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那些人
RickieGGG 2016-12-06

人的记忆是会褪色的,随着年龄增长,愈发觉得有必要以一种更加久远的方式,来记录下生命中唯一、不可重来的经历,以及出现在生命之旅中的一些人。在美国学习的生活可能只有一年半,趁经历成为回忆之前,一定要用文字,记录下这些不一样,好的坏的。

(一)身边的人,就是我最宝贵的财富

来纽约读书,在身边中国人环伺的哥大住进学校宿舍,真的是我这一年来最大的幸运。如此,我才有机会和身边不同背景的人有了密切的交集。入住之初,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隔壁来自孟加拉国的博士小哥-流利几乎没有口音的英语、脸上永远挂着的笑容和每次相见时的热情-给了我的宿舍生活一个美丽的开始。Tashrif以全奖来工程学院攻读Electrical engineer的phd学位,托福115分,发表过文章,这些经历尽管outstanding但在phd遍地的哥大宿舍并不算特别,最让我敬佩的,是但带着“phd”"高智商学霸“等标签的他并不是一个典型学霸,反而,他积极参与各项学院及学校活动:报名student running活动的leader,竞选学院的student representative并且成功当选,主持学院各项活动,俨然一个全面发展、对身边现象非常有责任感的智商情商双高的leader--如果说来之前我对ivy league的学生有什么期待的话,他可能算是在这种预期之中吧。如果要用几个词来概括我眼中的这个隔壁学霸的话,他的facebook签名正合适:A PhD Student,An Electrical Engineer,A Skilled Manager,A Sturdy Athlete.

第二位来自占据各大外国人比例第二的国家-印度了,不得不说,听印度英语真的是挺大的挑战,入住之初我之能同Aditya进行类似”吃了吗“”吃了“”哦好的“之类的交流,甚至有时候只能刻意避免和他的交流,来减少听不懂不能正常回应的尴尬...交流渐渐多起来后,我发现这位同样是phd学霸的印度小哥,有个我非常欣赏的爱好--读书。书籍真的是认识世界的有力媒介,不能说最有效,但却是最能让人思考、打开视野的。书是最强大的思维辅助形成媒介,it shapes our mind. 怪不得我跟他提到中国的社会主义时,他戏谑的回答”Come on China is no longer a socialism country!",并且给我推荐Richard Branson的自传,言语中透露出对这位英国大鳄的崇拜与敬佩,同时提到Lord if Rings和Hobbit系列的优劣之分,短短交流,我能感到他言语背后深厚的思维支持,以及熟读书本之后侃侃而谈的自信——这些都是我没有且非常羡慕的——想不到自己有一次被工科同学在社会学科方面的阅读量碾压,不禁为自己阅读量的匮乏而羞愧,也正是最近我才感受到,真正让我难受的,不是分数的高低,也不是物质生活的不富裕,而是,精神世界的空洞,以及缺乏知识的羞赧。顺便说一句,印度同学真是出学霸,至少来美国学习的是,谁能想到感恩节假期,我推开门见到的两个印度小哥的朋友,分别有着MIT和princeton Phd在读生的光环呢?

在外读书,如果说有什么最让人羡慕的东西,可能就是来自家庭的温暖和陪伴吧。认识Hito源于和他的妻子Kaori共同参加一堂英语口语课开始,后来逐渐了解到他本是日本教育部的官员,受国家委派来哥大学习公共政策。几次受邀一起参加活动,他都带着妻子和女儿,处处流露父爱和关心,一家三口在一起非常幸福融洽,简直虐翻一帮的单身人士们T_T有机会曾阅读了他的博客,尽管文字非常简单(日本人的英语真的不怎么样...),但处处透露出他在新的国家对周遭事物的细心,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几乎很多内容都涉及对教育的思考和自己亲身践行的教学行为,还记得他写的有关自己的fact" career goal same as hobby",真心觉得他可以在自己喜欢的教育领域做一番事业。

还有很多能说的,例如我的学音乐出身、但却来哥大学戏剧管理的托福口语满分室友、隔壁套间成立自己的queer club的美国妹子、gap year创业失败继续读书的澳门美女、本科毕业直博博士的新加坡小哥....每个人的经历都那么不寻常,丰富了我对哥大学生的认识,再次为自己有机会住进Carlton Arms而感谢~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