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李航,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读计算机专业。今年三月份收到学校劝退邮件的时候,我正和室友在宿舍煮泡面。电脑屏幕突然弹出来的那封标题写着"Academic Dismissal"的邮件,让我陷入了绝望。
刚来美国那会儿,我觉得选课就是挑名字酷炫的。大一下学期看见"机器学习导论"就兴奋地选了,结果第一节课就被印度教授的口音暴击。他说的英语我一个字都听不懂,布置的编程作业要调用我从没见过的算法库。后来学长告诉我,这门课在我们学校有个外号叫"中国学生收割机",每年都有十几个人挂科。
现在回想起来,选课真得做好三件事:第一是去RateMyProfessor网站查教授评分,第二是开学前两周去试听,第三是避开那些挂科率超过40%的"杀手课"。我认识的好几个同学都是因为不信邪,非要去挑战传说中的"死亡课程",结果把GPA赔进去了。
我们学校规定总GPA不能低于2.0,专业课程不能低于2.5。听起来好像不难,但真学起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我大二那年总GPA有2.4,但是两门专业课拿了C-,直接被系主任叫去谈话。他说:"如果下学期专业GPA提不到2.8,建议你考虑转去文理学院。"
这里有个特别坑的地方——学校给学生的处分是分阶段的。先是学业警告(Academic Warning),这时候还能正常选课;要是再挂科就会变成留校察看(Probation),选课学分会被限制;像我这种情况直接到劝退阶段(Dismissal),连重修的机会都没有了。最惨的是有个越南同学,GPA掉到1.8之后,连社区大学都不收他。
2020年疫情回国后,我的学习完全乱套了。每天凌晨三点爬起来上网课,教授在屏幕那头讲着讲着就开始卡成电音。作业全靠Chegg抄答案,有次抄得太明显还被TA约谈。最崩溃的是期中考试那天VPN突然断线,等我重新连回去的时候考试时间只剩15分钟。
等到去年返校上实体课时,我发现自己的编程水平还停留在大一阶段。连最简单的二叉树遍历都写不利索,数据结构课的作业要熬夜到凌晨三点才能勉强完成。这时候我才意识到,网课期间欠下的债,终究是要加倍偿还的。
被劝退后我跑了好几家留学中介,得到的消息更让人绝望:我在UCSD修的100个学分,转去其他大学最多只能认50个。有个中介直说:"排名前100的学校基本不会收被劝退的学生,你最好看看这些200名开外的学校。"更可怕的是转学要重交申请材料,我之前挂科的记录全都暴露无遗。
我认识个纽约大学的学长,转了三次学还没毕业。每次转校都要被砍掉30%的学分,七年时间里换了三个州,现在I-20都快到期了。他苦笑着说自己把美国东西海岸的社区大学都读遍了,还是凑不够毕业要求的学分。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中介给我出了个主意——直接申请硕士。虽然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但实际操作下来发现确实可行。我用现有的成绩单申请了东北大学的计算机硕士项目,把专业方向从纯编程转成了偏管理的MIS方向。虽然要多花二十万,但相比起再读三年本科,这个方案至少能让父母看到毕业的希望。
上个月收到东北大学offer那天,我妈在电话里沉默了好久,最后只说了一句:"总比拿不到学位强。"我现在每天逼着自己补基础,把网课期间落下的算法、数据结构重新啃一遍。有时候凌晨改代码改到想砸电脑,就会想起当初在UCSD收到劝退邮件时的那种窒息感。
每学期开学前查好教授的挂科率和课程评价
专业课如果连续两门拿C,立刻找学术顾问求助
挂科超过三门可以考虑申请医疗休学(Medical Leave)
收到劝退通知后72小时内必须提交申诉信
大四阶段挂科优先考虑申硕,不要和本科死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