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1728年中国历史大事件
暗香浮动 2020-12-02

戊申年 雍正六年

二月

廿一日,永顺土司受封。永顺宣慰司是湖广有名的大土司之一。湖广的土司边远省份大不相同,由于这里的经济发展要超过边远省份,因此,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土司地区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土司制度在这里已出现危机。土民们迫切要求改土归流,土司难以继续控制局面。特别是在大规模改土归流的情况下,湖广的土司绝大多数自动呈请改流,永顺宣慰司彭肇槐便是第一个呈请者。雍正五年十二月,彭肇槐在看到临近的桑植、保靖二土司的土民奔向官府要求改流的情况下,主动向桑植副将杨凯呈请自愿改土为流,并绘具本司舆图,册开土民一万九千八百六十一户,男女九万九千三百七十口。湖广总督迈柱得知此情,立即向雍正帝汇报。雍正帝批准永顺宣慰司改土归流,并表示:彭肇槐实愿改土为流,情辞忌切,不忍拒却,特沛殊恩,以示优眷。为了表彰彭肇槐的举动,雍正帝下令授其为参将,即于新设流官地方补用,并赐以拖沙喇哈番(汉名为云骑尉)之职,世袭罔替。再赏银一万两。听其在江西祖籍立产安插。

三月

初四日,擒拿刀正彦。刀正彦是云南车里宣慰司所辖之土目,盘踞茶山一带。他素与土司刀金宝不睦,久欲夺取车里宣慰司世职,终未得逞,遂于雍正五年四月煽动茶山一带的窝泥人打家劫舍,危害地方,企图嫁祸于刀金宝,乘机取而代之。云贵总督鄂尔泰闻讯,令普威营参将邱名扬等领兵千余人进剿,并檄知土司刀金宝协同擒拿不法之徒。刀金宝起初不知是刀正彦暗中作祟,接到命令后还委其前去与官军协商会剿事。不久,清军捉住一些窝泥人,其中有带头滋事的麻布朋等人。后,清军终于获悉真正的元凶乃刀正彦,于是下令捉拿,并攻打窝泥人聚集的攸乐地区。同地十一月,邱名扬大败窝泥人于攸乐,事态平息,但刀正彦却潜匿。清廷一面安抚百姓,一面严守各关卡,并行文老挝、缅甸等邻国,不许容留刀正彦。刀正彦及其随从在孟腊地方被清军擒拿归案。

五月

十八日,中俄双方代表在恰克图正式签字,称《恰克图条约》。雍正二年,叶卡捷琳娜一世派出谈判代表,以萨瓦·弗拉迪斯拉维奇(又译“萨瓦·务拉的思拉维赤”)伯爵为“特遣驻华全权大臣”,率领俄国使团赴中国谈判。俄使代表团包括熟悉中国的郎克及地理、植物、数学等方面的专家、医生、教士、军官等人,共有工作人员100人,护送兵士1500人。外交部给萨瓦的训令四十五条,商务部给他训令及秘密条款二十条。总括为四点:与中国缔结商约,如中国坚持要先解决边界问题,也应为了重要的商业利益而让步。与中国划分边界,应以俄方绘制的西伯利亚地图为依据,俄国不能放弃贝加尔区、乌丁斯克、色楞格斯克以及尼布楚等地,在东部《尼布楚条约》已划定额尔古纳河为边界,在西部不能同意中国提出的让他们在额尔齐斯河上建筑一个城市。此外,还不应把矿区、特别有价值的土地和战略地点让给中国。私逃者及非法逃离中国的人,有的已经送回和正安排送回。为传教士要求在北京的居住权利。雍正三年,俄国代表团从彼得堡出发,雍正四年进入中国并与清廷派来迎接的隆科多、四格会晤,然后又以祝贺雍正皇帝登极的名义赴北京,到达北京并停留六个月。清雍正帝派吏部尚书查弼纳、理藩院尚书特古忒和兵部侍郎图理琛等为代表,与俄使进行了三十多次会谈,就基本问题达成了协议。这就是第一阶段的谈判。北京谈判只是达成初步协议,商定了边界和贸易问题的一些原则。此后清廷以在北京同外国使节签约无先例,提出中俄谈判代表在色楞格斯克附近的布拉河畔进行第二阶段的会谈和签约。到此去的俄使为萨瓦,协助的人员有阔留赤甫、郎克和格拉儒诺甫;清朝派去的是郡王额驸策凌、内大臣伯四格及图理琛,此外原本还有隆科多,但在谈判过程中被撤回,并为克什图取代。最后,在中方退让的情况下,两国使团前往边界上的布拉河畔按俄方提出的划界方案达成协议。雍正五年七月十五日,签订了《布连斯奇界约》。中俄《布连斯奇界约》不分列条款,主要是阐明划分两国中段疆界的原则,有的做了具体规定,如由沙毕纳依岭起至额尔古纳河为止,其间在迤北一带者,归俄国,在迤南一带者,归中国,有的由不久所订的中俄《阿巴哈依图界约》和《色楞额界约》予以具体划分。《布连斯奇条约》的签订,为双方达成有关两国政治、经济、宗教等诸方面的总条约(即后来的《恰克图条约》)提供了基础。据俄方档案,总条约的文本是在雍正帝批准后,从北京送至谈判地点的。第一次送到的拉丁文条约文本,因俄方萨瓦认为与此前同清朝代表所议定的内容不完全相符,故被拒绝;此后,清廷又送到一份使用了满文、拉丁文和俄文的条约文本,此次俄方表示接受,并又自行缮写了俄文和拉丁文的文本,俄方文本经清廷确认,大体无误。中俄双方在恰克图河附近的俄方营帐签署并交换了该条约,这就是《恰克图条约》。《恰克图条约》原为十条,但订立条约时将《布连斯奇条约》的条文附于其中作为第三条,故总条数为十一条。从俄方保存的《恰克图条约》文本来看,签字的俄方代表除萨瓦外,还有“大使馆秘书”伊万·格拉祖诺夫;中方代表则为议政大臣宗人府宗令内务府总管查弼纳、议政大臣理藩院尚书正红旗都统特古忒、兵部侍郎图里琛,其中图里琛因不在现场,故由理藩院(“蒙古衙门”)兼兵部侍郎那彦泰代替。

廿六日,颇罗鼐占领拉萨。

八月

初六日,雍正帝推广官话。雍正帝继位之后,经过几年的观察,发现一些地方的官员,特别是福建、广东两省官员不能很好地讲官话,以至影响治理地方。他下谕推广官话。谕示中说:官员有临民之贵,其语言必须让百姓共晓,才能通达上下之情,进而把政务办好。可是每逢召见福建、广东官员,总是带有浓厚的乡音,他们已经赴部演礼,尚有不可通晓之语。如果赴任他省,如何保证宣读训谕,审继词讼都让百姓听得清清楚楚呢?一旦官民上下,语言不通,需用吏胥从中代为传递,必然会出现弊病。应令福建、广东督抚转饬所属各府、州、县有司及教官遍为传示,多方教导,务期语言明白。他还要求两省有力之家,先于邻省延请官音读书之师教其子弟,然后转相授受。并且规定,以八年为限,如生童不能如期学会官话,则不许参加科举考试,直到官话习会之日为止。雍正帝推广官话的效果并不明显,雍正十年五月二十七日,署理广东巡抚杨永斌上奏折反映:广东人学官话很困难,自从奉旨推广官话已经四年,但乡音未改。建议改建粤秀书院,延师教徒,并推广官话,得到了雍正帝的赞赏。

十一月

初十日,设咸安宫官学。咸安宫官学是清代八旗中的上三旗子弟学校。因设于西华门内咸安宫,故名。因咸安宫房屋空闲,雍正帝下令在此设官学,选内府三旗佐领、管领下幼童及八旗俊秀者九十名,以翰林官居住咸安宫教之。次年正式兴办。分汉书十二房、清书三房,分别教授满、汉文及翻译。各设教司一人,教射、教国语各三人。规定五年后钦派大臣考试,一、二等用七、八品笔帖式。后增加学生名额,并设管理大臣一人,由内务府大臣内特简;协理事务大臣一人,由六部堂官中之满员内特简。同时规定学生结业目标:凡由“闲散人”(未授职者)挑补者,学习十年要能考中“生员”(即府州县学学生),由贡生(各省举报学行俱优者)、监生(在国子监入学者)挑补者,要在三届乡、会试中(每三年一届)考取举人、进士。凡不能达到这一标准者,一律退回本旗。对入学生除供给生活、学习用品外,每月给银二两,每季另给米五石三斗,待遇可谓优惠。

是岁

雍正帝进一步削夺八旗旗主权利。八旗自努尔哈赤始建时,即由旗主管理旗下事务,皇帝对八旗只是间接管理,这就造成了皇权与旗主权的矛盾。自皇太极起,清朝的前几代皇帝都谋求削弱旗主的权力。首先是对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定为上三旗,由皇帝亲自统领。对于其他五旗,即下五旗,康熙时又采取派皇子到下五旗作管主的办法,以替代原来的旗主地位。至雍正帝即位,又对本已衰弱的八旗旗主势力做了进一步的削减。八旗都统是八旗的军政长官,是一种职务,由皇帝临时任命,不能世袭,与所在旗的旗民是官民关系,而非主从关系。而管主与都统并存,不仅还会影响皇帝对旗民的直接统治,而且两者易产生磨擦。于是,自雍正六年起,采取减少管主的办法,同年十月十六日取消崇安、锡保及信郡王德昭等人的管理旗务,即管主地位。雍正七年以后再派到八旗的亲王、郡王等均以管理都统事务的身份到任。实际上是去担任(或兼任)都统职位。至此,八旗即全部由皇帝所亲自控制,任何影响皇权在八旗中行使的力量已不复存在。同时,雍正帝还从意识形态上革除旗主的痕迹。八旗都统,满文译为“固山额真”,而“额真”满语意为“主”,雍正帝为正名份,下令改称“固山昂邦”,意为总管,即汉文之都统,而此时的都统,早已不再是旗主的意思。文字上的改变,也标志着旗主权力的实际消失。    隆科多卒。佟佳·隆科多,字竹筠,满洲镶黄旗人,清圣祖孝懿仁皇后之弟,一等公佟国维第三子,清朝康熙,雍正时期重臣。康熙二十七年,隆科多被授为一等侍卫,又被提拔为銮仪使,兼正蓝旗蒙古副都统。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临终,隆科多被召到御前,成为顾命大臣。雍正二年,隆科多兼领理藩院的事务。充任纂修《圣祖实录》《大清会典》的总裁,并且监修《明史》。不久又被赏赐双眼花翎、四团龙补服、黄带、紫辔。雍正五年,雍正帝以隆科多结党营私、私藏玉牒为由,公布其四十一条大罪,将隆科多永远禁锢。雍正六年,隆科多死于幽禁禁所。隆科多为康熙,雍正两朝皇权争夺中关键的人物,官至吏部尚书,一等公。    画家杨晋卒。杨晋,字子和,一字子鹤,号西亭,自号谷林樵客、鹤道人,又署野鹤,江苏常熟人。山水为王翚入室弟子,尝与绘圣祖南巡图颇精。晚年每多率笔,未免苍而不润,神气便少。然农村景物则颇工,尤长画牛,多写意,夕阳芳草,郊牧之风宛然在目,兼及人物写真,花鸟草虫。每侍翚出游,翚作图凡有人物、舆轿、驼、马、牛、羊等皆命补之。又尝摹内府所藏名迹,作副本进御。卒年八十五。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