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红楼梦·述 2023.8.9
yinlin 2023-08-10

今年从6月份期末考试到现在,历时将近2个月,把《红楼梦》一字一句又看了一遍。现在是8月10日凌晨,我是9日将近19时读完的最后一个字。至今心情仍有些激动。尽管一晚和妈妈说闲话,精力折损大半,无法完整表达我的思想;但鉴于我糟糕的记忆力,以后大概很难再想起今日的思绪,所以决定简单记述一下。

2013年的夏天,7月、8月,小学五年级毕业的我放暑假,再也拗不过我妈妈的催逼,不能以“不识字”为借口,必须得打开这部四大名著之首了,终于完整地看完了整部《红楼梦》。

从此整个初中时期,“读完整本原著《红楼梦》”成为我在同学间夸口的资料。

此后十年,我从来没翻开过一页《红楼梦》。

今年是2023年。

再也没有人逼我看书,纯粹是被期末考试的傻逼压力气晕,自暴自弃不复习开始看小说《红楼梦》。就这么看完了。

这十年兜兜转转、浑浑噩噩,我没有经历任何惨烈的大事,却在心理上变成了一个掏空的人。恰巧凑成一个轮回。它没有实际的意义,我在阅读时,也从来没有想起过任何往昔阅读的记忆——我也确实不记得以前都看到了点啥了,情节基本也忘了。和重新读一遍没什么区别。

对十年前的阅读,我只记得一些结社之类的故事,还有几首诗,但是我现在的水平完全看不懂这些古体诗。除此之外,所剩无几。

这一次,我对大观园的管理制度、丫头老婆之间的关系、对权力关系极度感兴趣,远胜那些情爱、诗词歌赋。还有建筑、绘画、怎么安排人事之类的内容。人物的个性,话语的机锋,每个篇章的意图,当然也是都看过研究过的。

所以会按照人物来简单评论一下。按照十二钗的顺序写。

  1. 黛玉

    林黛玉是我从来没有喜欢过的人物。

    就是从来没有谈上喜欢,不怎么感兴趣她。我从来没谈过恋爱,所以十年前她和宝玉的感情我不喜欢也看不懂,我还会嫉妒她的才华;十年后我依然没有感情、依然不会为他们的爱情哭泣。

    讨厌她的人会说她做作、矫情,而黛玉粉会维护说:“她懂世故”“她很率真”

    我眼里林黛玉的个性确实是做作、刻薄,也有大方的一面。只是我觉得她的大方不足以打动我而已。没有太多过人之处。

    林黛玉的才华是曹雪芹赋予的,不算什么。而她的敏感多愁,是留给自己的,在我现在看来,其实她的敏感无非很幼稚了。尤其是《葬花吟》之类,情感很幼稚。人情世故中一旦说开了很诚实,这里金兰契一章证明了。所以说她“刻薄尖酸”是不准确的。但是现实生活中,她的玩笑和机锋确实是伤人的,太直接不是令人愉悦的。

    这个形象的超越性,我认为或许在完全“为情而生”,同时不像其它闺阁女子一样囿于规劝丈夫、而有灵敏之处。

    但我认为,林黛玉毕竟是男性创造出的角色,有很多男性赋予的想象色彩。她不真实,不完美。我不认为有才华和小性儿同时存在一个人身上,这个人是可爱的。

    对她的赞誉,或许真的是很多人投射了自己的一部分在她身上。

    但是我这次读,对她的研究是不够的,是有我的狭隘的偏见在的。——因为听到她骂刘姥姥“母蝗虫”,就很不爽,她的诗人气质是自私的,也永远只知道自己。

  2. 宝钗

    宝钗是我这次极关注的人物,我认为她的悲剧性大于林黛玉。

    她圆滑、懂人情世故,但是所有这些都是被磨练出来的:孤儿寡母、父亲早逝,哥哥不成器。本质上宝钗什么都不在乎,谁都不爱,她看透了这个家族的死亡命运,所以冷漠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她几乎是被迫变成熟,而且把一切埋在心里。所以她什么都不会说。但是她做人做事又确实滴水不漏,所以我觉得现实里如果有这样一个朋友,永远不和你交心,但是永远能帮到你,有什么不好呢?


  3. 王熙凤

    一刷最喜欢的人物。二刷依然爱惨了。多能干不多说了,为人狠辣无情、一生要强争尖。我最恨后四十回的地方,是她的死写得很草率。凤姐无比唏嘘,开头协理宁国府秦可卿丧事,是她最风光的时候;最后死在老太太的丧事上,什么都做不成。这个闭环,真是可悲可叹。

    如果让我选一个爱的,一定是她。

  4. 袭人

    最佩服的女性。我太佩服她的胆识,几乎一己之力把一手烂棋打好。告诉我们,搏一搏,单车变摩托。一开始老太太看中的是晴雯啊,结果袭人冒着被撵出去的风险,和宝玉睡了,又一步步靠近王夫人,从此挣得了个姨娘。

    我辈楷模。那些小姐是天上的人,这样要拼搏的底层人才能让我看到一丝生气和活力。让我充满斗志和敬意,怎么把自己的路靠自己的力量走好。这是在那个狭窄的大观园里,通过唯一的通道完成自己的晋升。了不起的女性力量。袭人做到了,晴雯没有做到,但她们都是虽败犹荣。

人物几乎可以单开写了。

因为刚看完后四十回,所以想要从总体上简评一下后四十回给我的感受。

主要也是记性太差,前八十回有点已经忘了。

后四十回,十年前我看的时候根本不知道是续的,也没看出来是续写。所以不觉得水平特别差。这次认真看完,要这样评价:没那么好,没那么坏。我甚至个人认为,后四十回的续书是成功的。

因为所有的续书作者都不可能赶上原作者的思想的,所以这本续书是不错的。

它的优点是,基本所有的情节都完整地写完了。没有太多的纰漏。

就是两处和判词有些出入。判词里王熙凤是“一从二令三人木”,我没有看懂,看解析说是被休掉,而高鹗没有这样处理;第二是香菱“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应该是夏金桂(我也是前两天才恍然大悟那个“两地生孤木”,凑成桂字)来了香菱被折磨致死,而高鹗给她一个难产而死的结局,我认为是出于可怜。而香菱是我最怜惜的人物,所以我认同的,希望看她有个好点的结局。

但是不足也很明显。首先是重复很多,很多场景和描写都重复和模仿了前80回的写法,比如109回贾母行酒令、93回进宫探病元妃说的话一模一样。隐喻也是和前80回一样的笔法。黛玉之死和晴雯之死,最后黛玉那句“宝玉,你好……”就是模仿晴雯“死前叫了一夜的娘”的未完笔意——晴雯这句,是我认为最好的一笔。什么是最好的作家,就是这样一笔,才见分明。

另外是人物死了。所有人都死了。宝钗最可怜。那么丰富、灵秀的宝姑娘居然成为了个劝老公考功名的复读机?她虽然看重功利,可不是这种无聊的女人啊!而且袭人和宝钗变成了一样的人,说话都是一样。更搞笑的是还开始担心麝月秋纹宅斗??紫鹃还变成差点要被宝玉勾引的人了,还开始怀疑宝玉黛玉的爱情。

宝玉人设也崩的很厉害,他居然会爱上宝钗?痴也没了,就是个呆子。凤姐更是,一生病成了个笨瓜,什么爽利都没了。

人物丰富性的大大减少,所有人说的话都一样,成为后四十回的主要败笔。而且,还有一个细节,就是人物微表情变少了。前八十回让我看到烦的“笑道”(因为觉得笑太多他们是假人)后四十回全没了,看起来就是死人讲话。

但后四十回宝黛的感情很直接,进展得还蛮甜蜜的。

最后的起复显然是不符合原著精神的,但是可能我年纪大了,看到这种强行大团圆结局居然没有生气,而是有些窃喜“啊,这样也可以啊。”但这里是有问题的。最后应该要群芳流散。

我对后四十回的理解是,曹雪芹应该没有全部写完红楼梦。他只留下了部分大纲,然后高鹗补全了。

红楼梦的前八十回,如同在梦里,看天上的仙子的生活,而后四十回,从迎春出嫁开始,应该是到了衰败的时候。然后我们应该要眼睁睁看着这些仙子怎么从天上无知无觉地,摔到地上,四处流散,各自须寻各自门。曹雪芹对林黛玉是最好的,只让她还尽今生的泪就走,不必受零落之苦。

而我认为另一个很重要的曹雪芹想要写的是,也是我读出来的,就是贾府的衰败是不能挽救的。这一步他从第六十回就开始铺垫。比如一堆戏子涌进大观园、凤姐生病的时候刁仆闹事、进谗言抄检,看似是暴露了大观园的问题,好像是管理出现了问题。后面高鹗的续本直接将问题都推在内部的周瑞家的何三、贾芸贾蔷这种狗奴才身上,才导致贾府的灭亡——

但仔细想想真的是因为奴才吗?或者说,因为主子太纵容,经年累月形成的弊病吗?

不是的。

任何一个家族、事业,都有倾覆的时候,不为任何外力所阻挡。这是宿命的悲剧,永恒的死局我认为这才是曹雪芹想表达的。不是一颗螺丝的松动导致的。任何一次政策上的妥协,看似是为后来埋下隐患,才导致了破灭——但其实那个松动是当下的最优解,否则崩塌就在即刻。

王熙凤没有努力过吗?她很早开始放贷,开源节流,你可以说她的聪明都是歪脑筋、妇人之仁,但是那是她最大的努力了。贾政没有努力过吗?他也算个清官。探春呢?探春到了大观园都要灭掉的时候,还在想要搞承包制。

判词说是“造化开端皆从敬”,贾府的腐败从贾敬不参加科举躺在老祖宗功劳簿上开始,但是就算他参加科举,其实倾倒也就是往后推两代罢了啊。总会再生出贾宝玉那样不争气不读书的后代的啊。

除非代代都以科举为业,可能这个家还有希望——但是也总有躺在老祖宗功勋上的人出现的。

所以不可挽回的倾倒。我不知道曹雪芹有没有这个野心要写这么宿命的东西,永不可避免的家族的离散、权力的分崩。

最后都是“各自需寻各自门。”所以秦可卿给王熙凤托梦的办法,不是什么保住家业不败,而是让家抄了之后子孙有口饭吃。

所以惜春早就知道,想要好,只能离开腐朽的家。彻底一刀两断。啊,我终于懂了。林黛玉是最幸福的,曹雪芹最偏爱的,她只要来这儿自由自在地说话怼人,为情爱愁苦一番,就可以回天上去啦~这些凡俗的事都和她没关系啦~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