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文在Lof,微博,B专(由解析组组长冰隐代发)发布
2, 笔者属于自定义解析组,但是,笔者观点不代表自定义解析组及作者雨狸本人观点
3, 疏漏不可避免,请礼貌交流,另外请不要诟病我的文风(指不满意然后又不给改进方案之类的)和诟病我的私人观点,如果是因为这个怼我我会非常伤心。
4, 除了考证向以外,所有的猜测向都有“猜测错误”的可能,请以原作者实际答案为准
5, 本次手记上篇主要为考据解析,下篇为赏析与杂谈,请注意避雷与阅读方式。
【惯例的序言】
从2018年11月29日,到2020年10月4日,已经过了将近两年的时间。这个陪伴我们快两年的故事也迎来了那个早已注定的结局。
《αrtist5》虽然相比《妄想症Paranoia》来讲篇幅比较短,而且也没那么“卖关子”。如果说《妄想症Paranoia》是把我们代入第一人称(泠珞)来看这个世界,那么《αrtist5》更像是在事情过了很久以后,听一个见证过一切的人来和我们述说一个来自过去的故事。两者不同的也包括叙事顺序,《妄想症Paranoia》是顺序,我们是在阅读和思考未来,而《αrtist5》的倒叙则是我们已经知道了未来的结果,但是在寻求这个结果是怎么来的。
而笔者一度认为《塔与少女的无题诗》这个终曲是会像《妄想Reality》一样是总结性质+把少女们个人故事之间的联系串起来。
于是,就被信息量和真正的总体感觉打脸了x
其实与其说,这个礼崩乐坏的故事的最后是Bad End,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给我一种不算太坏甚至有点希望的感觉(接着之后讲为什么)
【乌甸少女·歌词段文案】
我们先把比较表层的部分,并且将一些特殊同类型的文案重新进行整合。(也就是不一定按照PV显示顺序解析)
永昼的乌托邦,洁白的伊甸。
模糊的凯奥斯,与这名兵器精心策划的灰死病。
舞者的爱,诗人的童话,雕刻家的正义,画家的信仰,音乐家的誓言。
所以,这一切的一切,原来都只是出格的非分之想,居心不良的妄求吗。
回答我啊,艾尔法……
第一句其实就是乌甸的来源(乌托邦+伊甸=乌甸)。永昼而洁白的世界。
模糊的凯奥斯是比较有意思的,因为凯奥斯这位工具人兵器的名字就是Chaos(混乱、混乱)。而Chaos的形容词变体则是Chaotic(混沌的、浑浊的、杂乱的)。如果这句翻译成英文也可以翻译成Chaotic Chaos(是不是有种秘制喜感?)好了扯回正题x
大概就是说这位兵器没有实体,没有人格,存在十分模糊(虽然笔者本人也十分好奇凯奥斯是怎么摸到莉可莉丝在的地方的,没准就真的像鬼一样飘进去的)。而或许灰死病的概念在α5甚至妄世界或许并非我们所看到的时期刚刚存在,可能在之前莉可莉丝、挚友(艾尔法)、瓦尔基莉娅与另一位(或许不止)神明(亡者)存在争执的时期就存在概念,但因为亡者被瓦尔基莉娅杀死没有在当时放出该兵器与阴谋产物。
爱(莱特妮丝的情感爱与热爱)、童话(诗萝和洁白的梦境、偏离现实的诗句)、正义(维坦洁白的正义、驱散黑暗的决心)、信仰(蕾拉对莉可莉丝趋于狂信的信仰)、誓言(莉可莉丝与挚友的许多誓言---让乌甸成为大家理想中的样子、不要为被放逐地奏乐)
妄求(衔接妄世界概念),出格的非分之想。
艾尔法(初代祭司、女神的挚友、被人厌恶的私生子、预言家)的名字。音同阿尔法。
来我画卷里面 把心灵召唤
来我躯壳里面 与情感同源
来我诗篇里面 铭刻这时间
不要去 寂静的天边 不要被人潮所掩埋
来 向我倾诉你的爱 告诉我你眼里的未来
这五句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没有主语。没有主语的话就可以往多解读方面想,也可以想这个主语指的是什么,是一对一还是一对多。然后把PV歌词字幕加了点点(着重符号)的部分加粗了。
按照顺序一个个看。首先第一句是蕾拉,“来我画卷里面,把心灵召唤。”主语如果补上可能是女神,对应PV中正式蕾拉绘画女神肖像的曲绘。心灵则应该是蕾拉在放逐地找到自我本心的那部分---神、带着红花印子的白鸟、夕阳般长发的女神。
维坦并没有像另外三位有两个着重点,而是仅有“情感”被着重。我可以认为无论是她的勇气、正义还是乘虚而入的灰死病都与她本人的情感息息相关。就像是,让它们浸透身躯,来保卫洁白世界的一切一般。但力量、神通力确实进入了躯壳。
诗萝是司“记录与颂吟”的祭司(史官),诗萝的诗篇,一种是传承历史、一种是歌颂女神。诗萝在书写的是当下时间的一切。让当下被铭刻在羊皮纸上。同蕾拉一样,诗篇内容也应该存在女神的身影。但主语无法确定是单一还是多指向,笔者认为是后者。历史与女神与女神的历史。
莱特妮丝的格式和另外四位的格式不太一样,并没有“来”,而是直接“不要去”。听感更像是“(我)不要去寂静的天边,(我)不要被人潮所掩埋”---不想一个人而又无法融入人群的痛苦。天边更多在这一版解释像边缘,人潮则是感染了灰死病的人群。但人潮却又让笔者想起被放逐地人潮淹没的莉可莉丝,不知道会不会是巧合。
最后就是本段超高音的缪斯句,“来向我倾诉你的爱”联系本曲的主题句Viva los artistas y su amor(艺术家与她们的爱万岁)则是缪斯女神(艺术女神)聆听信徒(艺术家)的爱。而后面的“告诉我你眼里的未来”,的PV画面则是从莉可莉丝→莱特妮丝→诗萝→维坦→蕾拉的眼部以及眼中放映的前几作的PV画面。蕾拉在最后,或许有故事立意上的结局与世界的完结的意味。同时,带有未来字眼又不免想到拥有预言能力的初代祭司、主神(或许与少女传说被瓦给x自主和谐x的父神同一个神)私生子的艾尔法。或许在多年以前,莉可莉丝也曾对艾尔法说过这样的话。
我将同烟火一般灿烂
Vivalos artistas y su amor
我将同河流一般深远
这句后则承接的是由“Viva los artistas y su amor”开头的副歌,或许“我将同烟火一般灿烂”、“我将同河流一般深远”是她们的答复。
艺术家们的人生无论悲喜都犹如烟火一般灿烂地呈现给了我们。
莉可莉丝作为缪斯女神代表的高位艺术家本身的“我将同河流一般深远”,则有一种艺术被传承下来---艺术的精神、爱与美融进河流源远流长到今天的感觉。
即使高位的艺术家已经堕落,已经逝去。但是她在之前留下的影响是不可逆的。
艺术从来没有死去,她会在历史的长河里影响深远。
(那塔是)是旋转与烘托之人的记忆?
是记录与颂吟之人的愿景?
是审视与雕琢之人的信条?
是挥洒与鞭笞之人的生命?
我把“我将同河流一般深远”之前的文案移到这边则是因为这几句文案是同类型的,为了方便解析放一起了。
四少女的部分首次出现《塔之礼赞》的PV人物介绍部分,而莉可莉丝的部分“不谙世事的创造者,弹奏与立誓之人”则是在本期主要解析对象《塔与少女的无题诗》首次出现。
先把四少女的部分简易的分析一下,南墙姐妹的“记录与颂吟”和“审视与雕琢”大家比较好理解,因为评论区的人物介绍也出现过相似字眼。通过南墙姐妹我们就可以知道这几句的格式是“(展现职介/身份的词)与(行为)”。然后后面的记忆(关于莱特妮丝的存在),愿景(诗萝的“是为祂献上烟花燃起后的众生痴迷”),信条(洁白的梦境、正义、决心、红色的药引、不容一丝阴翳)、生命(支撑自己十五年生命的神)。
莉可莉丝则是弹奏(乐师行为)、立誓(莉可莉丝大人,向我发誓您绝不会因任何理由为被放逐地奏乐)。但前面的不谙世事还可以理解(父神最偏爱、最纯洁的女儿,自然本性善,不能容忍邪恶但是不知道如何分辨被影藏起来的邪恶),但创造者这一点会有点分歧,指的是“创作”还是“创造世界”。如果是后者则有点问题,因为按照《记一次遗憾的会面,与XXXXX(瓦尔基莉娅)》乌甸世界是莉可莉丝捡来的,笔者则倾向于是“创作者”的立意。
你来成为我的重力 将存在固定
你来成为我的梦境 将故事聆听
你来成为我的药引 将脆弱治愈
你成为 漆黑的癔病 成为我永远的叹息
这一段十分的有意思,只有四少女。但是“你”的对象却看起来比较单一。
莱特妮丝的“你”如PV所看可能是蕾拉,蕾拉是莱特妮丝的重力,相互之间也是离开放逐地的动力,“没有指示,莱特妮丝寸步难行”到有容身之所。
诗萝的梦境,如果按照PV碎片的显示,便是洁白的Uden、和姐姐在一起的时光、能与女神交谈的时光---苍穹沦落之前的童话。而这个“你”或许是在聆听故事的艺术家塔之民与她们。
维坦的药引,或许是“鲜红的药引”,也许也是妹妹,Uden是诗萝最喜欢的世界。敬爱的女神、亲爱的妹妹便是治愈了她脆弱选择了走下塔献身的动力。
蕾拉的你就是莉可莉丝,莉可莉丝成为漆黑的癔病,成为Uden毁灭的起因。蕾拉知道了起因与结果,认为并且让自己瞎了眼,剩下了无穷的叹息。
“遗忘吧。混沌吧。繁衍吧。目盲吧。”
“都请堕落吧。”
然而,那些飞蛾扑火般的孩子们依然还---
即便凯奥斯不断的私人处刑艺术家们,诅咒她们堕落。
但她们依然像飞蛾扑火、像伊卡洛斯、像西西弗斯一般坚持着。
我还在这里将美等待
Vivalos artistas y su amor
我还在这里将爱等待
Vivalos artistas y su amor
我还在这里将你等待
她们还在坚持着,在等待着爱与美的女神、在等待着美丽的事物、等待着热爱。
爱与美,是起源,也是无法被磨灭的产物。
最后一句“我还在这里将你等待”的声音仅剩三个(自己听的确会和歌词楼一样有维坦的感觉,只是比较低),南墙等待的是女神。而蕾拉或许还在寻找莱特妮丝,等着莱特妮丝。
【纯PV内文案与彩蛋】
PV的文案含有较大的信息量。许多牵扯世界观设定。
四位少女这里被掏空的是她们所重视之物。
蕾拉的女神与塔、维坦的判决之琴、天平、诗萝的诗篇、莱特妮丝的心(爱与情感)。
填入的内容(很多都是复读机内容)则分别为:
“我爱她。
爱她的美,爱她的思考,爱她的教导,爱她的至高。
所以我不要看到她的羽衣落在地面被毒物践踏被乡绅农妇缀上多余的宝石被被放逐者们涂上泥巴而她笑着披上在众人的喝彩声中浑然不觉浑然不觉我不要我不要我不要我不要我不要……
我不要。”
女神的脸这段为《黑羊少女》中已出现的大段文案。但是塔则是有另一段不完整的文案。
“我们没…见过她最纯…的时候…们没…过她…最为…的登场…什么…”
意味暂时不明但是可能是蕾拉描述莉可莉丝。也许小说之后可能会有这段。
“(?)都会得到正确的引导。一切都洁白无瑕。一切都自然而然。都会得到公正的审判--我曾经是被如此教导。可本应如此的。本应如此的。本应如此的。公平。正义。光明。正确。信仰。创造。幸福。未来。洁白。洁白。洁白。洁白。洁白。可是它们最后都去哪里了。”
维坦这段十分狂气且意识流,或许是她质疑判决之琴的结果时产生的疑问。
“我相信的一切都去哪里了呢?
我创造的一切都去哪里了呢?
我希望的一切都去哪里了呢?
我所信之人是否还在?
我所爱之人是否还在?
我所思之物是否还有价值?
我所写之事是否还有价值?
我深爱的一切都去哪里了呢?”
大概是诗萝在写诗的时候开始的思考与思索。
“(手指),应当是比空气还要无价值的存在吧,在地面上见过的一切,于我而言都是无价之宝。也是,(手指)的(手指)”
莱特妮丝的和其他三人相比则短(也比较容易看清)。莱特妮丝对地面上的一切做出了无价之宝的形容(真的在爱着、试图理解地上的人们啊)
诗萝段则出现有一大段信息量巨大的文段。
先是主题句的“Viva los artistas y su amor”,然后转成了大篇的文段。
这段文段则是乌甸的创世(或许是纪实)神话,写的是我们在《塔之礼赞》与评论区就大概知道的一些设定(父神、塔与缪斯)的残缺版。
“父神见了那塔,大悦,将女儿讨要的阳光赐予了这个世界。并嘱咐她好好地带领那里的子民。
缪斯又道:“请您展示您的存在,我想让他们的赞美声更加地靠近您。”
父神又一挥手,那塔便浮在了空中,作为他偏爱的象征。缪斯回到乌甸将那光挂在天上,又在祭坛的边缘,找到了已跪在那七天七夜的挚友。两位分别已久的女孩一相见,便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女神道:“艾尔法……我是那样地想念你。你所畏惧的我已替你祛除,你(?),这世界将不再是你的牢笼。从今以后你仍要叫我名字,我的姊妹也是你的姊妹,而(?)外离我最近的人。”
那位经受了无数磨难却仍然纯真的女孩伏下身子,恭谨地答道:“您终(?)于我,有恩于这片土地。我没有任何可以报答您的东西,只能视您的命格为我的命格,您的意志为我的(?)曲谱,代您传达所有的神谕。”
女神道:“艾尔法,答应我,这是你最后一次称我为'您'。我视我们的相遇为你母亲的遗赠。你所为我书写的诗篇我已看过,你所编织的曲谱我已奏过,你为我种的花也十分美丽。我愿用发丝再做新的弦,将人与半神可以触碰的里拉琴赐予你。你的名字,将与我的名字一起,被写在史书的最开端。”
(?)女神行跪拜礼,“莉可莉丝,我无意被供奉。请让我(?)。吟唱我们的故事,调理世界的秩序。我每一世的灵魂都将祝福你、陪伴你;我的预言能力将用来保护你。只有在窥(?)你的未来时,我才不觉得这能力是诸神憎恨我的证明。”
(?)神扶起了这世上的第一位(?):“无需忧虑。我们定能将乌甸创造成比现在更加美好的样子。”
我们可以从文段里看到一些比较重要的设定:
莉可莉丝捡到小世界后,向父神要了这个小世界的管理权。
乌甸本身没有光,现在所知的乌甸永昼光是莉可莉丝从父神那讨要而来。
艾尔法是初代祭司、莉可莉丝的挚友,因为预言能力被诸神憎恨。
乌甸本身是艾尔法的牢笼,或者说这个世界本身就是相当于牢笼的存在。但莉可莉丝的降临改变了这个小世界的命运。
艾尔法的母亲已经死去,但莉可莉丝对她的态度为“姊妹”,可能不仅仅是认同“姊妹”,也有可能在血缘上是“姊妹”。(同父异母,艾尔法确定是神与人的私生子,并且大概率父亲就是父神)
红石蒜是艾尔法为莉可莉丝种的,至于为什么变成划分两个世界的象征未知。
莉可莉丝用发丝做的里拉琴是人与半神可以触碰的。但侧面来说,可能暗示莉可莉丝本人的里拉琴只能由神甚至只能莉可莉丝本人触碰。
莉可莉丝可能认识艾尔法的母亲。
艾尔法作为半神能活多久暂且不知道,但是“我每一世的灵魂都将祝福你、陪伴你”这句可能暗示即使是半神也有自然死亡的情况。
“我每一世的灵魂都将祝福你、陪伴你”可能暗示艾尔法即使死而复生也会选择去陪伴莉可莉丝,祝福莉可莉丝。
“告诉我”这一张曲绘的莉可莉丝嘴唇刚好动了三下。
但也有可能不是说“告诉我”,第一下可能是a-o音嘴型,所以有可能是“艾尔法”。
新版的职阶卡则加入了花的要素,PV中只完整展现了四个(舞者、诗人、雕刻家、画家)
乐师则是在最开头
舞者-玫瑰
诗人-百合
雕刻家-睡莲
画家-向日葵
乐师-红石蒜
我们这里不一定考虑具体的花语。毕竟红石蒜与乐师对应就并非现实意义。而更多是系列世界观内的意义。
舞者的玫瑰,祭奠的红色花瓣。爱与热情。
诗萝的百合其实在《象牙塔少女》中就已经有亚克力塑封百合---纯洁无瑕。
而睡莲则是圣洁,在古罗马、古希腊神话中则常被作供奉女神的祭品。
向日葵或许搭边不一定花语的忠诚与信念,而是向日葵是向日/葵,追随着自己的光的画家蕾拉,和向日葵如此相似。
曲绘职阶卡的画师最后画笔变成了火炬,或许代表蕾拉成为旅人并不只是完结,而可能又因为一些事点起了一把希望之火。
比较令人在意的是,职介卡里,乐师的形象与莉可莉丝相近。而另外四个有没有可能是卫星角色(?)
【一些让人深思的细节·莱特妮丝】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墨清弦第一首曲《ACE》的立意。
从作者本人的想法来看,并不希望后来出的歌姬注定“只配认领一个默默无闻小角色”。
所以莱特妮丝被塞了非常重要的设定(白发红瞳、净化之舞、才华出众)。
而《塔与少女的无题诗》中,出现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情况。
4:36“Vivalos artistas y su amor”pv显示是莉可莉丝唱。
但歌词楼中,显示的是 “莱特妮丝…?”
是不是觉得有意思了呢?因为这样一看,莱特妮丝本身的设定也特别神圣,甚至有点神圣过头了。
“这样的孩子怎么会诞生在放逐地啊?”---α5原版小说文案中塔之民路人看到莱特妮丝的白发红瞳后作出的评价。
我们回归之前红石蒜少女的文案和人物设定楼来看看。
“祭司不得不保留一半的神明。”
“个人曲阶段似乎已是不完整的状态。”
那么是不是可以猜测一下莉可莉丝不完整的这个部分阴差阳错投胎到了被放逐地然后长成了莱特妮丝?
另一方面,现在正在公众号和lofter博客主页妄世界连载的αrtist5本家小说的楔子部分,出现了一个红瞳角色。
但经历和莱特妮丝本人有出入。
莱特妮丝本人在章节《无重力舞步》中展现出来的家庭状况,是父母双全的。而楔子中的角色似乎是被母亲过继给了另一个女人,并且因为红瞳不断被嫌弃。
同时新登场的角色艾尔法,目前我们没有看到她的立绘,所以并不知道她的实际长相。加之阿法五一直在强调“眼”的部分。是不是可以合理猜测,艾尔法的眼睛瞳色为红?
而楔子中出现的角色与莱特妮丝则是艾尔法的转世。并且楔子则是莱特妮丝的上(不知道几)个。
又或者,莱特妮丝是另一位和神有关的人物的一部分甚至替身呢?
【少女艾尔法……?】
好,我们从α5莱特妮丝隐藏身份的讨论过渡成功翻篇到了《少女传说》世界观相关了。
在此先简单的给不太了解的读者们介绍一下《少女传说》的世界观。
《少女传说》系列的部分系列曲设定首次公布应该是《少女斗牛士》的评论区Staff感言部分。同时,《红石蒜少女》中,PV文案出现的瓦尔基莉娅便是在该系列曲的《少女武神》中首次出现。
其主题应该就是“人与神斗,其乐无穷”。由于目前该系列曲只有两首投稿(《少女武神》、《少女斗牛士》)。所以其世界观设定与更具体的剧情设定我们还是不太了解的。
但是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少女传说》中的命名方式是少女+职业/职介/身份词。
如果像无题诗的简介内的【下一篇:少女艾尔法……?】这个格式的话,艾尔法就的确不仅仅是名字。
艾尔法很明显,大家看得出来名字的源头就是我们αrtist5中的α(alpha阿尔法)。
如果联系阿法五,《少女艾尔法》则也可以理解为《少女艺术家》
另一方面,阿尔法的意义并非只是希腊字母α,alpha也常用作形容词,以显示某件事物中最重要或最初的。同时在希腊文意义也可以表示“开始”/“起源”。另外在英语区也可以形容“最优秀的人”使用。
笔者觉得呢,可能这几个意义都有。
看回之前的乌甸神话,莉可莉丝说的:“你所为我书写的诗篇我已看过,你所编织的曲谱我已奏过,你为我种的花也十分美丽。”加之《塔之礼赞》正是初代祭司艾尔法的词曲。可以标明艾尔法作为艺术家的确是多才多艺,最为优秀的。
而“你的名字,将与我的名字一起,被写在史书的最开端”。开始,艾尔法就成为了乌甸史书的开头。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一切的起源。α5故事的起源、乌甸历史的起源、甚至妄世界阿尔法线中的神明体系故事的起源、甚至是妄世界被创造的起源。
诸神对于艾尔法的态度以及艾尔法的实际地位我们已经有个大概了解。就不再复读了(?)
同时,更正一个之前的错误,《记一次遗憾的会面,与瓦尔基莉亚》应当是第三方神明知道莉可莉丝捡起乌甸后的反应并与瓦会面(以前一直默认是莉可莉丝)。文中的XX姐的空应该就是缪斯。
而三个字是艾尔法的可能性不高(毕竟艾尔法不一定是名字)。并且XX·XXXX的遗言的这个名字应该就是艾尔法的本名。
最后,我们来掏一个彩蛋。
10月2日《塔与少女的无题诗》的预告里。出现了一个讲故事的人。
而在PV开头出现的文案,出现了“回答我啊,艾尔法…”的故事。
或许这个听众是很久以后的人(甚至可能是少女传说世界观的人),是另一个小世界的人,甚至正是你我。
另外,无题诗中出现了很多类似于“眨眼”的PV特效,或许并非少女们,而是艾尔法在看着这一切,也是那个时候她眼里的未来。又或者是艾尔法捡起了这个世界的故事在观看的感觉。
【时间表+一个结局刀】
*考虑到部分节点不清楚,本表仅做参考
*不纳入《少女武神》部分文案的部分。
PV中最后的画面,笔者认为是,乐师打X是因为莉可莉丝是暴力致死。另外四个可能是因为灰死病侵蚀致死。
而凯奥斯正在寻找下一个目标,并且还说“别怪我哟,艾尔法。”大概率下个目标就是少女传说的世界去搞艾尔法(艾尔法快逃,凯奥斯快爬)。
To be continue……
【不是解析是赏析的总结部分,请大家自行避雷自行避雷】
好,从现在开始,是赏析的部分。
大部分的感叹赏析已经在之前的手记已经说的差不多了,所以我们这里只有总结版的。
《αrtist5》这个系列曲,从头到尾都十分令人震撼。
尤其是不同的曲风来展现不同少女的个性、故事与情节这点我很喜欢。并且词做到了单曲与系列曲的一个相对折中点且比之前的作品更加的成熟又不失去以前存在的趣味性。哪怕不了解世界观,也可以因为词而感兴趣。
当然本人还是觉得看到了系列曲三个字就最好确认一下是否有独立世界观再食用,而不是直接无视开头预警就喊看不懂。其实这种我觉得有点对作者不太友好,毕竟代入的是现实世界而非虚构世界观食用的话的确会看不懂。
这部分其实是观众的自觉,不是作者的锅。毕竟世界上不是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是服务性的,也没有义务一定要是服务性的。
然后我们来评价一下一些亮点和缺点。
《塔之礼赞》的管弦与和声非常的优秀,也非常有史诗感。《无重力少女》的PV也是特别的厉害,PV处理让舞者翩翩起舞就非常出色,非常贴近“舞者”的身份,并且这些曲绘本身应该是平面的,工作量应该不小,staff们辛苦了。《象牙塔少女》主打钢琴,乐器使用则比较少(的感觉)显得整个曲十分的安静且单纯,将诗萝的纯真小孩属性凸显的很彻。《灰死病少女》在个人章节夹中间,承载了平静的开头与逐渐疯狂的未来。埃及风那一段真的十分狂气。虽然staff说PV有瑕疵,但是我个人好像没看出来问题。(毕竟那个水面转场和下楼梯真的好酷)。而《黑羊少女》、《红石蒜少女》的分镜PV是真的很不错。
《塔与少女的无题诗》作为终曲则将整个系列提上了新高。并且几乎挑不到问题,唯一能挑就是在读者眼里坑挖会更大了。
但是,《黑羊少女》和《红石蒜少女》的曲、调则是很多人觉得有点怪。甚至有说法是,《黑羊少女》放慢会和《红石蒜少女》旋律差不多的说法。而前三首的风格迥异本身是许多人期待的α5的特点。这点可能就稍微要扣一些分了。
另外,这两首中的《黑羊少女》调教有些尖锐。理论而讲,言和的声库一般而言不会像洛佬出现容易把高音变得尖锐得过分导致不自然的情况。但不知道为何在《黑羊少女》中则有点融不进背景音的感觉。而《红石蒜少女》的长音也似乎有点不连贯。
顺便提一嘴咕了很久的人声本家,其实人声本家的设定有点不太对劲,因为只有一个人的话,像《塔之礼赞》的气势对比会很明显不一样。加上目前唯一的人声本家歌姬双笙并不是很擅长高音部,就有点不太匹配。但如果是四、五个人声本家会好很多。这可能就是人声本家的缺点。但因为咕了很久,不太好评价啦。
所以如果满分是十分的话,
最后,《αrtist5》的多个单曲曲风在VOCALOID里是少见的,但仍然以精良的制作取得了观众们的赞赏和肉眼可见的高播放量。希望想尝试这种风格的创作者可以勇敢尝试,而不是害怕没人看而缩头缩脚。
希望大家也能多多关注之后的《妄世界》,来见证创作者们的新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