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世界的门
你是站在门外怕迟到的人
捧着一颗不懂计较的认真
吻过你的眼睛就无畏的青春
左手的泥呀 右手的泥呀
知己的花衣裳
世界本该是你醒来的模样
左眼的悲伤 右眼的倔强
看起来都一样
——推开世界的门
要说总是一个人吃饭有什么好处,那就是拥有了段特别的时间。期初是利用这段时间听音频公开课,后来听书。从年前到现在,渐渐养成了一个新习惯——看纪录片。不知不觉吃着饭已经看完了六部纪录片,《资本的故事》、《一书一城》、《天启二战》等等一直都挺下饭的。但自从看了《人生第一次》,碗里的饭它突然就不香了。
围绕着人生途中遇到的各种第一次,从出生到死亡一共12集,每集20-30分钟讲述一个主题。很偶然,碰巧打开,看了第一集,就被这部2020年刚出的纪录片彻底征服。
每集由一位特邀作为旁白,缓缓讲述故事。节奏很慢,没有刻意去渲染什么,也没有想要表达什么深刻的哲理。观众跟随着旁白静静走进每段故事,看着别人的故事,想起自己的故事。
前三集分别是,《出生》、《上学》、《长大》。
伴随着啼哭声的是焦急过后长舒一口气开心欢笑的家属,关于一个人出生的故事,大多从这展开。在医院并不总是离别和死的悲伤,还有痊愈和生的希望,尤其是妇产科,
开篇第一集,讲的是出生。产房里,孩子从母亲的子宫里一点一点被挤出来,当看见光明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来到了这个世界,人的一生就是这么开始了。这是唯一的一次人不是主动的推开门,而是被动地被推向了这个陌生的世界。
我静静地看着屏幕里的一切,想象着母亲分娩时的痛苦,虽然无法切身体会,但我知道那一定很痛。我的女性朋友们不想要孩子的缘故我很能理解,但是当我看到了那充满痛苦,用汗水洗礼过的面庞,露出的那微笑时,突然意识到了,或许对于一个生过孩子的母亲来说甜蜜远大于痛苦。当然我没有资格去说这些话,因为作为一个男人,无论如何,也许将来我只能陪在妻子身边,却无法替她分担一丝一毫的痛苦。当然如果我爱的这个女人也不想要孩子,那么我是可以接受的,选择权在她。我想能让一个女人敢于抛下生命去承受着人生最为痛苦的应该就是爱,不光是对另一半的爱,还是对他们两人爱情结晶的一种向往。
不知何时一种对家庭的向往笼罩了我。
而至于恐婚还是丁克,这都是值得被尊重的选择,但或许到了那里,人就不同了。
伴随着孩子一点一点的长大,走入第二集,《上学》。小朋友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的怀抱去走向一个没有爸爸妈妈的生活,他们并不情愿带着哭腔。第一次分离的体验,去推开那扇通往世界陌生的门,进入幼儿园。第一次离别往往是很痛苦的,不光是小孩子,陪伴了很久的父母也无法轻易割舍,在门外悄悄地看着痛哭流涕的小朋友偷偷抹泪。可爱而心碎的是幼儿园中只要有一个小朋友哭,所有小朋友都会跟他一起哭,看纪录片的时候我就在想,幼儿园的老师太难了。
但是为了成长他们和我们都一样,都要踏出那个艰难的步伐去探索,而一旦踏出了旧的世界,就会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从未踏足过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我们会遇到很多很多的人和事,拥有更多的情感,一步一步,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等,甚至后来的后来直到走出校园,踏入社会,孩子都是在上学中推开一扇又一扇的门,长大。
小朋友都拥有着梦想,但是其中一个小朋友的梦想却让我很动容。当所有的小朋友都在思考自己以后是成为科学家,宇航员,警察,老师还是消防员这样伟大光鲜的职业时,他说他想做一名普通的爸爸,因为我觉得爸爸太辛苦了他支撑着一个平凡的家,他自己也想成为这样的爸爸,支撑起一个家。是什么样的教育给这个尚且四岁的孩子如此的洞察和清晰体谅呢?我想一定是因为他有一个好爸爸。还有一个小朋友让给我诠释了什么叫做勇敢。
他们用着最稚嫩的话语,去传述着很多最深刻的道理,很多我们早已习以为常而熟视无睹的道理。天下至始至真至拙,可去天下至虚至伪至巧。
高考语文的最后一道题一定是作文题,而作文的题目,最后一行总会写着:题材不限,诗歌除外。
《长大:在爸妈看不到的地方偷偷长大》。第三段故事,讲述的是大山里的孩子,他们大多是留守儿童,父母都到外地打工。纪录片的拍摄场所是一座希望学校,整个学校只有三个年级,可以看到相差很大年纪的孩子都可以在同一个班级上学。整个大山里最新的东西就是这所学校,贫穷笼罩着这里,教育是留给最后的希望。教育和知识给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但是我们不难想见这里贫乏的资源使得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很难走出这座山。
但那并不影响他们读诗。
采访从一行志愿者开始,来到贫困地区给孩子们做支教,他们教诗。当我看到他们胸前的logo我再也无法忍住我的眼泪,是光,正如他们团队名字,他们带来光,诗歌就是光。它将照耀黑暗带来光明,它将扫清颓唐带来希望,它将给予孩子们一些力量让他们足以面对坎坷的未来。
“闭上眼睛的时候,我看到了绿色的风。它抚绿了山林树木,烫金了我的小牛,亲吻了家里的白墙,染黄了阿爹的苞谷,但我不会把风变色的秘密告诉你。”这是放牛少年小锁写的第一首诗。不爱说话的他,心头的锁一点点被打开了。
诗歌不能改变什么,不能把他们的家搬到镇上,不能让他们的爸爸妈妈陪在他们身边。诗歌没办法为他们在高考的试卷上加几分,诗歌可能改变不了一个人的命运,但它确实可以改变一个人,诗歌能让他们学会和自己的命运和解,学诗歌的孩子不会去砸玻璃,因为他们会用诗歌释放自己的情感,他们会用诗歌慰藉自己的心灵。
我本是想写一写最近大伙的隐秘的角落,坏孩子的阴暗来源于他们并不完整的家庭和他们所经历的一切,是黑暗笼罩了他们内心的光芒。同样是孩子,当黑暗侵蚀纯真我们看到的就是这一场悬疑大剧背后的凄凉。
但是最终我放弃了,相对于阴暗,我更喜欢的是光明。我不知道这些大山里的孩子的未来会在哪会怎样,也许会有几个拼命学习考上清华北大和自己的好朋友坐在威名湖畔;也或许会和他们的父亲母亲一样到外地打工在某个疲惫的夜晚了,趴在天桥上。
无论在哪,我想无一例外的,他们都会想起在那个篝火的夜晚,望着天空和星星,他们为自己写下,只属于自己的诗篇,那将是他们人生中无比璀璨的光芒。
因为会写诗的孩子不会去砸玻璃,他只看到了清澈的玻璃里透明的自己和蔚蓝的天空。
如果你不能成为山顶上的高松,
那就当棵山谷里的小树吧,
但要当棵溪边最好的小树。
如果你不能成为一棵大树,
那就当丛小灌木;
如果你不能成为一丛小灌木,
那就当一片小草地。
如果你不能是一只香獐,
那就当尾小鲈鱼,
但要当湖里最活泼的小鲈鱼。
我们不能全是船长,
必须有人也是水手。
这里有许多事让我们去做,
有大事,有小事,
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身旁的事。
如果你不能成为大道,
那就当一条小路,
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
那就当一颗星星。
——道格拉斯·马拉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