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互联网商业概念

凡勃仑效应: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仑在其著作《有闲阶级论》提出炫耀性消费:消费者购买某些商品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获得直接的物质满足和享受,更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提出凡勃伦效应: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畅销。它是指消费者对一种商品需求的程度因其标价较高而不是较低而增加。它反映了人们进行挥霍性消费的心理愿望。

案例:视频直播平台中用户给主播刷礼物,并非是为了获得物质满足,而是为了满足自己心理上的满足,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为了炫耀自己。

适应性偏见:指的是人们常常低估了自己的适应能力,从而高估某些事情在一段时间之后对自己的影响。

案例:比如升职、加薪、换大房子、买了豪车,会让人们高兴一段时间,但很快我们就适应了,高兴程度也会回到原线水平。

案例:比如,我们认为结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喜事,很多人认为和心仪的对象结婚就一定可以幸福美满的生活。事实上,幸福一辈子只是我们美好的愿望,我们的适应性会使我们对这种幸福习以为常。实践证明,结婚的确可以带来幸福,从结婚前五年开始,越接近结婚那个时刻,幸福程度越高。可遗憾的是,这种幸福程度维持不了很久,但到了婚后,幸福感就越来越低,基本和结婚前五年幸福程度相当。

供需理论:供需理论是一个经济学模型,是说在竞争性市场中,供给和需求的相对稀缺性,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和产量。

案例:电视机刚刚制造出来的时候,市场供给量很小,但是社会需求量很大,导致电视机价格很高,而现在电视机生产量巨大,供需关系转变,电视机价格也相对下降了很多;小米手机销售模式,生产的手机数量少,抢购的用户很多,购买手机的F码供不应求,导致F码在其他平台售卖价格很高。腾讯视频独播网剧,拥有第一资源,想要看视频的用户需要开通会员才能观看独家视频。

边际成本:边际成本指的是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 这个概念表明每一单位的产品的成本与总产品量有关。

案例:比如,仅生产一辆汽车的成本是极其巨大的,而生产第101辆汽车的成本就低得多,而生产第10000辆汽车的成本就更低了(这是因为规模经济带来的效益)。 

交易成本:所谓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们自愿交往、彼此合作达成交易所支付的成本,也即人—人关系成本。它与一般的生产成本(人—自然界关系成本)是对应概念。从本质上说,有人类交往互换活动,就会有交易成本,它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是指从市场上寻找、沟通、购买一项服务,为这个购买行为达成所付出的时间和金钱成本。

案例:当你去购买一件衣服时,售货员向你介绍衣服的特点、品质推销的时候,这时候售货员付出的就是交易成本。

边际效用:际效用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新增效用,即总效用的增量。也就是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称为边际效用。

指的是你每多消费一件商品,它给你带来的额外的满足感是不断下降的。

案例:7个馒头的故事,当你饥肠辘辘的时候,吃第一个馒头的时候觉得非常满足,接着吃第二个觉得很不错,到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的时候,馒头带给你的满足感就大大下降了。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