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高考,越来越多的人为高考生们加油打气,近日一条北大数学老师的视频更是爆红网络。
视频中的他,自我介绍是:北京大学数学系10级本科生、14级研究生,高中数学联赛山东省冠军,拿到过数学奥林匹克金牌,也因此保送北大。
短短几个tittle,就足够让普通人佩服地五体投地,然而很多人却只关注他的外表,甚至遭受莫明攻击……
颜值和内在一直是我们讨论的热点,而现实里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外貌协会」成员。但不可否认,颜值高的人确实在人际交往中会占有小小的优势。
可是,颜值再高的人,人品低下又有什么用呢?请告诉你的孩子,内在修养比外在更重要。
01
比外表更美好的,是骨子里的修养
修养是一个人骨子散发出来的最佳魅力,它比人的外表更迷人。有修养的人,也必然是一个有内涵的人,有风度的人,有气质的人,有教养的人。
顶着“韦神”的光环,韦东奕经常在各种传言中被妖魔化。
说他“孤傲自大、不喜欢和人交流、一个月才洗一次澡、每个月固定的日子换衣服”等等,但传言毕竟只是传言,真实的韦东奕并非如此。
看上去孤傲的他,实际上是思维方式和高度跟普通人完全不在一个层面,是“对数学以外的其他东西都不在意”——
他可以每天十二个小时研究数学还乐此不疲,且在作业中,一丝不苟地写清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用到的定理。“韦东奕这个人真的没有什么不正常的,除了他的数学太强了。”
韦东奕不善言辞,但十分谦虚低调。每当听到别人夸赞他时,他常说“没有啦”“不是这样的”,表扬他人“你也很厉害”“真有水平”;
当同学们拿着题目去问他时,他也总是乐于助人解惑——即便是别人两三天都解不出来的题目,他只需要读一遍题就能把答案脱口而出,也还是会耐心地解答。
生活中的他,真实而可爱。为了节省资源保护环境,可以做到循环使用1.5L的矿泉水瓶。
他喜欢听着收音机去各个寝室闲逛,喜欢把同学的书都扫荡一遍完看看有没有自己感兴趣的书才离开,玩狼人杀时,因为正直善良,永远学不会撒谎……
托尔斯泰曾说,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可见,人的内在修养、人的教养,比外貌更能展现自我。
娱乐圈中,黄渤是公认的高情商,黄渤出道之初,很多人攻击黄渤外貌,黄渤却自黑说:“一开始长得还蛮婉约的,后来就开始抽象了。”
2013年的台湾金马奖,黄渤作为嘉宾主持,让我们见识了什么叫情商远远弥补了他在外貌上的不足。
先是同为颁奖主持人的郑裕玲一开场,便打量起黄渤:“今天晚上你穿的是睡衣吧?”
这样的“戏谑”并不高明,黄渤则机智回应:“这五年我一直在金马奖,我已经把金马奖变得像家一样,回到家里一定要穿得舒服一点对不对?”
巧妙化解后,主持人蔡康永却“神补刀”,“黄渤,这是我家不是你家。”(这边黄渤想表达“两岸一家亲”,那厢蔡康永却想“划清界限”,以示“主权”)
面对这种不乏“火药味”的“挑衅”,台下的嘉宾都变得无比尴尬。黄渤没有怫然作色,而是谈笑风生间反呛回去:
“谢谢,其实刚才我看到你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还有一匹马陪你。这么久了,只看到人骑马,还没看到马骑人!”
在插科打诨中,回击得有理,有力,有节!既未输阵,又保全了双方的体面。
与闫妮合作《斗牛》,闫妮说“我之前都和帅哥合作,跟你演夫妻,我要走向丑星行列了。”黄渤却说:“跟你演,我觉得我要走向帅哥的行列了”。
不得不说黄渤的现场反应能力真的很强。
所谓情商高,不仅仅体现在语言和技巧上,更体现在内涵和修养上。
网友们也纷纷评价黄渤:
帅且机智,谦逊又讨好;
用智商把颜值拉回来,并甩出好几条街……;
情商是真的高,我唯一的一个不看颜值的男神。
所以,请告诉孩子,一个人的相貌是天生的,成功与否与长相无关,一个人外貌的美丑不能代表什么,他的内在是更重要的。
因为再年轻的容颜,都会有老去的一天,取代你的,是更年轻的容颜。只有内在的能力和气质是不会随着岁月流逝的。
靠外表只能赢一时,靠内在才能赢一世。
02
精神长相,才是一个人的顶级魅力
心理学教授赛德兹说:人就如同陶器一样,儿童时期就好比制造陶瓷器的粘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它就会成为什么样的雏形。
父母才是影响孩子一生最大的人。
父母的认知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是不是只是单纯的“外貌至上”。
新京报早前曾随机采访路人对外貌的看法,有不少00后表达了“外貌至上”的观点:
“如果外在不美的话,谁会去关注内在呢?”
“如果长得好看,去找工作的话别人就爱挑你,如果不好看,别人对你可能会有成见。”
“反正漂亮就可以了。”
甚至一位受采访的妈妈表示,孩子的身材颜值都特别重要,对她的人生有决定性作用。所以她想在女儿上初中前,带她去割双眼皮。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外貌不如人,以后在就业、婚恋市场上就会吃亏。有些家长甚至早早利用起暑假时间带孩子去整容。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甚至将孩子的外貌,也作为了走向人生成功路上的重要条件,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在外貌上输给别人。
“长得好看,就会得到更多优待”、“美丽是一种早期投资,要趁早”、家长认为这样是对孩子好,殊不知这样的想法正在摧毁自己的孩子。
在《奇葩说》中有一期关于整容的讨论,姜思达说:你可以一天整成一个范冰冰,但不能一天读成一个林徽因。
的确,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外表的美丽可以复制,而内在文化素养并不是人人都能轻易拥有的。
请你务必明白并告诉孩子,容颜总有老去的一天,比起容貌变化给自己带来的愉悦,更重要的是能从内心获得永久的力量——笃定的内心和美好的教养。
美,从来不应该被单一地定义,我们对美的标准应该更加地健康、多元化。
比外貌更重要的,是你的精神长相。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你读过的书会揉进了你的谈吐里,在胸襟内,在气质中,阅读对于精神长相是最好的化妆品。
韦东奕平时不善言辞,大多数时间都是沉浸在自己的数学世界里,也因为他心无旁骛,几乎把全部精心都投入到数学研究上,所以对吃食、着装打扮并不上心。
精神长相,是一种看不到的能力,这个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的精神力量。
居里夫人有一句名言:“17岁时你不漂亮,可以怪罪于母亲没有遗传好的容貌;但是30岁了依然不漂亮,就只能责怪自己,因为在那么漫长的日子里,你没有往生命里注入新的东西。”
的确,精神长相,是一个人最好的名片,它决定着别人对你的印象。
或许,你没有倾国倾城的貌,但只要精神长相足够好,久而久之,心底里的明媚与学识,也能滋养出旷日持久的赏心悦目。
一个人真正的资本,不是美貌,也不是金钱,而是不会随着岁月变迁而消失的“精神长相”。
03
正确引导孩子对“美”的追求
人生,从来都不该是一场外貌战争这么简单决定的。如果真的想要孩子不被外貌所左右,父母就需要拥有足够的远见和正确的认知。
与其追求孩子外貌上的出众,不如想办法塑造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们正处在求知的黄金时期,父母应该让孩子们明白内在美、心灵美才是真的美。
首先,告诉孩子真正的美是什么。
外貌对于一个人来说,的确很重要,这点我们无法否认。但是利用合适的手段去追求美,也是我们应当不断学习的技能。
家长需要纠正孩子长的好看才是美的想法,告诉孩子变美不只有整容这一条路。
多读书,你读过的书都藏在气质里;多健身,会帮我们打造出健康美和形体美,这种自信美丽往往不是通过改变自己外貌就能得到的。
其次,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每一个孩子都是宝藏,需要我们用心去发掘他的闪光点。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作为家长要多多鼓励孩子、帮助孩子认清自己的优点以及不足。
鼓励孩子多多探索自己的兴趣,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各种能力,发现自己的美丽之处,让孩子明白:人生有很多可能,不是美貌才是唯一的人生出路。
最后,鼓励孩子善于发现美
我们经常听到说,人们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那具体该怎么做呢?可以在闲暇的时候多带孩子出去走一走,让孩子感受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对美的看法,体会不同的审美差异。
比如西方国家的女性以黑为美,而中国人则认为一白遮百丑;在西方国家鹅蛋脸被认为是完美脸型,中国却流行瓜子脸。其实美并不只有一个单一的标准,它也可以是多元的。
还可以带孩子去看看画展、陪孩子去图书馆看书,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观,这样孩子就不会轻易被歪曲的审美观带偏。
“美丽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虽然生活中总免不了“颜值控”,但是最后的成功不一定只属于颜值。
不要让孩子在“外貌协会”中感到盲目迷失,让孩子学会坦然接受自己,才是我们想给孩子带来的最美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