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在这里→点我
文章原文链接→点我
Timmy很早就开始表演了,他演过广告、电视剧和电影。在确定LB詹姆斯要来纽约打比赛后,他把自己的第一份报酬(迪士尼广告)用在了尼克斯队的夏季赛季球票上(詹姆斯签约迈阿密热火后,Timmy好几个下午都会从学校跑到麦迪逊广场花园去取他的球票)。他跟随妈妈和姐姐(以及阿尔帕西诺、詹妮弗安妮斯顿以及Nicki Minaj)的脚步进入LaGuardia艺术高中,在那里,万圣节时他打扮成蜘蛛侠,他和麦当娜的女儿约会了差不多一年,他的成绩很好,认真对待表演,但在入学头两年他没能入选学校音乐剧的主角,因为他看上去年纪太小了,输给了看起来更成熟的Ansel Elgort。
拜访过他家之后,莱利本来打算和Timmy去他高中转转,但他留意到当晚有场尼克斯队的比赛,于是问Timmy想不想去麦迪逊广场花园(MSG)在赛前热身一下。Timmy猛地吸了口气并且搓手状:“我脑内有两个小人在打架,一个想好好介绍一下我当年在LaGuardia的生活岁月,一个是想去MSG的脑残粉……”
最终他们还是去了MSG,在比赛前几小时的空旷赛场散步时,Timmy给莱利秀了一下他对尼克斯队脑残粉级的了解。然后他冲进媒体间,得到允许后站在发言台后面,假装为某著名新闻发布会绞尽脑汁思考怎样回答问题,并让莱利给他拍了一张照片,看了照片后他嗷嗷嗷叫着,请莱利把照片发到他邮箱里,并要求发原图。
Timmy提到之前他和Ansel一起看的那场比赛,他第一次以嘉宾身份看尼克斯队的比赛,工作人员跟他说要把他的影像投在大屏幕上,他说“请别,要知道现场没人知道我,以后你们也不会再让我来。”(姥姥知道是要发飙的XDDD)
当莱利和Timmy坐在场下可能属于Jimmy Dolan(MSG老板)的座位上聊他的高中时期时,一位尼克斯队啦啦队舞者走过冲着Timmy甜美地打招呼,原来她和Timmy是高中校友。女孩说“好奇怪,所有人都发短信问我‘你竟然认识他?!’”Timmy介绍这个女孩是学校最好的舞者,女孩则说Timmy是学校里最棒的人,他们互相拥抱,然后Timmy难以置信地大声说“你竟然进入尼克斯队了!”
Timmy脑子里都是表演的事,但他的经纪人特别是妈妈都鼓励他去上哥大。然而在哥大上了一年后,Timmy再也待不下去了,他认识到这辈子自己只能为一件事而奋斗。不顾妈妈的恳求,Timmy搬了出去,搬到了布朗克斯区,他的家族有好几代在那里居住过,重要的是那边的房租是一个底层演员可以负担的。他等待着《星际穿越》的首映,期待自己的角色能受到一些关注,那也许会成为他事业的一个突破口。然而事情并不顺利,他崩溃了,只能继续和自己从没想过的境况作斗争。
他不停地试镜,又不停地接到委婉的拒绝。那时他甚至不能去电影院看电影,他形容自己像是纽约东区电影院地板上一滩焦虑的水坑,渴望融入银幕上那些他曾经试过镜的电影。如果哪部电影有一个适合他这个年龄段的好角色,而他又没有试过镜,他就根本不敢读它的剧本或看成片。Timmy说:“我不是能和同龄人单纯去看电影去欣赏电影的人——我想成为那些电影的一部分。”
在现实的铁墙不断逼向他的时刻,Timmy和他的神Kid Cudi度过了几个小时,那是在一场表演的后台,Cudi讲述了他的低潮,以及迫使他加倍努力摆脱困境的坚定决心。Timmy马上跑回家记下了他刚听到的这些话,到现在他还在手机中保留着这些笔记。他写:Timothée,你是不是不当演员就活不下去?“艹我是!”
不久后Timmy和Luca见面了,Luca正打算制作CMBYN。他回忆道:“当我第一次和Timmy吃午饭,我立刻从他的身上看到了Aciman在书中描写的那种狂热和紧张。更重要的是在我和他的对话中,我发现这个年轻人不仅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演员,有不少电视剧、舞台剧甚至电影的表演经验,他还有种让人激动的野心——他想要成为一位伟大的演员。”
这听起来没什么,谁不想变得伟大呢?但莱利很清楚为什么这里需要重点强调。很多人都有天赋、野心和热情,但在那些意识多变的人身上,天赋、野心和热情会变得不同。Timmy试着形容他想要的角色:“不要有太多性格上的转变,而是更多地捕捉一种感觉……一种同步性,一种连贯性,能够用思维交流。”这种说法让莱利联想到CMBYN的最后一幕以及这本小说。小说是第一人称视角,几乎算是一种自白,演员不能用语言,而是必须用表情和肢体语言去表达书中成页成页的内心戏,这对一个从没挑过大梁的年轻演员来说无疑是很大的挑战。
有意思的是,法语并不是Elio的一部分,也不存在于原著里。但Luca和James重塑了Elio,他们把Timmy的一部分赋予了Elio。Luca引用了贝托鲁奇的话:“当你拍电影时,你必须为现实情况留一扇门。”他说既然Timmy一半是美国人一半是法国人,那不如把这部分变成他的优势,他觉得他们可以很好地利用他的法国气质、他的多语言能力以及他的个性。
在Armie到来之前,Timmy已经变成了一个Crema小伙子。Luca说Timmy在晚上经常会跟自己待在一起:“他会来我家,跟我共用桌子,一起看电影,我试图打造一种家的感觉。”
当Armie到的时候,Timmy已经被搞定了。
Armie说:“Timmy需要做一些准备,但对我来说只需要担心一件事——你会骑自行车吗?我到那的当天就打扰了一堂钢琴课,我跟Timmy说‘你一上完课,咱们就去逛’,从那一刻起,我们就一直在一起了。”
他们很快变得熟稔亲密起来,Armie很高大,身高上的差异在视觉上拉开了角色成熟度,也造就了影片中一些顽皮的肢体语言,比如Elio在Oliver身上攀爬。(Timmy说这种下意识的动作,特别当涉及情爱时,观众会很喜欢看。)在拍摄结束后,所有人都非常失落,而这个前后历经两年的项目,让Timmy和Armie变得非常亲密,他把Armie和他妻子当做最亲密的家人,Armie是他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中可以依靠的哥哥。
Michael Stuhlbarg对Timmy来说同样重要,在谈到这部电影对他的真实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时,Timmy说:“我最近找到了我的第一本CMBYN小说,很高兴当时自己注释最多的部分是Mr. Perlman在片尾的那段话,最让我产生共鸣的地方是Mr. Perlman说的:但你只有一次人生,而在你终于领悟之前,你的心已经疲惫了。至于你的身体,总有一天没有人想看它,更没有人愿意接近。我在这句话下面划了线,至今看到还会起鸡皮疙瘩,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得如果人在悲伤时感觉很糟糕,无论是失恋还是失去父母,都是正常的,不需要再给自己额外增加心理负担。很多人本能地会这么做,他们是自我厌恶的一代,我就是这代人,曾经真的这样对待自己。一般拍摄时,我会记住对手戏演员的台词,这样有助于我掌握节奏。但那场独白的信息量太大了,我决定不去记。我想:‘Timmy,好好听,好好听着’。之后大家所有的注意力都在Mr. Perlman身上,但是镜头总是会先拍Elio,拍他看向Mr. Perlman,然后才是他和Elio的互动,所以我得不断提醒自己:保持角色状态!你是Elio,是Elio,是Elio!但在我脑中某个地方仍旧在想:‘Timmy你TM好好听听这段,听听这个男人,听听这些话,把这些记在心里。’我希望这么说不会听起来太虚伪,但作为年轻男演员,蹿红以及随之而来的考验和磨难会很容易让他们变得厌倦和玩世不恭,然而在这种时刻,艺术会帮我的。曾经有一刻艺术拯救了我,让我变得更好。”说完这话,他好像陷入了一种情绪,接着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又咬紧了牙。此时灯光想起,莱利和Timmy又回到了现实的MSG,Timmy也变回了那个fan first, artist second, actor third的他,他跳起来说自己要沿着球场底线跑一圈,不过他又想到一个新点子,就是跳上第七区的台阶,“就像Rocky”(是指ASAP Rocky吗?)。
第二部分写完了,这部分真是看得我百感交集,曾经一度湿了眼眶。原来我还是太乐观了,以为演艺世家出身艺术高中毕业的Timmy天时地利人和,实际上他从高中毕业一直到CMBYN公开之前这些年都很不顺,处于焦虑状态,只是他纠结的不是要不要坚持梦想,他的信念一直很坚定(不表演就活不下去),而且苦于接不到好角色,或接到的好角色打不开市场(比如《史蒂文斯小姐》中的Billy)。他在不停的试镜生活中败给了很多同龄演员(比如他曾经说过和Lucas Hedges竞争过好几次,《海边的曼彻斯特》他也去试镜了;竞争蜘蛛侠在最后一轮输给了荷兰弟),以至于试镜都快变成他的心理阴影了(他说去年最开心的事就是不用不停试镜)。
想象《星际穿越》公映后他平静无波的舆论,Timmy心里多失望,和诺兰合作也不意味着成功啊(那个角色实在是太不起眼了,可怜的Timmy)。他完全没法从容地看电影,试过镜的电影会让他痛苦,没试过镜的电影也会让他很痛苦……这孩子就是走火入魔的状态。现在我可以理解他的内心是多么感谢Luca了,他简直救了他的命。
继续写最后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