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戴上手套擦泪
咸鱼然仔 2018-01-06

这一周的西安一直在下雪,在这些飞雪的日子里我也读完了一套很适合在安静雪夜伴着冷香与热茶阅读的书《戴上手套擦泪》, 全书共有三本,分别为《相遇》《陪伴》《分离》。总体上这套书讲述了一个心碎的爱情,一段唏嘘的时代,以及那些不同个性的他们。


#这套书特别令我喜欢的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1.内容。这套书不仅仅只是讲述了本杰明与拉斯穆斯两人间的爱情故事,也讲述了那个对于未知充满了不理解与伤害的时代,讲述了那个时代下那群群体里不同人的遭遇,也讲述了他们是如何为自己作为普通人的权利,或在阳光下的权利而抗争的经历。

2.写作手法令我觉得很惊叹。在此之前我也读过几本多线并行的书籍,但是这一本是除了《给樱桃以性别》外我最喜欢的了,在这套书里每本都大致拥有以下几条线:按时间来说的是以前,现在,过去。按叙述主体来分是主角,主角的家人/朋友,时代,在之后对每本的分析里再对这条展开叙述。

3.文字优美。这本书的遣词造句读起来超级美,很多段落真的是美到令我有一种想要大声的把他们朗读出来的冲动。

那么接下来,让我们来一本一本的看看吧。

《Ⅰ.相遇》

这一本在我看来是讲述了本杰明与拉斯穆斯的相遇,同时也为之后他们的结局做出了某种解释与铺垫。

这本里分别讲述了本杰明与拉斯穆斯的家庭背景,从小到大的经历,当时那个时代里同性恋者的境遇与反抗,又分别从本杰明,保罗,与上帝视角讲述了莱恩与拉斯穆斯在医院时的情景。

在爱情这条主线上,从拉斯穆斯这边来看,他的结局简直带着一种必然。他生活在瑞典的一个小镇子里,从小到大他没有朋友,在家乡是被其他男孩子叫“娘娘腔”,霸凌的对象。离开家乡的高中阶段,他唯二的朋友是两个可以理解他接受他的女生,在高中他爱上过一个男生,可是这段恋情只是他单方面的爱恋,二者的接触仅仅只在于某次手指相触。当他考入大学,来到斯德哥尔摩后,他终于不用再压抑他的情感,如果说之前的压抑的生活是一个极端,那么现在相反他进入了另一个极端,放纵的与其他不认识不会再见的人交欢,当然,有时他也不知道该怎么拒绝。从本质上讲他渴望爱,渴望被爱,渴望交欢的对象是第二天会再见的,是会长久的爱他的。这种处在极端的挣扎从某种角度讲使得他最终患艾滋的结果变成一种必然。当然其实在文中一开始也有揭露吧,他第一次的交欢是,他发现交欢对象背上有艾滋初发时的疮。

从另一主角本杰明这里看,他出生在一个非常虔诚的宗教家庭里,作为耶和华见证人的他藏着自己的性向,可是突然有一天被保罗戳穿了,他开始动摇,在他第二次见到保罗时,坐在他家沙发上本杰明说“我希望在我的生命里,能爱上一个爱我的人。”,可以感觉到本杰明本身是一个非常自我约束很自我克制的人,无论在生活里还是感情里,所以他会在爱上拉斯穆斯后,为这段爱情做了坚守一生的决定。

在这本书里他最后终于在纠结后决定去保罗家过一直不能过的圣诞节,在那里他遇见拉斯穆斯。对于二人的相遇作者写到“他知道,他的生命所等待的就是这一刻,与眼前这名男子的邂逅。他始终朝着这一刻、这次邂逅前进。他可能真的相信,他每一次敲门,就是为了见证耶和华。其实,他终其一生努力追寻的,就是眼前这个人!”“坠落。拥抱。一模一样。他在拥抱中坠落。他坠落时,被紧紧拥抱。这是一种归宿,也是全新的开始。”“他们手牵手,继续走着。雪继续下着。他们不知道朝哪走,也不知道往何处去。他们踏出的每一步,不管朝向何方,都是崭新的开始

在时代背景的描述里,这本里主要讲述了在当时的瑞典,人们对于同性恋的不理解使得那个群体里众人只能躲在黑夜里,躲在公园公厕,零星的几个酒吧,他们是孤独的,不被理解的存在。终于在某一天他们中的勇敢者们站了出来,一个议员,一千个勇敢的年轻男女们走上街头展开游行,他们大声诉说着下自己“历史,就从这一天被改写。他们下定决心,永不回头。……同性恋者不再是任人欺负,任人宰割的软脚虾。不再是见光死,一碰到威胁就作鸟兽散,东躲西藏的过街老鼠。不再是只能下跪求饶的可怜虫。同性恋团体从公民权抗运动,美国黑豹党与女性解放运动中汲取灵感,放弃守势,主动出击。他们需要那么一点骄傲,还有一点尊严,以及踩着比女人高跟鞋还要高的高跟鞋,为自己的权益争斗。

另外也写了当艾滋来袭时,当拉斯穆斯与莱恩先后因艾滋入院时,他们的遭遇。对于拉斯穆斯,他的身边始终有本杰明,也有保罗这样的朋友,本杰明会为他读卡琳·博耶的诗“曾经,我俩的夏日时光无尽绵长。我们在璀璨阳光下徜徉,一切无边无际……”。可是另一个人,莱恩,同样来自远方小岛的莱恩,腼腆的莱恩在入院后始终独自一人,不让任何人找到他,有时他会哭泣,不知是为了伤痛还是什么,有时护士们会戴上手套为他擦去泪水。

《Ⅱ.陪伴》

这一部分刚读完时我就发朋友圈说“这本应该是分离才对吧”因为这本里确实有着太多分离。

在时代的描述里,当时艾滋初到瑞典,人们以为是同性恋者专有的疾病,对于无知的事物人们总是缺乏了解与同理心,因此无论是艾滋还是同性恋者当成了那时人们心里的洪水猛兽。在艾滋面前,再不被理解的社会面前,他们,这些同性恋人,依旧只能自发的在一起互相帮助,所以他们会去帮逝去的同性恋者抬棺材,医院里治疗的医生护士也是同性恋者以及愿意帮助同性恋人们的女性。

在爱情这条线上写了本杰明与拉斯穆斯恋爱后的事情以及出柜的经历。拉斯穆斯与本杰明二人恋爱后搬到一起同居,在一起骑车,看朋友的演出,出席班特的葬礼……就一对普通的充满甜蜜但依然有冲突的情侣啊。很唏嘘的点在于双方家人对出柜这件事的态度。拉斯穆斯的出柜是在返家时,他回到家里,在挣扎了许久以及和朋友讨论后在生日那天出柜,他的父母出于对他的深爱,他们忍受下了这件事。而本杰明的出柜则显得有些惨烈,他在出柜前一直当着双面人,虔诚的宗教信仰者与与爱人同居的同性恋,这二者间的选择在拉斯穆斯的患病前终于有了答案,当他知道拉斯穆斯得艾滋后他离开同居的地方跑回家向父母摊牌。而他的父母,虔诚的宗教信徒,对此的反应当然是决绝的反对。在之后的某一天,他们带着花与蛋糕去了二人同居的房间,在谈论结束时本杰明才明白,原来今天是父母为自己举办的一场葬礼,从此他们明明都活在世上,却已天人永隔。

除掉爱情线外,作者有详尽的写了莱恩的经历与班特的死亡,二者的结局同样也是一出对比。同样患了艾滋的二人,莱恩选择了独自住院,孤零零的死掉,而班特却决定由自己解决掉这一切。莱恩天生敏感又腼腆,他来到斯德哥尔摩后不停地全身心的陷入一场爱恋,失恋,自暴自弃的放逐,再陷入下一场,最终当她得知自己得了艾滋后,害怕又脆弱的他选择了独自面对痛苦。班特在知道自己得了艾滋的消息后回到家,接了朋友的电话,将自己的猫抱出公寓,用一条电线结束了一切。

《Ⅲ.分离》

作为该系列的最后一本结束之书,这一段让我们长话短说吧。

这本里着重描述了班特的经历,拉斯穆斯住院后的情况,保罗的葬礼,以及多年后的物是人非的圣诞节。

拉斯穆斯临去世前,他的父母从家乡来到斯德哥尔摩,说好要葬在一起的愿望并未达成,他的父母带他回了家乡,并且不允许本杰明以及其他任何人来参与。怎样看人的一生的长度呐,是该到死亡的那一刻,还是葬礼结束的那一刻?若是后者,本杰明,陪伴爱人度过最后的时光,却无法陪他到他一生的最后。在二十年后,拉斯穆斯的父母也已故去后,在他们邻居的联系下,本杰明才终于带着玫瑰来到爱人的墓前,他才终于可以在这里对爱人说些什么。“他的话语,穿过20年的岁月,同时对生者与死者的陈述;他对着墓碑,对着缓缓下沉的斜阳,对着石墙,对着农田遇不见边际的森林,更对着自己沉重且无以名状的孤独与渴望说话”。

保罗的葬礼算是这一本里唯一明亮的地方了,在此之前,保罗,赛尔波,本杰明他们三人度过了最后一个圣诞节。

第一个圣诞里,他们这群人都在保罗这里,他们互相认识,他们喝下香槟,本杰明遇见了拉斯穆斯。

最后的圣诞节,这一堆朋友却只剩下三人,保罗也即将离开了,没有之前的装饰与食物,连香槟都没有了,只有他们三个人,以及他么各自的痛苦与沉重。

这套书读完后真的是一边觉得很感动,同时又真的觉得很唏嘘。

无论是在哪一个时代里,作为不被理解的少数人总是活得非常的辛苦。就以本书中所描绘的同性恋者来说,同性恋在今天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国家所接受,一些国家还承认了他们的婚姻,可是在当时,仅仅40年前的当时,无论在哪里,同性恋者都只能活在黑暗里,一辈子守着这个秘密小心翼翼的生活,可是后来,由于他们当中的一部人,勇敢地站出来为自己的权益而抗争,他们才终于一步一步逐渐回到阳光下,享有作为普通人应有的权利,真的是一件非常感动的事情。

作为今年的第一本书,真的阅读的非常愉快。


推荐文章
评论(1)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