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奶水少的妈妈来说,那些奶水充足的妈妈,可以说是非常让人羡慕的。
在这漫长的哺乳期,生了孩子却没有奶给孩子喂,这对于妈妈来说是变相的一种打击,别提有多难过了:“为什么别的妈妈奶水多,而我的这么少?”
但是,母乳少的妈妈们,也许这并不是你的错,可能只是因为误做了以下几点:
1.没有及时给宝宝喂奶、吮吸
2.宝宝吮吸频率太少了
3.认为乳房不胀就是奶少
4.误以为奶少就加奶粉
5.故意攒奶,延长喂奶间隔
6.产后马上喝浓汤催乳等
产后少奶可能只是一种错觉,做好母乳喂养准备很重要。
一般产后30分钟内, 之后的每隔3~4小时就喂一次奶,每次15~20分钟。如果宝宝吸吮力差,可以适当延长喂奶时间。
无论如何,让宝宝吸吮,才是王道!因为宝宝在吮吸乳头时,可刺激妈妈脑垂体前叶的催乳素和后叶的催产素的释放,促进泌乳,这对初产妇极为重要。
血液中的催乳素迅速集合,触发乳腺腺泡产奶;而催产素是起到辅助作用的,它能够促进乳腺细胞的收缩,从而刺激乳汁排出,让奶水更快捷地通过。
一旦激活泌乳机制,形成良性循环,哺乳已经成功了一半。
正确判断母乳是否不足
1、观察乳房情况
如果乳房胀满,用手轻轻按压就能将乳汁挤出,表示奶量充足。反之,则是奶水稀少。
2、听吃奶声音
宝宝平均每吸吮2~3次可以听到咽下一大口,能够持续15分钟表明奶水充足。
3、看排便次数
半岁内的宝宝便便呈金黄色粘稠状,就说明母乳充足。如果便便呈绿色,并含有大量黏液,则可能是因为奶水不足,孩子没有吃饱。
4、看睡眠时长
如果奶水充足,婴儿吸饱奶后,能安静入睡2~4个小时。若奶量不足,宝宝经常睡不到1~2小时又醒来哭闹。
5、看体重变化
一般1个月以内的婴儿,平均每月增加体重2~3斤,6个月以内的健康婴儿,平均每月增加体重1.5斤左右。
如何成为合格的“奶牛”?
1.让宝宝多吮吸
奶水不是有了才能够给宝宝吃,而是宝宝越吃越有。夜里也要哺乳,便于建立条件反射,有助于宝宝多吮吸。
建议:按需哺乳,宝宝想吃就喂,两侧均衡吮吸,有利于妈妈乳汁分泌。
2.让妈妈睡眠足够
建议妈妈每天保证8-9个小时睡眠,若睡眠不够,会直接影响乳汁分泌。
可以和宝宝同步休息,休息好了奶水才多。
切忌:避免熬夜。长期熬夜可能会让奶越来越少,最后回奶。
3.让妈妈营养足够
想要奶水多,妈妈就要保证充分的营养摄入。
产后一周宜多喝粥类,一周以后逐步进食高脂肪、高蛋白、少刺激的软食。
可以适当在三顿正餐中间加两餐,比如一些粥类、汤、水果、小点心等。
小窍门:在奶水还算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喝适量豆浆,能增加奶水的“厚度”(营养)。
4.每次喂奶后排空乳房
每次哺乳后,如果乳房还有余奶,尽量挤净排空,能使乳腺导管始终保持通畅,促进乳汁分泌增多。
5.妈妈每天多喝水
分泌母乳需要大量的水分,妈妈可少量多次饮水。
多喝水不仅能让乳汁充足,还能为妈妈补充体液。
6.多按摩乳房
建议产后2~3天后开始按摩乳房,能通乳腺管,预防和缓解乳房肿胀,增加乳汁分泌。
按摩方法:从乳房的外缘向乳头方向,放射状的沿着乳腺管的走向,用手掌的鱼际处轻轻螺旋形按摩。
力度不要太大,按揉3~5分钟换对侧,两侧交替按摩,加起来20~30分钟就可以了。
7.适当药食通乳
日常饮食中,可多吃猪蹄、鲫鱼、鲤鱼、黄花菜等。
如果做汤,可加入具有通乳功效的中药,如穿山甲、通草、丝瓜络等,其中以穿山甲效果最好。
8.避免生气、哭泣
情绪对乳汁影响非常大,如果哺乳妈妈“生大气”了,不仅影响奶水分泌,严重的还会回奶。
所以妈妈们一定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就算遇到了烦心事,也尽量不要生闷气和哭泣。
另外,母乳期妈妈在成为“奶牛”的同时,也要保证乳汁的健康营养,一些禁忌事项也是需要远离和避免。
1. 不要吃得太油腻
妈妈吃得太油腻,会导致乳汁中脂肪成分偏高,会让宝宝难以消化吸收。
2. 不要抽烟
母乳的妈妈绝对不能抽烟,并尽量远离“二手烟”,否则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通过乳汁进入到宝宝体内。
3. 不要喝酒
各种白酒、红酒,也是哺乳期妈妈不能碰的,酒精会通过乳汁到宝宝体内,影响宝宝神经中枢发育,会导致发育迟缓,智力低下。
4. 不吃回奶食物
为了宝宝的“口粮”充足,不要吃会导致回奶的食物,比如麦芽、麦芽制品等。
另外,寒性、刺激性食物也尽量不要吃。
5. 尽量不吃药
有些药物可能会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到乳汁,最后进入宝宝体内,对宝宝造成伤害。
如果妈妈生病需要用药,一定要咨询专业儿科医生。
最后提醒哺乳妈妈们,除了要正确判断乳汁是否过少,采用合理催乳方式,也要注意哺乳期的禁忌事项哦!乳汁不仅要多,更要安全健康!
悦妈荟,让孕育成为女人更美的开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