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爱,一定源于真正的了解。对一个人了解的深度,就决定了你爱他的深度。唯有深知,才有深爱。”
—— 陈果
很久不再写书单,在这个夏天back回来。
这是今年鱼鱼看的第一本book——《好的爱情:陈果的爱情哲学课》,也是一本可以去泛读的book,通过它,我们能真实地走进陈果老师的爱情和生活哲学。
好喜欢里面表达了我真实内心的一些句子,分享给大家~
01 关于爱情
情与爱截然不同,相对而言它总是比爱更多、更浅、更短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在日常语言中自然而然区分开“情人”与“爱人”、“多情”与“挚爱”。
我所见过的“多情种”不多,有男有女,往往分成两种类型。
第一类是一些寂寞难耐、以情感游戏来填补心灵空虚的“无情客”。可能也是我们俗称的“花花公子”或者“花花公主”,英文中的play boy或者play girl。
他们的“多情”往往源于“无情”,换言之,他们的“花心”只是因为“无心”。这些人在任何“爱情”关系中,没有自身情感的真正投入,只是比较擅长于利用他人的信任或诚意,玩弄一些情感的技巧。所谓情感的技巧,说得直白点,也就是欺骗。他们发展一段恋爱关系的动机,有时是打发寂寞,有时是证明自我的魅力。前一种人需要找一个对象,来填补自我情感世界的“空窗”,让自己业余有点事情可以做,百无聊赖时有一个人可以陪,情绪低落时有一双耳朵可以倾听。
后一种人则需要通过外人的甜言蜜语、极力讨好、拼命追求来验证自己作为一个男人或者一个女人的个人魅力值,他们的内心需要的不是温情,而是自信,这“自信”不是来自于清醒的自我认识和准确的自我评估,而是来自于他人用“痴情”和“迷恋”所营造出的“高高在上”的自我优越感。
一个人最追求的东西往往是他最欠缺的东西。如果我们身边有这种“无情客”,仔细观察一下,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常常是一些内心不自信、底气不足的人。有些人因为曾经有过惨败的失恋经历而信心全倒,有些人自知平庸,无可标榜,但经不住虚荣心作祟、好胜心驱使,就以此来实现众人面前的自我抬高。他们追逐(play)的对象一般而言都不是发自内心情有独钟的人,不是他们真正的心上人,相反,是他们自己不特别在意(care)的人。
一个人“自信”的力量只能来自于自我清醒的自知之明和由此而来的自我内在坚定的信念,与他人无关。所以真正的“自信者”从容淡定,无需哗众取宠;他不追求旁人的娇宠溺爱,而安于自我的宠辱不惊。爱情世界中真正美好的“吸引力”不是一块磁铁,泛滥无度地收纳一切闲钉铁屑;而是一首诗,不知不觉吸引着那些与我心心相印的人,那些解我读我、知我懂我的心仪之人。
那些通过技巧、骗术来吸引或玩弄痴情者的人、那些在情感游戏中以无情无义来攻克他人爱情堡垒的人,那是“混球”对“傻帽”的随意伤害,其中不存在任何美好的“情意”,更谈不上什么“爱”,也谈不上真正的魅力。这一类人本质上是一些怯懦者,怯懦到只敢在弱小者面前表现他们的强大。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很多“多情种”将自己的情愫从一个目标转向下一个目标,从一个章节跳到下一个章节,他自以为爱过很多人,其实那是自欺欺人;事实是他谁也不爱,他不知道什么是爱,也不知道该去爱谁,他甚至不明白为什么一心一意地爱对他而言那么难做到。
究其本质,这一类“多情种”最读不懂自己的“心”,他找不到那颗能点燃自己全副热情的“火种”,浑浑噩噩地看不清自己的“内心之向往”,也就无法正确地判断自己的爱该如何“尘埃落定”,自己将“情归何处”。他们的“情”一直在“搬家”,他们的心总在漂泊,却没有一处长久的住所。在旁人眼中,他们四处游走,看似处处安家,实际上无处是家,所以无家可归。
只有当一种情感高于我们自身生命的价值时,它才是爱。爱需要一个人心甘情愿地用生命来垫付那极高的成本。爱就是这样一种义无反顾、心无旁骛、自我奉献,所以爱的对象怎么可能多得起来呢?哪怕仅仅是对一个人的爱,通常就足以燃尽我们的所有,包括我们自己。
情是流动的、荡漾的、飘逸的、轻盈的,像羽毛般随风辗转,如微风般四处悠游。与之相反,爱是稳定的、持久的、坚韧的、厚重的,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不可须臾远离的精神家园
情不同于爱。“情”是惆怅,“爱”是力量;“情”是欲望,“爱”是生命;“情”是趣味,“爱”是信仰。
爱是一团精神与另一团精神的亲密拥抱,是一个灵魂与另一个灵魂的彼此共生、相互归属。“我爱你”时我是永不衰竭的源泉;“你爱我”时我是不劳而获的寄生虫。一个能专注地“我爱你”,而不计较“你爱我”的人,其心灵的力量无比强大。或者说,真正的“爱”不像我们以为的那样到处都有,它只是世间的稀罕之物,唯有那些灵魂的强者才可能拥有,才配拥有。
你的自爱,无形中会让你成为一个更可敬更可爱的人,这会使你吸引来那些真心爱你的人,会带给你真正美好的爱。而当你用爱自己的方式去对待他人,这便是爱情、友情、亲情、博爱最本质的起源。
02 爱情的三个元素
在你越来越懂他的过程中,其实还有一件事也在发生——你会越来越懂你自己。当你越来越看清什么使你心动,什么是你的心之所爱,你也就越来越明白自己是个怎样的人。你深爱的品质,往往就是你渴望成为的自己。
03 什么叫做深情?
你了解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你爱的就是这样一个他;你了解他最真实的样子,你爱这个真实的他。你见过他最美丽的时候,也见过他最糟糕、最丑陋的时候;你见过他最能干、最得意的时候,也见过他最失落、最狼狈的时候。在他最失落、最狼狈的时候,你还是想拥抱他,还是想吻他,这个才叫做深情。
你见过他最光明的样子,也见过他最黑暗的样子,当你见到他最黑暗的样子,你还是愿意接受这样一个他,并且去爱他,这个才叫作深情。你真的懂他,懂他是个怎样的人,懂他的好与不好,懂他那些和你不一样的地方,懂他很不完美,但你还是爱这样一个不完美的他,爱他这个真实的不完美的人,这个才是真正的深情。
我们很多时候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那种“爱”,其实跟这个是背道而驰的。你喜欢他,却只是喜欢他光明美丽的一面,当你了解到他黑暗或丑陋的一面,就不喜欢他了,就想放弃他。这不是爱,而是一时情绪化的痴迷,来得快去得也快。
这种痴迷不管开始时多么狂热,也很快就会消退,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因为它是无根之木,它需要很多虚假的美好来喂养,它容不下真实。而深情恰恰是指撇去表层的浮华,去爱他的真实。
还是那句话,什么叫作深情?撇开美好的一面暂且不谈,你要知道最黑暗的他是什么样,最无力的他是什么样,最狼狈的他是什么样,最坏的他是什么样,然后你再去爱他,爱真实的他。
爱情是全身心的,激情、理解、践行——“激情”意味着我爱上了你,“理解”意味着我懂你,“践行”意味着我愿意陪你一路同行,不离不弃。只有当这三者合并在一起,才叫全身心,只有这三个要素都存在的时候,才有了“我爱你”。
04“我们”的诞生
爱情不是你和一个完美的人相爱了,而是他爱了你之后,他才更趋完美了。爱情就是两个不完美的人,共同创造一个完美的关系。这段完美的关系,蕴藏着无穷的力量,所以爱人之间是可以做出很多特别富有创造力的、奇迹般的、超乎常人逻辑思考能力的事情的。
形散而神聚,真的感情,是可以深成这个样子的——我用我的心来替你感受生活,我用我的生命来活出你的生命。
爱其所是,真实的人有很多脆弱,真实的人有很多缺点,真实的人是不可能完美的。所以你真正爱一个人,不要把他当作一个完美的人来爱,也不要把他当成一个神来爱,觉得他毫无瑕疵、全是优点、高高在上。
你以为你是在爱他,其实你是在剥夺他的人性,剥夺他真实而不完美的权利。真爱不是把对方当成神来爱,否则对方的压力会很大的,谁能够长期扮演“神”啊?他如果成不了神,那就只能做骗子了。不是吗?
所以,真正爱一个人,就把他当成一个真实的平常人来爱。用平常心看待他,用平常心对待他,用平常心爱他——爱这个平常的人,爱你心中这个平常的女孩或男孩。他有缺点太正常了,他会做错事太正常了,平常人就是有缺点的,平常人就是会做错事的,对不对?
深爱不变,默契就是心意相通,精神共振,融为一体,就是两个人永远在一个频道上,在精神上无缝对接。这才是默契,而默契才是最深的激情。选择并担当,这才是自由的全部内涵。
05 精神的成熟
老指的是身体的退化,就是你身体的各个关节可能不怎么灵活了。但是我们也会发现,我们生活中也充满了一种人,老而未衰,老而不衰。
他年龄的增长,只是让他的气象更加清澈,让他的精神状态更加澄明。你会觉得,这样的人是在越来越老,但是他同时也越来越纯洁,越来越通透,越来越美丽。
06 何谓“大师”
具有同等能量的人,才能相互识别;具有同等能量的人,才能相互欣赏;具有同等能量的人,才会是知己。
07 自我认识的东西方差异
我们传统哲学中的儒家、释家、道家,关注的焦点,一言以蔽之,就是人生与人心,最终追求的都是一份明心见性的自知之明——看清自己的心,看清自己的本性,然后在这个明心见性的基础之上,修心养性,把自己的心性修养好了,关键时候就能自己给自己制造一种精神的力量,为自己找到一套自我疗伤、自我解脱的办法。
然后当别人需要的时候,还能够治人。这就是东方思想的逻辑,借精神之光向内求索,反观自身,看清自己,明见自己的心性,然后修心养性,自助助人、自度度人、自安安人,在帮助自己的同时尽力去帮助别人。由内而外,由近及远,推己及人,一切从“心”开始。
08 尼采和梵高
尼采晚年写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我觉得就很像这里说的第一种人和第四种人。其实他们之间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他们都选择了倾听自己的心声,不管大众是否认同,他们都活成了真实的自己,用喜欢的方式度过了一生。
09 知己是你的树
我觉得知己好友特别重要,当然他也有可能是你的爱人。我很希望你的知己好友是你的爱人,同时,你的爱人是你的知己好友。
因为这样的话,你们的爱就贯穿了身体与精神,这会是一生的挚爱,也会是一生的挚友。这里面有着很深很深的信任,很深很深的理解。
10 静心探索
强调认识自己,不是说让你只看自己,不要看这个世界。看世界是重要的,但是探索自己也是重要的,所以向内向外都要有了解,然后尽力保持平衡,行走中道。
11 尽力达观,保持中道
真正最难的,是以出世之心,经营入世的生活;入世地做事,出世地处世。真正最难的,是以这样的方式在出世和入世之间找到一条中道,保持一种平衡。
12 觉悟
人是有很多很多层的,你要真正通透地了解一个人,是需要慢慢来的。坦率地讲,慢慢来才体现诚意。你如果简单粗暴急不可耐,那是没有诚意的。就像我们在恋爱过程中,对一个人慢慢来,循序渐进地了解他,理解他,实际上正是体现了你对他的一番诚意。
同样,只有当你慢慢来,循序渐进地深入认识你自己,才体现了你对自己的一番诚意。慢慢来,就是一种诚意。
所以要真正了解一个人,要真正读懂一个人,这个人包括我自己,也包括你自己,我们都必须花费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层层深入,去伪存真。
你是你的当局者,也是你的局外人。互相参考,互相平衡,这将是你和你自己开启的一段奇妙的亲密关系。
-END-
编辑:神婆Léa
出品:S疗愈法
作者:深海鱼鱼
内容原创,图片来自网络,转载请联系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