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不少人小时候的作文里都出现过“年过半百的老人”这一词组。我就如同完全没意识到自己已经中年了、心态依旧像个高中生一般,对这个词组完全没有异议——直到某天我说“有个五十多岁的老头”时遭受了我那过了五十的爹一个冲天白眼。
出于惯性思维,我多年来一直有个感觉:三十岁人即成了不苟言笑的中年人、四十岁便是了无生趣的准老年人、五十岁与社会脱节、六十岁的生活一潭死水。我不断用“只要心怀梦想,即便八十岁依旧可称为少年”来勉励自己做个有趣的人。近来身边出现的一些“高龄”人士的言行举止似乎印证了我这一想法,也使我意识到我对年龄的感觉实际都是错觉。
单位一位孩子已经上高中了的大姐Z,平日里不仅品茶要不断咂嘴,还要监督整个办公室的同事喝水,谁水喝得不够多会遭到批评。经历半月的调教,但凡她拎起水壶,屋内同事纷纷抓起自己的杯子猛灌一大口、恭恭敬敬向水务尚书呈上半空的杯子。该大姐在屋里按顺序倒水,走位灵活、意气风发。有了这般经验,足以令我觉得她是位注重饮食、讲究养生的大姐。哪知她昨天买了瓶可乐,开瓶后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气势一口半瓶,紧接着打了个爽利的响嗝,勾得大伙儿都想喝。
“诶你居然喝可乐,我还觉得你不能喝这种东西呢。”同事J表惊讶。
“我这不是在单位解馋之后,回家不用喝了,就可以教育我儿子不许喝这些东西了吗。”Z大姐一脸云淡风轻,仿佛我们谈论的不是她的中华驰名双标,而是天台上股民们手中的股票。
我顿时想起来网上的段子,“家长不挑食的原因是她们买回家的菜都是自己喜欢吃的。”谁能想到这种段子居然是真理呢。
孩子同样上高中的大姐J表赞同:“对,而且不好吃的也会给她吃,”这人一脸理所当然,“之前买的纳豆,太难吃了,吃不下去,我全给我姑娘吃了,跟她说对身体好。”
当我认为这是一波极限操作之时,J大姐竟然继续语出惊人,“还告诉她‘有营养、对身体好,爸爸妈妈都舍不得吃,都留给你’。”
而后这二位告诫自己孩子不要多吃甜食的家长交流饮食心得并相约下班去某连锁甜食店享用过下午茶后再回家。
我真的抑制不住“把这俩人放在单位的零食拍照发给她们孩子”的冲动。【手动微笑】
今儿上午单位领导通知大伙儿下午换工作服,着装整齐拍春节的祝福小视频。有了去年的经验,我们非常清楚该视频会在单位所有有电视的地方循环公开处刑,顿时人心惶惶。
大姐J向我吐苦水,“我很怕照相,也从来不往网上传自己照片。”
我点头如捣蒜,“附议,我连朋友圈都没有。”
“你怕不是个假的九零后。”大姐J用出口成伤表诧异。
“我是一八九零后的。”语毕,我似乎看到大姐向后退了一点。
午饭过程中,大姐依旧表达自己对拍视频的恐惧,而我在琢磨着怎么开溜。
谁能料到,饭后我洗完手竟然在卫生间门口看到打包好了的大姐J步伐急切冲向楼梯,“我跟领导说了我要去给孩子开家长会,”接着她凑过来低语,“其实是明天开,但是我实在不想拍,我走了,回见吧您呐。”
……???
您这么淘气您孩子晓得吗?
合着这二位生孩子纯粹是为了玩儿是吗?
真正贯彻了“孩子不是用来实现你为实现的梦想的”这半句,然而你们就没记住后半句“孩子们有自己的人生”,把娃儿当成了快乐的工具???
吐槽归吐槽,这二位大姐均“年事已高”,而她们生活态度积极、心态乐观,最关键的是她们时不时抛开自己的家庭、年龄压在身上的所谓的“需要成熟”的责任,毫不忌讳地展示自己的少女心。此过程中,她们周身散发出的少女气息完全不亚于豆蔻年华的小女孩。她们临近所谓的“暮年”,却散发着春天所特有的生机活力。
年龄、工作、家庭从来不是判定一个人状态的绝对标准,心态才是。死气沉沉的少年可以老气横秋,心态积极的老人能够青春年少。在鼓励自己做有趣的人的同时也要摘掉自己的有色眼镜、避免以旧有偏见作为衡量他人的标准。
毕竟,朝霞也论冬夏,暮色亦分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