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徐娘,今天开个(又开)关于刀剑的大谈,全部都是自己总结的材料,仅供参考,杠都是你对,你牛比,6666(敷衍。)
根据我自己的刀账来开始写吧,第一把初锻刀【今剑】。
像萌娘百科,百度百科都有介绍了很多东西,这些我就不写了,还有原主的事迹我也不写了,就从这把刀的身世开始。
短刀,六寸五分,也叫いまつるぎ、いまの劒,都是今剑的意思。
据说是九郎判官源氏义经自杀时使用的短剑,也传是三条小锻冶宗近的作品。
《义经记》记载,三条小锻治有一个宿愿,于是许下愿望后打造了一把6寸5分长的剑送给了鞍马山,将其命名为 "今剑",鞍马山将其作为珍宝保存。牛若丸时的源义经到鞍马山修行时,鞍马山把这把剑送给了他,之后源义经就一直不离身的携带,直到西南合战中也放在盔甲之下。
根据以田中书为素材的《义经记》,刀柄是用紫檀木制成,鞘尾缠上唐草图案的藤蔓,纹饰是由不同的竹环组成。
刃长为“六尺五寸”(约195cm)的话,被分类为“大太刀”。将其抛光后做成短刀是相当困难的,有人指出“六尺五寸”可能是“六寸五分”(约20cm)的错误。
原是三条小锻冶宗近为了到鞍马山祈祷而来的,据说是六寸五分的剑。“今剑”这个名字是后来鞍马寺别当(佛教官职,掌管一山寺务的长官)阿舍利(意译为“轨范师”。可矫正弟子的行为,为其轨则模范,是高僧的敬称)的东光坊莲忍命名的。东光坊莲忍一直把剑藏在自己的手里,然后交给了在鞍马山时的遮那王(牛若丸,后来的源义经)。
实际是义经出鞍马寺时得到,之后作为义经的守护刀使用。文治5年(1189年)闰4月30日,源赖朝追捕义经,派出奥州藤原氏当家泰衡攻打其居馆,源义经将自己关在衣川馆持佛堂,自尽之时使用了这把剑。
义经死后剑就下落不明了,但青森县睦市的个人于2015年秋天从熟人那里接受了剑,于2016年公开。长24cm。据说有三条宗近的铭牌,鸬鹚头构造,鞘是蔓草图案的漆涂。但是这是否是义经使用的剑尚不清楚。
※《每日东北》2016年4月21日的天钟栏。
一个目钉孔。钉孔上面写着“三条”,下面是“宗近”或者“宗造”。
还有另外的说法,《长享铭尽》中记载在友成的条款里:“友成,备前国住民……九郎判官义经之鞍马多闻天金造此作也。又平家能登守殿教経ササ丸造之。”鞍马多闻天金造说的就是【今剑】。
那么接下来说点其他的东西,因为在极化后今剑发现自己并不存在,所以根据自认为的原主说点和原主沾边的事情吧。也是为二创提供素材(不是说原主!)
首先就是源义经的母亲常盘,怎么说,也是个可怜的女人。为什么要提她,主要就是因为牛若丸是从鞍马山的和尚那知道身世的。
原为近卫天皇(第76代天皇,鸟羽天皇宗仁第七子)中宫九条院的侍婢,以千中选一的美貌著称,后来成为源义朝(源义经的爹)的侧室。1159年,牛若丸诞生后不久,源义朝即于平治之乱中为平清盛所败,逃亡途中遇害,一族亦非死即逃。常盘带着牛若兄长今若、乙若逃往大和山中,没多久常盘的生母被平家逮捕,常盘只好携子自首。平清盛因贪恋常盘的美色遂纳为妾,并赦免常盘生母及牛若兄弟等4人。数年后又被嫁给公家贵族藤原氏的一条长成。源赖朝起兵后,常盘在去寻找义经的途中被杀害。(直到源义经死了都没原谅母亲委身平家)
说完了母亲,那么顺着说下去,到牛若丸去鞍马山修行的这里。
鞍马寺位于现日本京都市左京区鞍马本町,由中国本土东渡日本的著名高僧鉴真和尚的高徒鉴祯上人创建于公元770年(宝龟元年),号松尾山金刚寿命院。
1949年,本寺独立而成鞍马弘教大本山。本尊为毗沙门天(又称多闻天王,为佛教护法大神,四天尊王之一。原为古代印度婆罗门教、印度教中的财神、北方保护神俱毗罗。手持慧伞用以降伏魔众,护持众生修行资粮),镇护王城北方。
鞍马寺还以天狗传说而知名,被奉仰为守护都城鬼门之寺,春天绯红如梦的云珠樱,秋天眺望远近丛林尽染的满山红叶,每年6月20日的伐竹会仪式(每年初夏在正殿前都要举行称为“砍竹祭”的民俗活动,人们用柴刀比赛砍竹子、竹子共有4根,人们视其为大蛇,通过这项活动来占卜这一年的收成好坏。)和10月2日的火节(秋天举行的“鞍马火祭”,列为京都三大奇祭之一的民俗活动。住在神社附近的居民聚在一起举着火把游行)很有名,此外还有水质含天然硫黄的鞍马温泉。
后来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他遇到了天狗,并拜师学艺的故事了。
乌天狗(からすてんぐ)又写做“鸦天狗”,日本传说中的妖怪,为天狗的一种,因为有着和乌鸦一样的尖嘴和漆黑的羽翼而得名。又称“小天狗”,能飞,和大天狗一样身著山伏装束,而且剑术高超。
原型可能是源自于深山修行者或山地原住民,再加上深山之险及山贼出没予人的阴邃恐怖感而成就乌天狗的整体形象。在日本鸦天狗是代表迦楼罗的发言跟迦楼罗的化身,并且被奉为神来看待,传说鸦天狗是迦楼罗王的部属卫兵。
再后来就是改名遮那王(佛教术语,又作舍那,显教用舍,密教用遮。)一直到五条大桥和武藏坊相遇,随后和同父异母的源赖朝相遇这些就都不说了,最后说说源义经的老婆们,对,是们。
首先,源义经是有孩子的,还是两女一男。(不过最后活下来的只有长女吧)
长女是初次投奔奥州期间与当地女子所生下的,后来长女嫁给了伊豆的源有纲(源赖政之孙)也就是说这其实才是源义经的第一个老婆,但是没有留下名字。
次女龟鹤为乡御前所生,衣川馆败战后和父母共赴黄泉。 死时仅四岁。(其实源义经是杀掉她们后再自杀的)
长子为静御前所生,但产前静御前于逃亡途中即被源赖朝追兵所获,所以源义经未曾见过。事实上长子的生命也非常短暂,因为静御前在押往镰仓后,源赖朝即指示“男杀女活”,不久长子生下后随即被源赖朝的手下带到海滨遗弃。
没错,在三个老婆里,只有静御前是广为人知的,他们的相遇也可谓是“美人配英雄”。
静御前是日本三大美女之一,矶禅师之女,源义经爱妾,擅长跳舞。是历史上第一位有着大和抚子之称的女性。“静”是她的名字,“御前”是日本古代对贵族妇女的称呼。
她的出身其实并不高贵。母亲白拍子,从小跟母亲学舞。她的舞姿优美而且舞技超群。14岁在神泉苑为祈雨而舞,随后大雨倾盆而降,从此以绝世舞女而闻名。
15岁时她与在坛之浦消灭了平家凯旋的源义经偶然相遇。就在她成为源义经的爱妾后不久,源义经受到源赖朝追捕。她也跟随义经逃亡来到吉野山,但吉野山禁止女人出入的(也有说是因为带女人在雪地行走危险,就决定让她到其母的白北川那,给了她许多金银,派仆人护送出山,只不过下山途中钱财被仆人抢走了),和义经分别后被赖朝的兵抓获。
文治二年(1186)3月1日母女两人被送到镰仓,受到严酷审讯,但她决不供出义经的去向。后来镰仓八幡宫举行祭祀典礼,赖朝之妻北条政子及其长女大姬要她表演。她穿上“白拍子”的服装边舞边唱着对义经的思慕之情,这种行为无疑意味着对赖朝的反抗,最终还是在源赖朝的妻子北条政子的劝说下才退场。
之后发现怀了义经的孩子。于是赖朝有令:是女婴则不斩,但如果生下是男孩当即杀死。这一年闰7月29日,静为义经诞下一子,但这个孩子随即被遗弃在海滨。由于政子的同情,9月16日让静离开镰仓回京都。
回到京都后听说爱人义经于文治五年(1189)4月在衣川的邸宅战败自杀,死前先杀害正妻再杀长女。静御前万分悲伤,在桥上徘徊哭泣。不久为悼念义经的亡灵,在当地的高柳寺削发为尼,为丈夫义经和被杀害的孩子念经祷告,过着凄凉的生活。同年9月15日病死,时年20岁。侍女将她葬于高柳寺。
最后放一下静御前当时唱的歌词吧,看来还有古诗夹杂其中。
吉野山峰雪审慎,
与君诀别身飘零,
朝夕思念肠九转,
相期惟有在梦里。
幸福时光已逝去,
往日欢乐不再来,
春蚕丝尽烛成灰,
此恨绵绵无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