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成熟感总是滞后需要的 我们一边利用成熟 又一边说要回到孩童的视角 这可能吗? 不过是一些支离破碎的片刻 构不成生活的全部 先听几个片段吧
和一个二十五的姑娘喝酒 喝了几口威士忌 我就问她 你理解的生活? 我知道这个问题很大 而越大的问题 往往有随机的延伸 她的眼神很淡 连看酒的时候也是 她回答我 虚无 接着也没怎么聊下去 她很快就喝醉了 一个人在胡言乱语 我帮她打了车 送走她的那一刻 我觉得室外空气格外清晰
我这个阶段对引号的文艺没什么兴趣 结不了网 大致是一些文盲骗文盲的日常游戏 一个会造梦 一个会拍照 一拍即合 昨天 一个学生和我说看了斯坦尼谈论演员的时候提到演员需要具备诗人的气质 这个观点不如扩大 学艺术的人需要学哲学 不过这样对她们又很残忍 别做梦了
说说社交软件 用电子相片营造了一本微型自传 看上去的有趣 在说了几句话之后就停滞了 这个过程是个伪善的命题 间接的和直接的 除了很多女生会打一把社恐保护伞之外 男生的直接就显得很可贵 约吗 成了今年我认为最有力的两个字
我一直不太喜欢灵魂社交 但自己在写点东西 拍点东西的时候 作品总会吸引一些这样的人 处理方式是删友 灵魂社交除了提供瞎想的本领之外 令你越来越不耐操 我们生活在极俗的地方 那就用上自己的肉身去撞击
每一个主义其实都说得通 也之所以有很多主义可以同时分群打架 虚无主义拉上自由选择可以和存在主义打架 理想主义与享乐主义是敌亦是友 功利主义 义务论 这成了安慰以及幌子 或许文艺就剩同质化了 文艺成了借口之时 其表述的印迹远不及形式的套路 所以说来说去 为什么需要文艺 对于非创作者来说 这只是一把不耐操的花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