一详述,几段现场视频合集将上传至个人微博,欢迎大家明日观影后再一同探讨!
总之,正如范伟老师最后的总结,“电影是黑白的,人物是丰富的。”看《不成问题的问题》,讲不算世故的世故……
比❤️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