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与伴侣共同探索自我
dorisye2017 2020-04-12

女儿突然生病了,变得很粘妈妈,除了上班精力大部分集中在宝宝身上,而且最近工作有点忙,于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亲密关系》的阅读进度及质量下降了,周六才读完,今天加班完才有点时间梳理一下。

内容梗概

整书根据亲密关系的发展阶段分成四大部分,分别是月晕现象(好的),幻灭(坏的),内省(丑陋的),启示(神圣的)。一开始伴侣满足我们灵魂某部分的需求而让我们陷入恋爱,又通过相处发现他们并不能满足我们灵魂所有的需求,于是走上幻灭,但我们要真实看清楚内心的需求是不可能通过某个人来完全满足的,要彻底解决问题,我们要搞清楚灵魂需求一般来自于童年不被满足的归属感和被重视感所产生的伤害,这个伤害会延续到成年,并被带入亲密关系当中,这既是我们亲密关系出现裂痕的原因也是我们治愈童年旧伤的好机会。通过放弃立场,直面情绪,正面沟通,与伴侣分享情绪等,慢慢学会放下童年旧伤。但伴侣关系要进一步深入,需要通过内省,找到生活所有问题的源头,认识心中的小我,让自我从受害者监狱这个牢笼里破茧而出,(所谓受害者监狱就是内心不断在受害者、迫害者、拯救者之间轮换角色,但从未成功走出不再陷入自我为难、对原生家庭死忠、牺牲、依附情结等陷阱,找到自我本性,追随爱与真理,为自己遇到的事情百分之百负责,将可以解决伴侣之间更多的问题。最终,伴侣间到达神圣的以灵魂为中心的充满爱的亲密关系。

书中带给我的观点很多。其中最受启发的有几个。

伴侣并没有改变。夫妻之间很容易产生一种错觉是对方变了,其实变的不是对方,而是我们,我们对伴侣从“完美”这个幻象中拉回现实,发现他们的不满足我们灵魂需求的点,而感到沮丧,我们应该看清内心的需求。

阅读童年就痛的相关章节时我深有同感,也很容易从回忆中找到相对应的经历,一切的不愉快似乎找到了源头,在此不展开赘述,避免成为童年回忆录。这几年都喜欢讨论原生家庭,从书中观点可折射出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长远的,是方方面面的,是极其重要的,并且,处理不好会延续下去,例如每个人容易掉进对家庭死忠的受害者监狱陷阱里。

要学会直面自己的情绪,尤其当内心被愤怒占据的时候,因为愤怒总是猛烈而短暂又缺乏理性的,能让人做出很多疯狂的举动,学会控制住一时的猛兽,可换来更长远的和平。直面自己的情绪对处理悲伤也很重要,悲伤让人无法提起精神,让人对生活失去兴趣,危害不亚于愤怒,让自己的悲伤如流水静静流过石头搬,平静地来,也让它平静地走,不需要依赖别人的开解,让自己走出来。女儿前两天生病不舒服的时候,让老公帮忙冲奶,但是他没有调好水温,要拿奶瓶去降温,宝宝哭着等,但是我心里挺着急的,内心想说他几句,但是他冲水回来的时候,我已经平静下来了,不到一分钟时间,那一分钟抱着哭泣的宝宝,我心里想他也想快一点,但他的“失误”造成的最坏后果也不过是宝宝多等待一两分钟,况且他这个“失误”也只是我定义的“失误”,用稍高一点温度冲奶也有有利的一面,而冲奶这么简单的事情我去带任何情绪评价他不好的话,只会让大家心理埋下不快。我让我的情绪——着急,恼怒,慢慢来了又走,然后给头脑清醒看清问题,就避免啦一场潜在的矛盾。

还有一个重要启发是和伴侣分享情绪,与上一点不同的是,直面情绪是一个人的事情,分享情绪是两个人的参与,且有利于增进感情,可以减少或解决权力斗争,我知道,我可以轻易和伴侣分享情绪,但是我家那位也许会有一些理由而自己默默承担,这一点我不会勉强他,也不会说抱有期待,双方觉得舒适也是很重要的。

受害者监狱让我找到了生活中很多问题的源头,大部分还是来自于原生家庭,对原生家庭模式的影响,让我经常左右为难,经常随着着原生家庭的模式思考、做事,以及依附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丧失自我本性,让我做很多事情不快乐,也是牺牲心态的一种表现。这个找到本性,也许可以以后继续拓展阅读,去好好深入探讨一下。

整本书看下来,收获不多也不算少,总结出来原因有三:一是第三部分开始有很多内容显得虚无缥缈,作者用词过于哲学化、感性化,让人捉摸不透;二是我个人方面动力不足,当时我与老公自己关系已经回到日常和谐状态,对生活也颇为满意,对问题导向的动力变少了;三是有一些部分不能好好地结合自身实际看,感受就会没那么深,思考也会没那么深入。

日后有机会我会和伴侣分享书本当中的一些观点,希望也能给他带来帮助,然后也会通过拓展阅读,累积经验继续自我完善伴侣相处、人际方面的方法论,希望能在这方面越做越好,避免踩雷,当然也会将本次收获适当应用到生活当中,避免沦为纸上谈兵。


《》#1838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