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非暴力沟通》:钢铁直男的进步之路
楼外楼 2020-02-03

推荐第二本: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

 

一听书名,似乎和直男直女这些名词八杆子挨不着边,但仔细看定义却不尽然。作者提出的“非暴力沟通”,恰恰是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避免冲突,情谊相通,这似乎有了一点关联,不忙,您再细细看。

“今天是很冷,谁让你不多穿点”。

钢铁直男,一般用来形容直男的终极形态,直如钢铁,哪有一丝丝弯曲的可能。而三胖我自己一直被女票称作“钢铁中的钛合金”、“直男癌晚期”,上个月差点因为这“一别两宽,各生欢喜。”举个例子,几乎从来不发朋友圈秀恩爱,却被说成“不在意”。我从来没有觉得这是什么原则性的问题,反而有时觉得是女朋友太矫情,直到我看完这本书。推荐这本书的理由是希望我们别把天聊“死”,在保持直爽性格的同时,避免成为一个“杠精”。

 

在交流中,我们常常因为某句话惹得对方情绪大变,好好的氛围一下变得七零八落,自己还一头雾水,原因是下意识的一些语言和表达方式造成的负面影响,这些语言往往忽视了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在本书中作者将其称为“异化的沟通方式”

一是个人道德评判。我们从小就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评价标准,如果别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标准,那么他就是坏人。三胖就和书中的例子很像:如果女票每天对我嘘寒问暖,我总会说她太黏人了,可如果我需要多一些体贴,我又会觉得她太冷漠了;二是进行比较。于是,父母的口中就有了“别人家的孩子”,我们的口中就有了“别人家的女朋友”,听到类似的话,内心迸发的反感显而易见;三是回避责任。对于责任,我们往往脱口而出的是“不得不”“你让我”一类的短语,比如我打游戏时会说:“基友相约,我不得不上线”,约会迟到会说:“司机绕路,让我来晚了”,把一些主观人为因素辩白为客观实际因素,这确实是回避责任的不二法门;四是强人所难。我们基于自身需求所提出的请求,往往会异化为命令,继而产生压迫,结果永远只会是两败俱伤。

 

本书则提供了解决方式。全书共15万字,作者所提倡的“非暴力沟通”,即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这本书呢,也从分析我们在沟通中一般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观察、感受、需要、请求”这四个非暴力沟通的要素,我也将通过这四个方面对这本书进行解读。

一、第一要义即“观察”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观察他人行为而不作出评判或分析,是很难做到的。比如,每次只吃一小口的老婆今晚吃了一碗饭,我想说今儿吃一碗饭,是不是工作太累了,下意识的变成“你怎么吃这么多”,自然被顶回去“吃你家米了?”作为我来说,明明是好心,你却把好心当成管教,造成的结果只有一个:两方都生气。其实问题很容易解决,原因就在于,我将观察和评论混在一起,别人很大概率听到的是批评,并会立即反驳。如果我将上面的话改为:“今天吃了一碗饭,是不是太累了?”接下来的对话就会顺利继续。即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说出观察结果。

二、直白感受、直白表达

我们常常会隐藏自己的情感,却更倾向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前者男性明显,后者女性明显。我们最常听到的就是这种抱怨:我男朋友就像木头一样!而对另一方来讲,受到无端的指责,自然也没什么好心情,这样下去双方关系只会越来越疏远。如果家庭成员没办法表达情感,那只会带来悲剧的后果。事实上,如果直白的表达自己感到孤单,沟通将会更加顺畅。即真实感受,直白表达,“我感即我讲。” 

三、说出需要与获得回应成正相关

我们的社会文化并不鼓励我们表达个人需要,这被认为是不礼貌或是自私的,暂且不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基本需要或者缺失性需要这些不接地气的名词术语,中国人骨子里有的内敛含蓄就足以解释。在日常交流中我们更多的采取指责、批评、评论等方式来提出主张,收获的回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但如果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对方就有较大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以下两个表述的区别仅供大家参考比较:“我累了。”和“我累了,想回去睡觉。”很明显后一种表达更为清晰,也更容易获得回应。即“需要”是“need to”指向具体,而非“need”指向表层。  

四、不经意把“请求”变“命令”

在日常生活中,“让对方不去做什么”是一种常用的语言习惯,对方听完“你别把手机放在桌上”,“别把袜子放在床上”的第一反应是困惑,不知道我们到底想要什么,之后还会伴有一定的反感。有时候,我们讲明了自己的要求,对方也不会乐意满足我们的需要,因为将请求太多的强化成了命令,别人只会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便不会乐于满足我们的需要。作者在书中是这样区分请求和命令的: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此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而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这也是命令。如果我们愿意体会是什么使他们无法说“是”,那提出的就是请求。最常见的例子,下班后你让男朋友陪你去逛街,对方表示很疲惫,想要休息,如果你抱怨他不爱你,不想陪你,很明显会引起反感。而当你能够体会他的需要,在得到否定答案后询问:“今天太辛苦了,你愿意跟我讲讲么?”或者“你好好休息,我和闺蜜去。”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想必答案一目了然。即基于相互体谅的请求取代强制命令,你好他好大家都好。

 

“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四要素讲完,不知道你有没有看看这本书的兴趣?如果有,那么三胖希望它能切实帮助到你,无论是与事还是与人。如果没有,那三胖也很欣喜,会发自内心的说一句,你的情商真的很高,继续保持,再接再厉!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