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孩子做事总拖拉,磨蹭习惯如何破?
家庭教育 2022-12-06

    总听邻居说:12岁的孩子干点事老爱拖拖拉拉的https://m.11461.com/zixun/9980.html 孩子每天都踩着点进教室,从起床、吃饭,到练琴、睡觉,孩子总说“一会儿再……”,她这样教育孩子www.11461.com已经快无奈到极限了,于是跟我抱怨她家孩子一定有拖延症!

    拖延症!这三个字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但是这么小的孩子就真到了拖延症这么严重的程度了吗?拖延症是一种疾病吗?

    其实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是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

    听起来和“强迫症”也有点像哦,不过邻居这么轻易就把孩子界定为“拖延症”也不太科学,可以说每个孩子也许都有拖延的习惯,但用大人的速度去评判孩子的“快慢”就不太公平咯。

    所以,拖延习惯≠拖延症,但是,如果爸妈在孩子小的时候不管不问任其发展,那孩子长大了很可能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贬低,或伴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呀!

    到那时候,可就真成了病啦!在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里,爸妈们不得不趁现在加以重视!

    昨天群里还有家长说孩子早晨刷牙的事,孩子在她的催促下竟花了半个小时才勉强完成。妈妈恨不得孩子装的是假牙,把它取出来,直接替她刷。

    想必类似的场景已经在你眼前排着队的求解了吧,说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我们的孩子养成了拖延的习惯呢?

    孩子养成拖延习惯的原因

    1

    “慢半拍”的生理原因

    不少家长认为,拖延症只是隶属“坏习惯”范畴,但诸多研究表明它也有可能是生理原因造成的。

    在大脑功能分区中,与计划、控制、注意力和执行有关的脑区,是大脑前额叶皮层功能区。当这部分区域功能受损或不活跃的时候,大脑排除杂扰事物的能力就会降低,注意力也会严重受到影响,做事效率会显著降低。

    如果孩子的运动协调能力、注意力以及反应能力比同龄人逊色,一个最直接的后果便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仿佛“慢半拍”。

    2

    “急躁爸妈”控制出来的心理原因

    拖延的孩子,大多有一个性格急躁、期望值高和控制欲强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这些父母也总是不断地在“督促”和“强制”孩子完成既定目标,很少给孩子选择的机会。

    如果我们的身后每天都跟着一个人唠唠叨叨指指点点,该做这个不该做那个一通摆布,试想想看我们的心情该有多么的压抑?

    所以孩子也是一样的,他们会感觉自己像个“为别人打工的人”去对待自己的事情,可想而知,没退路才完成的只能叫任务,孩子并没有得到自我满足。并且有着自责心理和“反抗后的愉悦”的心理冲突。

    最重要的是,自责会让孩子比较敏感,而放弃与人交流,因而会越来越封闭自己。

    我们想想,如果孩子在做着她热爱的事情时,肯定会说:“明明我才看了五分钟电视,为什么把它关掉?”反之,如果你让孩子做不喜欢做的事情,他可能就会抱怨,怎么时间还没到?!

    有的时候,孩子的拖延症只是由于他心理时间的不满足感,就像我们成人一样,“拖延症”患者晚睡的绝大部分原因,是还没从愉悦的下班时间中获得足够多的满足感呀。

    最后面对强势的父母,孩子表示很无助,只能将拖沓作为无意识隐性对抗语言,不断给自己心理暗示“我斗不过你,但是可以拖”,并由此强化了自己的拖拉行为。

    3

    孩子缺乏时间观念的行为原因

    有的时候,孩子拖拉只是单纯行为层面的。但是,在拖沓的行为背后,其客观的原因往往缺乏时间观念,缺少计划性和做事没有条理,又或者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注意力没法集中。

    当孩子没有计划性或者做事没条理,不能很好把握事情的重点和节奏的时候,势必效率会大大降低。所以帮助孩子规划时间作息表是有着大大的必要的!

    但前提是,无论关于什么建议都要尊重孩子的意见,而不是天天尾随其后使用软攻默叨,或者总用对错来评判孩子,认为不对了立马暴揍一顿!

    当孩子意识到被尊重了,并且有自己真正的选择权的时候,才会按照家长引导的时间表来坚持执行,情绪顺了,后面一切都好办了!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