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失眠|焦虑情绪对睡眠的影响及治疗

现如今由于信息过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人们心身应激性时刻增多、加剧,加上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改变,导致睡眠障碍患者越来越多,各个年龄段都有,据统计成年人出现睡眠障碍的比例高达30%。老年人是睡眠障碍的高发群体,但睡眠障碍越来越年轻化,甚至青春期,以及少数幼年期儿童也出现了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不仅指失眠,还包括多梦、浅睡、缺乏深度睡眠、易惊醒、入睡困难、早醒等。导致睡眠障碍的因素有很多,但不管原因多复杂,归根到底都会落到一个名词上——焦虑。也就是说不管哪种原因造成了睡眠障碍,其实都是这种原因导致了焦虑,进而又导致了睡眠障碍。

人类虽然有一个最发达的大脑,但是在情绪管理方面却无明显发展,主要是因为情绪的产生除了受观念、信念、认知影响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情绪主要受自主神经系统主控,和大脑皮层关系不大。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类,交感神经主控兴奋以及情绪波动;副交感神经主控平静、放松。

睡眠需要全身心放松,睡觉时只有副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的时候,人才能陷入深度睡眠,身心才能达到充分的休息。高质量的睡眠不仅需要充足的时长,还需要有足够的深度。但当今社会的多种繁杂的刺激,过量的信息干扰,不良的生活习惯等使得人们长期处于焦虑状态,自主神经系统失去了原本具有的动态平衡能力,使得交感神经持续兴奋,副交感神经兴奋不起来,因此使得焦虑成为常态。

造成睡眠障碍的不良习惯包括:(1)经常性地躺在床上做一些和睡眠无关的事情,例如玩手机、吃东西、背书等;(2)对自己要处理的事情安排不合理,该睡觉的时间大脑中总挂念着自己要做还没有做的事情;(3)自己做了很多无关紧要的事情,把自己的时间安排的过满。

造成睡眠障碍的环境和社会因素包括:(1)城市里过多的光污染,在深夜带来视觉刺激;(2)城市夜晚的车流声或其他噪音在深夜带来听觉刺激;(3)工作、学习中高压的状态,紧张的气氛,竞争压力;(4)任务和能力不匹配;(5)浮躁、急功近利的功利化社会态度。

焦虑导致了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又进一步加剧了焦虑,最终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神经衰弱、易激惹、焦虑症或惊恐障碍等疾病。

现如今造成焦虑的原因大多是社会性的,是环境造成的,因此没有一种药物能够长期持续的治疗效果,急需一种全新的疗法出现。在这种背景之下,催眠疗法被大量运用于情绪处理和睡眠障碍治疗当中。

催眠中反复给予患者不同刺激,促使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不断交替兴奋,以恢复自主神经系统的动态平衡性,同时给予生理放松、情绪生理唤醒等刺激从而达到稳定情绪以及治疗睡眠障碍的目的,并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意识操控自主神经系统,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

注:(承宁原创,版权归“聆听安宁心理咨询”机构所有,未经允许不得用于商业用途,转载需注明出处。)


作者简介:

马承宁,心理咨询专家,社会医学专家,聆听安宁身体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创始人。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