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孩子沉迷手机怎么办?有效对策全在这!(建议收藏)
家庭教育 2023-04-11

案例:13岁的小华因为上课玩手机,不写作业被老师叫家长,要求回家反省。家长说教打骂都不管用,而且还发现小华对他6岁的弟弟特别暴力,稍微不满意就拳打脚踢,担心他心理有障碍,这才带孩子来咨询。

在当今智能手机横行的年代,儿童和青少年沉迷手机玩游戏的越来越多,不仅影响了视力,耽误了学习,更是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心理发展,并由此而产生了严重的家庭冲突,众多的家长为此而苦恼不已!他们急需要知道,如何教育孩子www.11461.com克服玩手机上瘾的问题!

谁在沉迷

孩子沉迷手机请问有何对策https://www.11461.com/zixun/18611.html其实,在很多的家庭中,往往呈现出一种怪现象,一边是:爸妈都在拿着手机,要么玩微信、抢红包,要么在执着的追剧。另一边是:孩子在台灯下奋笔疾书,忙着写作业,时不时的回头看看玩手机的父母,更有甚者,父母给孩子买了手机,孩子写作业时心里还惦记着和同学约好了一起玩“王者荣耀”!当父母边玩手机边催促孩子认真写作业时,孩子心里服气吗?到底是谁在沉迷?当你早晨醒来首先摸过手机时,当你边吃饭边发微信时,当你边散步边晒朋友圈时,当你睡觉前躺在床上追剧时,可曾想过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为什么沉迷

1.压力过大

作业的负担,同学关系紧张等等都会导致孩子压力过大,每个人在压力过大时需要进行自我调节,给自己一个放松的方式。比如我们家长在感到压力很大时想去冲个热水澡、看个电影、旅旅游一样,孩子也需要有放松的方式,手机游戏的便捷性和吸引力导致孩子更容易通过玩手机去放松自己,从这个角度讲,孩子适当的玩一下也并非不可以哦。

2.同伴的影响

当周围的同伴同学都在玩手机、玩游戏时,孩子首先会问家长:“为什么其他同学能玩,我不能玩?”“为什么其他同学有手机我不能有?”面对此情此景,身为家长的你会怎么回答呢?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3.缺少兴趣爱好

如果你的孩子没有多少兴趣爱好,当他没事的时候会干什么呢?尤其是很多父母都是上班族,忙忙碌碌,往往顾不上跟孩子一起打球、游泳、郊游等娱乐活动,这就让手机游戏乘虚而入,甚至很多家长把手机当成了“电子保姆”,很小的时候就把手机给孩子当玩具,自己省时省力省心。

4.家长的示范

每天家长手机不离手,无异于给孩子做了非常不好的示范。你有没有发现在你玩手机的时候,孩子都会忍不住过来看一看?你能体会那种羡慕的心情吗?

5.缺少认同

往往沉迷手游的孩子都是内心缺少认同感,不自信的孩子,在虚拟的世界中,他们往往能够找到自我的价值,得到同伴的认同,并且,在游戏的设置中也存在系列奖励机制,导致孩子欲罢不能。

有效对策

疏堵结合

很多家长非常困惑,到底该怎么办?有的家长说:我直接把他的手机没收了,他却连学也不上了。有的家长说:我试着劝他,可是听不进去啊。其实,这里一个重要原则是:疏堵结合。如果你直接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和你对着干,导致亲子矛盾激化,一发不可收拾;如果你仅仅是告诉他危害,缺少有效的管控方式也起不到效果,因为处于这个年龄的孩子,往往自控力是非常差的。所以,我们要疏堵结合,一方面,明确原则和界限,确定好每周玩的时间(比如,每周末允许一个小时),另外要结合孩子沉迷的原因,给予相应的疏导,对症下药。

以身作则

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孩子就像家长的影子一样,要想影子正,首先身子不能斜,家长要做好自己的手机管理,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孩子感受到良好的示范影响,自然就会逐渐自觉的远离手机和游戏。

改善亲子关系

由于长期不注重亲子关系的培养,手机游戏无异于火上浇油,把本已经岌岌可危的亲子关系推向崩溃的边缘。改变以前无效的沟通方式,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这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你对孩子讲的话才能起到作用,所以,家长要多提升自己,给自己充电,多掌握一些亲子沟通技巧。

培养兴趣爱好

孩子因为缺少兴趣爱好,所以游戏会更吸引他。如果我们注重培养孩子新的兴趣爱好,尤其是增加亲子互动,与他一起投入进去,靠爱的力量和新的兴趣点把孩子拉回到良性轨道上就会变得比较容易,前提是家长要学会投入。

调整平常心态

当看到孩子学习成绩下降甚至不上学时,家长很容易着急上火,怒不可遏,完全忘记了沟通的方式方法,这样反而是加剧了孩子的问题。我常常问家长:“孩子玩手机是谁有问题?”家长很容易回答“当然是孩子的问题”;“那么是谁在解决问题?”家长无语,他们把本应该孩子解决的问题揽到自己身上,提出的要求或建议往往是站在家长的角度适合家长,对孩子而言可能适得其反。所以,遇到这种问题,一定要保持好平常的心态,冷静处理,否则会方寸大乱,得不偿失。

总而言之,沉迷玩手机并不是那么可怕,关键我们要找到根源,对症下药,循序渐进,就会柳暗花明!必要时要尽快带孩子到专业机构进行心理咨询,避免贻误时机。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