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安康
粽子又称“角黍”、“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 蒸制而成,是汉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早在 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
端午安康,怀古,相思!
《风土记》里说:“仲夏端午。端者,初也。”端午起源于我国。自战国时期的楚国始,端午这个节日,也为记住一个高洁的名字屈原。这位一生爱国的歌者,为了心中的家国天下,让一缕诗魂在汨罗江永远地飘逝而去。艾叶飘香的日子,我流连于水泽之畔,在水一方,想着那个叫屈原的男子。越是人到中年,越懂得这个传统节日赋予生活的意义,越深爱那个对生命一往情深的人。他让人们相信诗和远方,能够在俗世凡尘找到心之所往。冰清玉洁的屈原,他的一生悲欢只愿化作一朵流水中的浪花,守候在岁月轮回的渡口,等到每年的端午,与那些志趣相投、灵魂相吸的人在粽香里相逢。
过端午节的时候,我国有挂艾草的传统习俗,有的地方把艾草做成人形挂起来,叫悬挂艾人;有的把艾草做成老虎的形状,叫戴艾虎;有把艾叶泡上酒,喝艾酒;还有用艾草点燃了熏,有的地方就用艾草搓成长绳,作为驱避蚊蝇的一个手段。艾草本身有芳香的味道,含有非常丰富的挥发油,鲜艾草还有一种药香,芳香辟秽,如果戴在身上也能驱避湿气和瘴气,这是我们古代的一个习俗。因为端午节以后,天气逐渐变得炎热,蚊蝇开始滋生,五毒渐出。所以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者“百毒月”。
端午节其实是一个讲究卫生,防病保健的节日。而用艾草做艾灸也是我们古代预防疾病、预防瘟疫的有效手段。
采艾草一定要在它枝叶茂盛但是还没有开花的时候,所以五月端午采的艾草是最合时令。采了艾草以后,一般把它悬挂起来,晾干备用。另外我们也在五月端午采艾草之后用石杵把它捣碎,然后剪去粗大的枝和梗,留下细软的艾绒,用来制造我们针灸中“灸”用的那个艾卷、艾条。
在我国,各地都有艾草的生长,但是最地道的艾草应该是湖北蕲州出产的。当地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而李时珍的老家就是在湖北蕲州,他说艾叶“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用蕲艾,而且是五月端午采的蕲艾,点着以后的穿透力特别强。
另外,在广州越秀山下出产一种红脚艾,制成艾绒,它的灸疗效果也非常好。在古代有一位女医生叫鲍姑,是著名的中医和道家学者葛洪的夫人。她陪伴葛洪在广东罗浮山炼丹、采药行医的时候,使用越秀山下采的红脚艾为广大的百姓灸身上的赘疣。所谓赘疣就是瘊子、痣,还有包括我们现在说的“鸡眼”,用这种艾叶灸的方法治疗效果特别好,尤其是在五月端午的时候灸,这种赘疣就能全部脱落。所以鲍姑被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喜爱,现在在广东越秀路三阳宫里面还有纪念她的殿和塑像。
另外比如说一旦受了风寒,人出现了感冒咳嗽的症状,就用艾叶煎汤洗脚,或者用艾叶加上点葱姜,一起来煎汤温服,出汗了就能治愈疾病。另外我们还把艾绒加上棉花,一起制成兜肚、药枕和药垫子,特别对老年人的丹田气弱,或者是妇女痛经、腹痛导致的腹泻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艾叶,除了有辛散、芳香的气味,艾灸产生的热还能够与人体的气产生共鸣、共振,起到非常好的通经活络的效果。熟艾叶配合其他药物内服,有很好的温通气血、驱逐寒湿作用,还有安胎效果。《伤寒论》中常用的“胶艾四物汤”,就是用在妇女产后、出血不止的时候。里面有阿胶和艾叶,配合生地等其他的药物。
时至端午,不禁想起生命中那些重要的人们,亲人、爱人、友人,他们一起构成了我生活中的全部美好,不断地给我前行的动力。今天,我把真心的感谢送给这些爱我的人们,希望他们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