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慧心童伴 | 幼小衔接只是大班的事儿?这些好习惯更要从小养成
gaoyuan_2411 2020-09-13

小学面试难/不会写字不会算数/学习习惯差/不适应小学和幼儿园的差异,都是孩子们进入小学会碰到的普遍问题......

同样,进入小学后,孩子出现的各种适应性困难,想要去纠正引导也很不容易,因为上述这些问题的根源都在于幼儿发展的关键期没有做好引导。

也有很多家长认为幼小衔接对孩子过渡到小学很有必要,但总觉得那也是大班之后的事情了,可实际上幼小衔接,从小班就开始了。

那究竟幼小衔接,大、中、小班的孩子为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家长和孩子又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大班家长怎么做

对于即将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幼儿来说,这是他们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们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

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活动改变为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因此,幼儿入学前一定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准备。

1)对小学生活感兴趣

爸爸妈妈在家和孩子们多聊聊关于小学的事,了解孩子们心中对小学的向往。同时和孩子谈一谈自己对上小学的困惑及担心,帮助孩子收集一些资料来解决疑惑。

2)和哥哥姐姐聊一聊

虽然出不了门,但是我们可以和上小学的哥哥姐姐视频聊天,采访一下哥哥妹妹们,向他们问一些关于小学各个方面的问题也是了解小学生活不错的方式哦!

3)查阅小学的各种设施及环境

爸爸妈妈可以上网或带着小宝贝们参观一些小学的照片,参观结束后,更可以用画笔记录下你心目中的小学!

4)像小学生一样安排作息时间

幼儿园的时间和小学的时间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除了在幼儿园老师会增加上课时间之外,家长在家也要做好工作。

和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小学生作息,尝试按照小学作息生活、学习;缩短孩子午睡时间。

参考作息时间表

5)重视培养孩子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自理能力和习惯

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要求孩子爱护和整理书包、课本、画册、文具和玩具。

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他工具,会削铅笔,并能制作简单的玩具等。


小中班家长如何培养

整个幼儿园阶段,其实都在为了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做准备,只是大班的幼小衔接工作尤为重要!但是小中班的幼小衔接也不可忽视哦!

1)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由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幼儿园主要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学习。进入小学,老师会按照不同学科进行授课学习,一节课要持续40分钟左右。孩子们的倾听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所以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良好的倾听习惯。

比如,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不能边听边玩,讲的过程中随时提问孩子问题,这样不但锻炼了孩子的倾听能力,还提升了他的表达力,想象力和记忆力。有了良好的习惯孩子一定会越来越好,后劲十足。

2)家长多与老师沟通、交流

幼儿园期间家长要多关心孩子在幼儿园的状态,和老师经常面对面进行沟通交流。和老师沟通能让老师能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同时我们也可以从老师那里了解孩子的情况,获取更多更好的教育方法和理念。

3)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专注力

幼儿园里,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玩游戏、做手工、给他们讲故事。其实都是在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由于自制力不佳,并不能很快适应小学相对严肃冗长的课堂。

所以,家长对他们专注力的提前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比如在孩子放学后,和他约定好一个具体的时间段。一起拼图、画画、做手工等除掉身边的分心物,撇开嘈杂的空间,成为一段爸爸妈妈陪伴的亲子时光。

顺其自然地他便可以安静下来,集中精神像个小学生那样认真学习、专注做一件事情了。

所以,所谓的幼小衔接,并不是知识的学习与储备,而是学习能力的养成,而很多学习能力的养成,都是在幼儿园时期学到的。

而家长在照顾好孩子心理落差的同时,帮助孩子在各方面实现良好的过渡,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幼”“小”衔接。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