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文在Lof,微博,B站。
2,笔者属于自定义解析组,但是,笔者观点不代表自定义解析组及作者雨狸本人观点。
3,疏漏不可避免,请礼貌交流,另外请不要诟病我的文风(指不满意然后又不给改进方案之类的)和诟病我的私人观点,如果是因为这个怼我。我会非常伤心。
4,所有的考证、手法、情感表达等请以原作者给出的内容为准。
5, 你和他和我在门前见证被谜语人玩弄于狐掌心的一生。
6, 第一次见到凯尔希的时候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下略。
7,笔者感觉自己快江郎才尽,一直在嚎叫如:“莉可莉丝你是榆木脑袋吗!”这样的发言。
【惯例前言】
就是说,我们想到了一定有刀,但是没想到发刀发的那么快准狠。
新来的和旧读者们都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被谜语人玩弄了很久的猫妖吐毛吐出来的内容。不论是新朋友还是旧朋友,我们首先在这个前言扯几个其实已经老生常谈的信息,因为《αrtist5》系列曲已经连载了快4年加上开第二季了,也有不少新读者是因为新歌姬等等原因中途来看的,关于笔者这个版本的解析阅读顺序:考虑到其时间和当时所得到的信息量限制,是建议如果要看以前α5相关的解析按照其编号时间顺序观看。以免出现类似于时空错乱等情况,以前的旧解析未免出现很多现在看来非常偏离轨道的偏差。另外以前提到的内容除非新一章有提到,一般不会往回看。
非常确定,但是以前没有写的事:由于凯奥斯这个角色,因为包括原作者在每次问答和信息放出时也说了很多次这位是功能性恶“人”,所以我自己的理解来说,我选择不在这位身上浪费更多的时间。同时凯奥斯本身和目前已知的任何一个有名字有立绘有声音的角色没有任何可以划等于号的关系。虽然有人会认为原作可能出尔反尔,但是三年以来她已经重复数次其性质,应该不会再有任何更改,不然可以说是很严重的吃书了。
【开始正文】
《守门人》是阿比斯的角色曲,也是艾尔法的便当曲。单从词曲来说其实没有很谜语人的部分,相比其他的都过于直白而不需要很多解析,同时还造成了一种吃艾莉的白河豚开屏雷击的效果。这可能是因为《守门人》似乎一开始并不是规划到《αrtist5》体系内的,它本身是17年成词的一个单曲。 而真正让你感到谜语人的点是新增的信息量实在过大,并且排版、文案特效、中间跳了、很吃没展现进曲内的文字设定等会让一些读者会捉摸不透。
昨天的我既已死去,明日的我不会醒来
守望着最美的梦境,惶惶不可终日
“■■■,若我献上这条性命,你真的会放过我的友人,还她一个完美之身?”
“此为某一位神祇从史书中割裂之历史,从自身记忆中抹除之往事。”
“阿比斯。”她如此称呼那个被诅咒的,不完美的影子。
——那个由「嫉妒」的■■■制造出来的恶意之集合体(Chaos),从她身上剥离出来的一个丑陋的倒影。
“杀了她。”她如是命令曾为创世而取出心头血的友人。
“我们的世界(乐园)无法容忍此等污秽之物。”
“求求你!莉可莉丝!如果你不承认这孩子的话,你守护的力量就......”
首两句歌词与该段文案笔者称之为“走马灯”,解释了《守门人》曲内发生事件(果)的一个“因”,另外该段pv有失误,作者已在弹幕和评论补充pv上的两个方框应三个方框。与前作们一样,三框统一指“那个充满恶意的女人”。
我们可以理解为莉可莉丝主动去遗忘了三框姐叫chaos把自己的不完美挖掉、和艾尔法产生了冲突以及最后艾尔法为了乌甸去献祭自己这三件事。同时乌甸的正史史书上也不会记载这三件事。
同时,我们也可以知道莉可莉丝对自己的不完美部分一直很在意,但是三框用chaos去剥离掉不完美的部分可能就和哪里受伤直接把哪里截肢的效果差不多---没有必要且人直接残疾。完美≠完整。莉可莉丝把自身的不完美(不止阿比斯)切掉之后可能就不是一个完整的神了,因此她的力量、神性都会逐渐衰退到最后变成红石蒜节点那种很容易被蛊惑的“少女”状态。
“昨天的我既已死去,明日的我不会醒来。” 前半句的昨天是我们知道已经死了的艾尔法唱,后面半句是我们知道被艾尔法保下来,但似乎无话语权的阿比斯唱。本意指忒修斯悖论(已有直播问答环节确认),其本意为假定某物体的构成要素被置换后,它是不是原来那个物体这样一个说法。可能指艾尔法已死,而灵魂永远徘徊在乌甸甚至不断转生,又指莉可莉丝的剥离不完美的要素置换,还是不是莉可莉丝·缪斯。
惶惶不可终日:意为心慌意乱,形容担心害怕到了极点。出自郭沫若的《我怎样写<青铜时代>和<十批判书>》,原句为“敌人还有西进的模样,一般人都有惶惶不可终日的情形。”
守门人守望着最美的梦境(乌甸),担心预言的那个悲剧/转折的到来。
昨天的我既已死去,明日的我不会醒来
守望着最美的梦境,惶惶不可终日
别让她从世界消失,别给自己一片死寂
也许那是地狱的门,你和她是被关押的人
这一部分是完全由艾尔法唱的。开头两句同上解读,只是把守门人阿比斯改成能看到未来的艾尔法。另外《少女艾尔法》可以呼应歌词里:“拥抱着你的馈赠,自由地、卑怯着、快乐着、虔诚着、惶恐着。”的那个惶恐着。
(笔者os:怎会如此,从相遇开始就预见了决裂的未来。/呕出一堆玻璃渣/)
后面两句给我一种可以双关的感觉。又可以指代她对莉可莉丝的话,又可以认为是艾尔法说给自己听的。而地狱的门,可能指的是乌甸或者这件事的比喻吧。就和你对别人说“不要把潘多拉宝盒打开咯。”类似。同时因为这章叫《守门人》,也可以认为艾尔法作为这件事在“守门”的。希望莉可莉丝理解,假设不承认不完美的阿比斯,对这些事沉默不言,自己也不会因此真正得利,只会一步步走到那个破碎、无可挽回的未来。
是否得到了正确的答案(得到了正确的答案)
是否拥有了完美的结局(那个孩子还在问起)
获得了许可的人们,不用看见封死的门 (那道门)
左为阿比斯唱,右边括号内为艾尔法唱。虽然看起来像问答,但是我并不认为完全是问答,可以分为解说或拆成两边看。
解说来讲就例如,她们得到了正确答案吗-得到了。阿比斯还在问这是不是完美的结局。封死的门-就是标题/故事里的那道门。
分成两半看则是“是否得到了正确的答案-是否拥有了完美的结局-获得了许可的人们,不用看见封死的门。 ”和“得到了正确的答案-那个孩子还在问起-那道门。”
那么左半边有可能像阿比斯在问艾尔法或莉可莉丝本体,也有可能在向观者问问题。虽然很恶趣味,但专辑音乐兑换卡的话是守门人写给我们的。总感觉左半边也很像在调戏读者。
而右半边的艾尔法可能对这些事得到了一个类似的“最优解”从而进行后面和三框所谓的交易,献上自己的生命来妥协。而阿比斯在那个节点可能一是在问艾尔法这样的答案,这样的结局是对的嘛/值得吗,也在问她那时不理解的那扇门究竟是什么。
也许对于艾尔法和阿比斯来说,在白昼下幸福快乐生活的“我们”这些塔之民和未来能抵达乌托邦的被特赦者们,最好不要看见,不需要看见那代表着如这个世界和神被割裂的那道门,才是最幸福的。
抱头痛哭
乞求归属
最可怜是浮游而不自知的我们
最廉价是定义后又更迭的代称
要懂得是轮回的理论
要认清是 自己身份
笔者很喜欢“抱头痛哭”这句时pv中艾尔法的泪滴落下的片段。
这里要提到本来《守门人》创作的最初概念是:“过去和未来的我抱头痛哭然后不要让过去的我消失”。
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艾尔法和阿比斯在抱头痛哭希望完整的,真正的那个莉可莉丝不要消失。也可以再脑洞打开一点,艾尔法和莉可莉丝共事的那个时代是“过去”,阿比斯独自守着门,惶惶不可终日,与其说想改变更不如说只能等待见证的未来那些所有惨剧的“未来”。
比起那种未来,自然是期望那与神相爱,与塔相爱的“过去”不被惨烈地抹除。(虽然已经是必然了)
浮游-虚浮不实(有不真实的意思)-漫游-游手好闲。当然笔者目前对这句的解读是很割裂的,一方面觉得是艾尔法认为自己对莉可莉丝还是知道的太少了,莉可莉丝似乎隐瞒了很多东西。“莉可莉丝,你还有什么惊喜我不知道的。”或者,觉得已经被命运扼住咽喉迟早为了莉可莉丝去死从而灵魂在乌甸游荡不断转世而不自知的徒劳无功。
定义后又更迭的代称感觉就是艾尔法自己的名字艾尔法(或者祭司)。我们很直观的想一下以前,我们在无题诗之前知道有人真的叫α吗?并且已经公开的小说部分和旧版小说部分,都没有提及初代祭司的名字。虽然这可能只是一个烟雾弹,但笔者我更偏向于---大家都敬畏祭司,默认初代祭司和莉可莉丝是最好的朋友,知道《塔之礼赞》是初代祭司写的赞美诗。但是就是不知道初代祭司名字叫艾尔法(即使在拿她的名字祷告)。
轮回可能是,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好几次了(存疑,也有可能是这种被遗弃的感受)。要认清是自己身份---即使如此。艾尔法作为半神也好,作为祭司也好,恐怕在莉可莉丝眼里还是低一等。(自认为对等的关系。)
莉可莉丝是个榆木脑袋吧。
“我必须是完美无瑕的,艾尔法。”
“‘神’的完美……比乌甸的存在(我们的家)更加重要?”
“那……我呢?”
莉可莉丝为了自己的完美去和三框姐做了交易,但是实际上,上文我们也说了,完美不等于完整。
艾尔法说的神甚至已经打了引号,差不多也是把“其实她现在已经不是一个完整的神了。”这样的信息摆在我们面前,然后这种缺陷可能会招致现在乌甸的毁灭。
第三句和大环境没有关系,纯粹艾尔法在问那你心里有没有我。(所以莉可莉丝你到底有没有回答!)
笔者的简略感想: 莉可莉丝你真的是个榆木脑袋。
别让她从世界消失,别给自己一片死寂
也许那是天国的门,你和她是被拒绝的人
艾尔法不想看到莉可莉丝真的堕落,真的连神都不如。于是在某地自尽,封住了什么东西。
正如艾尔法的遗言:“我并不期待在冥府与你相遇。”
她希望莉可莉丝和阿比斯,都是被死者的世界(不论天国地狱还是冥府哈)拒绝的人。(不希望她们死了)
“只希望你能看在我愿为你而死的份上,重新接受你的‘那个孩子’。”(然而并没有呢)
抱头痛哭
否认幸福
最可爱是痛苦而尖叫着的我们
最珍贵是撕裂后再崩溃的过程
要明白这混浊的泪水
会与冬日一同 剥夺体温
由于上段文案的原因,笔者解读为艾尔法认为莉可莉丝否认了她们曾经幸福过。一切被撕裂,最后情绪崩溃。但我们还是幸福过,爱过,奔走过,痛苦而尖叫着。
在哭泣的同时,以身殉道。
Ps:这边的冬日,如果看过以往解析,应该已经知道春生冬死这个概念可以不细讲了。如果还是不理解,可以去看看作为《αrtist5》灵感源,也是雨狸本人初心的Sound Horizon乐团相关作品来补充理解。
你和她与我及他在门口见证谁狼狈的一生
究竟哪一个被选中了的人有幸代言这个脚本
你(读者/艾尔法/存疑)和她(艾尔法或莉可莉丝或三框)与我(阿比斯)及他(不明)在门口(守门人的这个门),见证了谁(可以是莉可莉丝也可以是艾尔法)狼狈的一生。
而上面的人里面有一个代言了这个惨烈的脚本(剧本),上演了这狼狈的一生,剖开给大家看。
最可爱是痛苦而放肆着的我们
最珍贵是撕裂后再掩盖的过程
要相信这幸福的泪水
会淹没门关上时的 轰声
这一段是阿比斯在唱,而艾尔法在后面一直在和声“痛哭”。
痛苦着,却胆大包天放肆着去违抗天理,违抗既定的命运。去掩盖这一切的过程。
而艾尔法含着“幸福”的泪殉道了。
“门”终于被关上,阿比斯则在门旁一直守望着,等待着那洁白世界被玷污的未来与结局。
在某个不可知的节点,神拒绝了自己的侧面。
在某个不可知的地点,祭司带走了神的碎片。
在某个被注定的终点,一桩交易在卖方爽约的情况下如约完成。
失控的恶兽被短暂地封印,混血儿的肉身化为囚笼,灵魂仍去往乐园朝见她的挚友。漆黑的碎片为其哭泣,终日徘徊在被放逐地的门扉旁。
阿比斯,此地名为阿比斯。
被神厌弃之地,被神厌弃之人。
“门前的,是她的孩子。”
“门后的,是她的故人。”
“莉可莉丝大人,向我发誓您绝不会因任何理由为被放逐地奏乐......”
“否则,我......”
浅显易懂的部分我们就不说了。被注定的终点,恐怕艾尔法从《少女艾尔法》甚至更久之前就知道了未来会在这里殉道,或者这里是莉可莉丝未来殉身的地方。
艾尔法最初与三框的交易是,自己去死来换莉可莉丝的完美。事实就是,三框并没有遵守约定,而是达到了自己的两个目的美美离去。
失控的恶兽,我觉得可能并不是真的指兽,而是某种概念。然后艾尔法殉道用自己的肉身搭建了一个囚笼,把它控制住了。自己的灵魂则回到乌甸,回到莉可莉丝身边。阿比斯则在门外为阿比斯守门(也可以说是守墓吧)。
被神厌弃之地,也是放逐地与被放逐地的界限。
最后的两句,则是我们在《红石蒜少女》里看到的那句友人的预言了。
或者对于现在我们看到的莉可莉丝来说,这段话才是她真正的遗言吧。
【被放逐地、被特赦者】
目前已经公开在公众号上的小说章节和歌曲文案都告诉了我们一个细节:神降之月疑似是悼念艾尔法的仪式。
同时,不要忘记莉可莉丝并不能踏足放逐地这个信息,是我们在《红石蒜少女》第一次得知的。而在当时,对放逐地的描述是“故友的墓地”。而《守门人》视频评论区则对艾尔法的描述是“自裁于偏远之地”而不是“自裁于被放逐地”。
这么一说,阿比斯不仅是守门人,也是守墓人……
那么我们能不能猜想一下,在守门人故事线之前。其实被放逐地就是一个纯粹关押恶人的存在,时间和现在一样都是凝固的,并且这些恶人其实从一开始也没有生育权。是在守门人这个时间线后,他们又才有了“生育新生命”的权力,被放逐地也从牢笼真的变成了一个地,也就是越来越像普通世界这样子。
甚至可以大胆点:在《守门人》这件事出之前,乌甸人都心本善所以甚至可能一开始都没有被放逐地这个概念。后面因为三框和她做的兵器凯奥斯整活,乌甸人民心底的恶念被点燃(像灰死病那样)遂不得不做了一个放逐地给他们。(毕竟乌托邦在完美的时候是不会有恶人的)
所以我们在此也可以知道被放逐地的真名其实就是阿比斯。但为了说话不绕口变成什么“阿比斯守着通往阿比斯的门”这样的情况,以后在笔者这里还是把这块称被放逐地。
而为什么要特赦孩子,我个人更倾向于只是人道主义的那种“孩子是无罪的”,所以在举行神降之月的时候特赦。
我们在《少女艾尔法》里知道了,乌甸在被莉可莉丝“领养”之前,就是一个大号的放逐地。那么我们也可以猜一下,是不是其实失去了莉可莉丝庇护的,在象牙塔或者无重力时期的乌甸才是其原本模样。
【艾尔法的转世与莉可莉丝的碎片】
目前的主流猜测里面,主要是猜测:蕾拉(已经被官方否认了)、莱特妮丝
已经被官方否认的蕾拉我们就不累述了,我先来聊一下目前猜测率最高的莱特妮丝。莱特妮丝拥有白发和红瞳,在放逐地本身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同时红瞳也是艾尔法的象征所以猜测率极高。
但同时,莱特妮丝在初期的设定(已经看不到的最初版小说)里被描述为“对女神的信仰淡薄。”与蕾拉的“狂热”完全颠倒。对于即使在遗言里骂骂咧咧但还是灵魂飞往乌甸的艾尔法来说,可能还没有对莉可莉丝失望到“信仰淡薄”的地步,但有可能是因为觉得差别不大所以显得信仰淡薄。
另外我认为莱特妮丝很纠结的、或者说无重力给人体现的重心是“爱”。她比另外三位背负了使命或者有着强烈信仰心的人类少女来说,更加像一个普通的女孩。而同时,已经确定是属于艾尔法的《无题,非诗。》里,里面有一句台词是“我无法爱”这样一句类似于《无重力少女》的“还无法说出我爱你”这样的句子。所以可能性大大提升。
包括我们也可以会看一眼我们在无题诗那会对莱特妮丝的分析(虽然很成功的怀疑到了艾尔法的红瞳,当时看专辑的时候我还以为真的是蓝色的)。基本上也可以吻合。
你以为我现在就这样完全认为了吗?
并不,请回溯一下《守门人》后花絮直播里的一个信息:阿比斯原本设定的名字是达克妮丝(darkness)。你看是不是和莱特妮丝(lightness)可以凑一对?那么我们可以猜一猜,是不是碎片不止一个。比如阿比斯是莉可莉丝想要逃避的部分,但莱特妮丝是莉可莉丝舍弃的贴近人类情感的部分这种可能性?(甚至搞不好碎片还不止一个两个)
或者莱特妮丝=艾尔法的灵魂+莉可莉丝的碎片 这样的一个可能?
并且如果莱特妮丝只是艾尔法的转世,无题诗最后的墨清弦声音的莉可莉丝就圆不回来了吧?
主流的说完了我来猜两个非主流的。
先是艾尔法本人,她说她的灵魂会永生永世陪伴莉可莉丝,所以她的转世大概率会降生在乌甸本土。而作为乌甸平民可能还不能真正的永生永世陪伴莉可莉丝。
所以她还得必须是转世成祭司。
那问题来了,虽然我们不知道过去乌甸祭司的配置,但五少女时期的祭司是一对双子(也就是我们的南墙姐妹花)。那么第一种非主流猜想就是:艾尔法的灵魂可能转世成了双子之一,比起各一半我更认为是其一,而在其一里面性格更为开朗乐观的维坦和艾尔法本尊更像。所以可能维坦有很大的可能是艾尔法的灵魂转世。而《灰死病少女》最后被路过的盲眼旅人蕾拉(是谁目前还没有官方定论,但笔者目前仍然认为是蕾拉)阖眼后,是有一个关门声的。这个关门声我们可以认为是诗萝转头关门,也可以认为是彻底死亡的维坦灵魂得到安息后魂归到了冥府或者从阿比斯守的门穿回到艾尔法的坟头。
第二种非主流猜想:放弃了陪伴所以其实没转世,或者转世到其他世界去了。比如转世到《少女传说》的时间线。(虽然也可以从这种猜想转移到之前对莱特妮丝的猜想)
也可能是转世给格蕾缇娅唱《花房之舞》去了。
【玫瑰花】
在《守门人》里,出现了大量的玫瑰花元素。
我们第一次见到玫瑰花元素是《塔与少女的无题诗》的舞者片段。同时我们把PV师的评论捞出来看看有没有剧透哦。
看来还是有的。
这里说了玫瑰的元素是取自三框,但同时也说了是嫉妒胆怯等负面情绪的化身。
也就是莉可莉丝拒绝的阿比斯承载了她的嫉妒胆怯等一切负面情绪。同时阿比斯的脸上(眼部)就有一个超大的玫瑰花,也可以证明是确实代表了这部分。
玫瑰本身的花语会因为颜色不同而不同,红色是我们熟知的热爱,黑色除了一些好听的以外却还有逝去的爱、诅咒和虚伪等等负面花语。而守门人里的玫瑰应该不是因为为了pv效果故意做成黑色的,而是这些玫瑰本来就是黑色(如同阿比斯一样全身漆黑)。
那问题来了,是不是三框本身除了嫉妒以外是什么“少女舞神”之类的存在。
【时间轴】
依照惯例,把时间轴更新一下(也没更新多少)
【惯例结尾与闲聊】
对不起大家,《守门人》的解析我半年后才发出来。因为我本人确实比较忙+精神状态很不好,听了《守门人》后联想到了非常多的事情所以反而是不敢写,等到我的情绪状态好一些了才啪的一下写了发出来的样子。
其实《守门人》给我的感觉就是,曲风很核我很喜欢(我很吃这种风格)。但是希望XS的声库质量还能再提高一点,因为感觉有那么一些融不进去导致的违和感(虽然已经因为pv问题换源数次了,我还是希望在未来能听到调教或者混音更完善的版本)。
感觉莉可莉丝真的是榆木脑袋,艾尔法没了才知道失去的有多么珍贵美好。
感觉两个人已经在冥府打架了。
最后祝大家,能一起渡过所有的难关,我们终将能见到那美丽而令人炫目的白昼,你和我都能得到对我们来说最好的结果。
总而言之!希望大家都能(尤其是我想我自己),一定能得到尽善尽美尽诚尽圆满之物,得到世间最好的结果。
参考资料(除曲外,可以直接搜来看看):
妄世界(公众号)的公开篇目
猫妖手记(我参考我自己)
关于《守门人》的两次直播个人向信息整理(翳Ling 自定义解析组名下·主要在b站发,这孩子在这期间写了超多解析快去看)
如何论证“莱特妮丝是艾尔法的转世”-脑洞风暴(北夏 自定义解析组名下,·b站lofter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