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破云

不得不说,校园霸凌一直存在,并且也许比你想象中的更加普遍。从定义上来说,校园霸凌是指一个学生长时间、重复地暴露在一个或多个学生主导的欺负或骚扰行为之中。其中谁错谁对牵扯到了当事人、同学、老师、家长、学校、甚至家境、环境、社会风气等等复杂繁多的方面,以至与难以解决并始终争论不休。我以自身从小到大所经历的事情,谈一谈作为被霸凌者和被作为施暴者的一点自己的看法。


忘了是哪一天,大致应该是电影《悲伤逆流成河》上映不久。我在微信朋友圈刷到了一篇不太简短的文章。是以图片形式发出的,没有标题。它的主题正是校园霸凌。由于我对于好友发的一些原创类的东西很感兴趣,再加上校园霸凌确实是一种不能忽视的社会现象,我好奇又认真地看了下去。

文章的细节早已记忆不清。只记得借助了电影《悲伤逆流成河》的剧情,痛斥了直接参与霸凌的那些暴力分子,同时也痛斥了那些冷眼旁观的无情动物。然后感慨易遥的悲惨经历,赞美顾森西那样的人间圣光。在文章的最后,略带悲观地表示现实中不会有真正的顾森西,自己就是校园霸凌的受害者,高中同学我这辈子都不会原谅你们的。我当时看到这里,手一抖:“哈?”

她是我的高中同学。我对同学们高一刚入学的样子记得不多,但对她的记忆还算清晰。她个子不高,看上去也比较瘦小。一头乌云压顶的短发,并且比其他女生要更加的活泼。是一位爱闹爱笑的女生。我们的英语老师刚刚毕业来我们学校,便成为我们的班主任带领我们四十几号人。因为新来的老师当班主任,是我们学校的‘传统’。但胜在年龄差距小,‘代沟’基本可以算是没有。所以大家都很喜爱这位年轻有活力,像大姐姐一样的老师。年级组长是一位故乡在东北的老师,说话办事喜欢直来直去。她同样带领一个班,由于直爽的性格深得她们班同学的爱戴。学校在这片地界上排名第一,实力也是当仁不让。

事情便是在这样一个看上去和谐欢乐的环境下慢慢出现了。新人上任的班主任遇上口无遮拦的年级组长,产生了灾难性的后果。由于内务,值日和学生谈恋爱等问题不见改善,班主任经常被年级组长叫去训话。据同学偷偷观察,班主任哭了好几次。再加上正值青春期的少年们行为叛逆不服管教,班主任端的是内忧外患,最终决定实行强硬的行为管理条例,以致于出现了一些难以理解的要求。譬如“早读必须比规定提前十分钟开始”、“做室外值日要把土里的石子也抠出来”等。我还记得我在眼看着快要上课了,石子却没抠完的境地中绝望地仰天长啸:“等我有钱了一定给学校铺瓷砖!”

就这样,班级的氛围渐渐地压抑了起来,学生们的戾气慢慢变重。课间更少的交流,小两口儿更多的吵架。负面情绪的堆积,总是要发泄的。男生们开始集体对抗老师的不合理要求,而女生那边看上去除了话变少外,没有什么不同。

此时正值高二,大家的学习势头也渐渐上来了。一部分人干脆投身学业,而那位女生一到教室就开始学习,和努力冲刺的人看上去没什么不同。大家互不干扰,教室里又恢复了平静。至少从表面上看是这样的。

和男生下课后宿舍里的侃天打闹不同,女生宿舍里出现了孤立挤兑乃至捣乱等霸凌情况。这是我在与同桌聊天时得知的。那天晚上,同桌悄悄和我说:“我们宿舍小玉(化名)她一点也不讲卫生,也不洗脚,都臭啦~她一天到晚也不说话,睡觉躺的特别直,直挺挺的一动不动也不翻身吓死人了。”我说道:“那你们洗澡的时候喊她一起啊。睡觉这个确实特别,个人习惯吧……”同桌说:“我们喊了啊,她不去啊。我们帮她打了热水,盆都放到她脚边了,她都不洗,直接就躺着了,谁也不理。”我当时是知道抑郁症的,听到同桌的描述我感觉有些不对劲:“那她一直不理你们,你们后来咋着了?”同桌表情面带纠结:“我们也不知道咋办啊,就在她做值日的时候扔点垃圾,晚上催她赶紧去洗,让她明白一下。”我顿时严肃的对同桌说:“你们不要再这样对她,她也许得了抑郁症,你们再这样的话说不好她会跳楼的!”同桌一脸惊讶:“不至于吧?就……”我直接打断:“如果真的是抑郁症,再这样她真的会跳。”同桌也许被我的严肃吓到了,支支吾吾的说:“那,那我们不那样了,等她想洗再说吧……”我答道:“嗯,这学期快结束了你们稍微忍一下。”

十分令人惋惜的是,小玉在下个学期开学后的一个早上从5楼一跃而下。当时我们上早读,发现小玉不在。正当众人疑惑的时候,班主任被叫走,并让我们不准离开班级。随后便听说小玉跳楼了。幸好宿舍楼下是草坪,只是摔坏了腿。据说最后定论跳楼原因是压力过重。

之后再也没人提起过这件事。大家纷纷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高考刻苦学习,一直到成人礼,模拟考,高考再到毕业典礼。一切都是努力而又平淡的节奏。至少从早读,到十点二十下晚自习,班级一切和平。这便无法看出那位女生受到了校园霸凌,更无法想象她在宿舍经历了什么。或许她在最后的时间里用学习的专注对抗被霸凌的痛苦,直到毕业,结束这三年的高中生活。

这便是我当初看到她在文章中写“作为校园霸凌的受害者,永远不会原谅高中同学”的时候那么震惊的原因了。我怀疑我是不是做过什么,就像网上所说的“霸凌者不会认为自己参与了霸凌”一样,自己没有这个认知。于是我反复地,一点一点地回想高中三年的所作所为,但依旧没有头绪。然后我询问了我高中的舍友,结果他也想不到什么。因为男生和女生刨去搞对象的基本上是两条平行线,除了正常的学习交流外体育课也没有互动。更加仔细地想了想,貌似男生宿舍谈论到她的唯一话题是“学习十分刻苦成绩却不是很好”。但也就学习并不刻苦但成绩很好的个别男生才会多说两句,并且几乎都在宿舍内部,没有人刻意的朝向她说,也没有长期的,重复的在她耳边说这个话题。

 我开始思考是什么原因让她如此痛斥憎恶我们所有人。于是我去看了电影《悲伤逆流成河》。其中易遥的抗争让我感动不已,而顾森西的阳光相当的温暖人心。整部电影看下来还挺感动的,但有一句话把我从电影中拽了出来。那就是“校园霸凌,没有旁观者,只有施暴者”。

不仅电影里传达了这个概念,简评,网评,微博,到处都在说这句话,大把大把的媒体或人为此义愤填膺。无论前面说了什么,只要最后加上这句话,就可以冠以批驳霸凌,批驳社会不作为与人性冷漠的标签。人们争先恐后地将自己置于弱势者的位置,夸大其词,阐述自身被“惨无人道地霸凌”。譬如“我总是丢橡皮肯定是他们针对我他们该死!”,“我找不到作业本告老师但老师不管老师也是霸凌者!”这些让人啼笑皆非的控诉。我从中看到的并不是令人同情的受害者,而是一个个身患被迫害妄想症,和为了流量哗众取宠的跳梁小丑。

当然,除去这些跟风卖惨的人,我们确实应该关注那些真正被霸凌但敢于发声的人。其中他们所处的环境也是需要关注的重点。还是那句“校园霸凌,没有旁观者,只有施暴者”。就以高中为例。如果人们看到你被霸凌,却选择冷眼旁观无动于衷,甚至连老师都不告诉的话,那么我很赞同那些旁观者就是施暴者。但如果像我高中的班级一样,霸凌存在于一个独立于班级,仅在宿舍内部发生的事情,而不管当事人还是霸凌者在班级表现一切正常,没有任何人发声的情况下,我认为不知道这个事情的人,不能算做旁观者,更不能算作施暴者。

因此我无法明了她将所有人当做施暴者的想法。或许她在被施暴后,想要在班级里得到大家的关心,想要有人能帮到她,但却发现没有人来问她最近怎么样,是否一切都好。她感到班级是如此的冷漠,于是开始封闭自己的内心,打算用学习来短暂遗忘在宿舍被霸凌的经历。但这需要一个信念来支撑自己。所以她欺骗自己的心:你们所有人都是施暴者,我要以一己之力对抗你们整个班。她以这种对抗的方式将自己独立出班级的环境,淡化霸凌带来的痛苦。

这种做法没有任何问题,并且可以说是相当聪慧的。因为无法在临近高考的情况下更换学校和班级,思想与行为上的独立是为数不多的保护自己的方法。但有一个认知上面的错误,那就是其实男生们有正义感的不在少数,如果能发出些声音,肯定有人愿意帮助。至少我会。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你不说出来,根本就没人知道你被霸凌了。大家虽然是同学,但毕竟和你非亲非故,在男女有别而你的表现只是说话变少的情况下,主动找一个女生问近来可好,差不多可以算是聊骚了。所以,为什么不说出来?为什么不像易遥那样抗争?只有自救在先,才会有“顾森西”去帮助你。自己一步步的封闭内心,不去主动抗争,只是一味地等待。不像易遥那样赋予行动,却把自己放在易遥的位置去憎恨,甚至去怪罪那些其实一无所知的人们不伸以援手。抱歉,这一点我无法认同。

抗争不在男女,无关瘦弱,不论高矮。抗争需要的,只是一颗敢于抗争的心。我自幼体弱多病。小时候有人组起团伙来欺负我,我也敢揪着带头的就打。从站着打到滚着打,用脑门,用牙齿,拼到那人主动收手,拼到围观的人心惊胆战。自那以后,没有人会被叫来一起欺负我。因为他们知道我并不好欺负,我敢和他们拼命。

一味的忍让只会让施暴者变本加厉,而勇敢的抗争能为自己搏出一条路。自助者天助,只有不畏惧,不屈服,不忍让,才是面对校园霸凌的正确方式。想要获得救赎,首先要自己抗争。而不是回过头来去抱怨,去怪罪那些旁观者。人生而利己。或是得到物质上的需要,或是寻求精神上的满足。人们总会为此做出各种各样的行为与选择。法律规定了人们的行为准则,而道德并不应成为选择的枷锁。见死不救虽遭人唾弃,但若救人会将自身置于危险之中,那么选择不救并不应成为被指责的缘由。在校园霸凌面前,学生应该有选择旁观的权利,但老师与学校却责无旁贷。

所以在我看来,校园霸凌,可以有旁观者。希望人们能理性的看待校园暴力问题,对事情仔细的思考,分辨,然后再做出判断。是出于误会的偶然事件,还是源自恶意的长期罪行?是正常衍生的个人仇怨,还是恶从胆边生的结伙压迫?哪些人是真正应该怪罪的,哪些人是无辜牵连?不要以黑暗的仇视眼光去臆想这个世界。你接触到的,不过是这个社会最真实的其中一面而已。紧锁的内心不会变得强大,只会变得固执。希望她能找回真实的认知,做出正确的选择。

最后送给我那高中同学一首诗,作为对这件事的一个总结:

成于万卷反以烹,似惶似怒更似疯。不曾逆血振宙宇,何以涕泗怨众生。


番外

班主任后来变得挺好的,也许是结束了融入社会的阵痛吧。

学校后来装修真铺了地砖,是石砖与瓷砖混合铺的。学弟学妹们想抠石子也没机会了。

网上的评论真的是牛鬼蛇神什么玩意儿都有,懒得喷了劝他们好自为之。

很多事情很难用对错去区分,坚持本心就好,做觉得对得起自己的事。但这不代表可以为所欲为。不然你以为法律是干啥用的?

那位高中同学后来也患上了抑郁症,想必高中给她留下了很深的伤痛。但看朋友圈,她目前的生活可以说十分畅快。无论如何,这确实是令人欣喜的事情。

对于校园霸凌,撸起袖子“云龙粗口”就完事了。打不过怎么办?打不过告老师啊!小学都会的方法高中就不会啦?老师不管?告主任啊!告校长啊!告媒体啊!报警啊!啥都没用?那就去健身然后再回来撸起袖子“云龙粗口”。

啊!一本正经的写个东西憋死我拉!果然还是沙雕一点好~不过话说回来,我以前没这么沙雕的啊……为什么会这样呢……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