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偶像AKB48专题26:音乐背后(上)——制作与呈现
风格里哦 2019-11-29

“果然他是……怎么说呢……(秋元)老师果然是从头到尾都不会妥协的。所谓不妥协就体现在把计划做到最紧,在开始之前就整理素材,然后直到完成之前都一直在赶工。譬如两个小时之后就要做完,不然发售就要延期,我们都要做到几乎超过那个极限的临界点才能把工作完成,基本每天都是如此呢……”

——北川谦二


AKB48的一张单曲CD制作出来需要经历怎样的过程呢?

曾经在秋元康的一部纪录片中,我们得以窥见这样的常规制作幕后的流程。以第28张单曲《UZA》为例,在售的CD共分为TYPE-A、TYPE-K、TYPE-B三种。选拔组参与的主曲目《UZA》是每一种都有的,然后是TeamA、K、B分别演唱的C/W曲《孤独な星空》、《 スクラップ&ビルド》和《正義の味方じゃないヒーロー》,另外还有同样是全部收录的,由Under Girls所演唱的《次のSeason》。也就是说,像这样的一支单曲CD,就至少要创作五首歌,制作五部MV。


对比一下AKB48每年要推出的单曲数量以及演出日程,加上秋元康作为身兼数职的大制作人身上肩负的海量策划,可想而知每一次的MV拍摄都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作战。拍摄时间只有三天,歌曲却连词都还没有填好,这对于AKB48来说简直就是家常便饭。

即使只需要操心作词部分,平均每三天就要创作出两首歌曲的秋元康自己还是压力最大的那一个。作为一名已经出产了数千首歌曲的作词家而言,如何避免才思枯竭以及对工作的腻烦永远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创作是一件需要灵感和想象力的事情,这种任务不是光靠闷头努力就能速成的。每次要发新曲时,秋元康会先试听几百甚至上千首曲子,从中挑选出与自己预想的主题最契合的,光是这个枯燥的过程就足以让大多数人感到绝望了。当然,他也会尽可能地想办法提升效率,譬如面对一首印象深刻的曲子,即使不适合AKB48的新曲风格,也可以用作NMB48或是乃木坂46的下一支单曲。即便如此,秋元康几乎一年365天都永远处于“欠稿”的状态,一边是每天无数的大小会议、接受采访、出行考察、参加电视节目;另一边是团队的工作人员几乎24小时的各种汇报歌曲制作进度和演出情况。也难怪经典日剧《LEGAL HIGH》里古美门律师会对着以秋元康为原型的作词家吐槽,要完成这样的工作量即使是莫扎特再世也办不到。



但事实证明秋元康还是做到了。他当然也拥有团队的协助,但这并不代表着他会对署名自己作词的歌曲不负责任。并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靠什么枪手代写,实际上秋元康在极限范围内还是尽量做到了亲力亲为,这多少也是出于身为创作者的自尊和骄傲。当然,他毕竟不是神,这样的直接后果就导致了AKB48等团体的歌曲制作周期异常紧迫,最终的成品质量也总是起伏不定,经常顾此失彼,难以保证歌曲的稳定质量。

一般情况下,在还没有写好每首歌的歌词之前,秋元康就会提前将预先选择好的纯旋律部分交给已经选定的各位MV导演们,让他们初步确定并反馈自己将要采用的大致风格。此外,像负责时装设计的小忍等工作人员,也全部要进行打提前量的准备工作。但是,稍微了解音乐幕后制作的人都知道,在连歌词都不存在的情况下,连最基本的对口型任务都无法完成,这种情况下即使想要提前进行制作也是非常困难的。这首曲子适合怎样的服装,要怎样去设计编舞和动作,MV要选用什么剧情,如何展示出主题……这些很多时候都是工作人员们一边揣测一边猜想着完成的,他们必须要提前,因为时间不够;但是提前的代价就是高风险,如果没有达到秋元康的要求,还是会要推倒重来。

“虽然不是压力(笑),我做衣服也是有时间需求的,要在这段时间里完成这件事情,这样的话,‘妥协点’就一定会出现,也就是心里可以原谅自己的部分,所以我有时候会降低要求。但是秋元先生他啊,完成不存在这个‘点’……比如五天之后就要进行PV拍摄了,(如果不满意)也会要求全部重来。”

——AKB48服装总设计师茅野忍

“我是在摄影前九天才接到通知的……大后天还要赶去巴黎,所有工作人员都觉得不可能做到。又等了一天才有歌词和曲目,再听了一天考虑要拍成什么样的东西……接着告诉工作人员要怎么布景之类的,最后只能远程遥控指挥他们来完成了。(笑)”

——MV导演蜷川实花

“我从秋元老师那里拿到题目时,离拍摄开始只有6天了。要在6天内完成剧本,(构思)外拍地点在一定程度上只能靠猜了……”

——MV导演高桥荣树


很多时候,录音室接到歌词稿和乐谱时离MV拍摄已经只有一两天的时间了,通知成员们来学唱是根本来不及的,这时候只能由录音棚的专业歌手先顶上,这也正是有些歌曲最早泄露出来的sample(样本)版本并不是由歌手本人演唱的原因。只要顺利将词与曲合并,及时完成一首能够拿去给编舞老师和MV导演作为参考的歌曲小样,对于后二者而言就已经是谢天谢地的好消息了。至于歌曲本身还没有通过秋元康最后的验收,也许还需要调整具体的词句细节,这些都只能通过后期修改来完成。

这份小样到了编舞团队手中的时候,时间往往已经只剩下了十几个小时,这又是一次地狱难度的考验。众所周知,偶像团体很少有站着不动的纯唱歌演出,几乎所有的偶像歌曲都是与舞蹈和舞台演出绑定的,很多经典名曲的舞蹈动作的知名度丝毫不亚于歌曲本身。对大多数粉丝们而言,其实对歌曲质量并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他们或多或少也能理解偶像工作的辛苦,对于赶工作品的歌词本身可能不会过多计较,但是舞蹈动作却是最能让人一眼看出是否敷衍的存在。事关最后的演出效果,既要保证与歌曲契合协调,又要考虑难度和新意,最重要的是AKB48是团队演出,还要考虑不同成员动作的变化,互相配合以及走位换位——如何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创作出与歌曲匹配的一套完整舞蹈,比起创作一首新曲而言难度有过之而无不及。好在AKB48的编舞老师们都是业内最顶尖的大神级人物,这个最困难的环节每次都能有惊无险地完成,最后得到的反馈也是值得的,AKB48的编舞和动作设计一直都是广受好评的存在。


完成编舞之后,老师们会立刻前往拍摄现场教学,而参与录制的成员们基本只用一天时间就要学会动作并且完成拍摄。这里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也是考验身为能够入选单曲的AKB48成员基本功的时候,她们的歌舞能力或许并不是最拔尖的,但是身为偶像的职业素养和拼命精神却不输于任何伟大的艺人——可以不完美,但必须完成。

当然,面临最大挑战的还是导演们。AKB48时常会请到是枝裕和、蜷川实花等知名大导演进行合作拍摄。这些平时面对作品游刃有余的大导演都尝到过被秋元康近乎无赖的日程期限和反复的修改要求弄得焦头烂额的滋味。拍摄偶像MV可不光是考虑歌曲本身这么简单——一般导演都会与固定的艺人进行合作,熟悉之后就能掌握他们的特点与风格。但是AKB48里可是有一大堆水平层次不齐的女生,最重要的是她们的站位、镜头、动作等分配也不是完全按照演出效果来的,而是要综合考虑总选举名次、人气和队内地位甚至个人背后代表的经纪公司等诸多复杂因素。粉丝们或许不会在意MV的某个具体情节,但是会计较自己心爱的偶像出现的精确到秒的时长,会争论谁的戏份镜头更多。因此,完成AKB48的各类拍摄任务真正的难处还不在于时间紧迫,而是如何按照偶像行业的思路去实现让各方都能满意的目标。

就在这些繁琐的工程进行之时,秋元康本人可能才刚刚收到反馈的小样结果,工作人员还要准备有极大可能会出现的、秋元康要修改歌词甚至整体风格的消息,因此必须准备多套方案以备不时之需。当然出现最坏的情况时,也只能通过各类剧情镜头覆盖掉已经无法修改的对口型演唱部分。这也是为什么AKB48有些MV的主题莫名其妙、“让人看不懂”的原因所在了,不能说导演不负责任或没有用心,但很多时候确实是全凭感觉在进行拍摄,导演自己也不知道秋元康的这首歌到底想要表达什么东西,索性就放开手脚去发挥,这样反而可能拥有更多的容错余地和解读空间。一支曲子拍摄完成之后,立马就要进行的是下一首歌曲的拍摄任务。从录音棚到摄影棚、从成员到工作人员,在这期间基本都是颠倒作息地连轴运转。其实这类情况在影视广告行业也很常见,为了某一个项目或者一部电影,赶进度的时候就是如此。但导演拍摄电影也总有空下来的时候,而AKB48一年要推出很多首曲子,剧场几乎每天都要保持演出运转、加上每周都有的大量综艺节目、开遍全国的握手会、猜拳大会、大运动会、大型演唱会、海外活动、媒体活动……如此算下来,从秋元康到每一个主力成员,一年的时间表都可以细排到具体小时,一天只睡两三个小时毫不夸张,只能在不断赶场的路上补觉,他们的确几乎就没有空闲下来的时候。


而像这样复杂无比且永无停歇的运转,已经持续了十多年,这就是AKB48制作并呈现出的漫长故事背后的秘密。这也是为什么AKB48想要拍摄纪录片或者展示任何吸引人的细节故事时完全不用担心素材问题,所有人的都生活在几乎全天候被摄像机围绕着的节奏里,任何片段都可以被轻松剪辑出一段故事。即使是如此辛苦的背后,最终出来的成品相当一部分也许仍然不会让人满意,但这是必须付出的代价,这就是职业偶像的生存之道。这些工作从某个角度来看就是在“创造回忆”,也就是为展示偶像生态积累素材。幕后工作的内容也是AKB48需要重点展示的一个环节,因为粉丝要看到的是偶像们的生活全貌,这就是秋元康所说的如今的人相比电影本体对于“making”和“彩蛋”要更感兴趣。粉丝或许会觉得某一首歌质量不行,某一部MV莫名其妙,但是他们在了解幕后的工作过程之后就能产生心疼并理解偶像的情绪——包括工作人员在内,大家这么努力地过程本身也是一件能够引发感动的作品嘛。

虽然在这样的过程里,秋元康很难再创作出一首《川流不息》,但他实打实地打造并维持了一个数千亿日元产值的偶像帝国,这是另一种层面的奇迹。不过这种模式也有一个显而易见,所有人都看得出来的弊端——它太依赖秋元康本人了。对于一个复杂运转的系统而言,过分依赖某一个节点绝对是一件风险极大的隐患。秋元康在培养成员和处理团队关系时非常清楚这一点,但是唯独对于自己身上的困境却找不到解决的良方,他终究还是舍不得放手。

不论如何,那都是秋元康自己的挑战,在这方面谁也没有办法帮上忙。而对于工作人员与成员们而言,虽然经常被骂被批评,被折磨被折腾,但也正是在这样紧张充实的生活中找到了自我满足和价值,也难怪索尼音乐的公子北川谦二这样的人会跑来“自讨苦吃”。这或许与日本人对于工作的态度也有一定关系,看起来辛苦,但当事人反而有一种“被虐”但只要完成任务就会满足的感觉。就是这样逼自己才能获得历练,就是这样困难还能做到才更加有成就感。说到底,艺术本不就是几个创作者坐在家里拍脑门子那么简单,所有伟大的作品背后都必然会有合乎商业逻辑的产业支撑,产业需要的就是真金白银的投入和付出汗水的努力,需要复杂庞大的团队精诚合作。而这种努力与付出对于乐在其中的从业者来说未必就是多么可怕的事情,正如导演竹石涉所言——


“在旁人看起来这种情况可能确实很麻烦,但是这里的每一个人可都是专业人士。所以,‘做饼的事就放心交给做饼师傅(秋元康)吧’(笑)。






下一期:《音乐背后(下)——创作与演绎》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