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富比 HK0894
中国艺术珍品 藏品数: 67 件
预展时间 香港
Thu 03 Oct 19
10:00 AM - 05:30 PM HKT
Fri 04 Oct 19
10:00 AM - 08:00 PM HKT
Sat 05 Oct 19
10:00 AM - 08:00 PM HKT
Sun 06 Oct 19
10:00 AM - 06:30 PM HKT
Mon 07 Oct 19
10:00 AM - 06:30 PM HKT
秋季中国艺术珍品拍卖,欣呈雅瓷华物。精品则首推明宣德青花高足盌,水波汹涌,双龙翔飞,神态各异,武耀威扬,阔别拍卖市场近四十载,如今得见,尤为难得。同场并呈雍正粉彩春梅瑞芝盌,细致入微。另献佛教二宝,分别为唐代琉璃宝钵及金朝木雕加彩释迦牟尼佛坐像。还有一组重要私人宝蓄铜炉选萃,朴雅蕴古。
1 /67 拍品 Lot.3601
清乾隆 珊瑚红白地秀竹纹盌 《大清乾隆年制》款
材质: 瓷
估价: 600,000 - 800,000 港币
11.6 公分,4 5/8 英寸
S. Marchant & Son,伦敦
2 /67 拍品 Lot.3602
清雍正 鬪彩灵芝云龙纹盘 《大清雍正年制》款
材质: 瓷
估价: 1,200,000 - 1,800,000 港币
17.1 公分,6 3/4 英寸
香港佳士得1990年10月8日,编号505
3 /67 拍品 Lot.3603
清雍正 鬪彩八仙过海图盌一对 《大清雍正年制》款
材质: 瓷
估价: 4,000,000 - 6,000,000 港币
10.7 公分,4 1/4 英寸
朱嘉炳(1881-1965年)收藏,此後家族传承
鬪彩对盌所绘八仙,身着飘带仙袍,赴王母蟠桃盛宴而归,神态悠然,刻划入微,展现雍正年间御瓷之精益求精,巧工妙制。釉下钴青勾勒浑染,精准恰宜,尽现仙家袍服飘逸。如非有皇命大兴瓷烧,难集细炼瓷土、巧工艺匠,成就如此佳饰雅瓷。
对盌极罕,目前已知与此尺寸纹饰相似、且又成对者,仅见另外四对:一对售於香港苏富比1984年11月20日,编号501;第二对售於伦敦佳士得1995年12月4日,编号153;第三对曾两度售於香港佳士得,分别於1994年10月31日,编号617及2007年5月59日,编号1462;中野忠太郎旧藏也有一对,曾先後售於香港佳士得2010年5月31日,编号1876,以及香港苏富比2015年10月7日,编号3637。另有青花类例,如 Agatha and Irving Aronson
READ MORE
4 /67 拍品 Lot.3604
清康熙 五彩海棠花花神盃 《大清康熙年制》款
材质: 瓷
估价: 400,000 - 600,000 港币
6.7 公分,2 5/8 英寸
纽约佳士得2008年9月17日,编号252
此品应为二月花神盃,描绘一棵海棠树,红花盛开,绿叶疏朗,下有青花画小石灌丛。诗题:「清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烟」,书三行六字款。
花神盃,绘四时花卉,书题画诗二句,乃康熙朝瓷作经典。五彩,自明有之,包括钴青及釉上彩,至清时,釉下彩料却渐被忽略。康熙花神盃,坯冶精妙细腻,皆先以釉下淡青在坯上起草勾勒,沿袭明风,巧饰传统五彩调子。
花神盃虽说成组,各盃在尺寸、颜色、书风和款识上,皆略有差异,别於其他月份之盃,暗示它们可能并非成套生产,而是逐一烧造,最後才凑合成组。
5 /67 拍品 Lot.3605
清雍正 粉彩春梅灵芝盌 《大清雍正年制》款
材质: 瓷
估价: 12,000,000 - 15,000,000 港币
10.1 公分;4 英寸
伦敦佳士得1964年6月29日,编号170
弗雷德里克.奈特收藏
香港苏富比1982年5月18日,编号43
如花韶华:粉彩春梅灵芝盌
薛好佩博士
本品典雅婉约,从中可见中国传统对花卉之欣赏态度,以及背後繁复多面之含义。四时花卉,芬芳秀丽,营造气氛,同时传递自然生态及季度变化,乃自然规律及节奏之符号象徵,因此,花卉在中国艺术当中地位显着。唐代杜秋娘(约公元825年卒)〈金缕衣〉曰:「花开堪折直须折,莫代无花空折枝」1,劝少年珍惜光阴,欣赏自然世界美好事物,从中可见古代文人视花卉为自然之代表,见证时日变化。
群芳之中,梅花常见於传统艺术,象徵冬季,预示春来。严冬之际,万物沉寂,草木花卉尚未发枝,冬雪遍地,唯梅花独放,故此世人爱其刻苦耐寒,形态高雅,蕴籍谦逊。杜秋娘〈金缕衣〉以金缕华衣比喻名利,规劝少年人勿贪名利,应把握光阴,欣赏自然。中国文艺,常为简单事物注入丰富想像,寓意美好吉祥。松、竹、梅并称岁寒三友,梅、兰、菊、竹则谓四君子,象徵高洁。梅芝并置,则甚鲜见。
雍正帝美学触觉敏锐、品味独到而喜爱传统中国纹饰,同时追求品质卓越,本品正属臻绝之例。本盌梅花纹饰画意盎然,净白及粉红为主色,梅枝无叶,暗示梅花冬季绽放,意寓长寿、万象更新。2
READ MORE
<div class="lotdetail-figure-list"
6 /67 拍品 Lot.3606
明宣德 青花海水云龙纹高足盌《大明宣德年制》款
材质: 瓷
估价: 估价待询
盌撇口,高足微侈。盌外妙绘五爪双龙,躯体矫健,身披密鳞,神态各异,一昂首,一回头,遥相对,泳游汹涌澎湃中,扬威耀武。秀石上,淡画波涛潋灧,适遇浓青悍龙,刚柔并济,出神入化,尽在深浅明晦间。盌内添饰暗花双龙,天威蕴藏,环绕中心二行六字双圈款,见证宣窰雅制。
径 15.6 公分,6 1/8 英寸
伦敦佳士得1968年4月1日,编号121
香港苏富比1981年11月24日,编号65
赵从衍(1912-1999年)收藏
香港苏富比1986年5月20日,编号15
Adrian M. Joseph,《Ming Porcelains: their Origins and Development》,伦敦,1971年,图版28
Anthony du Boulay,《Christie's Pictorial History of Chinese Ceramics》,伦敦,1984年,页120,图1
《香港苏富比二十周年》,香港,1993年,图版61
潜龙天子见
康蕊君
除了此高足盌及少数相近例,宣德青花瓷中,几乎没有另一种饰纹,能如此充分展现当时景德镇瓷匠的绝艺巧工。匠人妙采新技,心手相应,对钴料的配方、烧造拿捏精准有度,成就恬水悍龙,淡蓝浓青,深浅有致,刚柔并济,达致出神入化之境,空前绝後。此法显然傚仿传统水墨,学其以浓灰黝黑表现深邃之处,且有助突出主题或戏剧效果。
犹若巧技如斯还未够吸引,御窰能匠更添暗花龙纹。暗花之法,尚存神秘不解之处,後朝尝学仿制,却始终不得要领。自宣德肇始,景德镇御窰在宫廷备受注目,保持一贯水准已不足够,他们必须精益求精,期望更上层楼,声名大噪。艺匠费力劳心,在供御瓷器上添饰隐约暗花,无非搏取龙颜欣悦,望得天子垂青,轻抚细赏,珍其绝妙巧工。
永乐年间,成祖力兴藏传佛教,供养藏僧,修建寺院,到了宣德一朝,宣宗续崇其教。器形与此相近的高足盌应曾用於佛教仪式及置坛前供奉,永乐年间便制有不少同类之器,多施单色白釉,素雅静穆,宣宗也曾命制同类,然饰纹不一,五花八门。当中饰有五爪龙纹或署年款者,无疑乃属皇家献奉,以得超脱,永垂不朽。永宣二帝所供高足盌,西藏至今尚存多例,存於日喀则市萨迦寺及拉萨布达拉宫等地,部份曾在《雪域藏珍:西藏文物精华》展出,上海博物馆,上海,2001年,编号93-97,其中包括永乐甜白暗刻龙纹高足盌,以及宣德五彩莲池鸳鸯高足盌,其外壁还画有青花五爪龙纹。
样式与此相同之品,仅见另外三例,均署宣德年款,且有四器,与此类近,多属博物馆收藏。北京首都博物馆存一极为相似之高足盌,收录在《首都博物馆藏瓷选》,北京,1991年,图版101。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且有一例,载於《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瓷器卷.明代》,上海,2007年,图版40。第三例前属玫茵堂所蓄,收录在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1994-2010年,卷4,编号1662,曾先後在香港佳士得及苏富比拍出,分别为1997年4月27日,编号71及2012年4月4日,编号29。
另一相类式样,高足下方环绘一圈轻波细浪,石却略少。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例,正为此式,图载於《明代宣德御窰瓷器》,北京,2015年,图版28(图一);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有一器,见《明代宣德官窰菁华特展图录》,台北,1998年,编号108(图二)。巴黎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又存一例,原属
READ MORE
<div class="lotdetail-figure-list"
7 /67 拍品 Lot.3607
清乾隆 粉彩万花茶盘 《大清乾隆年制》款
材质: 瓷
估价: 2,400,000 - 3,200,000 港币
19.3 公分,7 5/8 英寸
万花堆,又谓百花图,满画繁花盛绽,寓意百花呈瑞。万花堆叠,初见於康熙北京铜胎画珐琅,参考北京故宫藏水丞,高不足三公分,图见《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珐琅器编》,卷5:清画珐琅,北京,2011,图版32。百花图瓷器,花团锦簇,多彩并施,精妙细密,要求落笔准绳,毫厘不差。雍正始烧,此後延制,十九世纪各朝续有此式,却终未成大宗,颇为稀有。
器形相类之乾隆年制带款百花图盘甚罕。参考一百花图圆盘,收录在田路周一,《清代乃瓷器》,东京,1983年,彩图版39。上海博物馆藏一盘,饰折枝花卉,署「养和堂制」蓝料款,图见《中国陶瓷全集》,卷21,上海,1981年,图版119。香港苏富比曾拍出一对例,2004年4月25日,编号232,後再售於香港佳士得2012年5月30日,编号3993。香港苏富比1992年10月27日又有一例,编号143。香港佳士得还有一盘,1992年9月29日拍出,编号597。
其他器形之百花图瓷,可参考巴黎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
READ MORE
8 /67 拍品 Lot.3608
清乾隆 粉彩描金松石绿地开光御制诗惠山煮泉观卷图茶壶 《大清乾隆年制》款
材质: 瓷
估价: 12,000,000 - 15,000,000 港币
17.4 公分,6 7/8 英寸
苏格兰私人旧藏,自十九世纪始
香港苏富比1992年10月27日,编号156
香港苏富比2000年5月2日,编号646
《香港苏富比二十周年》,香港,1993年,图版305
《香港苏富比三十周年》,香港,2003年,图版349
朱汤生,《中国瓷器—庄绍绥收藏》,香港,2009年,图版113
诗文:
汲惠泉烹竹罏歌
惠山氿泉天下闻,陆羽品後伯仲分。
中泠江眼固应让,其余有洌谁能羣。
高僧竹罏增韵事,隐使裴公慙後尘。
庄严金碧里月相,三间茗室清而文。
梅花天竺间红白,蒙蒙沐雨含奇芬。
平方木几一无有,但有竹罏妥帖陈。
篾编密致拟周篚,体制古朴规虞敦(叶)。
玉乳寒渫早汲绠,明松乾烈旋传薪。
武火已过文火继,蟹眼初泛鱼眼纷。
卢仝七椀慢习习,赵州三瓯休云云。
政和入贡劳致远,卫公置递嫌逞权(叶)。
巡跸偶然作清供,听松庵图真迹存。
名流传咏四百载,墨华朱彩犹鲜新。
山僧藏弆奉世宝,视比衣鉢犹堪珍。
视比衣鉢犹堪珍,後进君子先野人。
印文:
「乾」、「隆」
惠山泉与竹罏
清乾隆粉彩惠山煮泉观卷图御制诗茶壶
乾隆帝好茶事,据传曾御制颂茶诗二百逾首,从采茶、制茶以至煮茶无一不述。每年正月,并召内廷大学士、大臣、翰林等至紫禁城重华宫,御赐茶宴,品茗联句,君臣同乐。
本品壶即以茶为题,妙工精作,绮丽致美,华彩明艳,壶身开光,正面以松庵为题,绘一清洒高仕,案前赏卷,伴有童子二人,一人奉茶,一人烹茶。背面开光内题墨书辛未年(1751年)作〈汲惠泉烹竹罏歌〉御制诗一首,录於《清高宗御制诗文全集.御制诗二集》,卷24,页4(图一)。
壶身诗中所云惠泉,出於惠山,地处江苏无锡境内。唐陆羽撰《茶经》,定天下泉水二十等,惠泉独其二,後渐名重天下,引文人茶客四方而至。唐卫公李德裕置递取水,宋徽宗不劳致远汲泉入贡,元大家赵孟頫更挥笔亲题「天下第二泉」五字,保存至今。
至明代,惠山寺有主持,名普真,字性海,於山中置一茅舍,取名「听松庵」,又请湖州竹匠编制竹罏一品,闲邀好友,取松木烹罏,煮惠泉饮茶,静修致雅。由此而创竹罏文会之先河,於後百余载,无数文人皆至此,松下品茗,花间听泉,醉清风而吟诗,感天地而作画,所留诗篇翰墨,经编撰归结,成《竹罏图咏》几卷,珍存惠山寺内。
乾隆一朝,高宗尚雅,得知惠山寺藏竹罏及图咏二珍,每次南巡必往,至听松庵处,竹罏煮泉,品茗观图,畅行诗事以抒幽情,〈汲惠泉烹竹罏歌〉即为乾隆帝之初作,後陆续又作叠旧韵者数。巡游已毕,高宗命人照仿竹罏,携至回京,再於京城玉泉山旁造山房,俱照听松庵之如数,每每闲访,追忆彼时。今北京故宫博物院仍存有乾隆仿制之竹罏,罏底刻御制诗一首,并题款「乾隆辛未春过惠山听松庵见明僧性海所遗竹罏命仿制之并纪以诗御题」。
乾隆己亥(1779年),惠山当地邑令不慎火患,《竹罏图咏》全卷俱毁,报至乾隆处,高宗惋惜备至。次年便亲洒天笔,照旧图补写首卷,後命宫廷画师继之补全,仍赐於惠山寺保存,又制碑刻,皆存寺内。後至咸丰十年(1860年),惠山寺毁於兵火,新卷亦不复见,幸有数件石刻遗存至今,其中包括一件,刻乾隆御笔《竹罏煮茶图》,现存无锡市锡惠公园竹炉山房秋雨堂内。
Murrell
READ MORE
<div class="lotdetail-figure-list"
9 /67
拍品 Lot.3609
清乾隆 胭脂红地轧道洋彩折枝花卉纹盘 《大清乾隆年制》款
材质: 瓷
估价: 800,000 - 1,200,000 港币
11.1 公分,4 3/8 英寸
10 /67
拍品 Lot.3610
明洪武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
材质: 瓷
估价: 600,000 - 800,000 港币
32.7 公分,12 7/8 英寸
本瓶缠枝牡丹纹饰风格灵动自然,乃十四世纪釉里红瓷器难得佳例。铜红窰烧不稳,易见釉面流敞、纹饰线条模糊、或釉色黯淡。此瓶发色红艳,纹饰清晰,实属正色佳品,展现艺匠巧工。
比较一例,清宫旧藏,现存於北京故宫博物院,载於《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卷1,上海,2000年,图版197;另一例现藏於东京国立博物馆,刊於《东洋陶磁大観》,卷1,东京,1982年,图版112。比较数例,瓶颈纹饰各异,其一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出处同上,图版196;另一例出自迦纳爵士故藏,1961年11月21日售於伦敦苏富比,编号24; 相类四例刊於《龙泉集芳 : 创业七十周年记念》,东京,1971年,图版721-4;纽约苏富比亦售一例,2005年3月31日,编号 102。
明洪武釉里红瓷,极少出土於江西景德镇御窰遗址,然而景德镇珠山却曾出土牡丹、回纹、卷草及花瓣纹饰洪武釉里红盌,曾展於《景德镇出土明初官窰瓷器》,鸿禧美术馆,台北,1996年,编号7-10。
11 /67 拍品 Lot.3611
明宣德 青花缠枝番莲大盌 《大明宣德年制》款
材质: 瓷
估价: 8,000,000 - 12,000,000 港币
29.9 公分,11 3/4 英寸
S.H. Chan & Co.,1992年4月27日
埃斯卡纳齐,伦敦,1994年,编号C1508
美国 Rui Fang 收藏
纽约私人收藏
埃斯卡纳齐,伦敦, 2015年,编号C4922
《Yuan and Early Ming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埃斯卡纳齐古董行,伦敦,1994年,编号 21
米德尔伯里学院艺术馆,佛蒙特州,美国,2006-2015年,借展
《Azure Skies and Pure Snows: Chinese Blue-and-White Porcelains of the Ming (1368-1644) and Qing (1644-1911) Dynasties from the Rui Fang and Barbara P. and Robert P.'64 Youngman Collections》,米德尔伯里学院艺术馆,佛蒙特州,2007年
朱塞佩.埃斯卡纳齐,薛好佩整理,《中国艺术品经眼录:埃斯卡纳齐的回忆》,伦敦,2012年;中译版,上海,2015年,加印版,2017年,图版366
佛莲益清
青花缠枝番莲纹大盌,造形简洁有力,纹饰纤柔雅致,展现大明宣德朝青花瓷之美善至臻。
宣朝虽只十年,君王贤能勤政,朝政安平,民生富足。宣德帝博学精通诗画,《明宣宗皇帝御制集》及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宣宗绘画,可见一斑。
宣宗擅艺好雅,江西景德镇御窰瓷业兴盛,质臻艺绝,以青花瓷尤为出众,高岭土瓷胎质高致密,撷古创新,器形纹饰新颖多貌,落楷书年款於青花瓷,亦属创举,如此器所见《大明宣德年制》款。
此盌以苏麻离青绘缠枝番莲纹,浓丽耀眼,画工细腻,苏麻离青积料处经烧制後於器表凝结成黑斑,即所谓之「铁锈斑」,後代御瓷争相傚之。苏麻离青乃永乐一朝,自中亚传入,其名或源自阿拉伯语「sumawi」,意为「天空色」或「天蓝色」。此料富含铁质,多与当地钴青混合使用,宣窰所用苏麻离青应更为纯净,烧制後青花发色明艳鲜丽,花叶纹饰层次丰富。
宣窰画工臻熟超绝,以写意取代工笔,取细笔层叠点染,线条连绵不断,纹饰生意盎然,气韵生动,布局虚实错落,整体清朗典雅,而规整端庄。
宣瓷之器形、纹饰,琳琅满目,卷草、花卉、游龙、人物、山水等,以花卉纹饰最是盛行,或自然拟真,或传统样式。
本品之缠枝莲纹似取自睡莲,亦称为番莲,多见於佛教经典之中,出淤泥而不染,圣洁无瑕,晨开暮合,象徵轮回重生。含苞至绽放,寓意修行之道的不同阶段,此处所见莲华盛开,圆满辉煌,意喻证悟得道。
番莲纹自然拟真,然娇蕊间相连缠枝纹与卷叶纹却非源自天地,缠枝花卉与卷叶纹饰乃借镜西方,自地中海国度经由古印度、中亚,而传至中国,始用於佛教建筑或石雕纹饰,渐作於祭祀银制礼器,最终成为瓷器纹饰,见罗森,《Chinese
READ MORE
<div class="lotdetail-figure-list"
12 /67
拍品 Lot.3612
宋至金 定窰白釉持莲童子纹盘
材质: 半瓷
估价: 2,400,000 - 3,200,000 港币
17.2 公分,6 3/4 英寸
卡尔肯普博士(1884-1967年)
伦敦苏富比2008年5月14日,编号265
《Kinas kunst i svensk og dansk eje [瑞典及丹麦珍藏中国艺术品]》,Danske kunstindustrimuseum,哥本哈根,1950年,编号307
出版Bo Gyllensvärd,《Chinese Ceramics in the Carl Kempe Collection》,斯德哥尔摩,1964年,图版461
Jan Wirgin,《Sung Ceramic Designs》,斯德哥尔摩,1970年,图版88a,图21d
本品巧饰童子纹,缭绕池莲花叶。纹饰深浅清晰分明,花叶形态自然,童子五官与衣衫钜细靡遗,难得罕见。如此精巧构图之盘均为模制,北宋十一世纪末或十二世纪初,定窰始采模印之法,令图纹更为细致。此类模具与铜器铸模相类,两者国案也有接近之处。虽尚没有发现饰纹与此相同之铜盘,但吉林长春出土一面铜镜,上饰童子绕藤图,可资参考,现藏吉林省博物院,图载於《中国青铜器全集》,卷16,北京,1998年,图版195。
持莲童子纹,属宋代典型饰样,见饰於各类器物,形形色色,如银器、青铜、织品与各类瓷器。Ann Barrott Wicks 在《Children in Chinese Art》(檀香山,2002年,页6-15)中追溯此纹饰之源,认为始於罗马帝国,尤见於小男童天使像,小天使後与基督教艺术中的天国意境息息相关。此类图像被引入萨珊王朝与中亚艺术,再经丝绸之路进中土。例见山西大同出土铜鎏金盃,应自中亚进口,传为公元五世纪制,图载於罗森,《Chinese
READ MORE
13 /67
拍品 Lot.3613
明宣德 青釉暗花花口小盘 《大明宣德年制》款
材质: 瓷
估价: 150,000 - 200,000 港币
8.8 公分,3 1/2 英寸
仇焱之收藏(1910-1980年)
香港苏富比1981年5月19日,编号490
费德雷里克.奈特
Weisbrod & Dy Ltd,纽约
Michael B. Weisbrod,《Tenth Anniversary Selected Chinese Works of Art》, 纽约,1986年,编号48
14 /67
拍品 Lot.3614
元 龙泉青釉内划莲纹露胎团花束口莲瓣盌
材质: 半瓷
估价: 600,000 - 800,000 港币
34.8 公分,13 5/8 英寸
15 /67 拍品 Lot.3615
明 仿哥釉双耳葫芦扁壶
材质: 瓷
估价: 4,000,000 - 6,000,000 港币
19.3 公分,7 1/2 英寸
Cunliffe 勋爵(1899-1963年)收藏
日本私人收藏
香港苏富比2006年4月10日,编号1615
《The Oriental Ceramic Society Exhibition of Ju and Kuan Wares: Imperial Wares of the Sung Dynasty, Related Wares and Derivatives of Later Date》,伦敦,1952年,编号82,缺图
出版朱汤生,《中国瓷器—庄绍绥收藏》,香港,2009年,图版27
仿哥釉双耳葫芦扁壶,融合早明御瓷经典器形与宋代名窰釉色,敦朴素雅,极为罕见,与当朝多数瓷作相异,或为特制,独一无二之例。
扁壶釉色厚实,色调浅白至棕褐,衬托周身开片,开枝散叶,生趣盎然,宛若高古玉雕钙化乳润之感。取材宋元哥窰名瓷,虽此窰原址未定,其名得自「哥哥」,嘉靖年间传说此乃南宋浙江处州两瓷作兄弟,兄名章生一,设窰於龙泉,遂称哥窰,所造之瓷釉面开片。至今,哥窰确切位置仍未知,相关考古发掘则已於杭州老虎洞窰出土类同史料记载哥窰瓷之残片,龙泉窰遗址亦见釉面开片残器。
哥瓷秀致内敛,烧造过程繁缛,胎骨纤薄,复施多层釉药,数度入窰,出窰後精准控制其冷却速度,利用胎骨及厚釉间收缩系数差异,得出釉面开片纹。江西景德镇自十五世纪初期开始试烧仿哥釉,如宣德仿哥釉器,器身书年款,开片纹染深色更显夺目,胎骨浅白,圈足露胎处以深褐护胎釉涂之,以傚宋元哥窰「铁足」之特徵。
明代关於宋代哥窰瓷记载,如曹昭《格古要论》,撰於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深深影响当朝及後世对於文物之监赏与审美。哥瓷釉面开片纹自然迷人,深得文人学士青睐,明代诗词已见咏哥釉者,「百圾碎」、「金丝铁线」都是用以形容其片纹层层叠叠、或疏或密,片纹色彩对比,釉质满布细小气泡,乃「聚沫攒珠」,器身「紫口铁足」。以上皆属哥瓷及仿哥釉之特点,即如本品。
双耳葫芦扁壶施仿哥釉者,极为珍罕,似为孤品,断代不易。《中国瓷器—庄绍绥收藏》,香港,2009年,页100,朱汤生指,综观其圈足、器形、仿哥釉,应为明代晚期之作。
葫芦扁壶器形盛行於十五世纪初,源自中亚金属器及陶器雏本,二件永乐甜白釉葫芦扁壶,刊於《明代洪武永乐御窰瓷器》,北京,2015年,图版71,前者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後者出土於以景德镇,亦见三青花作例,图版68-70。
本品曾为
READ MORE
16 /67 拍品 Lot.3616
清乾隆 仿哥釉海棠式双龙耳扁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
材质: 瓷
估价: 2,400,000 - 2,600,000 港币
31 公分,12 1/8 英寸
赵从衍(1912-1999年)收藏
香港苏富比1986年11月18日,编号88
香港佳士得1992年3月31日,编号577
《华光艹堂珍藏清代瓷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香港,1973年,编号20
仿哥釉双龙耳扁瓶,釉色莹洁,片纹密织,造形端秀,富丽典雅,不仅彰显乾隆帝尚古之情,尤珍宋代名瓷与明永宣御瓷,且印证清代景德镇御窰厂督陶官唐英(1682-1756年)领导之下,制瓷技术之突飞猛进,汲古创新,以迎合君主的高度审美要求。
此瓶釉润均匀,通器遍布「金丝铁线」开片纹,细致动人,别具生趣,清代仿哥釉瓷傚拟宋元哥窰,开片纹加以染色,衬托青瓷釉色,更显对比强烈。无釉处亦施黑褐色护胎汁,如本器圈足,以类哥窰「铁足」特徵。
扁瓶器形源自高古青铜器,龙形双耳更显瓷工巧能,取材春秋晚期青铜器,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二例,刊於《商周青铜酒器特展图录》,台北,1989年,图版69及70。
类同作例珍稀罕有,拍卖会仅见二例,其一售於香港苏富比1978年11月28日,编号201,後录於《A
READ MORE
17 /67 拍品 Lot.3617
清雍正 粉青釉菊瓣纹花篮尊 《大清雍正年制》款
材质: 瓷
估价: 1,500,000 - 2,000,000 港币
15.8 公分,6 1/4 英寸
香港苏富比1982年11月9日,编号230
香港佳士得1997年4月27日,编号722
花篮尊线条简约,形可上遡高古铜壶,颈、肩与足上妙添菊瓣,罩施青釉柔和悦目,朴雅中见灵秀,透视雍正窰匠心独运,艺通古今。
秋菊乃九月之花,清雅引思,宋朝已有以菊为饰之品,康熙瓷瓶也有足上模印菊瓣纹者。到了雍正一朝,世宗尤好菊纹,图案常见於瓷器之上。薛好佩曾在专文中,指雍正帝或景仰着名诗人陶潜(365-427年),是以在位期间,多制菊纹之器,详见〈In the path of Tao Qian: ‘Chrysanthemum’ wares of the Yongzheng emperor〉,《Arts of Asia》,2015年5-6月,页72-85。东晋义熙元年(405年),陶潜辞官归隐,远离烦嚣,躬耕自足,品酒赏菊,活出道家崇尚的逍遥自在,让文士向慕。世祖崇道,对随遇而安的生活,更是神往。
据花篮尊口内缀四系,可猜或曾悬挂作花篮之用,极为独特。虽无近例可资参考,但耿宝昌《明清瓷器监定》载一线描图,画有乾隆年间之花篮尊,堪作参考(香港,1993年,图版452,编号3)。
18 /67 拍品 Lot.3618
清雍正 鬪彩四季团花笠式盌 《大清雍正年制》款
材质: 瓷
估价: 1,800,000 - 2,500,000 港币
22.2 公分,8 3/4 英寸
加州私人收藏
香港佳士得1990年10月8日,编号504
欧洲私人收藏
香港佳士得2013年5月29日,编号2113
此盌妙绘团花,鬪彩粉粉二技并施,雅致悦目。鬪彩之艺,成化创始,至雍正一朝,巧匠古为今用,志在青出於蓝,不论器形、敷彩,皆精益求精,细腻入微。参考江西景德镇御窰遗址成化地层出土署款鬪彩盌两件,团花之间同样间缀卷草纹,图见《明代成化御窰瓷器:景德镇御窰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瓷器(下)》,北京,2016年,图版155 及156。团纹画牡丹、夏荷、秋菊、冬梅,尽展四季之美。四季花卉图案,宋朝初见,元代风行。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相类盌,见《故宫珍藏康雍乾瓷器图录》,香港,1989年,图版31。堪萨斯城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也藏一例,收录在《世界陶磁全集》,卷12,东京,1956年,图版64下方。玫茵堂旧藏盌,也可资比较,图见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1994-2010,卷4,编号1747。英国杜伦大学吉宾金艺术和考古博物馆藏例,则见
READ MORE
19 /67 拍品 Lot.3619
清雍正 鬪彩蝶恋花盘 《大清雍正年制》款
材质: 瓷
估价: 2,800,000 - 3,800,000 港币
20.9 公分,8 1/4 英寸
Mary Jane Morgan 夫人(1885年卒)收藏,纽约
《Catalogue of the Art Collection formed by the late Mrs. Mary J. Morgan》,The American Art Galleries,纽约,1886年3月8至15日,编号429
伦敦佳士得1980年4月16日,编号104
日本私人收藏
欧洲私人收藏,1980-90年代集成
香港佳士得2013年5月29日,编号2112
本品妙绘彩蝶恋花,展现雍正瓷器之高雅。清代江西景德镇官窰之瓷匠兼具技艺与创造力,在像本品如此生动构图上匠心独运,鬪彩设色掌握自如,多采多姿。其技艺之高见於工笔绘彩蝶,翼呈淡色,细节精密,展其纤薄婉柔,身与触角则以青花勾画,相得益彰。
雍正帝喜好和谐匀称、品质高雅、浑然天成之品,其个人品味大大影响官窰瓷艺发展,发展出以素雅与材美着称之独特风格。康熙年间,蝶纹已常见饰瓷上,本品纹饰虽延先朝之风,却不墨守,推陈出新,飞蝶之间巧留白,笔工入微。
与此相类之蝶恋花纹盘甚为罕见,并无同式载录於册,但仍可参考有相关例子,如雍正年制署款鬪彩加粉彩外团蝶纹盘,内缀五蝶,售於伦敦苏富比2000年6月7日,编号129。另见仇焱之旧藏无款鬪彩蝶恋花盌,售於苏富比1981年5月19日,编号559。
蝶恋花图,有只饰青花者,如南京博物院藏雍正年款盘,图载於《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窰瓷器》,上海,2003年,图版149。许汉卿旧藏另一较小例,售於苏富比1986年11月19日,编号228,後再售於纽约佳士得,2011年9月15日,编号934。
康熙年制雏例,可比较五彩果蝶纹盘,署成化年制仿款,图载於
READ MORE
20 /67 拍品 Lot.3620
清乾隆 鬪彩番莲八宝纹贲巴壶一对 《大清乾隆年制》款
材质: 瓷
估价: 4,000,000 - 6,000,000 港币
19.2 公分,7 1/2 英寸
庄严殊丽:鬪彩番莲八宝纹贲巴壶一对
乾隆盛世,朝廷奉信藏传佛教,各式祭典成为当朝信仰中心,激发前所未见的工艺成就。此对鬪彩贲八壶,富丽耀眼,庄严殊圣,为乾隆朝工艺结晶,反映当朝对於藏传佛教之虔敬与重视。
弘历礼佛虔诚,大举翻修建设京司、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之佛寺庙宇,傚仿拉萨布达拉宫,於承德建普陀宗乘庙,雄伟辉煌,乾隆帝数度於此接见西藏达赖、班禅喇嘛。
紫禁城内亦建多处祭坛,其中以西北处的雨花阁,最为隐密,用於举行皇家宗族祭典,尤以乾隆帝生母,孝圣宪皇太后(1691-1771年)最是虔诚。此处珍藏皇家佛器,包含一幅唐卡,绘乾隆为文殊菩萨,象徵君主佛慧无边。
唐卡意象强调弘历虔心修习藏传佛教,不仅为大清帝王,亦是西藏宗教领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乾隆皇帝佛装像唐卡〉,与此类似,曾一度存於承德外八庙之一普宁寺,录於《盛世华章》,皇家艺术学院,伦敦,2005年,编号47,绘乾隆端坐画心,众神环绕,弘历着僧衣,带班智达帽,左手托法轮,右手结说法印,双肩上莲华托慧剑、般若经,皆为文殊菩萨之法器。
如此繁复之图像,乃西藏佛学专家与中国匠师合作而成。清宫藏传佛教器物,统一於紫禁城西北角中正殿制作,由内务府督造。宫廷对於佛器需求量极大,造办处作坊与景德镇御窰厂均受命制造数以千计的供具、法器,用於寺院、庙宇、赏赐皇族朝臣,及供施西藏寺院。
此对贲巴壶为净水法器,用於洒番红花净水於新入佛门之弟子,造形沿袭西藏金属器,或为进贡大清之物,如一件刻花金壶,刊於《渖阳故宫博物院文物精品荟萃》,辽宁,1991年,页43;还有一对十七世纪银错鎏金铜贲巴壶,缀八吉祥纹,录於苏富比与
READ MORE
21 /67 拍品 Lot.3621
清雍正 青花牵牛花纹折方瓶 《大清雍正年制》款
材质: 瓷
估价: 800,000 - 1,200,000 港币
17 公分,6 3/4 英寸
伦敦佳士得2009年11月3日,编号297
香港苏富比2012年10月9日,编号3082
青花龙耳折方瓶,器形始见於明初,其时多通体遍饰牵牛。至清之时,甚得雍正帝垂青,命烧相类之器。两幅分别绘於雍正六年(1728年)及七年(1729年)描绘宫藏文玩珍宝之《古玩图卷》,各绘相类折方瓶二件,并连木座,图见康蕊君,〈Art in the Yongzheng Period: Legacy of an Eccentric Art Lover〉,《Orientations》,2005年11/12月,页65-66。清宫画家郎世宁笔下,曾绘另一相仿之器,盛以牡丹成双,图见於王耀庭,《新视界—郎世宁与清宫西洋风》,台北,2007年,图版16。在《神笔丹青-郎世宁来华三百年特展》图录中,刊录台北故宫藏数件青花牵牛花纹方折瓶,并载郎世宁《瓶花图》及《古玩图卷》相应局部以便对比,台北,2015年,编号I-13。
折方瓶外形复杂多棱,有别於一般圆器琢器,明显受到金属器的影响。中东一带,多棱之器并不罕有,因此折方瓶器形源流或可远追中东。参见
READ MORE
22 /67 拍品 Lot.3622
清乾隆 青花卷草纹贯耳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
材质: 瓷
估价: 1,200,000 - 1,800,000 港币
19.7 公分,7 3/4 英寸
23 /67 拍品 Lot.3623
清乾隆 青花缠枝花卉纹铺首衔环耳壶 《大清乾隆年制》款
材质: 瓷
估价: 1,200,000 - 1,800,000 港币
25 公分,9 7/8 英寸
此类青花壶,器形慕古,纹饰仿明十五世纪初御瓷,典丽大方,雍正始烧,乾隆盛行。相类乾隆年制署款青花壶,世界各大公私收藏有见,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见《故宫藏瓷:清青花瓷》,香港,1968年,图版2。南京博物院藏例,见《中国清代官窰瓷器》,上海,2003年,图版235。苏富比也有例可参,如香港 1976年5月12/13日,编号160或伦敦1970年11月17日,编号108。
此式之壶,後朝续制,如道光年制署款例,见耿宝昌编,《明清瓷器监定》,香港,1993年,图版510。
24 /67 拍品 Lot.3624
清雍正 青花八仙过海图盌 《大清雍正年制》款
材质: 瓷
估价: 700,000 - 900,000 港币
14.9 公分,5 7/8 英寸
日本私人收藏
虽然乾隆尔後青花八仙过海盌为数不少,但雍正年制并不多见。雍正罕例,可参考迦纳爵士旧藏,见詹甯斯,《Later Chinese Porcelain. The Ch'ing Dynasty (1644-1912)》,伦敦,1951年,图版LX。纽约苏富比在1983年12月7日又曾拍出一组四盌,编号352。还有一盌,售於香港苏富比1991年10月29日,编号134。
八仙过海图盌,明已有之,参考上海博物馆藏万历年制署款青花罕例,图见陆明华,《明代官窰瓷器》,上海,2007年,图版4-26。
25 /67 拍品 Lot.3625
十六国四至五世纪初 鎏金铜犍陀罗式释迦牟尼佛坐像
材质: 鎏金铜
估价: 900,000 - 1,200,000 港币
佛像 12.3 公分,4 7/8 英寸
本尊释迦牟尼佛乃中国佛像经典形像之一,佛作坐姿,结禅定印,佛袍盖膝,面容安谧宁定,展现犍陀罗艺术风格,唯底座造型明显为中式。此类早期造像以风格化为特质,佛像型态肃,佛袍刻划简朴近乎抽象,更显佛相威严。比较一印度绿片岩作例,比例相近,尺寸远较本像为大,犍陀罗传统风格,断代三至四世纪,相信来自巴里果德,现存於松冈美术馆,图载於《馆蔵古代东洋雕刻》,东京,1994年,编号8。
故此,本像属於少数早期中国铜制佛像臻绝之例,融合犍陀罗及笈多风格印度宗教形像。比较布伦戴奇典藏着名作例,尺寸属同类当中最大之一,图载於《The Asian Art Museum of San Francisco. Selected Works》,三藩市,1994年,页91。该像高39.5公分,铭文有残缺,但仍可断代338年,即後赵石虎帝建武年间。後赵,属羯族,329-350年间统治中国北方大半疆土。中国南方政治相对稳定,故此当地佛教发展对政治论述有利为主,但北方时局动荡,人民寄情宗教,信众偏向忠於佛教原义及形像,遵从印度经文,因此制於北方之佛像亦迅速吸收印度雕像风格,如本像佛袍刻划即取灵感自笈多佛像,而眼形正方、头发卷曲,则带中亚面容特色。
本像风格,更接近
READ MORE
26 /67 拍品 Lot.3626
北齐 鎏金铜半跏思惟佛像
材质: 鎏金铜
估价: 700,000 - 900,000 港币
佛像 8.2 公分,3 1/4 英寸
《金铜佛造像特展图录》,国立故宫博物院,台北,1985年,图版69
出版松原三郎,《中国仏教雕刻史论》,东京,1995年,卷2,图版484a
北齐一朝,兼容并蓄外族文化、思想及信仰,本土风貌因而大为充盈,无论宗教或非宗教艺术方面,均乃中国艺术史上最气象郁勃时期之一,佛教造像辉煌成就在此一朝可谓登峰造极。北魏造像手法惟承南亚、中亚范式,时至北齐乃臻成熟,自成一格。然监观北齐造像,仍显虔敬庄严,慈静平和,尚未见唐代造像明快、婀娜之态。
本像一脚舒腿下垂,另一腿盘起搁於下垂腿近膝处,作半跏思惟姿。希腊沉思或哀悼雕像,早采相类托腮抚脸之态,犍陀罗佛教造像也有见之。然采此类造型之佛像身份一直未有定论,说法主要有二,一为悉达多太子、二为乃弥勒菩萨。四至五世纪造像多属前者,但天保元年(550年)後随着谟拜弥勒佛的兴起,菩萨塑像逐渐增加(见《走向盛唐》,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纽约,2004年,页266)。云冈第6窟有一采相近作半跏思惟姿之北魏雕像,应为悉达多太子,图见水野清一及长广敏雄,《云冈石窟》,京都,1951-56年,卷3,图版5,以及
READ MORE
27 /67
拍品 Lot.3627
北魏 铜弥勒菩萨坐像
材质: 青铜
估价: 80,000 - 100,000 港币
10.6 公分,4 1/8 英寸
此尊北魏铜弥勒佛像,展现未来佛之庄严慈相,垂足倚坐,施无畏、与愿印,姿态与同代石雕佛像相类。参考龙门石雕弥勒佛像,图见《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篇》,卷11:龙门雕刻,北京,1988年,图49。Malcolm McPherson 伉俪旧藏石灰石雕弥勒佛,也可资比较,2008年9月17日在纽约佳士得拍出,编号573。
28 /67 拍品 Lot.3628
唐 琉璃宝钵
材质: 料
估价: 4,000,000 - 6,000,000 港币
宽 31 公分,12 1/4 英寸
达古斋主人宗杰霍明志(1880?-1949?年)收藏,北京,1930年或更早
巴黎德鲁奥大楼,1932年2月15日,编号153
安德烈.波特尔(1963年卒)收藏
伦敦佳士得1985年4月16日,编号284
宗杰霍明志,《达古斋古证录》,北京,1930年,页409下
仅见称奇:古代珍罕琉璃钵
康蕊君
琉璃,自青铜时代中国巧匠已擅其制,但年月并没有让琉璃普及,满清以前,琉璃之器彷佛凤毛麟角,极为珍稀。如此宝钵,独一无二,当属传世佳例。
琉璃似的釉药,中国陶工自青铜时代早期已有采用,到了青铜时代晚期,彩色斑驳的蜻蜓眼纹琉璃珠从中西亚传入,不久中国匠人便仿傚之,且有特制饰纹相近之彩色琉璃,嵌缀青铜器皿或小物上,成品华丽出众,让人趋之若鹜。
精彩光明的引首,并没有让琉璃风靡,却只迎来崎岖黯淡。究其因,或其质之美未获充分展现。在汉代,古人发现可以琉璃仿玉石,廉宜不失美观,纵然广见,但既为替代品,琉璃顿失其珍,乏人赏识。
然而,随着中亚、中东等地胡人迁入,琉璃的发展翻开了全新的一章,特别是南北朝以及此後数百载,异风华物藉由丝绸之路传进。从伊朗、敍利亚与罗马帝国其他地区经大漠抵达中原的珍宝,当中便包括了琉璃器皿。这些崭新的透明器皿,看以虚幻不实,却可载物,世人无不称奇,珍慕心赏。受胡匠东传技艺的影响下,中原遂复制琉璃。
琉璃器物,古代文献偶有载之,足见其珍,例如《晋书.王济传》中有载:「帝尝幸其宅,供馔甚丰,悉贮琉璃器中」(英译见安家瑶,〈Glass
READ MORE
<div class="lotdetail-figure-list"
29 /67 拍品 Lot.3629
金 木雕加彩释迦牟尼佛坐像
材质: 木
估价: 16,000,000 - 18,000,000 港币
122 公分,48 英寸
1994年入藏
展览《佛雕之美─宋元木雕佛像精品展》,国立历史博物馆,台北,1997年,页34-37
出版《历史文物月刊》,1997年,第7卷,第6期,封面及封面内页
佛相庄严
释迦牟尼佛坐像,雄伟庄严,震慑人心,观者得以一窥金代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发展之辉煌成就。当时战乱纷扰不绝,佛教给予百姓心灵寄托,遂蓬勃发展,此类木雕大型造像尤以宗教中心太原、五台山最盛。此释迦牟尼佛坐像,雕刻技术纯熟,姿态自然如生,尺寸硕大,沉稳尊贵,面容表情宁静慈悲,佛身衣袍柔软飘逸,衣褶层叠丰美,光影下栩栩如生,震撼动人。时过千载,仍可见些微矿彩,保存良好,难能可贵。
金代佛教深植人心,金明昌三年(1192年),於山西雕造大量佛教经典石碑,参考姚道中,〈Buddhism and Taoism under the Chin〉,Hoyt Cleveland Tillman 与 Stephen H. West 编,《China under
READ MORE
<div class="lotdetail-figure-list"
30 /67 拍品 Lot.3630
清乾隆 御制局部漆金铜喀什米尔式释迦牟尼佛坐像
材质: 青铜
估价: 5,000,000 - 7,000,000 港币
75 公分,29 1/2 英寸
传法国私人收藏
本尊释迦牟尼佛像尺寸庞大,刻划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为众说法,相信乃乾隆皇帝御令,按照雍和宫一尊七世纪喀什米尔铜像特制。造型凸纹流畅利落,局部鎏金光华闪亮,佛袍褶皱气势逼人,实乃宫廷金属器艺匠杰作,北京故宫博物院现藏另一乾隆例,尺寸远较本尊为小。
乾隆年间,宫廷与喇嘛领袖交流甚密,故此有西藏佛寺收藏珍罕早期造像经喇嘛领袖传至皇帝收藏,最得乾隆帝青睐者,则由宫廷作坊精心复制,其中包括一件清宫旧藏喀什米尔造像,图载於《雍和宫佛像宝典》,北京,2001年,图版40,带鎏金底座及背光,刻满文、蒙文、汉文及藏文,记载乾隆十年(1745年)二月二十二日,达赖喇嘛七世呈该像予乾隆皇帝,後由宫廷作坊仿制。
北京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一喀什米尔风格坐佛,图载於《故宫经典:藏传佛教造像》,北京,2012年,编号63(图一)。比较两者,可见造像模仿仔细入微,乾隆作例仅尺寸稍大,铸工较精确,面容及佛袍轮廓更为分明。此尊高74公分,比故宫收藏作例编制更为庞大,後者连底座,仅高69公分。然而,此像完全相同,凭此可推断为同期宫廷御令制作,原本多数连底座,其样式应与现存於北京之例相近,并署乾隆年款。
READ MORE
<div class="lotdetail-figure-list"
31 /67
拍品 Lot.3631
清十九世纪 丝织金线佛像挂毯 《乾清宫御用》款
材质: 绢
估价: 250,000 - 300,000 港币
约 212 x 125.5 公分,83 1/2 x 49 3/8 英寸
32 /67 拍品 Lot.3632
十七世纪 铜嵌银丝观音菩萨坐像 《石叟》款
材质: 银
估价: 500,000 - 700,000 港币
附秦蔵六书於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之信件及日本木盒
21.3 公分,8 3/8 英寸
龙狮堂收藏
光村利藻 (1877-1955年)收蔵(盒上标签)
33 /67 拍品 Lot.3633
清乾隆 御制青金石描金刻「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佛牌 《乾》、《隆》款
材质: 宝石
估价: 600,000 - 800,000 港币
6.5 公分,2 5/8 英寸
佛牌正方,青金石质,色泽深蓝,带金星。一面中心雕主尊释迦牟尼佛,右手心盖住盘腿的右膝,将手指直垂向下,做触地印(又称降魔印),全跏趺坐於莲座上;周围众佛坐姿各异,佛面描金,雕琢精细,庄严肃穆。另一面描金,双方框内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後署「乾隆庚午仲冬上浣御笔 」,钤「乾 」、「隆」印。
青金石,佛教称为吠努离或璧琉璃,属佛教七宝之一,被古代帝视作为上天威严崇高的象徵。古代称青金石为璆琳,战国时魏人大禹着《尚书 · 禹贡》已有记载,夏代时,位於西方的雍州曾向中央王朝进贡「璆琳」,而「琳琅满目」的「琳」字,指的正是青金石。据《清会典图考》记载:「皇帝朝带,其饰天坛用青金石。」因为「青金石色相如天」,天子所用之材也。
清朝皇帝推崇佛教,对汉人传统的儒、释、道三家文化采取了三教一家,融会贯通,三教合流。乾隆皇帝精研佛学,更以文殊菩萨自况,命宫廷画师把自己绘入唐卡之中。清宫佛楼处处可见,拈香敬佛念佛珠是乾隆皇帝每天必修的「功课」。
抄写经书是佛教僧众和修行者必修的修行之一。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帝,为求佛学修为,以得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智慧,於日理万机之暇,诵经刻典,抄写经书。《秘殿珠林》着录了他登基以来手写的《心经》就有七百多册。除《心经》外,他还经常抄写《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无量寿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等。据记载,乾隆早年多於元旦及四月初八浴佛日写经,乾隆四十年以後,他坚持每月初一、十五抄写《心经》一部,从不间断。乾隆帝一生写有经文数百篇,其中以《心经》居多。
1978年10月,北京阜成门内大街妙应寺白塔塔刹(天宫)内,被发现了一批重要佛教文物,其中乾隆皇帝御笔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最为引人注目。这件御笔《心经》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修塔时放入塔中,然本品纪年为「乾隆庚午」,即1750年,乾隆十八年,前後相差三年。观本品与妙应寺白塔天宫内发现的御笔《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字迹、格式如出一辙,应是临唐欧阳询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帖而书。
《心经》,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仅260字,是600卷《般若波罗蜜经》的浓缩精华。乾隆皇帝不但抄写《心经》,更把《心经》镌刻於珍贵的青金石上,从此体现了乾隆皇帝在佛学修养上的意趣及其对《心经》里所阐述之佛菩萨般若(智慧)思想的执着及追求,实难能可贵。
34 /67 拍品 Lot.3634
十七世纪 田黄雕枕书金蝉童子笔搁
材质: 田黄
估价: 600,000 - 800,000 港币
6.3 公分,2 1/2 英寸
25.08 克
茧山龙泉堂,东京
此田黄枕书童子笔搁,虽无款,但雕刻灵动如生,以足上夏蝉,交代纳凉酣睡,又可解读为「金蝉童子」,乃财富的象徵。匠心独运,想必出自清初能工巧手,绝艺高技,不亚周彬、杨玉璇。据曾柱昭与莫士撝,早期田黄雕刻名家拒绝墨守成规,作品千变万化,无二尽同,详见《文玩萃珍》,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 香港,1986年,页86。此笔搁选材上乘,雕刻入微,童子五官精致可爱,卧姿自然如生,完全吻合前述特质。孩童所穿华衣,以描金花卉祥云为饰,加上石料金黄之色,更添佳趣。
此田黄石含红丝,材质极佳。石质与此相近之例,可参考香港苏富比在2016年4月8日拍出之田黄辟邪,编号 3690。另可参考其他田黄人物雕像,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周彬雕文殊菩萨,收录在《中国美术全集》,卷6,北京,1988年,图版158。
35 /67 拍品 Lot.3635
清乾隆 御制紫檀「周雷纹觚二」底座 《乾隆御监》、《乙》款
材质: 紫檀
估价: 60,000 - 80,000 港币
乾隆《西清古监》录一件周雷纹觚二(图一),应为此座之原件,见卷24,页28。16.5 公分,6 1/2 英寸
36 /67
拍品 Lot.3636
清乾隆 铜「御制香盘词」莲纹香盘 《惟精惟一》、《乾隆宸翰》款
材质: 青铜
估价: 200,000 - 400,000 港币
12.6 公分,5 英寸
铭文:
御制香盘词
竖可穷三界,横将遍十方。一微尘里法轮王,香参来,鼻观忘。篆烟上,好结就卍字光。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同式香盘,见《故宫历代香具图录》,台北,1994年,编号93。
37 /67 拍品 Lot.3637
清雍正 彩漆镂空花卉纹熏盒 《雍正年制》款
材质: 漆
估价: 250,000 - 300,000 港币
10.1 公分,4 英寸
38 /67
拍品 Lot.3638
清雍正 雄黄料印盒 《雍正年制》款
材质: 料
估价: 800,000 - 1,200,000 港币
5.9 公分,2 3/8 英寸
39 /67
拍品 Lot.3639
明宣德 剔红凤穿莲纹炕几
材质: 漆
估价: 6,000,000 - 8,000,000 港币
18.8 x 61.7 x 37 公分,7 3/8 x 24 1/4 x 14 5/8 英寸
蟹仙洞博物馆创始人长谷川贤三(1886-1957年)收藏,约1950年
山形县蟹仙洞博物馆收藏
荒川浩和,《美术撰集(第八卷).雕漆》,东京,1974年,图版76及页163
本剔红炕几为日本博物馆收藏逾五十载,品相良好,极为出众,纹饰秀丽精细,巧雕凤凰成双,相对腾飞,细腻丰美,莲纹蜿蜒交错,自然像生,而且尺寸硕大,堪称一绝。炕几器形优雅,牙板形状精细,承接三弯腿,相信乃制於北京果园厂,精工准确,打磨圆滑,足见艺匠雄心绝技。
此几表面打磨柔润,纹饰轮廓圆滑,属当时特色。本品纹饰丰富繁复,更见珍稀。且尺寸庞大,质素上乘,如此制作,漆层叠施,每髹一层,需时日待乾。反复无数,至相当厚度才可,方可始雕,再加修磨,完品方成。漆艺费工耗时,住住需要数年之久才可成器,即使後朝也极少制作。
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宣德款剔红穿花龙凤纹带屉案,同属漆器名例,面雕菱花式开光,龙凤翔於缠枝莲间,造型精妙,雕工细致,图案与本品相类,录於《明:皇朝盛世五十年》,大英博物馆,伦敦,2014年,页106-7,图97(图一)。剔红案虽雕龙凤呈祥,整体雕漆风格与此品如出一辙,其凤凰羽翼、尾部精准刻划,开光外四角饰隙皆各添一凤,可见两器或出一门艺匠。另比一例,纹饰与本品相同,宣德年器并款,曾属大维德爵士、Walter Sedgwick、仇焱之及史博曼递藏,售於香港苏富比2018年10月3日,编号3402(图二)。
乌德瑞收藏宣德掐丝珐琅盆也见饰相类纹样,载於 Helmut Brinker 及 Albert Lutz,《Chinese Cloisonné: The Pierre Uldry Collection》,伦敦,1989年(德文版,苏黎世,1985年),图版19。作者指出,双凤长尾羽翼之雕法迥异,可作凤、凰之辨。书中记载十三世纪下半叶蒙古元大都出土石雕,缀菱花式开光双凤,长尾羽翼各有不同,可资比较,出处同上,图55。由此可见,宣德御器形制,或借监蒙元之饰。
凤凰图案,常见於景德镇御窰宣德青花佳瓷,参考北京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宣德年款双凤笔洗,载於《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上)》,上海,2000年,图版129。
<div class="lotdetail-figure-list"
40 /67
拍品 Lot.3640
清乾隆 剔红开光山水人物图海棠式瓶一对
材质: 漆
估价: 420,000 - 500,000 港币
31.7 公分,12 1/2 英寸
41 /67 拍品 Lot.3641
清十八世纪 掐丝珐琅苍龙教子纹天球瓶
材质: 掐丝珐琅
估价: 1,800,000 - 2,500,000 港币
55.3 公分,21 3/4 英寸
Helen Phelps Stokes Merrill 收藏(1905-2004年),应得自其父,即着名纽约建筑师 Isaac Newton Phelps Stokes(1867-1944年),自此家族传承
此瓶出类拔萃,饰苍龙教子,波澜壮阔,气势磅薄,工艺臻美超群,器形沉稳巨硕。十八世纪铜胎掐丝珐琅器制作工艺突飞猛进,皆因珐琅彩颜色推陈出新,包括逾二十种不透明色彩。龙躯矫健,密披红鳞,或浓或淡,湛蓝地上祥云翻卷,蓝色染叠,深浅不一。
瓶身图案栩栩如生,红蓝两色美轮美奂,显然受彩绘瓷器启发。雍乾两朝,龙纹天球瓶傚拟明初式样,两尊乾隆年间青花釉里红龙纹天球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录於《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上海,2000年,图版210-211,後者与本品比例相似。
如此大尊的双龙赶珠纹铜胎掐丝珐琅瓶不可多得,现存记录中并无近例。有一尺寸相仿的天球瓶,饰云龙纹,略显灵动随性,2017年10月3日售於香港苏富比,编号9。Peter Moores 爵士旧藏一天球瓶,青龙穿梭彩云间,两度售於伦敦苏富比,分别为1990年6月12日,编号52及2011年11月9日,编号401。北京故宫博物院又藏一例,红龙翔飞,蓝白祥云萦绕,器形与此相同,尺寸较小,录於《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珐琅器编
READ MORE
42 /67
拍品 Lot.3642
清乾隆 掐丝珐琅如意莲纹双龙活环耳尊
材质: 掐丝珐琅
估价: 700,000 - 900,000 港币
41.3 公分,16 1/4 英寸
伦敦佳士得2007年5月15日,编号163
欧洲私人收藏
香港佳士得2013年5月29日,编号2071
43 /67 拍品 Lot.3643
清十八世纪 掐丝珐琅万福海寿纹桃式大盆
材质: 掐丝珐琅
估价: 1,000,000 - 2,000,000 港币
55.7 公分,21 7/8 英寸
香港佳士得2014年5月28日,编号3022
桃式盘尺寸硕大,器形吸引,加缀桃枝为鋬,别出心裁,且色彩绚烂,祥瑞华丽。掐丝珐琅桃式盘造型独特,仅见数例与此相类,其一口沿略往内歛,展於《绚丽.华贵.至尊:香港张宗宪先生珍藏御制宫廷掐丝珐琅器特展》,苏州博物馆,苏州,2007年,编号122。John Buchanan-Jardine 爵士及 T.B. Kitson 递藏之例,则可见於《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出品图说》,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伦敦,1935-1936年,编号2019,曾於1960年10月18日经伦敦苏富比拍出。纽约苏富比且有一例,1998年3月23日,编号111。
艺匠应受清初常见瑞果式文房小品启思,其材质不一。例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雍正署款官釉桃式洗,见《故宫经典:文房清供》,北京,2015年,图版85,并见乾隆钧釉及汝釉洗共二,均署年款,图版86及87。
44 /67
拍品 Lot.3644
清乾隆 掐丝珐琅山水纹琮式瓶
材质: 掐丝珐琅
估价: 420,000 - 500,000 港币
29.5 公分,11 5/8 英寸
Roger Keverne,伦敦
欧洲私人收藏
香港佳士得2013年5月29日,编号2075
Roger Keverne,《Fine and Rare Chinese Works of Art and Ceramics》,伦敦,2006年11月,编号78
45 /67 拍品 Lot.3645
清乾隆 掐丝珐琅莲纹出戟觚 《乾隆年制》款
材质: 掐丝珐琅
估价: 700,000 - 900,000 港币
26.5 公分,10 1/2 英寸
伦敦苏富比2003年12月11日,编号175
Marchant,伦敦,2005年
欧洲私人收藏
香港佳士得2013年5月29日,编号2052
46 /67 拍品 Lot.3646
清十七至十八世纪 铜洒金冲天耳方炉 《大明宣德年制》仿款
材质: 青铜
估价: 300,000 - 400,000 港币
20.8 公分,8 1/8 英寸
私人珍藏鎏金铜香炉
拍品编号3646-3659
此组香炉洒金纹灵动多变,彰显藏家品味高雅。其器形取材自高古器,各具特色,然均施以不规则洒金纹及精细工艺。洒金分布不依单一规律,恍如自然金矿石,角度多变,精彩纷呈,却没喧宾夺主,衬托香炉器形朴雅。高古青铜多为供器或明器,此类晚明至清初之铜器则作日常用,润饰文士书阁。
洒金铜来源尚未可确定,在曾柱昭及莫士撝着作《文玩萃珍》中,作者论述,明代宣德铜器包浆表面微带起伏,故此呈现金斑效果,洒金纹饰之流行,或源於此(香港,1986年,页184)。部份学者则认为,洒金铜与宋、元、明代青白瓷及龙泉窰器相关。参考展览图录《China’s Renaissance in Bronze》,Phoenix
READ MORE
47 /67 拍品 Lot.3647
清十八世纪 铜洒金桥耳三足炉 《晨兴半炷名香》款
材质: 鎏金铜
估价: 150,000 - 250,000 港币
18.5 公分,7 1/4 英寸
伦敦佳士得1984年4月10日,编号319
48 /67 拍品 Lot.3648
清十七至十八世纪 铜洒金舖首衔环圆鼎式炉 《大明宣德年制》仿款
材质: 青铜
估价: 250,000 - 350,000 港币
15.5 公分,6 英寸
49 /67 拍品 Lot.3649
十六至十七世纪 铜洒金押经炉 《宣德年》仿款
材质: 青铜
估价: 150,000 - 250,000 港币
17.3 公分,6 3/4 英寸
50 /67 拍品 Lot.3650
清十八世纪 铜洒金桥耳三足炉 《宣德》仿款
材质: 青铜
估价: 150,000 - 250,000 港币
横 16 公分,6 1/4 英寸
51 /67 拍品 Lot.3651
十六至十七世纪 铜洒金台几炉 《大明宣德年制》仿款
材质: 青铜
估价: 300,000 - 400,000 港币
18.7 公分,7 3/8 英寸
伦敦苏富比1990年6月12日,编号38
52 /67 拍品 Lot.3652
明末 铜洒金朝冠耳三足炉 《大明宣德年制》仿款
材质: 青铜
估价: 150,000 - 250,000 港币
28.6 公分,11 1/4 英寸
伦敦苏富比1984年5月4日,编号443
53 /67 拍品 Lot.3653
清十七至十八世纪 铜洒金戟耳三足炉 《宣德年制》仿款
材质: 青铜
估价: 80,000 - 120,000 港币
23 公分,9 1/8 英寸
54 /67 拍品 Lot.3654
十六至十七世纪 铜洒金狮耳簋式炉 《大明宣德年制》仿款
材质: 青铜
估价: 150,000 - 250,000 港币
16.4 公分,6 3/8 英寸
55 /67
拍品 Lot.3655
十六至十七世纪 铜洒金双龙耳三足炉 《宣德》仿款
材质: 鎏金铜
估价: 80,000 - 120,000 港币
24.1 公分,9 1/2 英寸
伦敦佳士得1978年10月12日,编号167
伦敦邦瀚斯1982年6月16日,编号13
56 /67
拍品 Lot.3656
清十七至十八世纪 铜洒金舖首衔环耳瓿式炉
材质: 青铜
估价: 150,000 - 250,000 港币
20.2 公分,7 7/8 英寸
57 /67 拍品 Lot.3657
清十七至十八世纪 铜洒金桥耳三足炉及座 《宣德年制》仿款
材质: 鎏金铜
估价: 150,000 - 250,000 港币
16.3 公分,6 3/8 英寸
58 /67 拍品 Lot.3658
清十八世纪 铜洒金冲天耳三足炉 《大明宣德年制》仿款
材质: 鎏金铜
估价: 40,000 - 60,000 港币
25.3 公分,9 7/8 英寸
59 /67 拍品 Lot.3659
清十七至十八世纪 铜洒金桥耳三足炉 《宣德》仿款
材质: 青铜
估价: 60,000 - 80,000 港币
15.5 公分,6 1/8 英寸
60 /67 拍品 Lot.3660
清乾隆 杨季初段泥彩绘打枣图笔筒 《杨季初》款
材质: 半瓷
估价: 400,000 - 600,000 港币
径 20.3 公分,8 英寸
徐氏艺术馆, 香港
61 /67
拍品 Lot.3661
清乾隆 青金石雕携琴访友图笔筒
材质: 宝石
估价: 800,000 - 1,000,000 港币
11.5 公分,4 1/2 英寸
传摩纳哥私人收藏,1980年代购於香港
62 /67
拍品 Lot.3662
清十八世纪 白玉卧兽
材质: 玉
估价: 400,000 - 600,000 港币
7.3 公分,2 7/8 英寸
63 /67
拍品 Lot.3663
十八世纪 白玉痕都斯坦花耳盖盌
材质: 玉
估价: 180,000 - 280,000 港币
17 公分,6 5/8 英寸
苏格兰贵族家族收藏,1890-1930年间集成
伦敦佳士得2011年5月10日,编号25
64 /67
拍品 Lot.3664
清乾隆 白玉雕瑞狮方觚花插
材质: 玉
估价: 300,000 - 500,000 港币
9.5 公分,3 3/4 英寸
C.C. Tih Gallery,香港,1973年
美国私人收藏
65 /67
拍品 Lot.3665
清十八世纪 白玉仙鹿灵芝把件
材质: 玉
估价: 180,000 - 220,000 港币
7.8 公分,3 1/8 英寸
66 /67
拍品 Lot.3666
清十八世纪 白玉凤衔寿桃把件
材质: 玉
估价: 300,000 - 500,000 港币
15.5 公分,6 1/8 英寸
Douglas Wright,伦敦
伦敦苏富比1983年4月15日,编号166
哈特曼伉俪收藏
香港佳士得2006年11月28日,编号1426
Robert Kleiner,《哈特曼收藏中国玉器》,香港,1996年,图版199
67 /67
拍品 Lot.3667
清末 翠玉仙女献寿立像
材质: 翡翠
估价: 1,200,000 - 1,800,000 港币
30.2 公分,11 7/8 英寸
亚洲私人收藏
香港佳士得2013年5月29日,编号2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