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UX习作—LOFTER 5.4.3信息架构改版设计说明
luckyluyao 2017-02-10

一、概述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图片社交应用的用户规模不断扩大。而不同用户对图片有不同的使用需求、使用场景,本文选取了三款产品:lofter(5.4.3)、nice(4.5.0)、in(2.9.97.17),通过分析他们的信息架构、产品定位等方面,运用卡片分类法得出用户的心智模型,优化lofter的信息架构及用户体验。

二、产品定位

Lofter:lofter主要是一群拥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通过不同的兴趣标签分层,形成不同的圈子。在这个圈子里面记录生活,发现同好。lofter一开始是博客,而后是社区。因此,在信息架构上,有一些文章推荐及文章搜索的相关功能。

Nice:以在照片上打标签为核心功能,通过图片上的标签,满足了年轻人对fashion、个性以及“晒单”的欲望。在发现内容的同时,通过建立起社交关系,获得新的内容,然后再将新的内容分享到社区,形成一个社交闭环。因此,从nice的信息架构上也能看出标签的重要性以及即时性聊天页面的突出。

In:in是一款基于女性和品牌的时尚品位分享社区,以图片社交为出发点,通过达人引领、品牌分享和包括标签、贴纸、玩字、魔法相机等多种酷炫玩法,为用户全方位记录生活IN记,传播生活态度,充分展现自我。因此,in在功能架构上也突出体现了in记(个人主页)的重要性。

三、竞品分析

下面列出三款软件的信息架构树状图。需要指出的是,三款产品在产品定位上的不同,也会导致信息架构的差异。另外,前期的信息架构图比较详细,后期做卡片分类的时候,则不需要将具体的单元格进行细分。


1.一级导航


通过三个产品的一级导航可以看出,图片社交类应用存在一定的共性:

都是由5个部分组成,且位置相同。最主要的“发布”功能都位于中间并做突出显示,以鼓励用户发布图片内容。

2.首页

“首页”—— 主要用于展示好友(已关注的人)发布的动态

lofter的主页分为“关注”和“订阅”两个二级导航。其中,“关注”主要是好友发布的动态及好友推荐的内容,“订阅”主要是订阅的标签;而nice和in主要是展示已关注的人发布的动态,那么为什么lofter给予“订阅”标签这么高的层级呢?

个人认为,这与lofter一开始的博客功能有很大的关系。像nice和in的用户主要是以查看图片为主,对图片的要求很高,而lofter的“订阅”功能,同一标签下的内容并不能保证质量(同一标签下,可能是图片,可能是文章,可能是与该标签毫不相关的内容,如下图例所示)因此,订阅功能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lofter的用户则不同,通过一个标签,就能发现与此相关的全部内容(包含文章和图片),而不仅仅是图片。

但是,在“订阅”列表中,进入详情页取消订阅后,返回到列表,取消的标签还在列表中显示,需要刷新之后才去掉。个人认为这是lofter在细节上稍微欠妥的地方。

尽管lofter的“订阅”功能与大多数的APP信息架构不符,但毕竟产品的目标用户不同,产品定位不同,在没有足够的数据证明以阅读文章为主图片为辅为目的的用户占比很低的情况下,还是不建议去掉该功能的。

另外,在首页还有一处不妥之处,如下图所示:

点击图片即可放大,点击图片外空白区域,进入图片详情页,详情页的内容与列表页的内容几乎完全一样,没有将全部评论内容展开,想要查看全部评论内容,还需要点击评论,跳转到单独的评论详情页面,这样就多余了一次跳转流程,再看nice如下图


点击图片同样是将图片放大,点击全部评论进入图片详情页,展示图片相关的全部详细信息,一步即可完成。

3.发现

“发现”——主要用于展示推荐的内容及搜索功能

三者在发现页面的设计各不相同:lofter采用一种很有创意的方式将推荐的内容分成15个类别,给了用户很明显的一个发现内容的入口;in则采用分类别小图平铺的方式展示,相比之下,nice以瀑布流方式展示的的推荐内容显得有些杂乱。

4.发布



三个产品的发布流程都充分体现了之前上文提到的产品定位。lofter兼具轻博客功能,因此长按发布按钮可以单纯的只发布文字;同时,也可以发布照片和小视频,整体流程还是很顺畅的。nice的发布流程较其他两个来说,多了一个添加标签,图片必须添加标签才能发布出去,这样才能保证nice的图片至少有一个标签,再次说明标签在nice的重要程度。in的发布流程也与其新潮、酷炫的产品定位相符,多种贴纸,新潮的AR相机很有趣味性。

5.消息

lofter和nice的“消息”页面都承载了“通知”和“聊天”两大功能,除此之外,lofter还有一个“动态”用于展示关注人的动态信息。在lofter的信息页面内,还有一个“专题”,主要用来收录同一标签下的精品图片,推荐的专题会出现在首页顶部的banner中。nice的消息则以即时聊天为主。与二者完全不同的是in,它的通知提醒页面更多的是体现个人印记及个人信息。

四、用户调研

为了了解用户对于图片社交类应用的心智模型,我使用卡片分类法进行了简单的调研,将需要归类的卡片整理如下:


为了让卡片表意更加清晰,对原有的功能名称进行了调整,如将原有的“订阅”调整为“订阅标签”,将“添加关注”调整为“添加好友”,将“乐乎印品”调整为“打印照片”。邀请一位目标用户对这些卡片进行分类,整理如下:

将最终结果进行整理和微调,得到如下树状图:

五、信息架构改版

由于本次改版主要是信息架构的小规模优化,因此对于未发现明显问题的设计基本予以保留。同时结合调研出的竞品的“共性”和“差异”,做出如下修改建议:

1.首页-订阅


将原订阅标签的垂直列表修改为平铺展示三个,剩余的点击标签名称跳转到标签页

增加标签管理功能,这与lofter的个性化定制相吻合,通过管理标签,可以进行删除、增加、排序操作。

2.消息-专题


通过目标用户的卡片分类及访谈可以看出,用户对消息页面的“专题”存在疑惑,觉得做为推荐内容的专题放在消息通知类别中不合适,因此,将“消息”页的专题移到“发现”页面,使得内容的推荐更加集中。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