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3色报童包,容量大,种草!
arkipelagus 2021-03-15


逛街、旅行还是要有一款可以凹造型的包包。

这款包包雏形源自罗马帝国时期大名鼎鼎的凯撒,用于步兵的皮包,除了放一些短小精悍的冷兵器,还能将锅子和衣物塞进去。 

直到16世纪的拿破仑时代,专门用来挂各种武器。 

到了17世纪,也就是“排队枪毙党”诞生的时期,演变成投弹兵专门装手榴弹和口粮的斜挎包,随拿随用各种方便。

后来慢慢地演变成邮差员背的包。

而最开始的中国式的斜挎包,则是中国解放军的必备装束以及学生用包。

但我更关注的是报童这个群体。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报纸的大众时代,促进了信息的共享和社会的进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代。 

从当时大量出现的报童身上我们提取了这个时代的积极能量:生活不易,且认真去努力。 

报童需要从出版社购买报纸、出售它们、按时间送到各订户家里、还要定期去收报费。 

而这些需要报童在天还没亮时,就开始独自工作。 

更让人感到可敬的是,他们还都只是十几岁的孩子!

如果说牛仔成就了美国西部,棒球手们成就了棒球,那么报童成就了美国报业,因为“报纸必须靠报童卖出去。” 

报童曾经是最能代表美国精神的职业,它象征着这个国家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企业家精神。 没有哪个职业还能与之相比。 

从事报童职业的这些孩子都出身贫苦,在美国的国家档案中存档的报童照片几乎都是以手抱肩扛一大堆报纸在街头上四处奔走、卖报。

而出现以斜挎的包包装报出现在很久以后。 

最为经典的是话剧《报童》(Newsies)中报童们斜挎包包的场景。

那个时期的报童包造型单一,均是单肩、斜挎,带有翻盖或者没有翻盖,以帆布缝制,而且容量极大。

斜跨能够更方便报童们快速派报、卖报,节省时间成本。 

翻盖的设计,则是在使用过程中进行的改良,可以避免报纸被雨水打湿。 

帆布因为结实耐用而被用来制作报童包,直到现在帆布依然得到沿用,而且十分走俏。

为了纪念这样一个时代,“ARKIPELAGUS X PRAGMATY”联合推出 NEWSPAPER BAG。

包体参考美国40年代初期带盖报童包版型,尊重元年包的大容量诉求。 

面料则采用14OZ本白麻结帆布、20OZ定制级蓝/绿帆布,质感丰富厚重。

为了缓解肩部压力,肩带还原款7cm的设计,固定的肩带长度给人以平衡舒适度。

而细节处包盖使用日本UNION MADE黄铜工字扣固定,内部增加大容量内袋,使用TALON拉链,还有UNIVERSAL紫铜铆钉的使用,满足了现代人的实用性需求,同时又保留了年代感。

百搭时尚,容量大又不挑人,聚会逛街旅游都能背,种草!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