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点心郎老婆饼,是真的会有老婆的!
点心郎 2018-10-25

一位没有家族传承的点心师,缘何能用一个老婆饼就娶得美人归?从研发、改良、再到正式面世,为何整个过程需要蛰伏18年?——这是陈纪华与他夫人的亲身经历,也是点心郎的品牌故事。

1993年,陈纪华以学徒身份进入了食品行业。对于做食品,不愿循规蹈矩的他,既喜欢寻根问底,又想要尝试颠覆;可惜当时的老师傅,只以老祖宗的传承为尊,浑身散发着“不问因由,只管照做”的态度,所以他被当成了“最不听话的小孩”。

师傅的冷水并没有打消他的年头。在私下,陈纪华会把各种食材用自己的想法,偷偷进行着小试验;这个异于常人的举动,引起了同期的一个学徒女孩阿花的关注。正值青春萌动的年纪,两人就在日渐频繁的接触中,似乎产生了一丝情愫。

 


当陈纪华得知:阿花对老婆饼情有独钟,但又对传统做法口感不佳颇有微词,于是二话不说便开始着手研究起“新配方“。只是不曾想,配方改进过程中困难重重,在无数次想放弃的时候,心中都浮现出阿花品尝后会心一笑的美好画面,这成了他坚持下去的动力。


和阿花相恋的这些年里,陈纪华没有一刻放弃过老婆饼研发,阿花也费尽心思给予他支持和鼓励;久而久之,陈纪华甚至分不清,这是对阿花的爱,还是对老婆饼的爱了。可惜,结果依然不尽如人意。

 


时间飞逝,如白驹过隙。一直到了2005年春天,陈纪华厚积薄发的灵感才开始涌现:老婆饼必须从酥皮上就要和传统的不同,赋予其如花绽放、看着就无比酥化的表皮;馅料摒弃了三洋糕粉加油拌粉的做法,选用了水果或鲜花作为馅料,彻底改变其层次和口感,一直以来想象中的新派老婆饼,应运而生!这也是,现在点心郎品牌新派老婆饼的雏形。

 


这个凝聚了所有心思和爱意的老婆饼,就是陈纪华为阿花独家定制的口味。为了这个笑容,他足足等了7年。双方关系也从此快速升温,在那一年,成了家。

 


婚后的陈纪华无论再忙仍会抽空做老婆饼,因为阿花爱吃,外面也买不到。阿花也曾多次建议过陈纪华,把这个老婆饼当成事业发展。可惜在当时的年代,使用糖精、色素、香精是平常之事,这些口味繁多又价格低廉的“合成产品”正大受欢迎;——但陈纪华一直反感过多的食品添加剂,希望呈现食材本味与天然质感,此刻他面临严峻的选择:如果要标准化批量生产,必须要迎合市场供需;否则只能放弃。虽然遗憾,但陈纪华还是认为商品属性不能凌驾于食品品质,只好将计划搁置。

 

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时被陈纪华发现了另一个商机:由于广州饮茶风气盛行,各大茶楼的生意可谓是常做常有;如果在这基础上,以他点心师的出身,做出更容易被人接受的食品配方,逐渐培养消费者的更高品味,未必行不通!

 


——于是陈纪华夫妇用着并不充裕的资金,开设了酱料和预拌粉食品厂。用他们学徒时期研究的灵感,创造出了独家秘方,免费供应给各大茶楼尝试,果不其然都觉得品质出众,纷纷前来订购。逐渐地,陈纪华开始在业内小有名气,在机缘巧合之下还注册了“点心郎”这个这么好的名字,这时是2007年。

 


正如大家所知,后来广州街头的茶楼,仿佛雨后春笋般冒出。但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局势下,能独善其身、用心出品的茶楼,已然不算多了。从业20余年,陈纪华深知这是一个食品行业的恶性循环,是他所不能忍受的:优秀的产品必须依靠优质的原料,如果为了利润过份压缩成本,食物将会失去灵魂。


在2014年前后,陈纪华夫妻在人流众多,但同时餐饮竞争极大的广州东圃,开了第一家“喜点荟茶楼”。里面的每一份茶点,都倾注着他多年来对美食的尊重与创新,也坚信这份诚意能被食客感受到。


果不其然,营业不足一年,好评如潮,客似云来,排队等位是常有的事。随后又相继在大沥、盐步、白云开设了多家分店,延续他对点心的理念,希望这份对点心的诚意能打动到更多人。


2016年,陈纪华明确感受到了时代的变化,重拾老婆饼荣光的时机到了!于是两夫妇建立了属于自己的酥饼食品厂和糕点食品厂:


以2005年的老婆饼配方为雏形,选用新时代更优良的食材及工艺,仅靠二人联手之力,将老婆饼由内而外全面推进到了极致!这是应该受人们喜欢的、适应新世代口味的、属于21世纪的新派广式老婆饼!


夫妻俩都不是容易满足的个性,对于这个寄有二人情愫的老婆饼,依然持续保持着研发和改良。直至2017年,才开设了仅两家实体酥饼店。老婆饼不该只存活在老年人的记忆中,还应该让更多年轻人都喜欢;老婆饼不想被西洋糕点打败,就不能停留在“土”的层次,所以在酥皮、馅料、口感以及包装都跟以前有极大的区别。

 


结语:无论对人或食物,感情或是工作,都必须以爱待之;只要足够专注去做一件事,精雕细琢任何细节,你的诚意就会被看到。

原来——“老婆饼,是真的有老婆的!”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