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建筑是空间更是时间
新民居 2019-04-26

建筑是空间更是时间

你可能没想过——建筑设计不仅是空间的艺术,同时还要考虑在时间这个维度上,建筑会匀速地前进,经历时代变迁,经历黄金岁月,然后逐渐老化,直到生命周期的终结。短则十几年,长则上千年,平均来讲,一栋混凝土结构的民居寿命达到200年左右是没有问题的,我个人认为400年也属于正常。因为自从混凝土发明的150年以来,还没有发现坏掉的。


下图为混凝土建筑,图片来自互联网


民居的寿命比人长很多倍

民居会送走一代又一代的人,而自己依然挺立。所以我经常想,民居的设计是不是也需要考虑“耐看”这两个字呢?“耐看”,说的其实就是经过漫长的时间考验仍然能够历久弥新,越老越精神,最后再回光返照一下什么的,呵呵,开个玩笑哈,总之就是不要太快过时了才好。


有些东西很快就过时了

世界上过时最快的是新闻——今天是星期二,早上惊闻巴黎圣母院着火了,看看这个新闻能传播多久?我估计也就一周吧。还有就是时装,也就一季吧,下一季的流行色人家已经给你准备好了。然后就是政权,几十年总会有很大的变化,能上一百年的很少,算是佼佼者了,历史上主要的王朝平均在300年左右;民居比它们都要长。


所以民居一定要不容易过时才行。这件事情有多难,可能远远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 想象。我们现在看到的古建筑都是经过千百年风雨、水火、战争和拆迁,还能留存下来的幸运儿,99.9%的建筑都在这期间灰飞烟灭了。这里面有极大的运气的成分,但是首先,这个房子本身要有保留的价值,人们才会不遗余力地保护它,人们的主观努力,是它们留存至今的重要因素之一。


让人们主动保留老房子为什么那么难?


难点一:设计含量低下

绝大部分民居是没有经过慎重设计的,主要是因为没钱啊,不仅古代是这样,即使现在也是一样,都是看看邻居怎么盖的,我也盖个差不多的,能省就省,设计费什么的没听说过,简直是开玩笑吧?也别提审美,那些臭文人任何矫情的事情都干得出来。什么样的房子不能住人呢?穷人只要有个屋顶就满足了,不管是树皮的、铁皮的还是茅草的,有就不错了。可是,悲剧的是——这样的房子一般撑不过一代人。浪费的可是白花花的银子啊,让人想起来很绝望,感觉穷人越来越穷有时候是一种宿命。


下图为简陋的民居,图片来自互联网


难点二:设计含量过高

就是说“过度设计”。任何时代都有自认为才华横溢的人,他们急于表达自我,急于改造世界,要是万一这种人一不小心读了个建筑学的话就坏菜了,他们会创造出既浅薄、又夸张的东西来,原因就是他们没有人生阅历,没有思考过建筑的时间维度。


不好意思,本人年轻的时候就是这种人,干过很多笨事情,设计过很多矫情的、野蛮的、不知所云的东西。我猜我的同行里面这种人还真不少,我们一直以为自己很有个性,与众不同,动不动就想要鹤立鸡群一下子,环顾周遭的时候感觉到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那种傲娇,哎。。。。。都什么人嘛。。。。。


下图为一些公认的古怪的丑陋建筑


难点三:安于平庸

假设一个设计师,前两个错误都犯过了,如果他还有一点灵性的话,他会成长起来,往深处想想,从以往的教训中提炼出一点东西,争取更上一层楼,但这实在是太难、太稀有了。绝大多数设计师都倒在了这个时候,他们集体选择了安于平庸。


什么是平庸呢?平庸就是肚子里没货嘛,没有学识,没有思考,浑浑噩噩地混日子,不愿意面对矛盾,不指望解决问题,把脑袋埋在沙子里面假装没事发生,他们还会发明各种理由来安慰自己,埋怨规范太严,甲方太low,设计费太低,天气太热,蚊子太多,小孩太吵。。。。


说远了说远了,总之吧,民居不能长存的原因主要就是第一没钱,第二是想多了以后变得很古怪,不耐看,第三是安于平庸。


下图是一些平庸的建筑,图片来自互联网


城市建筑寿命短

城市里的建筑更新迭代速度非常快,三十年就算是比较长了,有些房子40年没到就拆掉了,所有的设计图纸上都写着“结构主体寿命50年”,而70年以后连共产党都还没想好到底会怎样。。。。


但是在乡下,老房子动不动就上百年,可能因为那里天高皇帝远,日子过得慢,车马邮件都慢吧。乡村的民居有机会躲过战火,躲过拆迁,但仍然躲不过后代人对前代作品的严苛审判,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民居可以长存于世呢?这个问题我想了很多年,是我在设计的时候重点考虑的问题,有一些思考,总结起来就两个字——中庸。


第一,审美要中庸

所谓中庸,就是要有传承,也要有创新。有些人喜欢仿古,因为他们提不出更好的解决方案,就只能吃祖宗的老本,厚古薄今,一切都是古人更好,恨不得跟博物馆里的木乃伊做朋友;另有些人喜欢前卫的,他们漠视传统,自以为可以秒杀数千年的建筑智慧,凭空捏造一个全新的概念,还很天真地去四处推广,呵呵,要知道谁也不比谁傻多少,您那玩意儿几斤几两自己没点儿B数啊?


下图为新民居2019年最新的设计作品


自恋一下吧——纵观中国目前的民居设计领域,我自以为暂时没有其他设计师能够把传统和现代结合得如此有机,既能够让民居看上去就像是民居,中国的就是中国的,不是古代的,也不是外来的,不是机器,不是玩具,不是雕塑,完全就是房子原本就应该有的样子;但走进去以后又发现各种令人惊喜的创新空间,以及接近极限的空间效率。这需要几十年的审美训练,无药可救的强迫症晚期,还需要那么一点点的运气。


第二,技术上要中庸

民居的造价虽然比不上公共建筑,但是对于个人业主而言,基本上都是一生一次的豪赌啊!所以设计者一定要避免采用过多的实验性技术,昂贵的材料等等,主体要偏于保守,才能给创新留下合适的比例和空间,否则不就成了空中楼阁了吗?


著名的范斯沃斯住宅、流水别墅、萨伏伊别墅等等在建筑界都享有极高的声誉,都有极大的创新,但同时都存在致命的硬伤,是当时业主一生的伤痛,请注意,不是一时哦,是一辈子啊!而大师们却成为媒体追捧的明星,成为年轻人效仿的对象,用业主的钱成就了自己的名声,却彻底背叛了契约,是流氓行为,后来他们也都接受了法律的审判。。。挺悲壮的,跟烈士差不多,让我想起了戊戌七君子。


下图为萨伏伊别墅,设计于1920年代末,差不多100年了啊,而现在看都是很潮的,可想而知当时是多么的激进。图片来自互联网



流水别墅:



范斯沃斯住宅:




开一代风气之先,是一件美好而又代价沉重的事情,建筑是有实用功能的民用消费品,是需要大量生产的工业品,绝对不是单纯的个人雕塑艺术。所以作为东方人,我从感情上敬仰它们,从理性上鄙视他们——我爱我师,但更爱真理,因为我更欣赏循序渐进、积跬步以至千里的理念。


总结:

哎,一不小心就写得有点多了,总结一下吧,民居设计的进步就像是生物演化,首先要承认你爹是猪你就是猪,然后可以拿着上一代的基因自己改进一点,突变一点,既不能永远是猪,又不能立马变成大象,采取渐进式发展的策略,才是上策。


最后是广告,新民居公司已经全面开启代建模式,我们赚取总造价的20%作为利润,不要材料差价、不要回扣,一切收费公开透明。总造价按照5000元一平米计算,包含基础、框架、墙体、门窗、屋面、瓷砖、涂料、木工、卫浴、空调、吊顶、隔断、家具、软装,可拎包入住。实际造价高于或者低于5000我们都只按5000计算。如果你比较忙,没时间和几十个专业团队去折腾,包括图纸交接、选型号、选颜色、选价格、管理工地等等,就请交给我们。我们替你全部解决。


好了,亲们下周再见!


鲁仲鹏

2019年4月17日10:39:11

深圳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