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01

背景

农产品批发市场模式指的蔬菜,生禽,水产品,果品等农产品采收后,从分散的农户或产地零售农贸市场收购,或直接从基地经多级批发市场到达销地零售农贸市场,最后到达消费者的模式。在该模式下,农产品的物流涉及的多个,产品到达最终消费者的时间比较长,过程损耗大。

FEC筷云信息传统生鲜供应链

在中国70%的农产品和调味料等农副产品还是在批发市场这一渠道替代。在终端销售渠道上,还是以农贸市场为主,超市和店面为辅。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曾经作为农副产品集散中心的批发市场也不断暴露出各种问题,市场基础设施和配套相对落后,市场内部交通拥堵,经营创新不足等。

市场交易总体规模不小但商户个体规模不大,交易的商户多以分散经营的小农户,小商户为主,组织化程度低,难以统一规范和管理。商家有各自的物流体系或自找第三方物流,看似灵活但由于无法整车配送,实际的运输成本会偏高,同时车辆过多也造成市场混乱和拥堵。

面临互联网经营冲击。发展中国家,由于农产品电商如“美菜网”的兴起,也给实体市场带来冲击。电商渠道虽然一开始起步的规模小,但增长的速度很快,传统渠道面临电子商务的冲击时,开始明显出走下坡路的趋势,加上不断增加的人力成本和同行的竞争,更是让农产品批发市场后劲乏力。

从传统批发市场几个主要角色进行分析:

市场方。主要对入驻商户采用店铺租赁招租模式,商户广告采用户外布置方式,市场方负责基础设施维护,盈利模式比较单一,以收商铺租和管理水电费为主,仓储及配送服务为辅。供应链金融由于缺乏数据支持及应用场景,基本上只有存货质押的形式。

商户方。批发商这个角色传统的有核心两个作用:压货(垫资),下游终端渠道的发展及维护(终端小B客户存在收款账期),两头都会导致资金的积压。

压期(垫资),厂家要求压库存,占用商户资金。账期,卖商品给终端客户,客户对货款的结算有周期。

商户的订单一般是多频次,小批量订单(配送成本高)。商户接单人员多(成本高),接单方式传统(电话接听,微信语音报价及接单,纸质拍照微信传递等),人工处理单据容易出错,而且月底双方数据一般都会有差异,导致商户方和采购方对账时间长。

采购方。需要工作时间到现场看货采购,现场走访店铺一般货比三家,耗费时间成本高,采购货品需要自带,联系物流配送麻烦且成本高。

02

需求

需要建造一个市场方运营商的批发市场产业互联网平台,市场方可以为入驻商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商户方获得在线销售渠道,采购方可以有更便捷的采购方式。

03

解决方案

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商业模式首先要清晰,市场方(运营方)的定位是服务商而不是运营商。

市场方通过建造产业互联网平台,邀请市场商户入驻,通过主动代入驻方式,快速约会市场商户资源,协助商户使用互联网工具。为协助市场商户直接服务终端客户,确保订单有效执行以及配送的时效性,市场方采用统一的仓储,物流配送以及货到收款服务,支持1天送2次货的频次,仓配一体化降低了供应链成本。市场方的定位从管理方转变为服务方,盈利模式从单一的收租转化为多种盈利方式。

市场方服务渠道下沉,由市场方通过配合地推等方式通过引流统一推广,以获取更多的采购商。通过平台统一组织营销活动,帮助商户推广新品,促销临期商品,同时基于平台运营大数据协助反向定制,精准营销,提高库存周转率。基于在线交易数据资产,结合客户征信,约会金融服务商,提供订单融资,仓单质押等金融产品,帮助商户降低资金压力。最终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商品流,物流,信息流,数据流的统一。

市场方与商户之间的关系从市场方的租赁客户变成产业互联网平台的用户,原来市场方的产品是批发市场的店铺,转换后的产品增加了平台的各种服务和运营数据,订单的数据可以用为基础商户的客户需求的反向定制,商户以及采购方有供应链金融需求的评估基础。订单以及配送地址,作为物流配送路线优化的依据。数字化带来了产业链效率的提升,整体供应链成本的降低,从而改变了产业供应链的价值效率,提高了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壁垒和整体竞争优势。

原始平台上方的利益相关者,都是基于供应链上下游的关系,现在也变成了基于产业互联网平台开放式的生态协同合作伙伴关系。市场方通过平台相关运营数据,可以更加理解和洞察产业链上下游的市场以及价值点。

入驻平台的商户通过市场方的协助推广,获取新渠道的更多销售订单,通过移动端的后台管理商品上下架,调价,促销等功能,及时将和商品有关的最新信息传达给采购方,采购方在线下单和订单结算,订单在线可重组,可免去订单人工核对以及月底对账等重复性工作,提高跟单员工作效率,减少跟单员数量,降低商户的运营成本。订单可以自动生成各种统计报表,作为商户及时调整商品价格及营销策略等的依据。通过共享市场方仓储,配送,质检资源,降低商户运营成本。平台可以实现信息直达,市场商户与采购商直接信息对接,不用通过跟单员,避免信息传递偏差。

手机端采购可以让采购方没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并且可以及时的获取各类商品信息和优惠措施。市场方通过平台提供的供应链金融可缓解资金压力,增加采购商对平台的黏性。

FEC筷云信息农批市场产业互联网架构图

FEC筷云信息案例展示

01

东莞市信立实业有限公司

第1部分/公司介绍

东莞市信立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7月。

信立国际农贸城设有辣椒,调味品,蛋品,粮油,冻品,土特产,副食糖酒,生鲜等八大交易专区。

规划与占地约70万M2,建筑面积达60万M2,配套设施有4.2立方冷库,10万M2仓储配送中心和商务办公,娱乐,餐饮,超市,公寓等生活配套设施。

市场总投资超过8亿人民币,其中东莞信立节点级冷库和近3万M2冻品交易市场。

市场有物业设施4500多间,经营商铺3500多间,经营商户2000多户,固定车辆3000余台,平均每日进出场的车辆达到近27000台次,市场内从业人员达10000多人。

2016年市场交易额突破300亿大关,在国内同类(综合)市场中位列50强。2018年交易额突破500亿元。

PART 2 /系统展示

信立农批商城(PC端)

信立农批商城(手机端)

02

江西余干农商大市场

第1部分/公司介绍

江西供销(余干)农商大市场(以下简称“余干农商大市场”)在余干县城北新区鄱阳湖大道旁,总投资12亿元,面积500亩,总建筑面积40万既是江西省供销合作社在余干打造的重点民生工程,又是江西省“ 5 + N”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工程的开篇之作。

余干农商大市场覆盖了投资农业全产业链,包括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一二三产业。因为它立足余干,布局全国,一体化是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三农”。

同时建设的还有余干县首个一万平米的智能温控大棚,300-500亩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将应用,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经验,组织和带动种植户改变传统落后的种植技术,选择市场前景广阔,附加值高的品种,提高种植效益。实现土地经营由现在的碎片化向集中连片规模化方向发展。同时,引导种植户改变耕作模式,实行“菜,稻,菜”,耕作模式,提高土地使用率,增加经济收入。同时,切实可行地加快2万亩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以带动周边乡村发展“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特色农产品集聚区建设,帮助广大农民尽快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为服务好“三农”,农商公司将加快建设年产10的农副产品加工分选包装厂,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推动农业工业化进程,提高优质农产品的附加值。

项目规划目标为:建立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创新和资源整合为手段,以提升农副产品物流水平为目标,构建现代农产品供应链,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使市场由传统农产品市场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化。

其战略定位是:立足余干,发挥“实体平台+互联网”的优势,培植贸易大户,推动产地直销,直采等交易模式,建立并完善快递,冷链物流等配送体系,实现余干名优特产的专业化,标准化和国际化,打造一站式的现代流通行业商业模式和辐射全国的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将余干周边100-200公里范围内的优质农产品通过市场卖出去,置换为全国市场上的优质农产品日期本地,实现“买全国,卖全国”)。

余干农商大市场规划建设“六大市场交易区”,即:农鲜,名优特产,粮油,副食品,日用品,农资等交易区;“六大中心服务区”,即:信息发布,品牌建设,仓储物流配送,电子交易,安全检测,价格定位等中心服务区;“四大商务服务区”,即:冷库储藏,分选加工,物流配送,商务配套等服务区。

江西供销(余干)农商大市场互联网生态体系:建立远程大宗交易平台,大数据中心系统,B2C平台系统,基于PC,触屏,APP,微信(微商城/小程序)多连接。

依托全国供销社体系与全国农批市场并网,打通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全产业链,,整合采购商,供应商,C端消费者多方资源,推动鄱阳湖水产(如甲鱼,鳜鱼,黄丫头,泥鳅等),余干特产(如余干辣椒,芡实,乌鸡,茶油等)等农产品走向全国市场,实现流通电商化,服务多元化,产业生态化。

PART 2 /系统展示

江西供销大宗农产品远程交易中心(S2B2B)

种植基地

全国行情

商品溯源

合富农鲜(S2B2C,小程序)

大数据展示中心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