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二十四节气系列 冬藏
小狐wyq 2017-11-07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chè),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qì,频繁,多次。)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大概意思是,冬季三个月(指农历的十、十一、十二月),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寒冷的天气,使河水结冰,大地冻裂。这时不能扰动阳气。适应这种环境,应该早睡晚起,一定等到太阳出来时再起床。使意志如伏似藏,好像心里很充实。好像已经得到满足,还要避开寒凉,保持温暖。不要让皮肤开张出汗,而频繁耗伤阳气。这就是与冬藏之气相应,是养藏的方法。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会损伤肾气,到了春天,就要得痿厥病。这是因为冬天闭藏的基础差,供给春季生养的能力也就差了。

《黄帝内经》中一再强调“治未病”,是养生比较重要的一点,大概意思是,圣人不治已发生的病而倡导未病先防;不治理已形成的动乱而注重在未乱之前的疏导。假如疾病形成以后再去治疗,动乱形成以后再去治理,这就好像口渴才去挖井,发生战斗才去铸造兵器,那不是太晚了吗?

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颁给了杰弗里·霍尔(Jeffrey C. Hall),迈克尔·罗斯巴什(Michael Rosbash)以及迈克尔·杨(Michael W.  Young)三位美国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方面的发现”。

“地球上生物的生活节奏是与地球的自转相适应的。很多年之前我们就已经知道,生命包括人类的体内都存在一种生物钟,能够帮助我们感知并适应昼夜的节奏变化。他们的发现揭示了为何植物、动物和人类能够适应这种节律,从而与地球的运动规律相适应。我们的内部生物钟能够以非常高的精度调节我们的生理活动,使其与一天中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相适应。这一生物钟机制调节我们的各种功能,包括行为,荷尔蒙分泌水平,睡眠,体温以及新陈代谢等等。一旦外部环境与我们体内的生物钟之间的同步出现紊乱,我们的身体健康就有可能发生问题。”

这个研究好像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中医养生的一些道理,比如说中医所说的“天人合一”的天人相应观,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要遵循自然秩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还有中医所讲的“十二时辰养生法”,针灸中所讲的“子午流注”等等。或许,中医给我们的启示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立冬到了,前几天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秋冬的转换,但这几天似乎天气又变得暖和了。想起当初画这一系列的初衷,当时一直在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二十四节气是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我认为二十四节气不仅仅是用来指导农事的方法,还是人与自然、人与土地的关系

前面的文章中也谈到了人们从乡村进入了城市,城市的繁华与喧嚣,使人们的欲望打开了,比农村有太多的机会(赚钱的机会、享受的机会),于是人们摒弃了在生活了千年的农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秩序和与土地的亲密关系。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们开始渴望去找回那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或许这就是现在的我们应该做的吧。

自然有二十四节气,人何尝不是呢,我们人本身就是一个小的自然,这一系列就是希望我们大家能够关注自然、关心自己。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