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加拿大国际教育局最新数据,2023年有11.2%中国留学生无法按时毕业,其中28%因心理问题主动放弃学业。更令人揪心的是,超过半数学生像小林这样拖延半年以上才寻求帮助,错过了黄金挽救期。
"老师,我是不是该收拾行李回国了?"他沙哑的提问让我想起上周刚处理的案例:多伦多大学的周同学被劝退后自闭三个月,等我们介入时已错过硕士申请季。这些聪明孩子总把退学通知书当作人生休止符,却不知道转角处还有更多可能。
(学生的故事)
三年前我拖着两个28寸行李箱降落在蒙特利尔机场时,绝想不到自己会以这样的方式告别校园。最初的新鲜感在第一个期末就支离破碎——金融建模课62分的成绩单像记重锤,把"省重点中学尖子生"的骄傲砸得粉碎。
北美的课堂给了我当头棒喝。当本地同学在案例分析课上侃侃而谈时,我连教授的口音都听不真切。会计学三次重修失败的那天,我在教学楼洗手间吐得天昏地暗。手机屏幕上母亲发来的"今天上课累不累",像根刺扎进心里。
退学邮件送达那晚,我缩在出租屋翻来覆去看转学方案。几个方案在脑海中徘徊不去,却一直没有做好决定该如何选择,上个月底被学校开除后就一直待在房间。我不知道自己是应该转学继续就读University还是应该转学去College,或者直接放弃本科攻读Master。如果选择继续攻读University,那么时间肯定会耗费很多,主要也不知道该如何和父母交代。攻读College的好处是能尽快毕业直接工作,但是国内并不承认College文凭,如果以后回国,那么什么学历都没有。
说实话,我的心理状态非常糟糕,近半年的睡眠质量极差,记忆力以及理解能力直线下降。很早之前Advisor建议我Gap半年,调整下心理状态,但是未毕业的压力一直让我喘不过气来,每次和父母沟通都会有极大的负罪感。我不知道该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我也不知道是否会在下一刻情绪崩溃。
不转学就这样放弃似乎心有不甘。就因为几门专业课挂了,其实该学的其他科目都学得差不多了,我最后还是打算直接申请Master,或许是最佳方案,毕竟国外留学多年也算经验丰富,Master阶段再选择一个更适合自己且专业难度小一些的专业,努力一年拿到Master Degree对于自己来说,性价比无疑更高。
林同学的案例折射出三个典型困境:首先是过度执着本科完整性,87%的退学学生从未考虑硕士路径;其次是心理危机干预滞后,平均延误期达9个月;最后是信息认知偏差,68%的学生误以为被退学即失去深造资格。
去年协助的吴同学更具代表性。这个UBC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因实验室数据失误被劝退后自我封闭半年。当我们帮他梳理已修课程时,发现其通识课均分达82分。最终他成功申到利物浦大学环境管理硕士,去年毕业论文还获得了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的关注。
作为专业顾问,我常提醒学生注意三个关键节点:首次收到学业警告时,要立即制定挽救方案而非逃避;累计挂科超过三门应考虑调整专业方向;面临退学风险时,硕士申请往往比本科转学更具时效优势。
人生就八个字,喜怒哀乐忧愁烦恼,八个字里头喜和乐只占两个,看透就好了;生命犹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所谓天才,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成功的法则极为简单,但简单并不代表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