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
巧穿帘罅如相觅,重压林梢欲不胜
毡幄掷卢忘夜睡,金羁立马怯晨兴
此生自笑功名晚,空想黄河彻底冰
——宋·陆游《大雪》
不觉间已是仲冬时节,只是雪未曾积起,也没看到皑皑白雪的冬景。万物冬藏,一天比一天安静,唯一能感受到的便只有凛凛寒风卷地,草木折枝,夜中窥视这般冬日,甚至能感受到几分苍凉。
冬日虽然寒冷,但能坐在暖暖的被窝里看看窗外谈天说地,能穿着厚厚的棉服踏雪玩乐,能吃着热腾腾的美食享受进补,能喝着刚沏的好茶发一发呆,这都是只有在冬日里才能享受到的无上欢喜之事。然后再深深体会一番这仲冬的大雪时节。
《孝经纬》曰,小雪后十五日,斗指壬,为大雪。
《三统历》曰,大雪为十一月节。
《礼记·月令》有言,仲冬之月,日在斗,昏东壁中,旦轸中,律中黄钟,冰益壮,地始坼,鶡旦不鸣,虎始交,芸始生,荔挺出。
《白虎通德论》有言,十一月律谓之黄钟何?黄,中和之色。钟者,动也。言阳气动于黄泉之下,动养万物也。
《晋乐志》记载,十一月之辰谓之子。子者,孳也,言阳气至此更孳生也。
黄钟意味着阳气随黄泉而出,而十一月为孳生之月,故而阳气滋养万物,大雪覆盖,便有了“瑞雪兆丰年”。
故而《吕氏春秋》又有言,仲冬,命之曰畅月。畅,充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鹖鴠不鸣。《禽经》曰:鹖,毅鸟也。似雉而大,有毛角,鬬死方休,古人取为勇士,冠名可知矣,《汉书音义》亦然。《埤雅》云:黄黑色,故名为鹖。据此,本阳鸟,感六阴之极不鸣矣。《淮南子》作鳱鴠,《诗》注作渴旦。虎始交。虎,猛兽。故《本草》曰能避恶魅,今感微阳气,益甚也,故相与而交。荔挺出。荔,《本草》谓之蠡,实即马薤也。《说文》云:荔似蒲而小,根可为刷,与《本草》同。
《周书·时训》记载,大雪之日,鶡旦不鸣。后五日,虎始交。后五日,荔挺出。
此便为大雪三候。
一候鶡旦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
鶡旦本为阳鸟,大雪之日寒气到了极致,鶡旦感知到这六阴之气而不再鸣叫。阴气盛极,物极必反,阳气随黄泉而出,虽然微弱,但伏地之虎却能感知到这一丝阳气的降临,便开始求偶,并繁衍后代。荔为马兰草,马兰草亦能感知到阳气而微微发芽,且见雪封大地,但这马兰草却能破雪而出。
《东京梦华录》里有写到宋人遇大雪天时的生活场景,而豪贵之家,遇雪即开筵,塑雪狮,装雪灯,以会亲旧。堆雪狮就如我们今日堆雪人一般,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头小儿,大雪天在院子里堆个雪狮子再常见不过。当脑中浮现出这般盛景时,便总能感觉到这才是真正的生活情趣。
王沂孙《声声慢·催雪》中亦讲到了冬日时女子对堆雪狮的企盼,彩索金铃,佳人等塑狮儿。
或许此时看官们也有与键人一般的愿望,即全副武装,邀上好友,打一场雪仗,堆几个雪人儿,给冬日生活也添上几分色彩。
只是即便再是热闹,总会有些许孤独。柳宗元一首《江雪》道尽沧桑。这位犟人力图挽救颤颤巍巍的大唐,义无反顾加入永贞革新,却不想“小丑竟是我自己”,一贬就是十年。永州期间,这犟人倒也自得其乐,不曾荒废,闲情野趣之间便有了这诗。诗曰: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或许这就是独属于柳宗元一个人的狂欢罢。
且就与他一般,不一样的是键人独坐窗前,夜窥冬日,即便是三连太岁也不曾压垮。大雪时节阴盛而阳出,或许这也是一番暗示。北风呼号,寄入一丝念想,也不知会被谁人听到。只盼纷纷雪,白毛飞满天,待雪积起的时候,你又可愿与键人在雪中疯狂一场?
而今只想轻叹一声,这个没有雪的大雪天。
责任编辑:莫樽月
文化支持:罗广道长、罗荣道长、三山道长……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