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睡眠“新国标”:你的睡眠合格了么?
萨陀健康 2019-07-19

什么是失眠?

同时具有以下三种情况,则为失眠:

☞ 入睡困难、睡觉维持障碍、早醒、睡眠质量下降、日常睡眠晨醒后无恢复感;

☞ 在有条件睡眠且环境适合的情况下仍出现上述症状;

☞ 至少有下述一种与睡眠相关的日间功能损害:疲劳或全身不适,注意力、注意维持能力或记忆力减退,学习、工作或社交能力下降,情绪容易波动,日间思睡,兴趣、精力减退,工作或驾驶过程中错误倾向增加,紧张、头痛、头晕或与失眠缺失有关的其他躯体症状。

失眠者一觉睡到天亮

夜醒型

晚上能正常入睡,但3~4个小时后却异常清醒,每晚深睡时间不足4小时,早上起床后头昏眼花。

✎ 建议:

将闹钟从床头移开,深夜盯着闹钟只会更加焦虑;

心理疏导,最好通过心理医生,帮你认清阻碍睡眠的绊脚石;

针灸有助于减轻焦虑,诱导深度睡眠。

晨鸟型

白天忙忙碌碌,晚上一天黑就上床呼呼大睡,但凌晨2点左右会习惯性醒来。醒来之后就无法重新入睡,躺在床上,大脑飞快地思考问题,最终放弃睡眠。

✎ 建议:

设定一个固定的时间起床,并坚持一周,由此可以计算出一周睡眠时间:比如,按每晚7个小时睡眠计算,要想早上5点起床,就应该在晚上10点睡觉;

为了减少“早醒”焦虑,建议醒来时起床放松一下,比如喝一杯果汁或牛奶。越是躺在床上“努力睡”,反而越清醒。

夜猫子型

通常在夜间更兴奋,看电视、看书、上网,一直熬到凌晨两三点才睡觉。早晨因为要上班,还得正常起床,但起来后会觉得头昏眼花。

✎ 建议:

睡前放慢生活节奏,尽量利用白天时间处理电子邮件、安排家务;

尽量远离电子设备。电视、电脑显示器发出的光可抑制褪黑激素,导致睡眠障碍;

晚上光照太强,就相当于摄入了咖啡因,睡觉前至少2小时应调暗灯光。

焦虑型

入睡时很顺利,但睡眠中会多次醒来,虽然躺在床上,脑子却转个不停,想东想西,为工作生活琐事而焦虑。

✎ 建议:

放松身心,转移注意力,比如关注自己的呼吸;

让睡眠环境更加恬静,比如加厚窗帘以遮住窗外路灯的灯光等;

睡觉时戴耳塞。

赖床型

入睡困难,可能需要1小时左右。而一旦入睡,早晨就怎么也不愿起床,经常睡懒觉。

✎ 建议:

下午和晚上不喝咖啡因饮料;

上午尽量多接受阳光照射,适当参加户外运动。

慢性失眠型

入睡需要1个小时或更长时间,睡眠过程中醒来多次,每次清醒持续几分钟到1个小时,常说梦话。

✎ 建议:

改善晚间生活习惯和睡眠环境;

理想的睡眠环境包括:适当降低卧室室温、光线稍暗、播放包含雨声或树叶沙沙声等的CD、可掩饰环境里令人心烦的杂音、只把床作为睡觉之所,不在床上看电视;

白天练瑜珈,适当锻炼。

过度刺激型

为了完成工作加班到午夜或凌晨两三点,想倒头大睡时,却发现由于过度兴奋无法入眠。

✎ 建议:

在白天小睡有助于平衡睡眠时间,但是时间不宜过长;

即使工作很晚,也应该设定一个固定的睡觉时间;

养成睡前放松习惯,如睡前半小时洗温水澡、看书读报、调低灯光亮度等。

缺觉型

由于工作、生活或学习的缘故,正常情况下睡眠不足5个小时,导致经常感觉昏昏沉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问题。

✎ 建议:

白天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应做的工作;

戴上耳塞,避免噪音干扰睡眠;

学会“放弃”,从某些事务中脱身,同时,多参加体育锻炼。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