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趁今天 让我们来探讨一下最贫困女子
咸鱼然仔 2018-03-08

今天我读完了本月的第二本课外书,来自铃木大介的《最贫困女子》。读完本书我感受最大的就是来自我本人的“冷漠”。用一句话来简单介绍的话应该是“一开始抱着为什么女性会陷入贫困的境地,但读完后只想说‘拜托醒醒啊!用脑子来生活不好吗!坐着你真的不是来闹的吗?????’”

下面 我将针对不能理解的几点来逐 条 吐 槽一下:)


首先,我真的希望大家一起来思考一个问题“不会/不喜欢/不愿意真的可以作为为我们行为开脱的原因吗?”   

  

在本书中,作者多次提到贫困者他们都面对着‘三种无缘’这样的生活境地。三种无缘分别是:

1.家庭无缘。他们大多从小生活在被虐待的情况里,从家里逃出后不想再回去。有人是家中有丧失赚钱能力的老人需要抚养,还有的人则是因为不好意思去麻烦哥哥嫂子之类的家人。

2.制度无缘。因为看不懂程序要求/觉得相关部门没有办法解决/害怕找不到先生等等原因不愿意接受,甚至抵触救济。(这也是接下来我们将着重探讨的点)

3.地域无缘。因为虐待或躲债等等原因只能在其他城市生活。


针对第二点,我本人真的非常非常不理解。

作者的本意当然是希望借助书籍的出版,请读者来思考底层触目惊心的贫困女性们的处境,可是我不得不说,他所选的例子真的让我很难产生同理心,而且在阅读的过程里越来越气。


令我印象最深的例子是来自一位独立抚养两个孩子的母亲的,以下我们姑且用A来称呼她。A从小生活在受虐待的单亲家庭里,在因虐待问题进入儿童安置所后却觉得是被母亲抛弃了。长大后进入工厂工作,与爱人结婚后辞去工作并生下两个孩子。A在家里被丈夫家暴,经常自残,第二个孩子不被父亲喜欢,甚至经常被打。因为孩子被拉脱臼终于与丈夫争吵,丈夫离家出走,她偶尔会在孩子面前自残。失去金钱来源的她最后靠在社交网络进行性交易来赚钱。

A的贫困体现在1.因为收入全是靠性交易,所以她没有固定收入。 2.拖欠近8个月的房租。 3.在抚养孩子上没有足够的资金。

但是,我还是想说这难道真的向作者写的一样是应该怪社会看不见她的贫困吗?我们问“为什么不xxx”之类的问题就是站在加害人角度吗?

不是的

首先,作者在文中也说过,她可以寻求政府帮助领取救济金,但是她没有,而且理由是什么呐?“我不能领取救济金。你想想,有谁以后会愿意娶带两个孩子还领取救济金的女人呢” ?????????自己都知道自己面前的情况多么恶劣,是不是就应该先把眼前的事情解决掉,而不是说考虑以后嫁人的问题吧。借此我们来想一下我前面提出的问题不会/不喜欢/不愿意真的可以作为为我们行为开脱的原因吗?在文中经常提到,贫困者不愿意,甚至抵触去接受来自机构的救助。所以我完全不理解作者对说出“这是他们的自主选择”的人的指责,这难道不是当事人她们的自主选择吗?如果说没有制度来帮助,这当然是社会的问题,社会冷漠啊blabla的。可是社会明明拥有提供帮助的场所与措施,仅仅因为贫困者自己的芝麻大小的原因(比如说我最无法理解的读不懂程序条款这种原因)而拒绝,最后只能靠身为女性,来卖这份永恒的资源这一点来通过性交易得到钱的贫困问题,你作者居然最后说跟她本人没关系,不要站在加害者角度指责我就真的是????去你丫的吧。


其次,就以A的例子来说,在文中A多次说“我不能离开孩子,他们是我最后拥有的了”“他们不能进儿童安置所,我在里面生活过,我知道很孤独的”“我知道在孩子面前割自己不好,可我控制不住”“我知道他们营养不够,我知道儿童安置所会给他们提供营养的食物与读书,但我不能让他们被带走” emmmmm,当然,因为我没做过父母所以我完全不能明白从父母的角度读这些话是什么想法,但是从孩子的角度而言总觉得何必呢。就是如果你真的希望孩子好的话,而且明明知道自己无法提供最基本的生活的时候,为什么不试着去与孩子交谈一下,在该依靠机构的时候就去依靠一下呢。

最后一点说出来可能会被作者职责是加害者立场吧,但是为什么不试着找工作呢?在一开始她是有工作的,这至少说明她是有工作能力的,那为什么丈夫走后就不找工作呢?A的说法是“没有可以带着孩子在身边的工作,让孩子独自待在家里太可怜了”


上述两个理由让我不由得想问第二个问题,孤独很可怕吗?无论是A的例子里,还是在本书之后的未成年少女性交易的问题里,贫困者反复提到孤独,可是孤独就那么可怕吗,比你没钱到几度生活不下去还可怕吗?

我相信对有些人来说答案是肯定的,是。但可惜的是,对我来说不是。而且我最无法产生同理心的情感就是孤独。我,一个大写加粗的独生子女+钥匙儿童+不开朗,而且在居住的院子里也没什么小伙伴,这么一个人但是我真的不怕独处,相反我很不喜欢融入这件事。我试图融入过,所以我明白那不是一份令人感到舒服的事情。明明本身也不怎样的小团体还喜欢排外,永远都指挥想融入者干很多事情。我这么一个容易看不上这看不上那的人最讨厌的就是被指挥,所以从小我就习惯自己与自己相处。我承认孤独,但是也没感觉多不好啊。看书,画画,拼拼图,搭积木,看电视,拼木质模型,一个人的时候明明也有超多事可以做的啊。不过情感这种事也没法多说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另外我个人觉得,这本书最大的问题在于作者本人的自我感动。虽然我明白作者想呼吁大众关注这些只能从事性交易的最贫困女子,可是选的这些个例子啊,真的是非常反效果。最后还提议对性产业分层合法化???讲道理,如果性产业合法化最底层的交易者只会更加难赚钱,毕竟正如书中一位应召公司经理说的“头牌也不是只凭脸蛋的,他们私下努力保持容貌,控制身材,提高技术也是付出很多的”。相比于这些人,最底层的女性只会更难以赚钱。


不过再怎么烂,这本书依旧有可取的地,比如在关于未成年人性交易部分,他怒骂那些自我感动买春者“身为成人,帮得上忙的地方应该很多。倘若真心了解少女的处境,为什么还要付钱跟她们性交呢?很多买春男听到少女的处境,甚至还流下了眼泪。既然流下了眼泪,为什么连精液也一起流出来呢?”。再比如,他所描述的未成年少女忍受不了虐待逃离家庭到别处的部分,确实也值得思考社会到底应该用什么态度与方法对待遭受家庭虐待的孩子们


关于这本书我暂时想说的就是这些了,总体而言,这本书我是不建议阅读的,如果想了解关于女性贫困的问题,建议大家阅读译林译丛系列里的《女性贫困》


最后,这个点也就不说节日快乐之类的话了。但是说起来这两天妇女节到底该怎么叫这个事啊,我也觉得挺荒谬的。用“妇女”也好,“女生”也好,甚至什么“女王”“仙女”之类的字眼哪里值得讨论来讨论去。歧视在人在心,哪里在什么文字上。无论用什么字眼,歧视你的人还是歧视你,没什么意义的好吧。


与其跟风讨论,还是低头读书吧。毕竟只要你愿意,节日天天都是


晚安啦


(今日封面来自《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 希望大家都能成为独立自强的人)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