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有的已经发芽吐叶的树桩盆景不久又会枯萎死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盆土过湿
春天,气温逐渐上升,正是萌发新叶、新根的时候。这时如果盆土过湿,持续处于饱和状态,根系就会因缺少氧气而腐烂死亡。特别是新上盆的桩坯,因此,在春天,盆土以偏干为好。
2、叶表湿度不够
春季易发生枯梢,严重的还会引起植株枯死。为防止春天生枯梢,可向叶面喷些水,以保证植物叶表的一定湿度,并同时注意使盆土保持适当的湿度。
3、天气不稳定
春天不要急于将盆景搬到温室外,而一定要等气温稳定后再将桩景移到室外。
4、急于施肥
春天,刚刚萌发的新根,特别是刚上盆的桩坯,还不能正常地吸收水肥。如果这时施肥,不但所施用的肥不能被植株吸收利用,还会将嫩根烧死。因此,春天不要急于施肥。
5、急于晒阳光
春天,树桩萌芽消耗的是树桩自身的水分和养料,一旦放于阳光下,就加快了蒸腾作用,极易引起树体失水。因此,新上盆的桩坯一定要放在阴凉通风处养护,直到树木生长彻底恢复后,方可逐步移到阳光下。
6、移动盆景盆过多
植物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如果光照紊乱,就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此桩坯不宜经常移动或变换方向。
7、病虫危害
春季,气温回升很快,加上空气湿度大,极易引发病虫害。如不及时防治,就会给树桩盆景造成严重恶果,甚至死亡。因此要注意防治病虫害。
春天,一定要考虑桩坯的各方面特点,对其进行合理的养护管理,方可保证桩景的旺盛生长。
了解树桩盆景春季会枯萎死亡的原因后,要积极地进行预防,措施有:
培养土一定要生土,细菌少。
种时根底下泥土一定要夯实。
大的桩挖来应放在室内收桨几天,观察一下截面有无桨水溢出,如溢出用油漆刷一下。凡截面要溢桨的树种栽种一星期内绝对不能浇水。
适量浇水
对于一般树桩盆景来说,浇水的原则是:不干不浇,浇则浇透。在树桩盆景培育过程中,浇水过量的初步症状是:幼叶变为淡黄色,老叶变化不大或颜色变暗。当出现这种症状后要适当减少浇水量和浇水次数,并松土一次,症状严重的要重新换土。对长期处于干旱状态的植株,要加大浇水量,有时可将整盆花木放入装满水的桶中,让其浸一段时间,使盆土浸透。同时向花木叶面喷水,确保水分供求平衡。轻度干旱的症状表现为:先是老叶发黄,并逐渐向新叶发展。
合理施肥
树桩盆景的施肥原则:薄肥勤施,即每次施肥的量要少,施肥的次数要多。为了满足树桩盆景对养分的需求,必要时可配制0.5%的尿素液肥或0.25%的磷酸二氢钾液肥进行叶面施肥。施肥过量或施肥浓度过高,均会引起肥害。轻度肥害的症状表现为:老叶逐渐枯黄脱落,新叶则肥厚有光泽。
及时出棚
所有的树桩盆景都不要过早搬出棚外,应待天气状况稳定后再搬出。特别是对新上盆的树桩盆景更不要过早搬出棚外放在阳光下照射,而要放在棚内或阴凉通风处养护一段时间(一般到4月中旬以后),待其生长稳定后,方可逐步移到太阳光下。
盆土配制适当
在盆土配制过程中既要考虑其肥力状况,更要考虑它的ph值,看它是否符合所种树桩盆景的生物学特性。对ph值不符合要求的,要快速按要求配制新土。
有效防治病虫害
防治介壳虫和蚜虫:用40%氧化乐果1000至2000倍或其它杀虫剂喷杀。
防治金龟子:用黑光灯诱杀成虫、人工捕杀成虫和用杀虫剂。
防治立枯病:将病株集中烧毁,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灌根。
1、干死(叶及枝条缺水)。这是主要的死因。新手死在下山桩为多,老手多死在熟桩。新手一开始栽桩往往露得太多,一上来就悬根露爪,不注意保湿。
2、涝死(根部水太多)。
3、闷死(根部不透气)。2和3很多时候是孪生兄弟,泥土不透气,要保湿浇水又多,不涝死闷死才怪。
4、肥死(泥土太肥或浇了浓肥)。栽下山桩选用泥土要瘦点的,尽量和山野的泥土一样,切忌肥土,更不能加肥。
5、酸碱失衡(泥土的酸碱度不合桩桩的要求)。泥土的酸碱度要适合植物的要求,喜欢中性的,微酸性的,还是微碱性的要搞清楚。
6、热死。采用套袋法和用塑料布直接包扎法时,如不注意遮荫,太阳直晒,桩桩就容易热死。
7、旱死(根部缺水)。
8、冻死。有冰冻的地方,栽生桩熟桩都要搞好防冻措施。
9、营养耗尽死。采用套袋法时,如气温上升快,而桩桩又是发芽快,生根慢的品种(如金弹子、杜鹃),那么有可能由于枝条长得快,当耗尽了桩桩本身的营养后,根还没有长出(或长好),营养耗尽,不死才怪。
10、病害。病害较多,我觉得危害大的一是蘑菇类菌体,二是白绢菌。
11、虫及小动物危害。这也较多。我觉得主要危害一是蜗牛和蜗虫啃食刚发的芽。二是蚂蚁(含白蚂蚁)蛀食桩体。
下山桩上盆后根部极易染上细菌,主要原因就是土壤湿.湿.湿.湿.湿。
1、湿的土壤容易繁殖细菌;2、缺氧、不透气。再三提醒初学者不浇水、或少浇.少浇.再少浇,没有叶子不需水。
【请有兴趣的盆友补充下山桩栽死的各种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