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2019十一冀晋豫畅游太行
y2k的杂货铺 2019-10-10

八月份杭州和南京两个小分队开始讨论十一去哪里,综合了性价比之后,选了一个高铁就能去、票价也不贵、又不算很远的城市作为起点——石家庄。朋友知道每个假期我都会出城,得知目的地是石家庄后无不惊讶“石家庄有什么好玩的”,我笑而不语。

九月二号开始抢票,利用了各种方法,很不幸的都没抢到票,过了几天,大家去程的票总算是定了下来;杭州一行四人坐高铁一等座,南京一行四人高铁一等座票到济南然后等待一个多小时后转高铁二等座到石家庄;这趟出行总算是成行了;只是归程的票迟迟没定下来。(末了,10月7日,杭州四人深夜飞机归杭,南京二人清晨高铁去京,另一人高铁二等座至德州然后持“北京-南京”高铁二等座票回宁,我持石家庄出发一站高铁商务座票然后上车补票回宁;都算折腾……)

既出行已定,大家开始集思广益定行程,我形容自己只是个司机,只需跟着别人走。我知道开始制定了两套方案,但最后却是跟着心情走,两套方案都没有执行,我认为结局是完美的。

下面是最后的行程:

Day1:宁杭-石家庄-赵县-石家庄

宁杭分别4人下午两点多在石家庄站集合,租到了车,换成了宝沃SUV新车,只跑了2300公里,支持自助取还车;切记支持自助取还的车还车前一定要将油加到很满,因为是油箱自动识别的……

驱车后直接驱车赵县,柏林禅寺(国保[5],免费,16点关门),有停车场在西边路上,需要走一段路才能到,我们基本是飞奔的,占地很大,分为好几个院,我们逛到最后万佛楼开放时间已到,没能进去参观。

柏林禅寺始建于汉献帝建安年间(196-220年),全寺占地80亩。古称观音院,南宋为永安院,金代名柏林禅院,自元代起即称柏林禅寺。现任住持为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明海大和尚。

离开柏林寺塔,前往赵州桥,路上在一个转盘的中间,转了好几圈,因为中间有一座陀罗尼经幢(国保[1],免费)。

开车没多久就到了赵州桥(国保[1],门票40,18点关门)。下了车,大街上都是原汁机榨雪梨汁的,10元一杯,当地的雪梨一看就很好吃,果然水多且甜;而且第一次看见卖雪梨干的,很好吃,买了一袋。

赵州桥(Zhaozhou Bridge),又称安济桥,俗称大石桥,是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境内一座跨洨河的石拱桥,由隋朝匠师李春建造,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久远、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单孔坦弧敞肩石拱桥。赵州桥始建于隋开皇十五年至隋大业元年(公元595年—605年)。

赵州桥小学课本就有介绍,赞誉国际,但初见时只感觉一座平淡无奇的石拱桥,蹭了导游的介绍,发现里面的设计很是丰富精巧。虽然上面装饰部分很多都换掉了,但是桥的主体部分还有相当多石头还是最初的材料。

离开赵州桥,回到石家庄吃饭睡觉。

Day2:石家庄-正定-井陉

正定是个好地方!在去之前,就有朋友跟我说一定要去正定,当时也没想到正定离石家庄这么近,简直就是连在一起,于是不需要开多久就到了。从南门进城,通过城墙,感觉车很多、人很多、维持秩序的警察很多、停车场很大且很多、洒水车很多、扫地的人很多。进了门,广惠寺对面就是很大的停车场。

第一站:广惠寺华塔(国保[1],免费),很有特点,华通花,确实像多盛开的莲花,第三层“其上通饰佛像及各种动物形象,排列密集,错落有致,富于变幻”。由于城中建筑大多只有两三层,登上华塔(登塔15元)便清晰可遥望到城中其余三塔。

广惠寺华塔,又称“多宝塔”,寺院始建于唐贞元年间(785~804年),但塔的建造要晚至金代,是中国砖塔中造型最为特异,装饰最为富丽的塔。 据文献记载,塔于唐,金大定及明清两代多次重修,过去学者多认为这种结构的塔在唐塔中未见,应为金代重修寺庙时所建。但从整个结构和遗存来看,除了塔顶为金元重修外,1~3层虽经后代修葺,但基本构件和造型做法应该是唐代贞观初年的遗构华塔高40.5米,为三层八角形楼阁式华塔。

第二站:隆兴寺(国保[1],门票50)。离开华塔,本打算步行至其余三塔,在华塔东侧看到了整整齐齐的电瓶车,本想若是可以买日票就坐,却得知令人惊喜的答复——凭门票免费乘坐,顿时对这座城的好感倍增。最后我们决定坐电瓶车到终点——隆兴寺,然后往回游览。电瓶车上看见很多洒水车,有些清洁马路面,有些清洁两边行人道,有些对着天喷清洁空气,使正定这座城干净整洁。

隆兴寺,别名大佛寺,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城东门里街,原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燕慕容熙的龙腾苑,公元586年(隋文帝开皇六年)在苑内改建寺院,时称龙藏寺,唐朝改为龙兴寺,清朝改为隆兴寺;是中国国内保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寺院占地面积82500平方米,大小殿宇十余座,分布在南北中轴线及其两侧,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是研究宋代佛教寺院建筑布局的重要实例。

隆兴寺50元的门票吓了我一跳,但真正逛下来感觉这座寺真不小,而且宝贝很多:

  • 摩尼殿,始建于公元1052年(宋仁宗皇祐四年),总面积为1400平方米。大殿结构属抬梁式木结构,平面呈十字形。殿内的粱架结构均与宋《营造法式》相符,大木八架椽屋,前后乳栿四柱结构形式,重檐歇山屋顶,绿琉璃瓦覆顶。与一般重檐建筑不同处是把外墙砌到副阶檐下,另在副阶四面正中各加一座山面向外的歇山顶抱厦,宋代称“龟头屋”。

  • 摩尼殿东西两侧及大殿四周,除内槽东、西扇面墙内壁的“十二圆觉菩萨”和“八大菩萨”为清代绘制外,其余皆绘有明代成化年间所绘的壁画,四抱厦绘有佛教天神“二十四尊天”;檐墙内壁采用“分幅兼通景”的布局,描绘了释迦牟尼降生、出家、苦行、成道、涅槃整个过程。内槽东西扇面墙外壁分别绘“西方胜景”和“东方净琉璃世界”,画面长9.36米,高7米,构图宏伟。保存较好的“西方胜景”,以西方三圣一弥陀、观音、大势至为中心绘佛、菩萨、罗汉、乐伎、圣众400余身。

  • 摩尼殿北门出来,有一架小巧的木制牌坊,甬道两侧各有一株寿龄一千六百余年的槐树,一为龙槐,一为凤槐。

  • 大悲阁内矗立着一尊高大的铜铸大菩萨,称“大悲菩萨”,又称“千手千眼观音”,高19.2米,立于2.2米高的须弥石台上,是中国保存最好、最高的铜铸观音菩萨像。

  • 转轮藏阁(藏经楼)始建于北宋,梁架结构十分特殊,楼阁下层由于转轮藏的安置,柱网布局突破了常规,采用了移柱造的做法,而檐柱则采用了插柱造法,这在中国古建筑中极为罕见。阁内的木制转轮藏是一个能够转动的大书架,直径7米,整体分为藏座、藏身、藏顶三部分,中间设一根10.8米的木轴上下贯穿。整个转轮藏的重量由底部藏针承受。转轮藏建造于北宋,是我国现存时代最早,体量较大的一个。

  • 慈氏阁内采用永定柱造和减柱造的做法,是其建筑结构上的特点。特别是檐墙一周的柱子均采用永定柱造的做法,是中国国内保存宋代建筑中的孤例。阁内二米高的须弥座上,立有一木雕像,高七米,为弥勒佛形象,或称“慈氏菩萨”,是宋代遗物。

我们从头到尾逛完一遍后还依依不舍地走回头再看一遍摩尼殿。

第三站:开元寺(钟楼国保[3],门票10)。

开元寺,原名净观寺,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隋开皇十年(591)改名解慧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奉诏改今名。开元寺钟楼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阁式建筑,平面呈正方形。其大木结构、柱网、斗拱都展示了唐代建筑艺术风格。甚至上层木构件还有相当部分保持了唐代原貌。这是河北省现存年代最早的一座木结构钟楼,也是北方时代较早的一座。须弥塔,又称雁塔,坐落于钟楼西侧。塔身建在高约1.5米的正方形砖砌台基上,塔平面为正方形,密檐九级,举高39.5米。安置在开元寺里的这座赑屃据说是国内最大的一只,鼻孔象猪,昂着脑袋,形象笨拙而可爱。

第四站:天宁寺凌霄塔(国保[3],免费)。离开开元寺在附近先吃了午饭,然后步行至天宁寺。

天宁寺和凌霄塔同时建于唐懿宗威通年间(公元860—874中)。当时寺院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牌坊、重门、天王殿、前殿、后殿、凌霄塔等主要建筑自南而北依次排列。暮鼓晨钟,香火鼎盛。民国初年,寺院屡遭厄难,殿堂一一毁坏,主要建筑独存凌霄塔。 凌霄塔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九层楼阁式塔,平面呈八角形,高41米,矗立于八角形台基之上。

第五站:荣国府,又浪费钱又浪费时间的景点,人还狂多,就是根据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所描绘的“荣国府”设计和建造的,1987年版“红楼梦”的拍摄地。

第六站:临济寺澄灵塔(国保[5],免费),

临济寺澄灵塔,俗称青塔、衣钵塔,始建于唐咸通八年(867年),是为收藏临济宗开创人义玄禅师的衣钵而修建的,是一座砖砌八角九级密檐式实心塔。

离开最后一塔,慢慢往回走,有些同伴上了城墙,城墙还是很恢宏的,值得一上。我们离开时已经下午五点多了,此时大批游客才驱车前来,听说这里的夜景很好看,有时间可以停留。

离开正定,前往井陉,途中开始进入太行山脉。井陉很小,我们住在边上,就在宾馆楼下吃了晚饭。

Day3:井陉-大梁江村-天宁寺双塔-石马寺-长治

第一站:井陉附近的秦皇古驿道(国保[6],门票25),进了门需要往山上走一段路才能看到古迹,可以清晰的在路面上看到古时车轮碾压而成的一尺多深的车辙印记,这是“车同轨,书同文”的唯一历史见证。

秦皇古道是连接京、冀、晋、陕、川的交通要道,史称“冀晋通衢”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世界文化遗产协调官员亨利·克利尔考察这里后说,“这里的古道比罗马古道至少早100年”,深及尺余的历历车辙显示出当年这里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保存完好的清驿铺为研究中国古代邮驿史提供了重要物证。

第二站:其他伙伴提出的大梁江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5],门票15)。去大梁江村途中几个古村,车很多,游人很多,路都堵了一段,相对大梁江村有很大停车场,并没有造成拥堵,游人也不少,一个很有特色的古村,错落有致,很有层次感。

大梁江村,位于河北省井陉县西部,因其隐藏在群山环抱之中,古风古貌得以完整保存下来。这里有一处完整的明清建筑群,房屋建筑以石头作为主要材料,木质门窗,碧瓦青砖,斗拱飞檐,气势宏伟,向人们展示着一代晋商曾经的辉煌。有人称之为河北的“乔家大院”。

第三站:天宁寺双塔(国保[7],免费).离开井陉,一路向西,进入山西境内。

在山西省平定县城东南方高高的土垣上,耸立着一对千年古塔,因这里原有一座天宁古寺而称为天宁寺双塔。塔高21米,两塔相距30余米,两塔东西相向,东塔为实心塔,西塔为空心塔。塔身共有四层,每层带有平座,塔身上雕有门窗斗拱飞檐,是典型的宋代风格。西塔至今已有足足1011岁了,西塔地宫惊现数万颗佛舍利,成为我国有史以来发现舍利子最多的一座古塔。

第四站:石马寺石窟(国保[7],门票40),分南北两区,遥遥相望,最大的特点是寺庙和石窟融为一体。

石马寺位于昔阳县城西南12公里,距大寨旅游风景区8公里,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石窟造像与寺庙殿堂融为一体的宗教建筑群。石马寺石窟始创于北魏永熙三年(公元534年),距今已有1470年的历史。现存石窟3个,佛龛178个摩崖造像1500多尊,雕刻艺术之精美,造像内容之丰富,与云岗石窟、龙门石窟相比也不逊色,被誉为我国石窟艺术的“小家碧玉”。

游览完已经六点,天已渐黑,距离目的地长治也比较远,到长治已经九点了,找了一家烤肉,吃完都十点多了。天气也明显凉快了不少。

Day4:长治-平顺-长治

早上起来凉了好多,夜里下过雨,天气预报说降温10度,我们都把最厚的衣服穿上了。

长治其实城里也有很多国保,但是有两个寺十一期间要防火检查不开放;观音堂在装修,不开放;十一点到长治博物馆被告知午休关闭,下午三点半才开;无语了,游览体验差到了极点。

于是上午只逛了上党门(国保[6],免费),就一个普普通通的门,也不允许上去参观。

上党门是隋代上党郡署的大门。上党门始建于隋开皇年间。唐玄宗李隆基任潞州别驾时,在衙署内大兴土木,增建飞龙宫、德风亭。最盛时亭堂楼宫有280余间。金元之际毁于兵火。明洪武三年(1370)重建上党门门庭,后又增建钟鼓楼。弘治三年(1490)重修。1932年再次重修。

接着想参观博物馆无果后就直接驱车去平顺,平顺的国保很多,但是路都不是很好走,而且天气又下小雨。

平顺第一站:原起寺(国保[5],门票待定)。门票没有明码标价,在寺门口上一个电话,一个小孩来开门,我们一共给了60。我们悠闲地逛,只是面积不大,很快就看完,我们放飞了无人机,录了一段,还是挺震撼的。

原起寺在潞城市东北22公里的凤凰山下,滔滔漳河水依山而去。漳河上有一座22孔大石桥,叫辛安桥。桥西紧靠着一处80多米高的土崖,崖上有—个人工修筑的10米多高的石砌土台。台上是一座占地1200平方米的古寺。寺的名字叫原起寺。原起寺始建于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后经历代维修、扩建,成为唐宋两代混合结构,保护的比较完好。

离开原起寺,肚子饿了,正好门口一档炒凉皮,大家都来了一碗,在档口里碰到了其他一辆自驾车,聊了起来,还合照了一张,他们看见我们“年轻人”热爱建筑热爱历史感到很兴奋,我觉得像我们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平顺第二站:大云院(国保[],门票20)。开始滴滴答答下起了雨,不知怎的卖票的一位阿姨就给我们详详细细的介绍了大云院的特点,包括地理位置、建筑和壁画,还帮我们拍照。现在想想当时是不是应该给点导游费,但当时下着雨,心思也乱了。大云院背靠就做山丘,风水极好,可惜大雾看不清。

大云院在山西平顺县城西北23公里龙耳山中。创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年),初名仙岩院。天福五年建大佛殿,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建寺外七宝塔,至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已有殿堂一百余间。大云院是山西保存下来的三座五代木构建筑中的其中一个。从高处俯瞰,龙耳山的九条支脉好象九条巨龙从三面环抱而来,形成一个半封闭的圆环,圆环的正中有一座小山丘仿佛一颗硕大的宝珠,大云院就座落在这颗“宝珠”下,因而古代的文人墨客把这里美称为“九龙戏珠大云院”。

大佛殿,本名弥陀殿,五代后晋天福五年(940)建。殿内斗、枋、替木等构件上还保存有一部分五代彩绘,是中国古建筑中稀有之例。后面画“西方净土变”,云气缭绕,菩萨、天王、侍从等参插其中,上部天宫楼阁悬空。各像面相圆润,肌肉丰盈,乐舞伎广袖长裙,姿态柔丽俊美,唐代画风犹存,是中国现存寺观中惟一的五代壁画遗作。

平顺第三站:天台庵(国保[3],门票待定)。从大云院去天台庵的途中有相当长一段正在修,恰逢下雨,地上都是烂泥,可以明显感觉到车在泥浆中滑动,我只敢时速降到20一下用一档慢慢通过,很害怕陷入泥浆中打滑。另一台车走过那段路都不敢再走一遍了。

到了门口打了电话,过了好几分钟才来,我们一共给了60元,后面来的两个游客好像一共收了40。这是中国仅存四座唐代木结构古建筑之一,上次山西游去过了两个,当时天台庵比较破败,正在修缮,这次去旁边已经是修葺一新,感觉比之前看的图片好多了。

天台庵位于平顺县王曲村中,总占地面积约450平方米。寺院坐北朝南,现存弥陀殿一座、唐碑一通,弥陀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六架椽,单檐歇山筒板瓦顶,是院内现存的唯一建筑。作为此次我省唯一入选的项目,天台庵的文物价值较高,其内部的弥陀殿年代公布为唐代,是我国仅存四座唐代木构建筑之一。进入殿内,这里没有一根柱子,四椽袱通达前后檐柱之处,结构简练,相交严实,没有繁杂装饰之感,而且使殿内的空间显得更大,这充分体现了唐代建筑的特点。

离开天台庵,本来打算去龙门寺(国保[4]),但考虑到天色已晚,还有刚才那一段提心吊胆的路,就放弃了。回到长治,趁着还没关门参观了博物馆。然后就吃饭回宾馆休息了。

Day5:长治-太行山大峡谷-安阳

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幸亏这一天天气变好了,不然去游览太行山大峡谷必定会是很差的体验,感谢天恩。

离开长治,走了一大段,再次进入太行山脉,风景一下子变得美好起来,这里的山已经有了秋色,叶子也黄了不少,再往太行山行驶,两边便是高耸的山,我们在峡谷里,那种壮观是只能亲自在现场才能体会。这一段山路都有区间测速,限速50,正好可以慢慢领略美好风光。

太行山大峡谷门票一日票驴妈妈90,任选四个景点中的三个,八泉峡是最大的一个,必去,由于我游玩比较慢,那天只去了八泉峡一个景点,抓紧点可以多去一个青龙峡。游玩八泉峡只有一种体验好的游玩方式——购买交通票(驴妈妈170),包含摆渡车-船-缆车-电梯-摆渡车,真的海陆空都有了,因为景区很大,不坐船根本过不去,不坐缆车根本没办法回去,不坐电梯倒是可以爬下来。另外,如果不走寻常路反方向,有一段路将会一直往上爬,对体力是很大体验。

虽然不便宜,但是体验还是不错的,风景还是很美的。

电梯也没有想象中的可怕,不过瘾。离开景区,继续往东行驶,路过青龙峡,风景还是挺特别的,就下车拍了几张照。

继续往东行驶,进入河南境内,最后到达安阳。

Day6:安阳-响堂山-石家庄

这天的天气又变得不好了,又下起了雨。

早上参观了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国保[1],门票65),我们请了个导游(120元)给我们详尽的讲解,重点介绍了博物馆。现在我特别喜欢仿古的图案,仿古龙,仿古兽,云纹,回纹等等,当我看到古时的珍品,那些玉佩、青铜器上美丽的花纹深深吸引了我。

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是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地,甲骨文发祥地,宫殿区驰名中外,为世界文明古国中占有重要地位。50余座宫殿、宗庙遗址,宏伟壮观,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青铜器,玉石器等珍贵文物。据考古专家评价,殷墟“发掘着一个典型的奴隶社会”。殷商文化具有“都市、文字和青铜器三个要素”,“是一个灿烂的中国文明”。

殷墟车马坑——中国古代最早的车马实物和道路遗迹。

殷墟甲骨文——中国汉字的鼻祖殷墟甲骨文是殷王朝占卜的记录,是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的成熟的文字。被称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档案库”。现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

殷墟青铜器——中国古代青铜冶铸业的巅峰。司母戊大方鼎——世界青铜器之最。

妇好墓位于丙组基址西南,是1928年以来殷墟宫殿宗庙区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也是殷墟科学发掘以来发现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该墓南北长5.6米,东西宽4米,深7.5米。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辞称为“母辛宗”的享堂。

离开殷墟,然后就去了邯郸,吃过午饭,去响堂山石窟(国保[1],门票60)。响堂山是河北省现已发现的最大的石窟,分南北两区,距离15公里,北响堂山规模较大。进门不远就是今废颓之常乐寺,伴随下雨天,很有感觉。然后爬上山,就可以看到石窟。

北响堂石窟开凿于鼓山西麓天宫峰山腰处,坐东朝西,现存八窟。其中以北齐时代开凿的三窟,即俗称的南洞、中洞和北洞最为重要。

北洞俗称大佛洞,是响堂山最宏伟的洞窟,为中心方柱式塔形窟,中心方柱三面开龛造像。正龛内的主佛像高达3.5米,为响堂山石窟中最大尊。中心柱 正面主尊头像后部为火焰及忍冬纹舟型背光,并有七龙穿游其间。洞窟内四壁刻塔形列龛,洞室前壁刻有“帝后礼佛图”。 整个洞窟的设计很别致,正面的上部凿空,用来采光,所以,洞窟虽大,但不觉得昏暗,洞窟后部及中心塔柱后面比较暗,更有庄严神秘之感。

北响堂的中洞又名释迦洞,形制布局装饰等与大佛洞相近,只是在规模上远不如大佛洞。它的外立面雕刻保存完好,为开凿时大体原貌。在洞窟的门外两侧分别雕刻菩萨立像,在外面的两侧龛内又各雕天王像。门外的前廊处有八角形的檐柱,下部为狮子柱础。北响堂中洞雕像大多宽袍大袖,其衣着疏朗有致,简约又不失精美,深刻地影响了后世。

北响堂南洞又称刻经洞,因为此窟内外石壁上刻有佛经,其窟形与北洞中洞不同,内部设有中心塔柱,石窟主室正左右三壁各自开龛,为典型的殿堂式腐室,主室前有廊,玉门左右刻力士像。

离开常乐寺,沿着京港澳高速回到石家庄,由于接近黄金周尾声,大量回城的车,高速相当的拥堵。

Day7:石家庄-从哪来回哪去

这一天早上就有两个小伙伴提前的离开了队伍,剩下的6人悠闲地吃过早饭,退了房,去河北博物院参观。有小程序,做的挺好,里面有一个国宝条目,我就主要逛了二楼,大部分国宝都在二楼。

中午匆忙吃过午饭,就去火车站还车,进站,候车,商务座坐了20分钟,然后走廊里坐在行李箱上坐了剩下的4.5个小时,回到南京。

就这样,完成了这次冀晋豫三省的沿太行山国保探访之旅。虽然有两天的天气不尽满意,但总的来说还算是完美。期待下次与你们的再一次出行。

推荐文章
评论(2)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