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好剧邦学院丨如何开发院线电影剧本

剧邦学院之编剧快侃第十五期「如何开发院线电影剧本」文字精华版带给各位来不及听课的编剧老师们!

第十五期好剧邦学院嘉宾—编剧/文学责编“何一芳”

何一芳老师毕业于浙江传媒学院,曾参与《时光盗不走的你》,《你好1978》等小说的开发及策划。

担任院线电影《我要我们在一起》及网络电影《仙缘再起》编剧。编剧作品《佯冰之嬉》入选2019年度国家广播电视总局49部优秀网络视听作品。

大家好,我是何一芳,很荣幸能够和大家分享开发院线电影剧本的内容,希望能给大家带去一些可用的信息和经验。

今天讲的有三个内容,第一个就是让自己进入共情效应,当你在阅读小说观看新闻或者看影视剧的时候能让你沉入其中,那时其实你已经产生了共情效应,简单来说就是有感触。

举例说明,比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其中着重描述了父亲穿过月台铁道去买橘子的背影形象,我们会在那段文字当中进入到父亲的形象,其实感动我们的不是朱自清的父亲,而是由这位父亲联想到我们的父母,他们对我们的爱意就是共情触动了你。

为什么这很重要?因为进入到故事中,有了自己的感觉才会在之后的开发上投入精力,大家都是编剧应该会有这样的感受,你写得最快最好的东西都是你心中最喜爱的,既然依靠灵感创作,那么在开发时对内容的共情就是后面工作中的灵魂。

第二点是如何判断内容的好坏,这个在做开发的过程中很重要,我在开发的过程中,完成了第一步的共情,并不会马上进入到开发撰写的过程中,所以我希望大家也可以注意一下。

当你感受完那种情绪和内容,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因为你要跳出感觉,就是用你的理性思维来思考这个内容到底是好的是坏的,它是不是适合中国电影市场,是否有开发的必要性?

在这里我想从编剧的角度分享一下自己做开发的时候怎样去判断内容的好坏,这也是很多影视公司会用的一种方式,先做一份开发报告,开发报告可以是纸质的,也可以是在脑子里面构思。

这个报告当中,你要能复述出这个故事或者新闻讲的什么,如果这一步讲不清楚,一个是你看的不够精细或者是你看书的过程中没有思考,当你没有办法讲清楚这个故事,说明你自己都不了解,既然如此怎么去谈后面的开发步骤。

然后再复述每个人物,他的性格特点,前后出场戏等,按照我的经验来说,当我对人物的复述越顺利,就代表这个人物塑造的很成功,但越是模棱两可,我有点写不出来,就说明小说里的人物还是扁平的。

这一点就会影响你接下来要做的一个步骤,第二点就是要学会去分析这个故事的优点和缺点,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按照上面所说人物立体,饱满,它是一个优点,人物扁平,但是有脸谱化,它其实是一个缺点。

同样的主题是否清晰,有些小说前半段讲命运,后半段讲亲情,它在调性上就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它的情节桥段是否精彩,是否有起伏,就是我们编剧在创作当中会考虑到的几个方面在这里都能考察进去。

另外一点就是我们在开发院线电影剧本的时候,往往会接触小说,文学作品,新闻事件,或者就是自己创作,它的篇幅长度其实是不一样的,我们还要考量它的体量是不是适合适合做院线电影。

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是你要去考核审查和版权问题,审查大家应该心里都会有数,院线电影不同于拍摄短片,如果内容上没有审查过,一拖再拖一改再改,对影视公司和团队来说都是很大的损失,也会做很多无用的功。 

然后版权方面,大家都是搞创作的,就会懂这一点其实是很重要的。然后我们讲一讲开发改编的小tips,就是一些小小的点,我们在心理或者书面上做完以上的工作之后,确定这个项目是有一定的开发前景的,就会进入到很重要的一步。

就是大家作为编剧最能施展自己能力的一步,在内容上的删减和增加,因为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拿到就可以拍故事的,即便是我们自己创作的剧本也会进行反复的修改。

因为好的删减和增加,它会让一个普通的故事大放异彩,但也会让一个很好的故事沦为平庸的作品,首先我们可以先从体量来考虑这些内容。

在我以往的创作经验中,我阅读过一本小说叫做《你好,1978》,他讲改革开放当中一家人的境遇变化,其中人物特别多,特别杂,世界也很密,几乎是一个接着一个完全不让你有喘息的空间。

但你细细的去看,就会发现它会有最精彩的部分,虽然那些内容都是相辅相成的,但你只要找到一个不错的角度,就可以从这个方向去剔除掉很多没有必要出现的东西。

比如说一些人物的功能性是重复的,有一些人物完全只是为了凸显主角,这些就可以去掉,包括篇幅也是,有些婆婆妈妈,只是为了让你感受那种氛围而存在,但是实际上到拍电影当中是用不了的,那些内容也可以删减掉。

我觉得删减它其实就是用编剧的思维去做调整或者是说嫁接,把它的功能放到一些不可以去掉的那些片段上面,也就是说使我们的片段有更多的功能性,这个也是在创作的过程当中,我们编剧会去考量的一个内容。

删减篇幅,删减掉有审核问题的内容,不合伦理的内容,这些都是在做内容删减上面很重要的几个元素。再说内容的增加,并不是说篇幅不够去增加情节,或者说人物太少去增加人物,他是有选择性的,要把这个故事变得丰满,把人设变的更加立体。

然后情节上也可以增加,比如你看到一个小说有的部分很不错,但总感觉起伏不够,没那么让人聚精会神的去看,这时候你就可以增加一些能够帮助起伏的情节。

他可能是从角色出发,也可能从前面或者后面的事情做引发的内容,那你把它加进去同样也要加的合理,又或者是说这故事主题不错,但内容比较老套,那你就要增加一些有趣有新鲜感的东西进去。

当然这个跟编剧在写完自己的第一稿剧本,后面进行修改也是有异曲同工的原理,你既要学会写,也要学会去了解这个剧本当中有什么不好的内容。

接下来第二点是开发当中完成了增加和修改之后,我们要学会与市场接轨,在开发当中不可避免会接触到市场需求的内容,你得清楚你的定位是什么,是艺术片还是商业片,这个不能单纯从你的感情出发。

比如说你看到一个爱情故事,被感动的稀里哗啦,然后你就决定它要往艺术片的方向去发展,里面增加修改了很多属于你自己的情绪内容,大家可以冷静一下,就这个内容的艺术吸引他是否真的达到了高度,还只是你情绪上的满足。

实际上我们开发当中很需要考虑的就是往什么方向去走,商业片和艺术片它其实是对立又包含的,一个好的艺术片并不会缺乏市场,同理就是好的商业片它也会有社会性艺术性的内容。

不过在做大方向的时候,你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目的,比方说《我不是药神》,刚出来的时候,很多人会觉得它是一个艺术品,其实它是商业性质的影片。

如果真用艺术片来讲医药问题,主角为了救人自我牺牲的英雄感那种塑造,其实就很容易造成那种洒狗血,散场的结局,大家应该也不会特别满意。

它讲的是医药,讲的是救人自我牺牲,如果你把它做成很艺术性的,我要把它拔高,让它变成一个不接地气,但是内容主旨是非常有艺术内涵,它可能就不是现在大家所喜爱的这个样子。

大家喜欢它,因为它平白的叙事,没有过分的煽情,没有过分的拔高自己,所以我们要把控好,大方向往艺术走,还是往商业走,还有最后一点就是就是坚持再坚持

我认为创作是一个很好的积累和学习的过程,如果你在做开发剧本的工作,我觉得今天分享的内容应该会让你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

但如果你是编剧,有一些创作瓶颈,我就很建议大家去通过开发剧本的思维来学习,开发剧本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有时候觉得很无聊,有时候觉得很有意思,所以我要强调的是希望大家在开发剧本或者说写剧本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坚持。

要坚持去看小说,新闻,真实事件,纪录片,漫画等,甚至是你身边发生的事情,他都可以成为你发掘内容的渠道,只有你多看多接触才有机会遇到好的题材好的故事。

我们不可能把自己密封在一个世界里面,光靠想象不依托任何现实中获得的东西来创作,那种创作其实是比较漂的,可能会不太接地气。

如果在做开发剧本这个工作,大家也需要保持一定的耐心,就是你开发了很多东西,但都没有得到好的反馈,影视公司,导演或者制片人不喜欢,这个也没有办法,我们做的是主观的东西,但是它的优缺点价值等等这些都是客观的。

只有坚持去接触,坚持写跟编剧创作是同样的道理的,当你写的内容,开发的内容越多,就会对前面讲的步骤会越深刻,等到一定程度时你的共情感受和你的分析思维能够同时进行了,因为你对这一系列的内容都了如指掌。

另外一点是你会在自己的剧本当中开始有考量,开始以这种思维来考量这个东西,比如说我这个人物该怎么样会更加立体,它这场出场是不是真的有利,或者说这些桥段是不是真的不错,能够符合我想要的感觉,能够吸引大家。

我们不要老是去盯着那些推荐榜和人气很高的东西,因为他很可能被买走了,所以我们不仅仅是接受送到眼前的内容要去主动挖掘。

这就像大家在做编剧写剧本的时候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要去善于发现一些题材一些内容,而不是去跟风,我们只有去提高自己的审美,高质量的审美去做创作,才有开辟的可能性。

开辟一种独一无二的由你观察而引发的,甚至说可能因为你创作的剧本带起了一些流行的元素或者流行的类型,这些胜利才是真正属于你的。

以上就是好剧邦学院第十五期何一芳老师的分享内容,关注“好剧邦”获取往期好剧邦学院内容!

每周四晚八点好剧邦学院都会邀请重量级嘉宾到好剧邦学院分享。欢迎前来听课。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