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只不过喜欢的人刚好是同性,碍你们什么事?
從歌誌 2019-01-22

来自公号:从歌志 (fromsongs)



陈粒 《祝星》


出柜


祝星,女歌手陈粒的前女友。




歌仍在,人已分



2014年12月,陈粒在微博上公开出柜。笃定,果决,无惧。


陈粒说,“我现在眼里就只有祝星,她开阔,我这儿就敞亮,她低落,我眼前就暗阖,她是我,我不是我。”


她说,“我不是同性恋,只是喜欢的你,刚好是同性。”




17岁少年elio与年轻学者oliver



为爱人写歌并以其命名,这种浓烈,令我想到屏幕中那个所有情愫蔓延都显得合理的盛夏。在影片《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里,17岁少年elio与年轻学者oliver间的“不可能之爱”,在那段盛夏,没有半点阻碍。


意大利的夏日,河水、阳光、果树、乡间小路,弹琴、读书、郊游、写小纸条……造了一个忽快忽慢、也是忽明忽暗的,关于爱情的漩涡。


而最终足以击中我的,是结尾少年父亲的话。






“感受你所能感受的,因为感受会消失。”


出柜,是每个曾“躲在深厨”的人满不在乎地对外释放自己的感受,这种遵从自己而非世事束缚,不觉得蛮可爱吗?


陈丹青就曾提到过,早年他去美国结识的一位在台湾长大的上海人周龙章,因志趣成为好友,他知道对方喜欢自己,并不介意,也不为这种真挚情感定论,后来他这位朋友在华人报端公开出柜,陈丹青说,“我真心祝贺他,钦佩他!”




周龙章与陈丹青



“我们远远不了解人性。龙章给我打开了人性的一扇窗,不然我对人性的认识会很有限,甚至是残缺的。我对所有‘恋’都同意”。


落到现实里呢?


今年十一长假,我的一位已有对象的朋友,将他父母接到北京的出租屋里,以游玩为名铺垫出柜。叫来男友和几个共同好友在家下厨聚餐打掩护,试探爹妈。一顿饭结束散场后,老爸先开了口,“你这些什么朋友,感觉好古怪,以后少来往!”


呐,在中国,即使你遇上开明新潮的父母,对出柜这件事,也多半是能理解,但没法欣然接受。因为身为父母,早就在各种生活杂碎中丧失了对情感、对未知、对美好的感知。






而我们,能对感受的丧失作出一点点抵制,认同凡事存在必有其理,学着包容接纳一切本真,学会关闭偏见的评论,我们,也能爱上别个,同性的“自己”。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