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画家之眼
画了凹 2018-06-11

艺术可以是生活的一部分

画家现在面临的最重要问题就是:要先搞清楚艺术究竟是什么,并为自己的创意开辟出一条道路,再全心全力朝向个人目标前进。

画家必须明白,除了个人主观见解外,艺术不再受理论所束缚。

换句话说,艺术不能再依照既定规范的方法与实务来分类。

捕捉美是一种挑战

艺术不能、也不应该原地踏步、停滞不前。

我们不必担心艺术有凋亡之虞,会凋亡的只有艺术形式。

与其丢弃以往所有的概念和常规,倒不如好好从这些概念和常规中,找出对当今有用之物。

归整以往收集的庞大知识,将这些知识跟较新的概念整合,再与日后出现的概念结合。

只因为过去不是现在的一部分就谴责过去,那就跟坚信传统而墨守成规一样,都犯了目光短浅的毛病。

同样的,忽视新的真理,不把它们囊括到我们的知识宝库里,也是目光短浅之举。

虽然有些艺术形式会过时,但是我们没有理由相信,基础知识也有过时之虞。

有些人具备创造美的强烈欲望,有些人则有追求美或拥有美的极度渴望。

对于喜欢创造美的人来说,他们天生就以做出比别人更棒的东西为傲。

每位画家应该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纸上或画布上把美诠释出来。

用取悦自己的方式去画,就能画出一张好画。别管其他人怎么说和怎么做,除非你认为那个人的作品最能启发你。

不要因为别人的说理、含糊不清的解释和推销辞令,就照着别人的方式去做。

你从实做中感受的喜悦,才是你培养任何个人技法的重要基础。

因为美无所不在,所以美的来源可说源源不绝。

画家的诠释能力

与其花时间谴责我们不认同的事,倒不如全心创作并尽情享受创作的自由。

受人敬仰的艺术一定是个人的独特表现,也一定饶富创意。

你画的题材是否存在于现实世界里,根本无关紧要。

不管是用印象派的观点来概括创作,或是用忠于写实的方式来刻画细节,都能完成一件艺术创作。

主题不能跟画作画上等号,画家的诠释方式才是艺术创作成败的关键。

艺术总会有自己的趋势,而这些趋势就由当时最杰出的画家引领风潮。

现在,画坛似乎兴起一股风潮,画家不注重传统训练,而讲究即兴式的创意表现。以往大师们愿意研究和获取知识,现在大家却强烈渴望这种即兴创作。

人们有权利以这种方式表现自己,这一点我们无法否认。毕竟,从情感的观点来创作,也很有可能创作出美的作品。

具象或抽象

画家必须以非凡的创意,弥补本身技法的缺失,但是欠缺技法知识,其实很快会露出马脚。

想要以抽象画为创作主轴的年轻画家,应该跟具象画家一样,必须以深厚的技法为基础。

先掌握好抽象画的统合感和秩序感,最后再表现出真正艺术创作应具备的美感。

画家在经验丰富和技巧熟练后,不管是选择具象绘画或抽象绘画,其中一种风格就只是另一种风格淬炼的成果。因此,画家必须耐住性子,让自己的创作依据本身的能力与品位自然发展。

美取决于感官

如果观众能记住,有现代画家创作的这些作品,有许多带有实验性质而非理想画作,那么观众就可能以更开放的态度看待现代艺术。

唯有本身富含美感、有真才实学的作品,无须前卫画评家的夸张解说,就能受到世人的肯定,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美取决于感官,而非理智。

先把绘画技法学好,持续不断地探索美,并研究表现美的新方法,强化本身的内在信念,让个人风格逐渐形成,而且不受任何先入为主的成见影响(例如:别人认为你该怎么画),也不被画评家可能做出的评价所阻碍。

或许谁也无法对美提出一个完整的定义,但我们确实开始了解到,无论在何时或何地发现美,美都是由某些要素所组成。

美的要素彼此其实密不可分,通常很难逐一区别分析。

美的十二项基本要素

统合感:这种[一体性]将画面所有特质结合成单一表现或整体表现,意即将设计、色彩、线条、明暗、质感和主题巧妙安排,结合为一种全面的表现。

简洁或清晰:把跟主要构想无关的所有素材和细节变成次要,将主题简化为最基本的设计、形式与图案。

设计:意指块面、形式与色彩的整体关系。画面就是由设计创造出来的。

比例:意指画面中各个主题与各个部分的协调关系。比例失真就不协调,不过某些失真或许是合理的,因为画家可能想要强调某个构想或情感。

色彩:这是美的要素中,最有影响力的要素之一,而且在使用这项要素时,画家不能只以品味和好恶为准则,还必须了解色彩与明度的关系,以及创造写实与协调效果的基本调色原理。

韵律:也可称为节奏,虽然这项要素常被轻视或误解,却对画作美感有极大的贡献。所有生物和非生物都有韵律,从最微小的形体到宇宙的循坏无一例外。没有韵律,形体就静止不动,也毫无生气。如同自然界的运作,相近色或线条的重复,或是形状渐进扩大或缩小,都能为画作创造韵律。举例来说,我们可以从树木本身枝桠和树叶的重复线条找到韵律,也能从斑马背上的线条,或花瓣和花朵纹路的线条发现韵律。

形体:形体结构与整体的关系是一项基本艺术原理。万物存在的样态,不外乎形体或空间的实与虚,而且两者不可或缺,无法独自存在。当画作中的物体形状经过巧妙的描绘和组合,并与开放区域形成适当的对比,譬如树与天空形成的对比,就会让画作具有[形体]。

质感:意指对于表面的描绘。所有形体都有其表面特征,这一点就跟本身形体结构一样重要。以同样的表面特征描绘所有形体,就好像所有事物是由同样的材质组成,这样当然不可能画出真正的美。而这正是许多平庸之作常犯的毛病。

明度:明度和色彩,两者密不可分。要画出美,两者缺一不可。适当的明度关系能为画面创造光感并增添统合感。不正确的明度关系就会对画面美感造成最大的破坏。

光感:这项要素最重要不过,画作中的光感跟实际照射于画面上的光线融合,成为整张画作的一部分。光有许多种,室内光、室外光、阳光、漫射光和反射光。光源必须跟形体的塑造、色彩的性质与明度、以及质感有关。如果画家没有真正理解光的原理,画作就可能只是颜料在画布(画纸)上的平面描绘,无法创造出画面的空间感。

主题的选择:这项要素提供画家大好机会,充分发挥个人品味。画家可以从生活和大自然中,找到数不清的主题,从中挑选、设计和创造出自己专注的主题,展现本身对美的鉴赏力。

技法:意指表现的方式而非表现本身。技法包括对于物体表面和质感的理解,以及对媒材及媒材应用之诸多方法的认识。技法是结合其他美的要素所做的个人表现。

当我们发现美的构成要素,也知道这些要素能在生活中创造美,那么我们就可以设法将这些要素分析应用,创作出富含美感的画作。

善用创造力与想象力

画家应该善用本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投注心力在设计上。就算画家使用相机拍摄绘画题材,还是应全神贯注于相机无法做到的事。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