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分形狂魔的长篇大论 -11

在回来之后休息了一阵,在这个晚上打开了JWildfire,随机到了不错的图像,家里的猫在吃长得细长的猫草。

除了那些处于危险状态的成员(确实会有这种事,这个以后再谈)无关紧要的忧虑(比如会不会以后圈内素质变差,出现一群人用言语或是更过分的方法欺凌一个并没有做错太多事的成员,不同的方法或是不同的软件将那些人分割成几个不同的群体并且互相看不起对方,甚至整个圈的名气因为少数犯错的成员,彻底被搞差然后每个圈外人得知一个人是圈内的,就会鄙夷地说“哦,就是那群做xx事的家伙而已”)之外,也应该更加关注自己如何提升技巧的问题。

首先,在还没有正式完成或抛弃这个作品,刚在软件里看到它初始状态的时候,发现界面上只显示了4个变换,且它们在Affine(同Apophysis的“Triangle”面板)中没有额外的改动(所以说封面已经是稍微改动过后的结果了)。每个变换都使用了一种名为“Affine3D”的变化参数,即使有的还附加了不同的参数。以后也要尝试自己探究这个参数的其它用法。

不在意技巧,只在意这些乱七八糟的情绪;然后再一次被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干扰过创作。接下来肯定无法避免有一些自己的事情掺杂在文字里,然后就好像把这篇原本仅限于分形艺术创作的杂感变成了不该公开的日记。

一定要在意这些变换组合的用法。当时打开JW,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个图像,以及联想到的可以和现实中发生的好事(不全是好事,但是对不起我必须得这么说)关联起来。

再加以各种修改,还把半成品做出动画效果并渲染。以后一定会开始制作分形动画的...无论结果是什么,反正“开始”这件事,一定会有的。

使用只有recurrenceplot变化的变换制造出由一个个小点组成的线条,似乎效果还不错的样子。以后也要尝试多研究这个变化。想起来原本只是常用于最终变换的mobius,居然能做出“mobius dragon”的绚丽搭配,解决画面空洞无物的问题。可是我并不会...

但是这个作品即使是成品,也有着四周过于空旷的问题。除了调整前四个(后来删除了一个无关紧要的)拥有Affine3D的变换,以及各类画面位置、旋转之类的设置,也尝试了其它方法。

含有spherical和blur_circle/blur_pixelize的变换,可以将内外反转且有些模糊的整体图像,放在画面的四周,再稍微加上一些Wfield面板的设置,以使结构更加合理。

不过这次当变换组合基本调试完再打开引导线之后,惊讶发现这个图像的构图正好符合引导线。其实这种喜人的情况以前也遇到过,只不过确实有些场合是真正需要引导线的。

在以前用UF做图的时候,其实很多作品的结构拥有明显的中心点,而那个中心点正好最适合放在画面的中央。但是因为以前并不知道如何在UF中制作引导线,而仅仅是依靠肉眼将图像“中心点”放在与真正的画面中央有一定偏差的位置。而构图的不当,也导致了一定美感的损失。

不过话说回来,我自己倒是没有特别能在自己的拙作中看到所谓“美感”的能力——其实更可能是对于作品中分形本身的美感忽略,为了更注重如何使它令人满意。若是真的读不出“美感”的话,那么又怎能知道作品是否在向“成品”靠近?

可以确定,那就是面对大佬的作品,其实在很久以前就并不能抱着欣赏的眼光去看了;在勉强靠几个人撑起的交流处,看到大佬们讨论高级的分形软件运用技巧,只能在一旁畏缩;自己本来就并不满意的作品有幸得到了大佬的指点迷津,也并不一定会想着按那些建议去修改。心态已经糟糕恶劣到如此地步。如果以后会不得不离开的话,那么其中有一个原因很可能就是不思进取的态度。

最后,即使这样脾气的人,也会明白我们分形艺术爱好者的孤独。所以,只要圈子里不出事,分形艺术网和LOFTER或是未来可能主要用于发布作品的网站存在,应该还会留下来的。

不过倒是有一件有趣的事。附近有一个人阴差阳错得到了我自己打印出小破图、装裱并附上关于“分形”这一概念以及“分形艺术”科普的装饰画。然后过了许久,我一直记着这件事情。后来拜访他,主人在餐厅的桌底下找到了原本放在桌上却不慎滑落的装饰画。

那是经反色处理的「幻离未光」。主人有些为附页内容的详细而惊讶,且说了这张图看起来像是棕榈树;与我同行的人说,这种图又像孔雀开屏。可我却激动地无法组织语言来说起分形与现实间的联系。感谢三次元欣赏我作品的那些人——虽然只有定制印有分形图案的T恤以及制作这种装饰画或像以前那样做的书签这种范围极小的展示,就根本没有类似于参展,从事可以用到分形艺术的工作那样大范围展示的机会。

就像流水账的作文一样,都不知道说了多少或许无关紧要的话。不过还是要谈谈这个作品的最终成品给自己的真实联想。

到达真正的“未来”之后,那些曾经对未来的期盼(蓝色部分)开始聚拢,铺出一条与它们原来内容并不一致的现实;而那些以前确实治愈过那个人的梦境(灰色部分),即使因为自身过于荒谬,无法成为“现实”,也应当被记录下来。

这些已经是很贴近自己私生活的事情了,也没有别人给出自己的联想,但是将类似的内容作为标题和配文,也逃不掉显现这些本应隐藏的内容。

总之,这个作品的英文名叫“Reunion and Mourning of the fairies”。稍微对应了很早期,差不多是去年一月底或二月初的Apophysis作品「小精灵」(“Little Fairy”)。

曾经刚入坑时,那生疏却被大佬的作品所震撼,向着积极的目标努力,同时也感受不到孤独,正常地看着《寻找隐藏的维度》或是《白话分形》这类在科普同时也展现了分形在国外美好的运用的内容。

渐渐牵扯到更多那时候复杂的回忆。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