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偶像AKB48专题21:“日本总AKB化之年” 与偶像的社会意义
风格里哦 2018-07-13

“可是像我们这种偶像,又能做到些什么呢?(灾民)现在需要的肯定不是娱乐,担心我们的到来会不会反而影响到救灾工作,一开始是有些害怕的。


当我们走进体育馆的一瞬间,孩子们迅速地围拢过来,大声喊着‘是AKB!!!’。演出的时候,大人们也在台下跟唱我们的歌曲,他们对我说:‘自那以后再也没有笑过,终于看到了孩子们久违的笑脸,一定是因为AKB48诸位的到来而真的感到开心吧’。


我突然就明白了,原来我们也有可以做到的事情。并且生平第一次格外强烈地产生了这样的感觉——


成为偶像,真是太好了。

——高桥南



2011年3月11日,是“女王”麻里子大人的生日。

就在这一天,日本东北地区外海三陆冲区域发生了有观测记录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地震,高达9级的地震引发了同样创纪录的日本史上最惨烈的海啸灾害。这次噩梦般的巨型灾难共造成的死亡失踪总人数高达2.2万,并且直接导致了更为可怕的福岛核电站泄露事故,其带来的后续灾祸影响至今仍未消散。




在地震发生以后,AKB48在第一时间就中止了预定于3月14日举行的“跟随着Takamina(高桥南)”演唱会,并迅速启动了一系列赈灾企划。这个计划叫做“为了谁”,除去专项的募捐和义演活动,AKB48还会从常规收入中拿出固定比例的资金直接用于援助救灾工作,所有印制有该计划Logo的周边商品,收入的一部分都会被用作善款。在震后不到一周时间内,AKB的赈灾账户就募集到了惊人的六亿多日元资金,这一数字甚至远远超过了许多巨头企业的捐献数额,其中除了歌迷募捐的一亿多元,剩余部分全都由AKB48出资,这笔善款也被立即向社会公开并投入到救灾工作的使用中去。



其实,在发生大型灾难以后,最初的紧急救援并不会持续太久,之后漫长的重建善后工作才是最考验援助者智慧和能力的挑战。而在类似关于救灾工作报道的场合,经常会出现部分媒体或明星被民众批判消费死者,煽情炒作-——这也是源于受灾者与慰问者之间的鸿沟产生的隔阂。

“在悲剧方面,人总是相信只有自己是观众。某一天,当被通知‘这次的主角是你’时,才会明白自己只是观众这种想法是没有任何依据的。”

——《象之背》·秋元康


对于灾民而言,他们是遭受了损失的一方,在受灾之后最需要的是“补给”——无论物质还是精神上。钱财的损失可以用募捐善款来弥补,可是在精神上,灾民心中充溢着悲伤和绝望的负面情绪,他们渴望的是别人对自己这种负面情绪的理解和包容,并且需要积极正面的东西来中和并冲淡伤痛。这个时候,如果所谓的记者或主持人,依旧鼓动煽情的氛围,刻意引导他们回忆痛苦的经历,无疑是对于灾民进一步地“汲取”而非“给养”。

这就是一些赈灾活动令人反感的原因,慰问的一方无法真正理解灾民,而不知不觉中把自己摆在了很高的姿态上强行煽情,并自认为是出于对灾民的共鸣。观众和表演者因为同情灾民遭遇而产生的感动固然是真实的,但灾民却未必需要这样的“共鸣”——这种行为相当于是将负面情绪从灾民群体进一步向外扩散,而并没有把正面的激励带给此刻最需要积极力量的受害者,反倒是在揭开他们不忍回首的伤疤,从而造成了二次伤害。

日本社会在这场浩大灾难中的表现虽不乏温情也伴随争议,尤其是被无数人诟病的核电站事故处理方式。自然灾害的代表——地震与海啸;人为威胁的标志——核,这些本就是悬在日本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是民众们最畏惧的梦魇。在堪比末日降临的磨难之后,无助的人民迫切需要被治愈。AKB48作为偶像团体,不可能代替官方机构去完成那些救援任务,但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领域却交出了一份令人暖心的答卷。也正是在这次灾难中的出色表现,让AKB48一举奠定了日本国民女团的地位。


在最初最混乱的时期,AKB运营方没有贸然选择去灾区添乱,只是通过筹集善款的方式间接为救灾工作出力。一直等到五月份,灾区情况基本稳定以后,此时灾民们最需要的已经不是救援力量,而是精神层面的抚慰,AKB48才开始陆续前往各大灾区进行慰问演出。抵达灾区的AKB48成员全部身着素色的T恤以示肃穆,但是演出歌曲却并没有刻意追求煽情,她们站在灾民面前,依旧是面带笑容地全力演唱着《Heavy Rotation》这样充满欢快激情的歌曲。令人意外的是,灾民们的反应也同样非常积极,每一次演出时台下都会出现热情的应援和大声欢呼,握手会和各种交流活动的气氛也非常温馨融洽……这样的情形令许多媒体都惊诧不已——为什么这群唱唱跳跳的偶像,在充满悲伤氛围的灾区却受到了如此热烈的欢迎?

在活动过程中,AKB48的每一个成员都表现出了极高的职业素养,一直以来通过握手会与粉丝们面对面交流的经验在这种场合发挥了作用,她们从头到尾没有任何不当的举动,井然有序,肃然专注,却又温柔真诚,治愈人心。其实成员们也都只是一群普通的小女孩,也都被灾区的惨状所震撼,会感到难受和害怕。但是只要面对灾民,她们每个人都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拿出最真诚的笑容,用最温柔得体的方式去鼓励对方。或许这才是赈灾义演应该有的样子——每一个灾民的心情、心态和个性是不同的,不能指望所有人都会跟着热闹欢乐的演出一下子变得开心起来,肯定还是会有受伤的人沉默着,悲伤着。但是身为演出者,在这样的时刻,就应该全力以赴地燃烧起自己去呈现最热情的表演,这种坚定绽放的乐观与不合时宜的搞笑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台下的观众越是悲伤,台上的人就越应该让受伤的人看到世界上依旧有着充满激情的美好事物,这才是对于灾民最大的尊重和慰藉。


而且,对于AKB48的成员自身而言,这样的经历同样是刻骨铭心的成长。之前她们面对的观众都是自己的粉丝,和谐一派,其乐融融,从来没有应对过如此复杂而特殊的群体。每一个成员在前往灾区之前都抱着忐忑的心理,生怕会受到抵制和排斥。而在经历实际体验之后,她们才能发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看到他们的笑容,还在巴士里就能感受到那种兴奋的氛围——他们在等我们。”

——柏木由纪

当成员们在与灾民交流时,同样会被对方的热情所感染。面对“真是太感谢了”之类的话语,因为觉得自己完全承受不起,全部都变得不知所措,诚惶诚恐。这是人性最真实的流露,她们从来没有受到过这样的触动。对这群小女生来说,如果之前所谓偶像身份于她们而言还只是自己个人视角里的、关于流泪流汗的成长和闪闪发光的梦想的凝聚物,AKB48还只是发生在“小世界”里的理想童话;当她们与灾民们有了目光接触之后,站上断壁残垣旁没有聚光灯的临时舞台,面对一张张流露出生命痕迹的、悲伤却坚毅的陌生面容时,这群女孩才终于明白,偶像还有着给他人带去希望和治愈的崇高使命。






日本一直都是一个非常矛盾的民族,国民在日常人际交往时显得等级森严、强调“不给别人添麻烦”、年功序列制的冰川社会无时无刻不散发出自私冷漠的氛围;但正因如此,日本人有时候又显得非常“中二病”和感性,坚信八百万神明万物有灵,崇尚幻想和热血,很容易被精神层面的事物所感动和激励。早在三十多年前的经典动画《超时空要塞Macross》里,歌姬们就能靠着歌声左右宇宙战争的走向,甚至感化外星敌人。他们热衷于把甜美温柔的偶像与冷酷硬朗的机器人大战放在一起,也正是出于对这种将“用爱发电”真正具象化表达的青睐。偶像这个职业在日本之所以能发展得如此高度职业化,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分离出了区别于一般歌手和演员的独有特质,无论是通过怎样的艺术形式,偶像必须要有可互动性和反馈性,一定要能对观众产生实质性的共鸣和激励。

在这样一个“高语境文化”的国家里,非追星族本来是很难理解所谓偶像的魅力的——他们不可能去深入了解每一个偶像本身,以及他们跟粉丝之间互动的故事,从而不会明白单个偶像对于个体粉丝的重要性,不明白粉丝在面对偶像时为什么可以如此直白狂热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当这种羁绊局限于个体之间时,偶像就注定是一种小众文化,所谓唱唱跳跳的偶像活动确实就只是一种边缘化的文化符号;而只有当偶像作为一个整体概念,真正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人们才会感受到对于整个文明社会而言,有这种艺术符号形式、有这样优质偶像的存在,是一件多么难能可贵的事情。

平时的偶像确实对于普通人而言太过遥远,他们不能体会到别人的闪闪发光与自己会产生什么样的关联。就像日本偶像行业最具代表性的“打call”应援文化——台下的观众难道不应该是安静的欣赏者吗?为什么要这样卖力地合着节拍应援,仿佛自己也参与了演出一样?实际上,偶像Live的魅力正在于台下观众的应援也是演出的一部分,所有人都是表演的参与者,许多偶像歌曲最经典的版本永远都是现场版。因此,只有当普通人自己遭遇灾难,发现这种空虚和伤痛其实无法与人分享,体会到了人类个体的脆弱和“心之壁”的隔阂之后,才会对此有所理解——原来音乐和表演真的可以拥有这么大的魅力和共鸣,原来人在最困难的时候,哪怕遇到一点点的光明和温暖,就能获得巨大的安定和勇气。就像一个普通人可能在平时对警察等职业会有不满,但是当真正经历危险时,看到警察和军人还是会本能地感到安心和踏实。同样,对于军人而言,最大的激励和认可不是战绩,而是看到自己守护的人民最普通温馨的日常,那些真实美好的瞬间会让人觉得自己付出的一切全部是值得的。

所有需要与人互动的社会性职业都是如此,偶像自然也不例外。平时他们只属于可有可无的娱乐消遣,但在这种时刻却成为了证明社会还没有崩溃、生活仍然要继续的有力标志。正是因为天灾太过令人绝望而痛苦,在强大的自然面前人类个体太过渺小,所以灾民们才会迫切需要看到象征着希望的、年轻而充满力量的生命,来证明作为人类种群集体的羁绊与团结的力量。偶像个体在演出时收获着台下粉丝的应援,而当偶像作为社会团体出现在这种场合时,就化身成为了灾民最需要的,能够带去治愈和激励的一方。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后,出演《music station》的SMAP紧急取消了新歌发表,而是换上黑色的西装演唱了那首《がんばりましょう(加油啊!)》,并启动了一系列公益援助活动——这就是真正的国民团体所谓“国民性”的体现,也是职业偶像积极的社会意义所在,AKB48令人称赞的行动,正是源自这一脉相承的觉悟与责任。

这种不依托于任何血缘关系和强加使命,纯粹脱胎于认可与感动的共鸣,是这群女生坚守着的人类最为幼稚却骄傲的部分——所谓偶像就是会带着一点中二特质,充满活力的年轻生命,蓬勃四溢的青春热血,告诉人们任何时候都可以笑着活下去。不需要被刻意赋予任何多余的煽情主题,就像地震后废墟里出现的一颗小小嫩芽,它的存在本身对于历经苦难的人民而言就胜过了千言万语。随着文明和社会的发展,当基本的衣食住行被满足之后,人民精神层面的需求势必会凝结出相应的寄托物。因此,广义上偶像概念的历史其实比人们想象的要久远得多——这种形式伴随着百万年前原始图腾偶像崇拜和部落组织的集体共情而诞生,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史中从未消逝,反而一次又一次地以各种形式鼓舞着这个社会性物种迈过了那些可怕的难关和挑战。




在偶像个人的“小故事”里,所有成长和蜕变就足以成为绽放精彩的主题,看着一个个平凡的普通人如何通过努力让人生变得绚烂耀眼,这就是“给时光以生命”;但是到了真实的“大世界”中,偶像的意义决不能只独立于自身个体。歌手演员可以与作品分离开,让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产生意义——但偶像却决不能孤芳自赏。努力和成长其实是会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的,它们本身并不稀奇。发生在偶像身上的故事,是因为和其他人产生了联动和共鸣,才能孕育出更为宏大而震撼的主题。任何高度发达的社会都需要这样的文化符号存在,它代表着人类最美好而纯粹的团结和共情,这才是“给岁月以文明”。

因此,所谓“AKB商法”带来的千万销量,只是AKB48成为“国民团体”的基础条件。它的诞生伴随着争议,也恰恰证明着AKB48对于市场规律和现实逻辑的正视和遵循。想要走出御宅族范围获得业界的认可,就必然要有百万级销量的干货作为底气。但这只是在商业逻辑上理性层面的基础,AKB48还需要全社会在感性层面上的认可。而真正让她们被一般民众接纳,公众形象大幅提升,并且最终登上巅峰成为日本人认可的国民天团的,正是在2011年面对前所未有的天灾时的出色表现——


5月22日,山田町灾区支援活动;

6月11日,宫古市灾区支援活动;

7月9日,南三陆町灾区支援活动;

7月22日,西武巨蛋,第一次室外大型场馆演出,所有成员铭记一生的考验;

8月24日,AKB48发售第22张单曲《飞翔入手》,成为Oricon公信榜自开始逐日计算销量以来,第一个在发售当天就突破百万销量的作品,打破无数纪录;

8月27日,山元町灾区支援活动;

9月24日,仙沼市灾区支援活动;

10月22日,石卷市灾区支援活动;

10月26日,AKB48发售第23张单曲《风正在吹(风は吹いている)》,作为震灾复兴应援曲,其一定比例的收入会被用于灾后重建。这张专辑同样在发售当天就突破了白金销量,最终销量达到了惊人的160万。

…………

12月30日,年末,在从未有过真正斩获的最权威年度音乐颁奖舞台上,,AKB48终于第一次获得了日本唱片大赏的最高荣誉。

…………

在2011年度新闻总结里,TBS电视台将那一年称作“日本总AKB化之年”。



这就是主流社会对于这支真正完美诠释了偶像的社会意义的出色团体的认可和回报。这样的回报来自于AKB自身理性地步步经营的努力,再经由感性的适当契机厚积薄发,终成正果。在如此恐怖的天灾面前,冷静严谨,明确责任,迅速行动,全力赈灾。第一时间就利用自身影响力募集了巨额善款,做出最合适的贡献;之后的演出时自带设备,考虑周详,秩序井然,每一个成员都表现得职业又真诚,尽最大努力为灾民们带去了宽慰和治愈。最难能可贵的是:从2011年5月22日第一次灾区支援活动开始,无论AKB48发展成了怎样的规模,无论成员们日程多么繁忙,无论会因此损失多少额外收入,也无论媒体如何看待,AKB48的灾区义演一直没有停下。几乎每个月都会前往灾区各地,每次必有人气成员乃至“神七”级别的明星带队,每次活动都全力以赴从不敷衍。2018年3月12日,AKB Group今年一如既往地派出了以柏木由纪、山本彩、宫脇咲良等核心成员作为代表第67次前往灾区探访——当初承诺的赈灾援助活动,自那以后持续至今,整整七年,从未停止。




即使是最严苛的批评家也不得不在这一点上对这样的偶像团体肃然起敬,这支团队骨子里就被注入了这群女孩和秋元康本人的倔强和执着,一定要证明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是有意义的,她们也真正完美地诠释了偶像行业的社会意义。因为当人们将偶像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时,在意的就不是个体成员身上发生的那些小故事了。所谓“论迹不论心”,只有这种真诚可贵的事实行动才能让整个社会感受到这个团队积极的价值观与令人尊敬的魄力。偶像的意义绝不是建立在那些虚浮的剧本和小圈子内部的自我感动里,而是要让所有人看到,偶像在接受了大众的应援之后,一定会以这种堂堂正正的方式回馈和反哺社会。

“如果神明真的存在


请为这片土地再开辟出全新的世界


即便如此风依然在吹


生命的气息在拂过脸颊


……


即使眼泪无法避免


我也愿意为此有所担当


我不要做旁观者。

——《风正在吹》


这就是发生在那个2011年的故事,日本多年以来冷漠的“无缘社会”第一次因为这样的天灾而产生了松动,AKB48的表现就是那场让普通民众前所未有地团结在一起的大赈灾活动的注脚和缩影,自此官方视角也开始正视起这个以“面对面”为核心主题的偶像团队所传递出来的积极价值观和社会意义。AKB48自身更是在这一年里收获了蜕变般的成长,无论是灾区义演还是西武巨蛋演唱会,正是这些令人永生难忘的经历让这群少女偶像们历练出了脱胎换骨的坚韧团魂,自此拥有了真正站上更大舞台,为更多人带去力量的底气和勇气——至此,AKB48也终于彻底成为了能够代表日本骄傲的,国民偶像。


因为赈灾演出时峯岸みなみ面对台下送上野花的小女孩时那自然而然的动人一跪;

因为当时的“小樱花”宫脇咲良在她那篇感动全国人的博客结尾写下的那一句——“愿樱花盛开”;

因为从灾区幸存下后加入AKB的成员岩田华怜那句催人泪下宣言——“接下来轮到我化作光和希望了,哪怕只有一点点”;

因为——



所谓偶像,就是楷模。











每一个精彩的故事背后,都离不开成功的角色塑造。

下一期:《元神七、CP关系与群像角色几何学》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