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备课七下语文17课《短文两篇》中的《陋室铭》,自译时看课下注释突然感觉阻滞了,原因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中的“惟”字——课下注释是:惟,语气词。
惟,语气词?原句的译读课下注释④〔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斯,这。惟,语气词。馨,能散步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如若如注释而言,“惟,语气词”,原句译读“只因”从何而来呢?这是版次为2024年10月第1版,印次为2025年1月第1次印刷的新课本;再翻查一下上轮的旧课本,也就是版次2016年11月第1版,印次为2022年1月第6次印刷的,却发现新课本比旧课本在该句注释上就多了“惟,语气词”一句话。
为什么要添加此句呢?增添了这句反而使原句的译读中造成了困难,这不是画蛇添足的表现吗?笔者认为编者的意图是选择注释⑥。
翻查商务印书馆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惟,①思,考虑。《诗经·大雅·生民》:“载谋载~。”郑笺:“惟,思也。”(载:动词词头。)贾谊《治安策》:“臣窃~事势。”(臣:我。窃:私下。)双音词有“思惟”。②只,只有。《商君书·修权》:“~明主爱权重信,而不以私害法。”(信:信用。害法:损害法度。)③介词。由于。《尚书·盘庚中》:“亦~汝 故。”④ 连词。和,与,同。《尚书·禹贡》:“齿革羽毛~木。”❺ 连词。虽然。《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亦为大王不如也。”⑥ 句首语气词。《尚书·召诰》:“~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则至于丰。”又句中语气词,用以帮助判断。《尚书·说命》:“非知之艰,行之~艰。”这个意义又写作“维”。
若根据课下注释“惟”字为语气词,应该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的⑥句首语气词。句首语气词应该放在句首吗?而“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惟”字显然不是句首词。那“惟”字的正确解释应该是什么?
笔者认为,此字的解释应该看语境。“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类比引出的主旨句,前面的“山”“水”的“名”“灵”“在”“仙”“龙”,页就是说“在”字的解释是“取决于、决定于”。由此“陋室”的陋否应取决于室主人的德是否美好,故而选择注释③“介词。由于”比较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