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儿童绘画要不要专注于美术技巧!

在低幼儿童绘画教学中,对美术技能技巧的涉入一直是个有争议的话题。


美术不仅仅是让孩子们感知美认识美表达美,通过美术对儿童人格的塑造、语言的发展、科学的认知都可以通过美术这一途径完善,两者该怎样平衡,才能相对完美?



当我们带着问题去教学、看书、思考的时候,会发现,答案很快就会浮现。起初美术教育前期都是基础的美学讲解,构图、色彩、黄金分割、几何学……


随着内容的深入,美术教育开始从最初的基础美学转向绘画手法极其教育意义,其中有一段关于“游戏规则——自由”的阐述让我豁然开朗。



开放性自由表达是为了能够看到更深层次的人格特质

低幼儿童美术教学在自由发展和美学之间还有一条路,就是“游戏冲动”。在心理学中,人每个阶段的发展都有其“任务性”,对于幼儿的来说“游戏”就是唯一重要的任务。


幼儿通过游戏来认识周围事物,发展其社会性,游戏是幼儿期最佳的教育途径。大量案例都说明了游戏是和儿童重要的沟通渠道。


那么在幼儿美术教育中,该怎样协调心理层次和技能部分之间的关系呢?


在教育学中,可以按照席勒的观点来理解“游戏”。不假思索的信笔涂鸦只是顺应了一种片面化的、麻木乏味的“感性冲动”,只有按照规则行事,才能满足那种片面化了的“理性冲动”。


没有规则,就没有游戏——生活这样告诉我们

“这两种冲动的协同作用,”席勒说,“促成了第三种冲动,即游戏冲动。


感性冲动是被外界支配的,它会接收客体,理性冲动是自主支配的,它会创造客体。


游戏冲动令人向往的状态是,自身怎样去创造,就怎样去接收,同时努力去创造,就像感官努力去接收一样。


▲原始的少儿美术创作


▲开始引入美术技巧


▲具体化的美术技巧培养


▲始于天性的美术“创作”


▲开始接触规范化印象


▲成人美术世界的熏陶


▲美术技巧的应用



有规则的自由是这个世界普遍存在的真理

幼儿的直觉是感性冲动,而将其表现出来则需要理性冲动去配合。


假如在儿童的作品中只有感性的存在,那么人将不能自控,也就谈不上自由了。


只有当人成为完全的人,形成了人的两种基本冲动时,自由才开始显现,才促成了人的自我发展,使人发展成为想要的样子,成为应该成为的样子。


是美,把人置于自由的状态,介于感性和理性之间

尊重儿童的发展,适当的讲解但不强求,等待儿童蒙昧的意识慢慢觉醒,很多知识就刚好能为之所用了。这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尊重和等待。



无论我们怎样尊重儿童,愿意付出多久的时间去等待孩子们的成长,对于一个老师来说美学中所蕴藏的构图原则、色彩构成等基础知识,虽然潜藏着的,但却都是根本。



对美学原则形成敏锐的感觉是我们要不断修炼的基本功,至于孩子们,他们不需要的涉足这一块。


所谓教师心中有,孩子方能在无形中学习和感受。


想要将两者合二为一,首先就要具备两者所需要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教育活动,慢慢渗透给孩子。学无止境,继续修炼吧!

—   完   —

如侵犯原作者权益,请作者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